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解縉巧對曹尚書》,冬冬覺得解縉太有才了,便到網(wǎng)上搜索,發(fā)現(xiàn)解縉太了不起了!他和其他人一起編撰了《永樂大典》這部書。請你細讀網(wǎng)上的相關(guān)資料,按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內(nèi)容要點。
資料(一):
書名 | 永樂大典 | 裝幀 | 包背裝手抄 |
別名 | 文獻大成 | 卷數(shù) | 22877卷(目錄60卷,共22937卷) |
作者 | 解縉 姚廣孝等 | 冊數(shù) | 11,095冊 |
類別 | 類書① | 字數(shù) | 約3.7億字 |
成書時間 | 明永樂五年(公元1407年) |
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即欲修纂②類書,商議“編輯經(jīng)史百家之言為《類要》”,但未修成。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為整理知識,令解縉等人修書。編撰宗旨:“凡書契③以來經(jīng)史子集百家之書,至于天文、地志、陰陽、醫(yī)卜、僧道、技藝之言,備④輯為一書,毋⑤厭浩繁!”過程召集147人,首次成書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初名《文獻大成》。朱棣過目后認為“所纂尚多未備”,不甚滿意。
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朱棣再命太子少師姚廣孝、解縉、禮部尚書鄭賜監(jiān)修以及劉季篪等人重修,動用朝野上下共2169人編寫。組織設監(jiān)修、總裁、副總載、都總裁等職,負責各方面工作。蔣用文、趙同友各為正副總裁,陳濟為都總裁,參用南京文淵閣的全部藏書。
永樂五年(公元1407年)定稿進呈,朱棣看了十分滿意,親自為序,并命名為《永樂大典》,抄至永樂六年(公元1408年)冬天才正式成書。
資料(三):
《永樂大典》在永樂年間修纂完成后,只抄錄了一部,叫做“永樂正本”;到嘉靖朝,怕大典有損,又重錄了一部,稱為“嘉靖副本”。因為兩部大典都深藏在皇宮中,沒有刊印,流傳稀少。
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2年),清政府修《四庫全書》,發(fā)現(xiàn)《永樂大典》已遺失缺失2422卷,約千余冊。四庫館臣從《永樂大典》中輯出大量佚書⑥,其中有385種收入《四庫全書》。
乾隆皇帝在組織編輯散失的《永樂大典》中,堅持儒家正統(tǒng)觀念,認為“菁華已盡,糟粕可棄”,凡佛道、戲曲、小說等概不輯錄,對于觸犯統(tǒng)治者忌諱的言辭也毫不留情面,一概刪去。有些科技方面的著作,如鄧御夫的《農(nóng)歷》200卷詳細程度超過《齊民要術(shù)》,還有些軍事方面的發(fā)明為怕洋人學去,也都丟掉,不加采錄。
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英法聯(lián)軍侵占北京,翰林院遭劫掠,丟失大量《大典》。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修繕翰林院建筑時,清查《永樂大典》不足5000冊,《永樂大典》之所以迅速流失,主要是職員監(jiān)守自盜,據(jù)說文廷式一人即曾盜走百余冊《永樂大典》。
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六月,翁同龢入翰林院清查時僅剩800冊,現(xiàn)今尚存約400冊,810卷,不到原書的4%。
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翰林院被義和團的拳民焚毀,《永樂大典》損壞三百余冊。
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六月十一日,英使館交回《大典》330冊,不久又遭到監(jiān)守者瓜分。1912年翰林院所藏《大典》移交京師圖書館時,僅剩64冊。
注釋:①類書:一種老式辭典。是從各種書籍中采輯資料,然后按其性質(zhì)內(nèi)容分類編排,以便查尋資料用的工具書。②修纂:編寫。③書契;指文字。④備:完全。⑤毋:不要。⑥佚書:這里泛指散失的書籍。
(1)根據(jù)三份資料補充冬冬的發(fā)現(xiàn):
《永樂大典》果然夠“
多
多
”,單是目錄都有 60
60
卷。從朱棣下達的編撰宗旨中的“凡書契以來經(jīng)史子集百家之書,至于天文、地志、陰陽、醫(yī)卜、僧道、技藝之言,備輯為一書,毋厭浩繁
凡書契以來經(jīng)史子集百家之書,至于天文、地志、陰陽、醫(yī)卜、僧道、技藝之言,備輯為一書,毋厭浩繁
”,也可以看出編撰此書這是一項 浩大
浩大
的工程。《永樂大典》大量外流散失的時間,和我們本期所學“圓明園的毀滅”的時間,以及古詩《
己亥雜詩
己亥雜詩
》的題寫時間有重合,這充分說明了那個時期 政治腐敗
政治腐敗
,所以愛國志士梁啟超才會大聲疾呼: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
少年富則國富
,少年強則國強
少年強則國強
,少年獨立則國獨立……(2)請你用“分條列舉”的方法,幫冬冬整理《永樂大典》的編寫、修訂等信息。用表格的方式,梳理(永樂大典)的散失、外流等信息。
時間 | 散失、外流原因 | 遺失或剩下冊數(shù) |
1772年 | 兩部大典深藏宮中,沒有刊印,流傳稀少。 | 已遺失缺失2422卷,約千余冊。 |
1860年 |
英法聯(lián)軍侵占北京,翰林院遭劫掠。 英法聯(lián)軍侵占北京,翰林院遭劫掠。
|
丟失大量《大典》。 丟失大量《大典》。
|
1875年 |
《永樂大典》之所以迅速流失,主要是職員監(jiān)守自盜。 《永樂大典》之所以迅速流失,主要是職員監(jiān)守自盜。
|
清查《永樂大典》不足5000冊。僅剩800冊,現(xiàn)今尚存約400冊,810卷,不到原書的4%。 清查《永樂大典》不足5000冊。僅剩800冊,現(xiàn)今尚存約400冊,810卷,不到原書的4%。
|
1900年 |
翰林院被義和團的拳民焚毀。 翰林院被義和團的拳民焚毀。
|
《永樂大典》損壞三百余冊。英使館交回《大典》330冊,不久又遭到監(jiān)守者瓜分。 《永樂大典》損壞三百余冊。英使館交回《大典》330冊,不久又遭到監(jiān)守者瓜分。
|
1912年 |
翰林院所藏《大典》移交京師圖書館 翰林院所藏《大典》移交京師圖書館
|
僅剩64冊。 僅剩64冊。
|
【考點】信息材料分析.
