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艾青到常州女子師范教國文和圖畫。學生喜歡聽他的課,幽默,風趣,自由。一個學期,艾青便被解聘了,女校長怕他再傳播革命思想。艾青之后到上海以賣文為生。艾青渴望著出版詩集,當時他已因《大堰河——我的保姆》而聞名,但出版商卻認為這既無錢可賺,又要冒政治的風險,便紛紛退避三舍。從1936年下半年到1937年上半年,艾青以詩的聲音,一次又一次向著黑暗社會沖擊。
艾青以詩人的機敏預感著,在預感之后呼號著。1937年早春,龍華一年一度的桃花開了——帶著血的紅色。為了紀念左聯五烈士的就義,艾青寫了一首《春》:“這些血跡……爆開了無數的蓓蕾/點綴得江南處處是春了/人問:春從何處來?/我說:來自郊外的墓窟?!卑鄨孕胖禾煲欢〞哪箍呃镒邅?,從艾青的預言中不難看出,艾青的信念因為有了抗日火炬的點燃,因為有了理想的追求而變得堅定。
1937年7月6日,在去杭州的列車上,艾青望著掠過車窗的土地,讀著當天的報紙,我們中華民族的土地終究要復活的預感油然而生。他寫下了《復活的土地》。艾青問自己:“如何才能讓自己的呼聲,真的成為代表中國人民的呼聲?”艾青到了武漢。1937年歲末,日本侵略者向武漢迫近。一個異常寒冷的夜晚,客居武昌的艾青預感到要下雪,寫下《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這首百萬人爭誦的詩篇。詩寫完,艾青從昏暗的燈光下抬起頭時,窗外真的飄飄灑灑地落下了雪花。
這是一首不知跋涉的泥濘與艱辛便寫不出的詩。這是一首有著哲人預言的詩:中國的路/是如此的崎嶇/是如此的泥濘呀!
1938年4月,奔走在崎嶇而又泥濘的道路上的艾青,完成了抒情長詩《向太陽》的寫作。這是一首使抗敵將士熱血澎湃的詩,這是一首像風一樣傳播開來,在無數的愛國青年心中廣為流傳的詩。武漢還是失守了。在1938年的又一個茫茫的寒夜里,艾青走了。
1939年初,艾青到達桂林,在《廣西日報》編副刊。不久,官方容不下艾青這樣的抗戰(zhàn)詩人,便想方設法,用“廣西婦女”“廣西衛(wèi)生”等欄目來擠副刊,艾青火了:“這副刊快成公共廁所了!”
1939年冬,艾青離開桂林,穿過重重大山,在衡山鄉(xiāng)師執(zhí)教。短短的蟄居山野的幾個月,艾青寫了《曠野》《愿春天早點來》等寄托著艱苦求索的短詩。山鄉(xiāng)寧靜,曠野寂寥。但遠方的呼喚,是大山擋不住的。
1940年春,艾青離開新寧,起道夫夷,到邵陽后改乘長江輪,直奔重慶。
(《跋涉者與中國的路》選自徐剛《艾青傳——詩壇圣火》)材料二:
年邁古稀的艾青,在回顧自己五十年的創(chuàng)作生涯時,常常不無感慨地對人說:“想想我這一輩子,也只是寫了幾首人們還記得的詩:人民是最公平的。一個人寫了點東西,人民總會記得他的。我也是想也不敢想到有今天……”
是的,人民會記得艾青的貢獻,承認艾青的成就。他是我國新詩史上產生過重要影響、具有獨特風格的現實主義大詩人之一。
