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理解題
在道德與法治探究學習過程中,九3班的同學們看到以下材料:
(1)材料一:國家通過各種方式促進科學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鼓勵和幫助公民開展科學文化活動,有助于公民享有 文化教育文化教育權利。
(2)材料二:每年的4月15日是我國的國家安全教育日,教育部門組織或指導舉辦了很多活動,如中小學生國家安全教育法律知識普及等,有利于公民履行 維護國家安全維護國家安全的義務,請簡述這項義務的內容。
(3)材料三:在“法治頭條”交流活動中,同學們還分享了許多我國全面依法治國過程中的法治新聞。
2020年5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公布,開創(chuàng)了我國法典編纂立法的先河;
2020年10月1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使我國生物安全風險防控有法可依;
2020年11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提出了習近平法治思想。
請結合材料三的內容,說說你對全面依法治國的理解。
【答案】文化教育;維護國家安全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4/20 14:35:0組卷:3引用:1難度:0.4
相似題
-
1.近期,我市有不少細心的居民會發(fā)現(xiàn),身邊多了一道色彩“靚麗”的“風景線”——垃圾分類投放亭。然而,許多垃圾分類投放亭卻成了擺設……垃圾雖小,卻牽著民生。目前我國城市生活垃圾收集、運輸和處理模式粗放,推進垃圾分類遲緩,增加了處理量和難度,造成每年數(shù)百億元的損失。垃圾分類推進遲緩,緣于“有倡議缺標準、有試點少管理,靠自發(fā)無懲戒”。
道德與法治課上,同學們針對身邊垃圾分類存在的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形成了以下兩種觀點,請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評析。
觀點一:法令者,民之命也,為治之本也。只要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就能完美推進垃圾分類。
觀點二:法安天下,德潤人心。以道德來引領,用法治來約束,才能有效解決垃圾分類的難題。發(fā)布:2024/12/27 22:30:1組卷:4引用:5難度:0.2 -
2.這10來我國制定修訂生物安全法,森林法等20多部法律法規(guī),首創(chuàng)設立了生態(tài)保護紅線制度,把超過25%的國土面積劃為生態(tài)保護紅線,建立了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正式設立了三江源等第一批5個國家公園,實施長江10年禁漁。從中我們感受到( ?。?/h2>
發(fā)布:2024/12/28 0:0:1組卷:44引用:4難度:0.5 -
3.3月13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修正草案)》,新增“堅持和發(fā)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材料傳遞出民主和法治的關系是( ?。?/h2>
發(fā)布:2024/12/28 4:0:1組卷:33引用:3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