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圓術”是我國古代計算圓周率π的一種方法.在公元263年左右,由魏晉時期的數(shù)學家劉徽發(fā)明.其原理就是利用圓內接正多邊形的面積逐步逼近圓的面積,進而求π.當時劉徽就是利用這種方法,把π的近似值計算到3.1415和3.1416之間,這是當時世界上對圓周率π的計算最精確的數(shù)據(jù).這種方法的可貴之處就是利用已知的、可求的來逼近未知的、要求的,用有限的來逼近無窮的.為此,劉徽把它概括為“割之彌細,所失彌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則與圓合體,而無所失矣”.這種方法極其重要,對后世產生了巨大影響,在歐洲,這種方法后來就演變?yōu)楝F(xiàn)在的微積分.根據(jù)“割圓術”,若用正六十邊形來估算圓周率π,則π的近似值是( ?。ň_到0.001)(參考數(shù)據(jù)sin6°≈0.10452)
【考點】三角形的面積公式.
【答案】A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5/27 14:0:0組卷:3引用:3難度:0.7
相似題
-
1.在△ABC中,a,b,c分別是角A,B,C的對邊,若b=1,c=
,3,則S△ABC=( ?。?/h2>A=π3發(fā)布:2024/12/3 8:0:32組卷:4引用:1難度:0.9 -
2.凸四邊形PABQ中,其中A、B為定點,AB=
,P、Q為動點,滿足AP=PQ=QB=1.3
(1)寫出cosA與cosQ的關系式;
(2)設△APB和△PQB的面積分別為S和T,求S2+T2的最大值,以及此時凸四邊形PABQ的面積.發(fā)布:2024/11/11 8:0:1組卷:123引用:4難度:0.5 -
3.中國南宋大數(shù)學家秦九韶提出了“三斜求積術”,即已知三角形三邊長求三角形面積的公式:設三角形的三條邊長分別為a、b、c,則三角形的面積S可由公式
求得,其中p為三角形周長的一半,這個公式也被稱為海倫?秦九韶公式,現(xiàn)有一個三角形的邊長a、b、c滿足a=3,b+c=5,則此三角形面積的最大值為( )S=p(p-a)(p-b)(p-c)發(fā)布:2024/10/18 7:0:2組卷:7引用:1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