艾青的詩,較多地將個人的悲歡融合到時代的悲歡里,反映著自己民族和人民的苦難與命運,反映著現實的生活和斗爭,并由此傳達出時代的呼喚和人民的心聲。在早年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中,詩人以真摯虔誠的赤子之心,贊美養(yǎng)育了自己的保姆,為她受盡黑暗年代人世間凌辱的凄苦命運抒發(fā)著悲憤、哀慟與不平。它同時表達了詩人對中國廣大農民的遭際的同情與關切。詩人在另一首名篇《我愛這土地》中發(fā)出的“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的傾訴,更是把個人的情感、命運都賦予時代、人民、祖國和土地的明證。
在中國廣大讀者心目中,艾青詩作中的深沉感情,突出表現為對光明的熱烈向往、追求和謳歌。太陽、火把、春天、黎明、生命、火焰,不但出現于他許多作品,更是他不少篇章集中謳歌的主題,且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以不同的新意競放異彩。在《太陽》《春》《黎明》《煤的對話》等早期作品中,詩人“在東方深黑的夜里”,朦朧又強烈地發(fā)出了對光明、對春天、對火焰的熱切呼喚??谷辗榛鹑急橹腥A后,詩人從浴血奮戰(zhàn)的人民中找到光明之所在,創(chuàng)作了充滿熱情、樂觀和希望的長詩《向太陽》及其姊妹篇《火把》。這兩首噴射著激情火花和理想光芒的名篇曾鼓舞過不少青年走上革命之路。
艾青曾寫道:“一首詩的勝利,不僅是那詩所表現的思想的勝利,同時也是那詩的美學的勝利。——而后者,竟常被理論家們忽略?!痹谒脑姼柚?,盡管不乏某些或過于切近時事或過于凌虛的篇什,但作為代表他主要成就的詩篇,往往不拘泥于直接地如實地反映生活,那種飽滿的進取精神和豐富的生活經驗,總是伴之新奇的聯想、想象、意象、象征而來,造成鮮明的形象并給讀者一定的暗示與啟迪。他在抗戰(zhàn)前夜作的《太陽》一詩中寫太陽:“從遠古的墓塋/從黑暗的年代/從人類死亡之流的那邊/震驚沉睡的山脈/若火輪飛旋于沙丘之上/太陽向我滾來……”融進了深刻的感受的想象和意象,使形象充滿血肉,更深刻地顯示著光明來自黑暗,需通過流血死亡的代價去換取的生活真諦。此外,艾青還善于從繪畫、雕塑、音樂等多種藝術樣式以及中外諸多藝術流派中吸取有益的養(yǎng)料,轉化為自己詩篇中的藝術細胞。
艾青的詩歌,艾青的名字,在中國當代人的精神生活中扎了根,也在全世界贏得了聲譽。美國的學者弗蘭德把艾青和??嗣诽亍⒙欞斶_并列為現代世界三位最偉大的人民詩人。
在中國現代詩歌發(fā)展史上,艾青是繼郭沫若、聞一多等之后推動一代詩風的重要詩人。他對中國新詩藝術的貢獻在于:以對現實生活的深入觀察和對人民命運的深切關注,加強了新詩的時代感和現實性;以來自生活又經提煉而成的豐富、變化、新鮮的語言,增強了新詩的表現力;以在一定規(guī)律里奔放的、具有“散文美”的內在韻律的自由詩形式的創(chuàng)造,和眾多的新詩人們一起,鞏固了自由詩在我國現代詩歌中的地位。艾青還是在藝術上溝通中外詩歌的橋梁之一,他的詩能面對世界發(fā)言,被一些外國學者認為在詩歌難于翻譯的情況下最易譯介的中國現代詩。
艾青說:“我的一生都在探索?!痹诼L的道路上堅持探索,吹號行進的詩人與作品,盡管常常會幾經斫喪,終將顯示其旺盛的活力——因為對于艾青來說,太陽、火把、詩和他同在!
