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試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港珠澳大橋的“科技密碼” ①遠眺,全長55公里雙向六車道的港珠澳大橋宛若蛟龍,蜿蜒騰越于蔚藍色的海面上。大橋將珠三角地區(qū)連成一片,珠海、澳門同香港間的車程由3小時縮短至半小時,形成港珠澳一小時經濟生活圈。
②這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橋梁工程,也是一座名副其實的科技大橋。
③根據規(guī)劃,港珠澳大橋工程項目要穿越30萬噸級巨輪通行的航道,同時毗鄰香港國際機場。大橋要滿足30萬噸級巨輪通行的需求就得建高,要滿足附近機場航班降落的限高需求又得建矮。經過綜合考量,大橋的最合理方案確定為“橋、島、隧交通集群工程”,即在航道海域大橋沉入海底,搭建深埋沉管隧道,同時在隧道兩端建起人工島連接橋身。
④外海人工建島和海底沉管隧道,是港珠澳大橋建設的難中之難。
⑤從上空俯瞰港珠澳大橋,巨龍在離岸20多公里處倏忽隱沒,再在6公里外騰空而起,隧道兩端的小島狀似蠔貝,工作人員都親切地稱其為“貝殼島”,這是在外海“無中生有”造出的兩座面積10萬平方米的小島??蒲腥藛T設計了多個方案,最后探索出外??焖僦u技術,即用120個巨型鋼圓筒直接固定在海床上并插入海底,再在中間填土形成人工島。每個圓筒直徑有22米,大概和籃球場一般大;最高達51米,相當于18層樓高;重達550噸,與一架A380“空中客車”相當。工程當年開工,當年成島,創(chuàng)造了世界紀錄。
⑥海底沉管隧道,同樣也是龐然大物。5.6公里的沉管隧道由33個巨型混凝土管節(jié)組成,每個管節(jié)長180米、寬38米、高11.4米,重量達8萬噸。要讓33節(jié)巨型管節(jié)在水下近50米的海底軟基環(huán)境下對接安放,難度堪比航天器交會對接,需要精準的遙控、測繪、超算等一系列技術支撐。面對世界首例深埋沉管的島隧工程,多個單位的科研人員合作攻關,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半剛性”沉管新結構技術,飛越了這一國際“技術禁區(qū)”。
⑦這是世界最大的鋼結構橋梁,能抗16級臺風、7級地震,設計使用壽命長達120年,大橋僅主梁鋼板用量就高達42萬噸,相當于10座鳥巢或60座埃菲爾鐵塔的重量,這在我國橋梁史上是從未有過的,大橋的鋼橋面鋪裝面積達50萬平方米,也創(chuàng)造了世界紀錄。
⑧施工現場緊鄰航道,每天來往船舶多達4000余艘。另外,這片海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的自然保護區(qū),也對建設者提出了嚴峻挑戰(zhàn)。為了滿足工程質量、工期和安全的需要,也為了更好地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這座大橋全部采用了“搭積木”的方式來建造。港珠澳大橋的所有構件,無論大小,都是在岸上工廠整件制造,然后運至海上,像“搭積木”一般拼裝在一起,實現了精密制造,精密安裝,體現了我國的整體科研水平和裝備實力。
⑨在施工過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白海豚的干擾?工程團隊與多家科研院所合作,300多次出海跟蹤,拍攝30多萬張照片,標識了海域內的白海豚數量,并摸清白海豚生活習性,在施工時采取了針對性保護措施。大橋主體工程完工后,白海豚的數量,由施工之初的約1400頭,增加到了約1800頭。
⑩港珠澳大橋工程項目,從可研階段到開工建設,科技創(chuàng)新的理念貫穿始終,這個超級工程集結了我國在橋梁設計和施工、材料研發(fā)、工程裝備乃至生態(tài)環(huán)保領域的上千名科技工作者,在關鍵技術、關鍵設備、關鍵材料領域取得全面突破,為我國交通建設行業(yè)的自主創(chuàng)新、技術進步起到引領作用。
(1)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DD
A.第③段劃線句子采用了下定義的說明方法,簡要概括了“橋、島、隧交通集群工程”的實質,使讀者清楚地了解大橋的設計特點。
B.第⑧段中加點詞語“無論……都……”照應了前文的“全部”一詞,強調了港珠澳大橋的所有構件都是在岸上整件制造的,但太過絕對,不能體現語言的準確性。
C.港珠澳大橋是一座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也是一座世界最大的鋼結構橋梁,整座大橋鋼板用量高達42萬噸。
D.文段④~⑨段重點介紹港珠澳大橋建設中的“難”,作者是按照由主到次的邏輯順序來進行說明的,主次分明,條理清楚。
(2)閱讀全文,港珠澳大橋的“科技密碼”有哪些?請簡要概括。
(3)文章第⑤段畫線句使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有何作用?
