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的小治同學觀看了《今日說法》欄目后,感觸頗深。
【欄目一】2023年10月13日,深圳市南山區(qū)人民法院依法對被告人吳某龍拐騙兒童、吳某光包庇一案作出一審公開宣判,以拐騙兒童罪判處吳某龍有期徒刑五年,以包庇罪判處吳某光有期徒刑二年。
(1)欄目一的案件中,吳某龍、吳某光的行為屬于哪一種性質的違法行為?請寫出你的判斷依據(jù)。
【欄目二】某市警察抓獲一個盜竊犯罪團伙,“飛檐走壁的大盜”竟是4個未成年孩子。其中最大15歲,最小8歲。這些孩子多次作案,盜竊錢物價值上萬余元。他們在民警面前沒有犯罪感,沒有恐懼感,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經觸犯了法律。民警調查后發(fā)現(xiàn),這些孩子常常屢教不改,聚集在一起實施偷竊行為,甚至發(fā)展到騎電車搶奪他人財產。
(2)結合欄目二的內容談談,這些未成年人的行為給我們什么警示?
(3)觀看《今日說法》欄目后,小治同學想撰寫一條守法警示語與同學們共勉,請你參與設計。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10/15 7:0:2組卷:12引用:1難度:0.4
相似題
-
1.方某先后獵捕了多條江西省級重點保護動物眼鏡蛇。經人民法院審理以非法獵捕瀕危野生動物罪判處方某有期徒刑八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五千元。對此,下列看法正確的有( )
①方某的行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
②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
③方某的行為是民事違法行為
④所有違法行為都要受到刑罰處罰發(fā)布:2024/12/28 4:0:1組卷:17引用:3難度:0.6 -
2.直播帶貨頻“翻車”,需要消費者擦亮眼睛,理性下單。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案例回顧 材料二:相關鏈接 2021年6月,上海市警方偵破首例網紅直播“帶貨”銷售假冒奢侈品案。經上海楊浦區(qū)法院審理,依據(jù)《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條,主播廖某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4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40萬元。 為進一步加強網絡直播行業(yè)的規(guī)范管理,國家七部委聯(lián)合發(fā)布《關于加強網絡直播規(guī)范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這充分保障用戶知情權、選擇權和隱私權等合法權益;要求平臺要向未成年人用戶提供“青少年模式”,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直播;加大對各類侵害網民權益行為的打擊力度。
(2)綜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廖某的案例給直播行業(yè)帶來哪些警示?
(3)面對直播帶貨亂象,青少年應如何理性參與網絡生活?發(fā)布:2024/12/28 2:30:1組卷:34引用:3難度:0.4 -
3.劉某因販毒、搶劫,被人民法院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罰金6萬元,賠償原告經濟損失15萬元。分析案例,下列觀點正確的是( ?。?/h2>
發(fā)布:2024/12/28 3:30:1組卷:316引用:59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