(選自楊匡漢《艾青評傳(節(jié)選)》)(1)下列對材料的相關內容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A
A.艾青在常州女子師范學校很受學生歡迎,但因為女校長害怕艾青傳播革命思想,于是一個學期后艾青便被解聘了。
B.艾青因《大堰河——我的保姆》聞名,于是從1936年下半年到1937年上半年,艾青就以詩的方式,抨擊黑暗。
C.艾青在回顧自己五十年的創(chuàng)作生涯時,為自己在詩歌創(chuàng)作方面取得的一點成績,能夠被人民認可,感到由衷的榮幸。
D.艾青詩歌的思想成就之一體現在他將個人的悲歡融合到時代的悲歡里,與現實緊密結合,傳達出時代的呼喚和人民的心聲。
(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DD
A.材料一中的“跋涉者”是指艾青,這里將其與“中國的路”結合起來,體現了艾青對于中國抗戰(zhàn)的勝利所起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B.艾青在《廣西日報》編副刊時,官方想方設法擠副刊,容不下艾青這樣的抗戰(zhàn)詩人,而艾青憤然辭職的行為有些任性,不利于當時的抗戰(zhàn)。
C.雖然艾青在衡山鄉(xiāng)師執(zhí)教時間并不長,但這里的山鄉(xiāng)寧靜,曠野寂寥,撫慰了艾青那顆漂泊已久的心,此時的艾青生活十分愜意,詩作頻頻。
D.材料中大量引用艾青的詩作,既豐富了傳主艾青的內心世界,又體現了艾青與時代之間的關系,還體現了人物傳記中的真實性這一基本文體特征。
(3)根據材料內容,下列關于艾青詩歌的“美學的勝利”的表現不正確的一項是 CC
A.用新奇的聯想、想象、意象、象征構成鮮明的形象并給讀者一定的暗示與啟迪。
B.善于從繪畫、音樂等藝術樣式以及中外諸多藝術流派中吸取養(yǎng)料,轉化為自己詩篇中的藝術細胞。
C.對中國新詩藝術的貢獻在于以豐富、變化、新鮮的語言,增強了新詩的時代感和現實性。
D.創(chuàng)造了在一定規(guī)律里奔放的、具有“散文美”的內在韻律的自由詩形式。
(4)文中寫艾青在崎嶇而泥濘的道路上奔走的事例有哪些?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
(5)材料二作者在這篇評傳的最后寫道:“因為對于艾青來說,太陽、火把、詩和他同在!”請對這句話進行簡要賞析。
【考點】非連續(xù)性文本.
【答案】A;D;C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12/9 18:30:2組卷:26引用:3難度:0.6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據說古希臘的亞歷山大大帝在東宮的時候,每聽到他父王在外國打勝仗的消息,就要發(fā)愁,生怕全世界都給他老子征服了,自己這樣一位英雄將來沒有用武之地。緊跟著偉大的詩歌創(chuàng)作時代而起來的詩人準有類似的感想。當然,詩歌的世界是無邊無際的,不過,前人占領的疆域愈廣,繼承者要開拓版圖,就得配備更大的人力物力,出征得愈加遼遠,否則他至多是個守成之主,不能算光大前業(yè)之君。所以,前代詩歌的造詣不但是傳給后人的產業(yè),而在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向后人挑釁,挑釁他們來比賽,試試他們能不能后來居上、打破紀錄,或者異曲同工、別開生面。假如后人沒出息,接受不了這種挑釁,那么這筆遺產很容易貽禍子孫,養(yǎng)成了貪吃懶做的膏粱紈绔。有唐詩作榜樣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戳诉@個好榜樣,宋代詩人就學了乖,會在技巧和語言方面精益求精;同時,有了這個好榜樣,他們也偷起懶來,放縱了摹仿和依賴的惰性。瞧不起宋詩的明人說它學唐詩而不像唐詩,這句話并不錯,只是他們不懂這一點不像之處恰恰就是宋詩的創(chuàng)造性和價值所在。明人學唐詩是學得來維肖而不維妙,像唐詩而又不是唐詩,缺乏個性,沒有新意,因此博得“瞎盛唐詩”“贗古”“優(yōu)孟衣冠”等等綽號。宋人能夠把唐人修筑的道路延長了,疏鑿的河流加深了,可是不曾冒險開荒,沒有去發(fā)現新天地。用宋代文學批評的術語來說,憑借了唐詩,宋代作者在詩歌里“小結裹”方面有了很多發(fā)明和成功的嘗試,譬如某一個意思寫得比唐人透徹,某一個字眼或句法從唐人那里來而比他們工穩(wěn),然而在“大判斷”或者藝術的整個方向上沒有什么特著的轉變,風格和意境雖不寄生在杜甫、韓愈、白居易或賈島、姚合等人的身上,總多多少少落在他們的勢力圈里。鄙薄宋詩的明代作者對這點推陳出新都皺眉搖頭,恰像做算學,他們不但不許另排公式,而且對前人除不盡的數目,也不肯在小數點后多除幾位。