(4)港珠澳大橋是一項科技創(chuàng)新工程,請你再簡要介紹一項能體現我國科技創(chuàng)新實力的項目。
【答案】D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12/26 19:0:1組卷:53難度:0.5
相似題
-
1.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小題。
清涼殿里好乘涼
童木 古人是如何度過漫長炎夏的?深宅大院里的官宦人家,宮墻內的皇族世家,在同樣的酷熱時節(jié)總會比勞作的底層平民多得避暑的良方。研究中國古代的避暑史,基本是一部宮廷和達官貴族階層的驅熱志。因為在久遠年代前的盛夏,任何一塊冰,任何一處特鑿的清涼窟,都包含著最奢侈的人工。平民只剩得一把扇子打發(fā)炎夏的時候,每朝每代的朱門院里都尋得到當時流行的驅熱之術。
《周禮》里的記載,周王的宮廷已有專人負責為王室采冰,以供夏天使用。采冰人被稱為“凌人”,整個宮殿大概有80名,每年冬季便開始采集天然冰塊運至冰窖儲存。而這種采冰制度,一直到晚清皇家都還存在。
漢代皇宮里夏季專用的“皇家避暑套房”叫“清涼殿”,也叫“延清室”。《漢書》里贊嘆過清涼殿的制冷效果:“清室則中夏含霜”,意思是盛夏時房間溫度低得如下過霜一般。古籍里關于清涼殿的記載,還包括它的房間內其他陳設:“以畫石為床,文如錦,紫琉璃帳,以紫玉為盤……又以玉晶為盤,貯冰于膝前,玉晶與冰相潔?!鼻鍥龅罾锏氖^床具本身就是夏用良品,裝冰塊的又是進口的玉晶盤,還有侍人站在旁邊對著扇扇子,當然是多重降溫。漢武帝劉徹身邊的紅人,可以得到“常臥延清之室”的福利。
到了唐代這種“空調房”被稱作“含涼殿”,臨著太液池傍水而建,比起漢朝的石頭床具加冰玉盤的稚樸,含涼殿的制冷手段已經算得上是通過機械原理實現的。倪方六講了個拾遺陳知節(jié)給李隆基上書的故事:“酷暑天,李隆基把‘辦公室’搬到了含涼殿避暑。陳知節(jié)見到李隆基座后‘水激扇車,風獵衣襟’,被賜座后,感覺座內含凍。這扇車基本相當于空調扇,當然不是用電能而是水能,用水來轉動扇葉,風扇對涼水吹形成冷氣。另外殿里有循環(huán)冷水源,四檐裝上了水管,靠水的殿堂四邊往下淌的水簾,讓涼水在屋上循環(huán),降溫效果自然極佳,能達到‘座內含凍’的效果?!庇袑W者考證這種含有機械原理的環(huán)保“空調房”算是舶來品,最早源于東羅馬帝國。當時長安城里地位高的大臣家都建有這樣的“空調房”,長安市市長(京兆尹)家里便有。
若是宋朝有設計類雜志,當時的“空調房”大概會被宋時的編輯稱為“貼近自然的和諧設計”:“長松修竹,濃翠蔽日,層巒奇岫,靜窈縈深,寒瀑飛空,下注大池可十畝。”倪方六用了“設計時尚”來形容宋代宮中的降溫術。當時同樣出現了帶有機械原理的“風扇”,是用鼓風機帶動的。除此之外還有香氛設置:廳堂里擺幾百盆鮮花,“鼓以風輪”對著吹,就能使堂內“清芬滿殿”。倪方六說,這算得上是古代空調的空氣凈化手段,可以說是一大進步?!暗搅嗣髑鍟r期,可移動式冷源出現了,有點現代分體空調或冷風機的意思。這種可移動式冷源,時稱‘冰桶’,類似于冰箱,其實是貯放冰塊的柜子。上面鏤空,中部空間還可儲存食物。值得一提的是,明清時候這種冰桶民間也使用,還有進口貨,時稱‘洋桶’。冰桶現在看很簡單,但在明清時代可算是高檔‘家電’了?!?br /> 至于古時消夏的飲食,倪方六談起了宋時的“冰激凌”。從宋人筆記看,這種古時刨冰最先在蒙古人中流行,是果汁、牛羊奶和冰塊調制的冰酪。南宋時市集上的冷飲已經花樣繁復,夜市的冷飲鋪要營業(yè)到三更時分方才結束。這樣想起來,那時夏季的夜,和我們童年時在街市上買一碗刨冰消夏,似乎已經沒有隔著悠長朝代的區(qū)別了。
