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1)凡國有三制,有制人者,有為人之所制者,有不能制人,人亦不能制者。何以知其然?德盛義尊,而不好加名于人。人眾兵強,而不以其國造難生患。天下有大事,而好以其國后。如此者,制人者也。德不盛,義不尊,而好加名于人;人不眾,兵不強,而好以其國造難生患;恃與國,幸名利。如此者,人之所制也。人進亦進,人退亦退;人勞亦勞,人佚亦佚,進退勞佚,與人相胥[1],如此者,不能制人,人亦不能制也。
愛人甚而不能利也,憎人甚而不能害也。故先王貴當,貴周。周者不出于口,不見于色;一龍一蛇,一日五化之謂周。故先王不以一過二,先王不獨舉,不擅功。
先王不約束,不結紐[2].約束則解,結紐則絕。故親不在約束、結紐。先王不貨交,不列地,以為天下。天下不可改也,而可以鞭箠使也。
時也,利也,士[3]為之也。余目不明,余耳不聰,是以能繼天子之容[4].官職亦然。時者得天,義者得人。既時且義,故能得天與人。
先王不以勇猛為邊竟,則邊竟安。邊竟安則鄰國親,鄰國親則舉當矣。
(取材于《管子》)
【注釋】:【1】胥:從?!?】結紐:與別國結成同黨、締結聯盟。【3】士:事?!?】容:指天子圣德。
(2)隨[1]以漢東諸侯叛楚。冬,楚斗榖於菟[2]帥師伐隨,取成而還。君子曰:“隨之見伐,不量力也。量力而動,其過鮮矣。善敗由己,而由人乎哉?《詩》曰:‘豈不夙夜,謂行多露?!?br /> 宋襄公欲合諸侯,臧文仲聞之,曰:“以欲從人,則可;以人從欲,鮮濟?!?br />二十一年春,宋人為鹿上之盟,以求諸侯于楚。楚人許之。公子目夷曰:“小國爭盟,禍也。宋其亡乎,幸而后敗?!?br /> 秋,諸侯會宋公于盂。子魚曰:“禍其在此乎!君欲已甚,其何以堪之?”于是楚執(zhí)宋公以伐宋。
冬,會于薄以釋之。子魚曰:“禍猶未也,未足以懲君?!?br />(取材于《左傳》)
【注釋】:【1】隨:國名。【2】斗榖於菟:人名。
(1)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DD
A.恃與國,幸名利 | 與:結交 |
B.人佚亦佚 | 佚:安逸 |
C.故先王貴當,貴周 | 周:周密 |
D.以為天下 | 以為:認為 |
D
D
A.則邊竟安 |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
B.隨之見伐 | 哀吾生之須臾 |
C.宋其亡乎 | 其皆出于此乎 |
D.會于薄以釋之 | 而君幸于趙王 |
B
B
A.德盛義尊,而不好加名于人
有的國家德義尊盛,卻不喜歡把自己的意愿強加于他國
B.如此者,人之所制也
如果是這樣的話,就是人制造出來的災難
C.故先王不以一過二,先王不獨舉,不擅功
所以先王不夸大其詞把一說成超過二,不獨自蠻干,不獨自占有功績
D.善敗由己,而由人乎哉
成敗是由自己,難道是由別人嗎
(4)將下面句子譯為現代漢語。
①時者得天,義者得人。既時且義,故能得天與人
譯文:
合于天時能得到天的幫助,合于正義能得到人的擁護。既合天時又合正義,這樣就能把天時與正義的力量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合于天時能得到天的幫助,合于正義能得到人的擁護。既合天時又合正義,這樣就能把天時與正義的力量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②君欲已甚,其何以堪之
譯文:
國君的欲望太過分了,別人怎么受得了。
國君的欲望太過分了,別人怎么受得了。
(5)依據短文(1)管子關于“三制”的論說,推斷短文(2)“楚人許之”的意圖。
(6)孔子在《論語》中稱贊管仲:“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1],如其仁?!庇终f:“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
請結合短文(1)解釋孔子這么說的理由。
【注釋】:【1】如其仁:就是仁。
【答案】D;D;B;合于天時能得到天的幫助,合于正義能得到人的擁護。既合天時又合正義,這樣就能把天時與正義的力量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國君的欲望太過分了,別人怎么受得了。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5/27 14:0:0組卷:18引用:4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