(摘編自錢鍾書《宋詩選注?序》)材料二:
唐代為吾國詩之盛世,宋詩既異于唐,故褒之者謂其深曲瘦勁,別辟新境;而貶之者謂其枯淡生澀,不及前人。實則平心論之,宋詩雖殊于唐,而善學唐者莫過于宋。唐人以種種因緣,既在詩壇上留空前之偉績,宋人欲求樹立,不得不自出機杼,變唐人之所已能,而發(fā)唐人之所未盡。
唐宋詩之異點,先粗略論之。唐詩以韻勝,故渾雅,而貴醞藉空靈;宋詩以意勝,故精能,而貴深折透辟。唐詩之美在情辭,故豐腴;宋詩之美在氣骨,故瘦勁。就內容論,宋詩較唐詩更為廣闊。就技巧論,宋詩較唐詩更為精細。然此中實各有利弊,故宋詩非能勝于唐詩,僅異于唐詩而已。
唐詩以情景為主,即敘事說理,亦寓于情景之中,出以唱嘆含蓄。惟杜甫多敘述議論,然其筆力雄奇,能化實為虛,以輕靈運蒼質。韓愈、孟郊等以作散文之法作詩,始于心之所思,目之所睹,身之所經,描摹刻畫,委曲詳盡,此在唐詩為別派。宋人承其流而衍之,凡唐人以為不能入詩或不宜入詩之材料,宋人皆寫入詩中,且往往喜于瑣事微物逞其才技。如蘇黃多詠墨、詠紙、詠硯、詠茶、詠畫扇、詠飲食之詩,而一詠茶小詩,可以和韻四五次。余如朋友往還之跡,諧謔之語,以及論事說理講學衡文之見解,在宋人詩中尤恒遇之。此皆唐詩所罕見也。夫詩本以言情,情不能直達,寄于景物,情景交融,故有境界,此六朝及唐人之所長也。宋人略唐人之所詳,詳唐人之所略,雖盡事理之精微,而乏興象之華妙。
唐詩技術,已甚精美,宋人則欲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摘編自繆鉞《論宋詩》)材料三:
真正的文學教育不在讀過多少書和知道一些文學上的理論和史實,而在培養(yǎng)出純正的趣味。培養(yǎng)趣味好比開疆辟土,須逐漸把本非我所有的變?yōu)槲宜械?。我學西方詩是從十九世紀浪漫派詩人入手,從前只覺得這派詩有趣味,討厭前一個時期的假古典派的作品,不了解法國象征派和現代美國的詩;因為這些詩都和浪漫派詩不同。后來我多讀一些象征派詩和英國現代詩,對它們逐漸感到趣味,又覺得我從前所愛好的浪漫派詩有好些毛病,對于它們的愛好不免淡薄了許多。我又回頭看看假古典派的作品,逐漸明白作者的環(huán)境立場和用意,覺得它們也有不可抹煞處,對于他們的嫌惡也不免減少了許多。在這種變遷中我又征服了許多新領土,對于已得的領土也比從前認識較清楚。對于中國詩我也經過了同樣的變遷。最初我由愛好唐詩而看輕宋詩,后來我又由愛好魏晉詩而看輕唐詩?,F在覺得各朝詩都各有特點,我們不能以衡量魏晉詩的標準去衡量唐詩和宋詩。它們代表幾種不同的趣味,我們不必強其同。
對于某一種詩,從不能欣賞到能欣賞,是一種新收獲;從偏嗜到和他種詩參觀互較而重新加以公平的估價,是對于已征服的領土筑了一層更堅固的壁壘。學文學的人們的最壞的脾氣是坐井觀天,依傍一家門戶,對于口胃不合的作品一概藐視。這種人不但是近視,在趣味方面不能有進展;就連他們自己所偏嗜的也很難真正地了解欣賞,因為他們缺乏比較資料和真確觀照所應有的透視距離。文藝上的純正的趣味必定是廣博的趣味;不能同時欣賞許多派別詩的佳妙,就不能充分地真確地欣賞任何一派詩的佳妙。趣味很少生來就廣博,好比開疆辟土,要不厭棄荒原瘠壤,一分一寸地逐漸向外伸張。
(摘編自朱光潛《談讀詩與趣味的培養(yǎng)》)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錢鍾書認為宋詩成就不如唐詩,而在繆鉞和朱光潛看來,唐詩和宋詩各有所長。
B.錢鍾書和繆鉞沉潛于唐宋詩而有獨到發(fā)現,朱光潛認為要想欣賞一派詩的佳妙,應該把該詩派和別的詩派作比較。
C.錢鍾書《談藝錄》中說:“唐詩多以豐神情韻擅長,宋詩多以筋骨思理見勝。”這和材料二繆鉞的觀點大體一致。
D.錢鍾書和繆鉞都認為,相較唐詩,宋詩有所發(fā)展變化;而朱光潛認為,讀者的閱讀趣味也要相應地隨之發(fā)展變化。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二都有對比論證,在對比中揭示了宋詩的特色及其創(chuàng)新。
B.材料一、三都有比喻論證,并不約而同地運用了開疆辟土的比喻。