(1)本文主要說明了什么內容?
(2)文章采用了什么說明順序?有什么作用?
(3)文中畫線句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什么表達效果?
(4)下面句中的加點詞語能否刪去?為什么?
采冰人被稱為“凌人”,整個宮殿大概有80名,每年冬季便開始采集天然冰塊運至冰窖儲存。
(5)通讀全文,說說你最喜歡哪個時代人們的消夏方式,說說你的理由。發(fā)布:2024/12/26 22:30:1組卷:20引用:4難度:0.5 -
2.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題。
減少屈光不正導致的視覺損傷
①當前,我國屈光不正人數飛速上升,“看不清”已成為影響民生的大問題。
②傳統的屈光不正包括近視、遠視及散光,流行病學數據研究表明,約有42%的視覺損傷由屈光不正導致。然而,我國傳統的眼鏡片,均是以25度為單位進階調整驗光度數,但實際上,人眼的分辨能力在6.25度。由于傳統鏡片是在工廠大批量鑄模制造的半加工鏡片毛坯上制成,更多鏡片是通過模具簡單加工而成,因此,大多數患者無法獲得理想的視力矯正,視力也就越來越糟。而在歐美等發(fā)達國家,國際前沿企業(yè)早已提出個性化定制鏡片,有望讓佩戴者免受大批量制造眼鏡需要做出的光學妥協。
③不僅如此,發(fā)達國家如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包括我國香港地區(qū),光學眼鏡在一定程度屬于醫(yī)療用品,需要專業(yè)化培訓的眼科視光師進行驗配。從事驗光的人員與醫(yī)生類似,有非常高的職業(yè)資格門檻,以保證驗光的專業(yè)性和準確性。其中,在歐美地區(qū),驗光、配鏡是兩個獨立的環(huán)節(jié),有著明確的分工。在香港,眼科視光師主要側重于初級眼保健,有專門的教育培養(yǎng)體系,至少要接受五年制大學本科教育,大部分是博士生教育,而且同樣需要持有像內地執(zhí)業(yè)醫(yī)師的牌照,并接受終身持續(xù)的繼續(xù)教育。他們不僅為廣大眼疾患者提供科學、精準、全面的醫(yī)學驗光服務,而且也承擔初級眼保健、眼科公眾健康疾病的篩查服務和慢性眼科疾病持續(xù)追蹤服務,如青光眼、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白內障等。而在中國內地,眼鏡被定義為小商品,驗光師職業(yè)資格管理缺乏相關規(guī)范,執(zhí)行上也較寬松,使得大量無專業(yè)資質的人涌入這一行業(yè)。由于從業(yè)人員教育程度及專業(yè)程度參差不齊,驗配流程不夠規(guī)范,更是大大提高了驗配風險。度數不精準會帶來諸多問題,例如可能導致人眼常處于不佳狀態(tài),久而久之,出現視疲勞、易流淚、頭暈頭痛、度數加深等。
