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雪的形成雪是從云中降落到地面的雪花形態(tài)的固體水,它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和其聚合物(雪團)組成。在水蒸氣彌漫的云層里,雪最先以肉眼看不到的一顆微塵粒子形狀存在,叫做晶核,通常會在低于零下10℃的環(huán)境下形成,晶核周圍的水蒸氣分子在冷空氣作用下,圍著晶核開始凝華,使晶核逐漸變大,成為雪晶。當雪晶增大到能夠克服浮力時,便落到地面,這就是雪花。水蒸氣的多少和溫度的高低造成了雪花多少、大小和形狀的差異。
降雪要滿足三個氣象條件:一是云層中含有較冷的晶核;二是要有充足的水氣;三是云層下面氣溫低于0℃,接近地面的氣溫一般不能低于4℃。當靠近地面的空氣在0℃以上,但是這層空氣不厚,溫度也不很高,會使雪花沒有來得及完全融化就落到了地面。這叫做降“濕雪”,或“雨雪并降”。這種現(xiàn)象在氣象學里叫“雨夾雪”。
為了應對大雪對交通的影響,交警和路政部門提前布局,第一時間向路面撒鹽除雪,并出動鏟雪車進行鏟雪作業(yè)。
(1)晶核周圍的水蒸氣圍繞晶核 凝華凝華(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使晶核長大成雪晶,該過程中水蒸氣需要 放熱放熱(吸熱/放熱)。
(2)下列不屬于雪的形成條件的是 DD。
A.云層中氣溫較低
B.云層水氣充足
C.云層中有較冷的晶核
D.云層下氣溫較高
(3)向路面撒鹽除雪的原理是鹽水的凝固點比水的凝固點 低低(高/低)。
(4)收集一定量的干凈雪置于室溫下,觀察雪的熔化現(xiàn)象,測量并作出雪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能反映雪熔化規(guī)律的圖象是 乙乙。
【答案】凝華;放熱;D;低;乙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quán)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158引用:3難度:0.6
相似題
-
1.如圖是美麗的雪花,形狀各異,但每片雪花都是由六角形小冰粒組成。關(guān)于雪花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h2>
發(fā)布:2024/12/21 8:0:2組卷:103引用:2難度:0.6 -
2.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發(fā)布:2025/1/3 18:30:5組卷:47引用:1難度:0.7 -
3.2009年2月,第24屆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在哈爾濱市召開,冰雪為大冬會的成功舉辦做出了杰出貢獻。下圖是美麗的雪花,形狀各異,但每片雪花都是由六角形小冰粒組成。關(guān)于雪花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h2>
發(fā)布:2024/12/21 8:0:2組卷:26引用:2難度: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