C.材料二、三都有舉例論證,舉例典范,給讀者留下了鮮活的印象。
D.材料一、二客觀介紹唐宋詩的發(fā)展,材料三寫了作者的主觀感受。
(3)根據繆鉞的觀點,下列關于唐宋詩的比喻不恰當的一項是
A.唐詩如芍藥海棠,秾華繁采;宋詩如寒海秋菊,自留冷香。
B.唐詩如食橄欖,初覺生澀,而回味雋永;宋詩如啖荔枝,一顆入口,則甘芳盈頰。
C.譬諸游山水,唐詩如高峰遠望,意氣浩然;宋詩則如曲澗尋幽,情境冷峭。
D.譬諸修園林,唐詩如疊石鑿池,筑亭辟館;宋詩則如亭館之中,飾以綺疏雕檻,水石之側,植以異卉名葩。
(4)請結合材料一、二的內容,概括宋詩的成就。
(5)請簡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脈絡。發(fā)布:2025/1/1 4:30:2組卷:3引用:4難度:0.6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10月29日在北京勝利閉幕,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三個五年規(guī)劃的建議》。全會及其通過的《建議》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目標,首次提出創(chuàng)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fā)展理念,為中“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的發(fā)展描繪出新藍圖?!笆濉?guī)劃是黨的十八大把生態(tài)文明納入‘五位一體’總布局后的首個五年規(guī)劃,公報將“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總體改善’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目標,并用很重的篇幅強調堅持綠色發(fā)展,釋放出黨中央努力建設美麗中國的決心和信心。”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白重恩說。
(摘編自《新華》)
材料二:
8月4日,中央電視臺開始在新聞聯播節(jié)目推出《塞罕壩生態(tài)文明建設范例啟示錄》系列報道。報道稱,塞罕壩主動修復生態(tài),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是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一個活標本。
三代人用了55年的時間,將昔日飛烏不棲、黃沙遮天的荒原,變成百萬畝人工林海。塞罕壩林場的林地面積,由建場前的24萬畝增加到目前的112萬畝,成為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一片人工林。森林覆蓋率由12%提高到80%。
今天的塞罕壩,綠水青山帶來真金白銀,綠色發(fā)展之路越走越寬。郁郁蔥蔥的林海,成為林場生產發(fā)展、職工生活改善、周邊群眾脫貧致富的“綠色銀行”
(摘自《人民日報》)
材料三:
中新北京8月8日電(記者張尼)日前,第四批中央環(huán)境保護督察全面啟動,督察組將分別進駐吉林、浙江、山東等8省份,這也標志著中央環(huán)保督察將實現對31省份的全覆蓋。此前批次的督察中,已有上萬人被問責。新一輪督察風暴又將揪出哪些環(huán)?!邦B疾”引發(fā)外界關注。
從另一組數字上也能看出中央環(huán)保督察取得的成效。環(huán)保部副部長黃潤秋近日透露,此前的中央環(huán)保督察中,初步罰款約8.8億元,立案偵查1183件,拘留1103人,約談13593人,問責11390人,切實推動解決了一大批環(huán)境問題,增強了人民群眾獲得感。
(摘編自《中國新聞》)
材料四:
地球是你我共同的家園,建設美麗家園離不開我們每個人的一起參與、共同行動。我們每一個人都不能只當坐而論道的旁觀者,而應成為躬身踐行的參與者,從自己做起、從生活中一點一滴做起,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tài)環(huán)境?;蛟S個人的力量是滄海一粟、微不足道的,但聚沙成塔、積土成山,眾人匯聚起來的力量就是磅礴偉力,唯此方能繪出“生產發(fā)展、生活富裕、生態(tài)良好”“青山綠水、鳥語花香、幽靜宜人”的美麗中國圖景,給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