④此外,光學眼鏡行業(yè)市場需求巨大,僅中國一年的市場總額就達近1000億元,但我國目前缺乏眼鏡片的設計能力,材料、制造設備等也均被國外公司壟斷,國內眼鏡行業(yè)只能進行一些光學鏡片的簡單加工。而復雜鏡片如自由曲面鏡片,由于壟斷的原因,價格高昂,一副傳統工藝制造的定制自由曲面鏡片,零售價可高達七八千元。為讓更多屈光不正患者能夠使用到實際需要的參數所定制的鏡片,國家眼科工程中心已聯合多家國際知名企業(yè),致力于研發(fā)高精度、定制化、生產低成本的光學鏡片,進而滿足廣大青少年、成年人及老年人屈光不正患者的處方需要。
⑤目前,國家眼科診斷與治療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已成功設計制造出以5度進階的高精度、個性化定制光學鏡片,并以“高精度、個性化、高產出、低成本”為顯著特色。以5度為基準的驗光,除了使患者有更精確的鏡片選擇,還能使眼睛處于作放松狀態(tài),日常佩戴后,清晰度、舒適度均有大幅提高。未來通過進一步合理應用“光學離焦”理論,該鏡片將具有控制青少年近視進展的潛質。
(2018年5月12日《光明日報》)
(1)下列說法有錯誤的一項是
A.在中國內地,眼鏡被定義為小商品,驗光師職業(yè)資格管理缺乏相關規(guī)范,執(zhí)行上也較寬松。
B.由于傳統鏡片是在工廠大批量鑄模制造的半加工鏡片毛坯上制成,鏡片都是通過模具簡單加工而成。
C.光學眼鏡行業(yè)市場需求巨大,但我國目前缺乏眼鏡片的設計能力,材料、制造設備等也均被國外公司壟斷。
D.為了滿足廣大青少年、成年人及老年人屈光不正患者的處方需要,我國眼科工程中心已聯合多家國際知名企業(yè),致力于研發(fā)高精度、定制化、生產低成本的光學鏡片。
(2)聯系文章內容,回答問題。
①文章第③段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②第②段加點詞“約”一字能否刪掉,為什么?
(3)讀完這篇后,請你結合文章內容談談如何解決“屈光不正”導致的視覺損失問題。發(fā)布:2024/12/26 19:30:1組卷:47引用:2難度:0.5 -
3.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題目。
候鳥的遷徙
余 夫 ①每年春天和秋天,人類會驚奇地仰望著天上那些成群結隊、遮天蔽日而又神秘莫測的旅客——候鳥。經過億萬年的自然進化,候鳥形成了每年在繁殖地與越冬地之間沿相對固定的路線往返遷徙的獨特習性。全世界9000多種鳥類中,超過三分之一的鳥都是候鳥,每年遷徙的候鳥數量可達100億只以上。
②同一季節(jié),隨著緯度的改變,氣溫會產生梯度性的變化,特別是北半球的大塊土地在冬季被冰雪封蓋,亞歐大陸和北美洲的許多鳥類不得不越過赤道,飛到南半球越冬。因此,大多數候鳥的遷徙路線都呈南北方向,在北半球尤其明顯。
③人們用多種方法觀測候鳥的飛行路線,如望遠鏡觀察、雷達探測、給鳥涂顏料和環(huán)志等,其中被世界各國普遍采用的是環(huán)志法。環(huán)志法是將金屬或塑料做成腳環(huán)(或頸環(huán)、翅環(huán)),刻上環(huán)志國家、單位和編碼,將環(huán)固定在候鳥的腿部(或其他部位),做好記錄,將鳥放飛后,期望通過再次觀測到它或回收腳環(huán),來更好地了解被環(huán)志的鳥兒遷徙的時間、路線等數據。隨著衛(wèi)星應用技術的發(fā)展,科學家也在探索在大型候鳥身上安裝小型無線電信號發(fā)射器,通過定向接收機接收信號來觀測候鳥的行蹤。