【答案】多;60;凡書契以來經(jīng)史子集百家之書,至于天文、地志、陰陽、醫(yī)卜、僧道、技藝之言,備輯為一書,毋厭浩繁;浩大;己亥雜詩;政治腐?。簧倌旮粍t國富;少年強則國強;英法聯(lián)軍侵占北京,翰林院遭劫掠。;丟失大量《大典》。;《永樂大典》之所以迅速流失,主要是職員監(jiān)守自盜。;清查《永樂大典》不足5000冊。僅剩800冊,現(xiàn)今尚存約400冊,810卷,不到原書的4%。;翰林院被義和團的拳民焚毀。;《永樂大典》損壞三百余冊。英使館交回《大典》330冊,不久又遭到監(jiān)守者瓜分。;翰林院所藏《大典》移交京師圖書館;僅剩64冊。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quán)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14引用:1難度:0.9
相似題
-
1.結(jié)合說明書,判斷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br />
感冒清膠囊藥品使用說明書
【功能主治】疏風解表,清熱解毒。用于風熱感冒,發(fā)燒,頭痛,鼻塞流涕(tì),噴嚏(tì),咽喉腫痛,全身酸痛等癥狀。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2粒,一日3次。
【包裝規(guī)格】12粒\板×1板\盒。
【有效期】三年。
【性狀】本品為硬膠囊,內(nèi)容物為灰綠色至灰褐色的粉末,或為四色顆粒;味苦。
【貯藏方法】遮光,密封保存。
【注意事項】用藥期間不宜駕駛車輛、管理機器及高空作業(yè)等。發(fā)布:2025/3/9 20:30:1組卷:45引用:1難度:0.6 -
2.請閱讀以下材料,完成練習。
【材料一】特色街區(qū)新地標
貢街是合肥特色商業(yè)街區(qū)的新地標。它充滿了廬州味、古味、文化味,最大的特色就是將仿宋建筑、歷史民俗、傳統(tǒng)文化相融合,描繪了城外河邊、繁華市井、閑雅生活三種景致,再現(xiàn)了昔日“貢子的清明上河圖”的熱閑景象。
【材料二】貢街游玩打卡點
(1)貢街建筑為
(2)根據(jù)材料判斷對錯,對的打“√”,錯的打“×”。
①貢街被稱為“貢子的清明上河圖”,建筑錯落有致。
②漫步貢街,能賞四時風景,能見鳥獸嬉戲,好一番勝景!
③游客觀賞了南入口的古廬州地圖和北入口的合肥現(xiàn)代地圖,感受到合肥的巨大發(fā)展,不禁噴噴贊嘆。
(3)你最想和家人到貢街的哪個打卡點去游玩?請說說理由,至少兩條。發(fā)布:2025/3/8 21:0:1組卷:5引用:1難度:0.8 -
3.口語交際角。
釣魚的啟示 兩個釣魚高手一起到魚池垂釣。這兩人各憑本事,一展身手,隔不了多久的功夫,皆大有收獲。忽然間,魚池附近來了十多名游客??吹竭@兩位高手輕輕松松就把魚釣上來,不免感到幾分羨慕,于是都在附近買了一些釣竿來試試自己的運氣。沒想到,這些不擅此道的游客,怎么釣也是毫無成果。
話說那兩位釣魚高手,兩人個性完全不同。其中一人孤僻而不愛搭理別人,單享獨釣之樂;而另一位高手,卻是個熱心、豪放、愛交朋友之人。愛交朋友的這位高手,看到游客釣不到魚,就說:“這樣吧!我來教你們釣魚,如果你們學會了我傳授的訣竅,而釣到一大堆魚時,每十尾就分給我一尾。不滿十尾就不必給我?!彪p方一拍即合,欣表同意。教完這一群人,他又到另一群人中,同樣也傳授釣魚術(shù),依然要求每釣十尾回饋給他一尾。
一天下來,這位熱心助人的釣魚高手,把所有時間都用于指導垂釣者,獲得的竟是滿滿一大籮魚,還認識了一大群新朋友,同時,左一聲“老師”,右一聲“老師”,備受尊崇。另一方面,同來的另一位釣魚高手,卻沒享受到這種服務人們的樂趣。當大家圈繞著其同伴學釣魚時,那人更顯得孤單落寞。悶釣一整天,檢視竹簍里的魚,收獲也遠沒有同伴的多。
當你幫助別人獲得成功--釣到大魚之后,自然在助人為樂之余而得到回饋。這么美好的事情,而我們卻往往不能做到知行統(tǒng)一。
幫助別人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收獲;與人分享,實際上你并未損失什么,相反你卻收獲了更多、提升得更快
讀了上面的短文,你會從中受到怎樣的教育和啟發(fā)?如果大家就這個問題展開交流的話,請把你準備作的發(fā)言寫下來。發(fā)布:2025/3/10 22:30:1組卷:8引用:1難度:0.5
相關(guān)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