(摘錄自《南方》)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將生態(tài)文明建設納入國家“十三五”規(guī)劃,并將“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總體改善”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目標。
B.中央環(huán)境保護督察力度空前,堪稱“風暴”,并將實現對全國31省份的全覆蓋。此前各批次的督察取得了顯著成效,第四批督察又已全面啟動。
C.塞罕壩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建場后林場三代人用了55年時間植樹造林112萬畝,成為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成功范例。
D.建設美麗家園,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政府有責,人人有責,面對這一項神圣偉大的工程,每一個公民都不能缺位,沒有誰是旁觀者。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兩項是
A.材料一說明,從綠色發(fā)展理念的提出到生態(tài)文明的總體劃,中央的頂層設計和科學布局為美麗中國建設描繪出了一幅宏偉藍圖。
B.材料二和材料三報道的角度有所不同:材料二著重樹立生態(tài)文明的正面典型,提供示范;材料三著重呈現環(huán)境保護的具體問題,發(fā)出警示。
C.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塞罕壩帶來了巨大的生態(tài)效益:涵養(yǎng)水源、凈化水質、釋放氧氣等,創(chuàng)造了超過120億元的生態(tài)服務價值。
D.每個公民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實現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下降40%--45%的生態(tài)文明建設目標就指日可待。
E.踐行綠色發(fā)展理念,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需要嚴厲的法治作有力的保障,材料三的一系列數字既展示了中央環(huán)保督察的成效,也反映出當前環(huán)境問題的嚴重性。
(3)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生態(tài)文明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請結合以上材料分析概括取得這些成績的原因。發(fā)布:2025/1/4 2:0:3組卷:4引用:4難度:0.8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張秉貴出身貧農家庭,從10歲起就在資本家的工廠當童工,17歲到私營的德昌厚食品店學徒,受盡了剝削階級的壓迫和凌辱。新中國成立后,他翻了身,打心眼兒里感謝黨和毛主席。1955年他剛到百貨大樓時,認為只要為商店多銷貨、多賣錢,就是做好了本職工作,報答了黨的恩情,因此他比較注意抓大號買賣。一次,有位農民顧客來買兩塊桃酥,張秉貴光照顧買得多的顧客,讓這位顧客等了很長時間。顧客生氣地質問他:“你是不是嫌我買得少,看不起我?”這件事深深地觸動了張秉貴。黨支部書記找他談心,對他說:“過去資本家做買賣,目的是賺錢。我們社會主義商店做買賣,首先要為人民服務好?!?br /> 張秉貴常說:“我們售貨員要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團火,來溫暖人民群眾,使他們不僅在商店里感到熱乎乎的,回到家里熱乎乎的,走上工作崗位還要熱乎乎的,激發(fā)出更大的革命干勁兒,投入社會主義建設,這才算我們對革命事業(yè)有了一點兒貢獻?!睘榱水敽妙櫩偷膮⒅\,他不知費了多少心血去熟悉自己柜臺里的商品。公休日,他到糖果廠去參觀訪問,了解糖果的制作過程;下班后,他又到醫(yī)院向醫(yī)生學習各種糖果的營養(yǎng)知識;賣糖果時,他虛心向愛吃糖的顧客了解各種人吃糖的習慣和各種糖果的味道。經過刻苦鉆研,張秉貴的商品知識十分豐富,為群眾服務也有更多的主動權了。
