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問題。
愚公移山《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1)下列加點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B
B

A.七百里,高萬仞/時人之前朝貢禹
B.我之死,有子存焉/令死乎此,比吾鄉(xiāng)鄰之死則已后矣
C.命夸娥氏二子二山/客曰:“不子也。”
D.漢之陰,無隴斷/于是,河伯欣然自喜
(2)下列句子的翻譯,不正確的一項是
C
C

A.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我和你們盡一切力量把這兩座大山挖平,(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兩岸,好嗎?
B.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你的思想真頑固,頑固得沒法開竅,連孤兒寡婦都比不上。
C.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憑你這把老骨頭和剩下的這么點力氣,連山的一絲一毫都毀不了,還想動土石嗎?
D.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握著蛇的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他沒完沒了地挖下去,向天帝報告了。
(3)下面對課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
B
B

A.北山下面有一個叫愚公的人,年紀快到九十了,面對大山而居住。由于山北交通阻塞,出來進去都要繞道,他感到很苦惱,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要移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
B.愚公移山的主張得到了妻子和眾人的支持。他馬上率領兒孫中能挑擔子的幾個人和鄰居京城氏那個七八歲的兒子上山鑿石頭挖泥土,用箕畚運送到渤海邊上。他們搬運土石,一年才能往返一次。
C.有個名叫智叟的老頭嘲笑和阻止愚公移山,他認為人力是有限的,不能改變自然;而愚公回答說,人定勝天。山雖龐大但它是死的,不會隨時間流逝而加增;而個人力量雖然有限,但生息繁衍則有無限潛力。
D.最后,天神之所以幫助愚公移走了兩座大山,是因為愚公的決心和行動感動了天帝。故事借助神的力量實現(xiàn)愚公的宏偉抱負,既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愿望,又肯定和贊揚了愚公的精神。

【答案】B;C;B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4/20 14:35:0組卷:1引用:2難度:0.5
相似題
  •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h2>

    發(fā)布:2024/12/10 18:0:1組卷:441引用:7難度:0.8
  • 2.閱讀下列兩篇文言文,按要求回答問題。
    【甲】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選自《桃花源記》【乙】      水益澀,曳舟不得進,陸行六七里,止藥師寺。寺負紫芝山,僧多讀書,不類城府。
          越信宿,遂緣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環(huán),遙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蓋澗水爾。桑畦麥隴,高下聯(lián)絡,田家隱翳竹樹,樵童牧豎相征逐,真行畫圖中!欲問地所歷名,則輿夫樸野,不深解吳語,或強然諾,或不應所問,率十問僅得二三。
          越二嶺,首有亭當?shù)?,髹?sup>⑥“雪竇山”字。
    (節(jié)選自鄧牧《雪竇游志》)注:①澀:不通暢。②曳:拖,拉。③白蛇:喻指清澈而細長的水流。④隴:通“壟”。⑤牧豎:牧童。⑥髹(xiū)書:用赤黑色的漆寫。
    (1)下列選項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屋儼然/便
    B、十問僅得二三/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C、向所志/病終
    D、乃記之而/停數(shù)日,辭
    (2)翻譯下列句子。
    ①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
    ②遙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蓋澗水爾。
    (3)下列對文段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居民說“不足為外人道”,乙文居民“不應所問”,說明他們都不愿意和外界來往。
    B.桃源人避世而居,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他們淳樸熱情,對外面的世界很好奇,卻不希望生活被打擾。
    C.劉子驥是南陽人,聽說此事后,也計劃前往探尋,但最終沒有實現(xiàn)。這一段敘述使故事更顯得亦真亦幻。
    D.兩段文字都寄托了作者對沒有戰(zhàn)亂、安居樂業(yè)、幸福和諧的理想社會的向往。
    (4)根據(jù)【甲】【乙】兩文的內(nèi)容,概括“雪竇山”與“桃花源”的相似之處。

    發(fā)布:2024/12/16 8:0:1組卷:7引用:1難度:0.9
  • 3.從下列選項中選出和例句中加點意義相同的一項。
    (1)例: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保W陽修《賣油翁》)
     

    A.眾菩薩獻畢。請如來明示根本,指解源流。(吳承恩《西游記》)
    B.周進他說這樣話,倒不同他讓了,竟僭著他作了揖。(吳敬梓《儒林外史》)
    (2)例:公孫衍、張儀豈不大丈夫哉?(孟子《富貴不能淫》)
     

    A.眾人見晁蓋如此志誠,盡皆歡喜。(施耐庵《水滸傳》)
    B.獻帝泣曰:“朕被二賊欺凌久矣!若得誅之,為大幸!”(羅貫中《三國演義》)
    (3)例:佛印類彌勒,祖胸露乳,矯首昂視。(魏學《核舟記》)
     

    A.喚李催、郭汜領兵五百,圍住太傅袁隗家,不分老幼,盡皆誅。(羅貫中《三國演義》)
    B.老和尚見說,滿心歡喜,卻才揩了眼淚道:“好,好,好!此計妙!”(吳承恩《西游記》)
    (4)例: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答之。(陶淵明《桃花源記》)
     

    A.故特小酌邀兄到敝齋一飲,不知可納芹意否?”雨村聽了,并不推辭。(曹雪芹《紅樓夢》)
    B.行者見說,喚山神、土地,同來見了三藏,言前事。(吳承恩《西游記》)

    發(fā)布:2024/12/16 8:0:1組卷:30引用:2難度:0.7
小程序二維碼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