④經過長期監(jiān)測,鳥類學家認為全世界候鳥遷徙的路線主要有以下幾條:東亞-澳大利亞、中亞-印度、西亞-東非、黑海-地中海、大西洋-美洲、密西西比-美洲和太平洋-美洲。這些遷徙路線就如一條條“高速公路”,任由鳥兒們飛來飛去,前往各自的目的地。
⑤在遷徙的過程中,鳥類展示了非凡的智慧。硫黃鹀是美國東部隨處可見的一種鳴禽,每年秋季,它們都會飛行3800千米,到達越冬地——墨西哥南部、巴拿馬等地。讓人驚奇的是,它們是以星星為標記進行遷徙的。具體用來判斷方位的是北極星中心約35°以內的北方天空,也就是說,在這個區(qū)域的大熊座、小熊座、天龍座、仙女座、仙后座等都是它們的路標,其卓越的導航本領讓科學家驚嘆不已。白頰林鶯,從加拿大遷往南美洲時需要面對飛行路線的選擇:如果沿著美國海岸南下,經墨西哥、中美洲再到南美洲,就會減少死亡的可能,但路途遙遠。然而,這些小鳥的選擇是直接勇敢地飛越大西洋,并有規(guī)律地停留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的某些島嶼上休息。另外,白頰林鶯還會選擇好的天氣和合適的風向,以使旅途更舒適,真是有勇有謀。
⑥對候鳥來說,遷徙并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有樂趣。它們在遷徙途中要遇到許多想象不到的困難:飛過大洋、翻越高山、穿越云層、迎著暴風雨、遭遇天敵,還有被人類捕食的危險……比如從英國出發(fā)的家燕,首先飛越英吉利海峽,穿過法國的比利牛斯山脈,跨過地中海,途經撒哈拉沙漠,再抗擊熱帶風暴的襲擊,抵達剛果的雨林,最后到達南非。經過超過10 000千米、長達4個月的旅程,只有大約一半的成年個體能夠存活下來。這是多么悲壯的旅程??!
⑦遷徙無疑是候鳥生活中最大的“冒險事業(yè)”,每年都會有無數的候鳥永遠無法到達它們的目的地。但是,它們仍然會沿著一定的路線,春來秋往,從不失信。遷徙對候鳥來說,是使命,是責任,是一種承諾。
(選自《百科知識》,有改動)(1)根據選文內容填空。
選文②—⑥段從候鳥遷徙的原因、對候鳥遷徙的觀測、
(2)第⑥段主要使用了哪種說明方法?有何作用?
(3)硫黃鹀是以什么為標記進行遷徙的?請找出它們具體判斷方位的區(qū)域。
(4)請聯系選文內容,探究下面的材料,寫出探究結果。
材料一:1985年,首次遷徙到昆明的紅嘴鷗有9000多只,到2015年已達40500只。近年來,昆明已建成大量滇池湖濱濕地,許多候鳥都來昆明棲息繁衍。
材料二:仙鶴是我國境內重要的遷徙鳥類。它們的越冬地和中途停留地,目前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保護,大多數都已建立了自然保護區(qū)。
材料三:1985年12月,昆明市政府公布了保護紅嘴鷗的通告。1982年,國務院決定,每年四月底五月初在我國開展“愛鳥周”活動,從2006年開始,聯合國環(huán)境規(guī)劃署發(fā)起,每年5月的第二個周末舉行“世界候鳥日”活動。發(fā)布:2024/12/11 0:30:1組卷:165難度:0.5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