張秉貴用自己心中的一團火溫暖人民群眾,贏得了廣大顧客的愛戴和尊敬。有時,當他累得額頭滲滿汗珠,顧客就按住秤盤說:“老同志,您先擦擦汗!”后邊的也嚷道:“您喝口水,歇會兒再賣!”……這些熱情的話,像一股股清泉涌進張秉貴的心田,他感到自己的心和顧客的心緊緊地貼在一起了。
(摘編自林為民《心有一團火,溫暖眾人心》) 材料二:
張師傅在財貿大會的發(fā)言中,最使我感動的是這一段:
“在舊社會,我十歲當童工,十七歲到商店學徒,那時候給資本家站柜臺,是為了混碗飯吃。政治上沒地位,經濟上受剝削,人格上還要受污辱,整天低聲下氣,提心吊膽。那些官僚老爺、太太小姐、兵痞流氓來買東西,稍不稱心,我們就得挨罵。得罪了這些人,資本家就得叫我們‘卷鋪蓋’,整天像是踩著‘地雷’干活……”
這時,我拿起筆來,向張秉貴同志笑著說:“我知道您是個忙人,我今天問您兩個問題。第一是:請您把您解放前的生活仔細地說一說,讓我好有點感性認識。”
張秉貴同志也笑了一笑,用充滿了回憶的目光看看我,說:“我是北京人,一家八口人,只靠我父親每月六塊錢的工資過活。我母親難過地說,‘你們孩子們也自謀生活吧。’我的大哥就到十五間房一個賣煙卷煤油的雜貨店里去當了學徒。我從七歲就出去揀柴、挖野菜,那些野菜都是人家喂鳥的,我們每天就是吃那些野菜。我八歲就去‘打執(zhí)事’,那就是遇有什么紅白喜事,出殯的、娶親的,我就帶上紅纓帽,穿上大褂子,去給背小鼓什么的。舊社會,這是實在沒辦法的人才干的,可是我還唯恐人家嫌我小,不要我。天沒亮就出去,太陽落山才回來,每天只掙兩個‘銅子兒’。十歲那年,我和三哥到天津的一所地毯作坊去當學徒。父親本在天津給一個資本家看門,這時失業(yè)了。我們在作坊里是七個人睡在一個小炕上,擠得大家都得側著身子睡。這屋里又沒有燈,炕上的臭蟲就多得不能提了。那時我先學的是繞毛線,繞來繞去地毛線都勒進手里去了,又流血又疼,只好用紙把手包起來再繞。資本家看見了就罵:你這是在繞毛球呢!他踢了我一腳,把我攆出來了?!?br />“年初六,原在一個廠的一位師傅來找我說,‘小秉貴兒,你跟我去到欖桿市乾祥瑞織布廠當學徒吧。’這個廠的資本家姓牛,很毒辣,每天一到下半夜,就從柜房里出來,挺著大肚子,喊‘嘟一咋’,說是轟烏鴉呢,把我們都叫醒了。這時間比搖上班的鈴還早一個鐘頭!”
“我在那里呆了兩年多,織一匹布掙兩毛錢。十七歲上,我到米市大街的德昌厚食品店當了伙計,從一九三六年,直到一九五五年,十九年沒動……以后我就到了百貨大樓,這些事您全知道了。以前的這些事,折磨得我永遠也忘不了舊社會的苦,真是:新舊社會兩重天,一個苦來一個甜呵!”
說到這里,他停住了,我抬頭望著他的從容而沉靜的笑臉,我心中涌起了無限的敬佩!
(摘編自冰心《頌一團火》)(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為了更好地服務群眾,張秉貴利用公休日、下班后的時間積極學習,刻苦鉆研,掌握了更多的主動權。
B.冰心對張秉貴在舊社會的遭遇深感同情和非常好奇,所以采訪的重點放在張秉貴在解放前的具體生活。
C.張秉貴十七歲到德昌厚食品店,當了19年伙計,這期間政治上沒地位,經濟上受剝削,人格上受污辱。
D.張秉貴笑著回憶舊社會的經歷,從容而沉靜,可見,他感受到新中國的好,早已忘記在舊社會受的苦。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運用了對比手法,他在舊社會當童工學徒,備受壓迫和欺凌,在新中國成立后做服務員,獲得顧客的感激和尊重。
B.張秉貴的“一團火”精神是一心為人民服務愛崗敬業(yè)的精神,是寶貴的精神財富,對激勵廣大職工積極進取有重要意義。
C.張秉貴售貨服務熱情周到,有感受到黨的溫暖,為社會主義事業(yè)做貢獻的覺悟提高,以及受到顧客的尊敬和愛戴等原因。
D.兩則材料都圍繞著張秉貴這一中心人物來進行采訪報道,抓住張秉貴“一團火”的精神來揭示人物的個性特征和思想境界。
(3)張秉貴在新中國成立前的經歷,兩則材料都有敘述,有什么不同?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發(fā)布:2025/1/1 4:30:2組卷:1難度:0.6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