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紅樓夢》的文本在中國古代小說史上實在是一個獨創(chuàng),各種敘事要素運用自如、完美交融。作為一部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小說,《紅樓夢》自始至終嚴格遵循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原則,十分細致逼真地反映了一個封建家族(主要是榮寧二府)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全部歷史。小說反映這個家族衰亡史的細致和逼真程度都達到了空前水平。整個《紅樓夢》猶如一幅反映日常生活的巨幅畫卷,正如曹雪芹所表白的,《紅樓夢》故事的“悲歡離合,興衰際遇”,都是如實的“追蹤躡跡,不敢稍加穿鑿”。如婚喪嫁娶、生日飲宴、題贈送禮、穿衣吃飯、延醫(yī)看病、種樹養(yǎng)花、打醮看戲、斗嘴取笑等,小說對這些日常生活現(xiàn)象的描寫到了拋盡一切夸飾的地步。
但我們又不得不佩服《紅樓夢》在現(xiàn)實主義描寫的基礎上,將所謂人生悲劇、家庭悲劇以及愛情婚姻悲劇、女子的悲劇等這些現(xiàn)實層面的內容,設置在一個帶有神話原型意味的下凡歷劫母題的敘事框架中。表面看這一敘事框架也許只使小說增添了些許神秘虛幻色彩,然而正是這些令人費解的神秘虛幻色彩,促使小說蘊含了更加深廣的思想意蘊,使其在更高層面表現(xiàn)出對人類生命存在的“形而上”的哲學思考與終極關照。其主題意蘊的深度與廣度,就不僅僅是一般小說依靠現(xiàn)實主義描寫手法所能企及的,從而使《紅樓夢》的敘事策略與弗萊所謂“圣典或其他模式下類似啟示錄的作品”以及門德爾松等所謂百科全書式敘事的某些敘事元素若合符契。
《紅樓夢》中的神話原型與現(xiàn)實人生主要是通過下凡歷劫母題實現(xiàn)完美對接的,并且“頑石補天”“木石前盟”“太虛幻境”三大神話相互交織滲透,從而使《紅樓夢》的神話原型蘊含了非常深刻的現(xiàn)實和人類生命主題。
其一,“頑石補天”神話追問人生本源?!邦B石補天”神話是《紅樓夢》下凡歷劫故事的基本框架。頑石因無材補天通了靈性,遂“自怨自愧,日夜悲哀”,懇請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攜入紅塵,到“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xiāng)”的賈府來享受一番,在經(jīng)歷了一番世態(tài)炎涼、人生悲劇后又復歸青埂峰下?!都t樓夢》對這一故事描寫得朦朧、虛幻,給人以時空上的洪荒感和無限感。仿佛這一故事是從深邃蒼茫、悠遠綿長的歷史隧道中走來,從遠古的人類文明史走來,給讀者留下了非常廣闊的想象空間和令人深思猛省、回味無窮的藝術魅力,從而具有了縱深的文化人類學的思想內涵?!都t樓夢》這一故事表現(xiàn)出作者“所關心的不是世俗的生活,而是人類靈魂的去向、精神的有無”(魏崇新《<紅樓夢>的三個世界》),關注的是人類生命本源及其走向的深刻問題。
其二,“木石前盟”神話思考人生價值?!澳臼懊恕鄙裨捠且粋€帶有憂傷意味的美麗愛情神話,交代的是現(xiàn)實社會中賈寶玉和林黛玉的宿命姻緣。當初神瑛侍者每日辛苦采集甘露澆灌絳珠仙草,后來絳珠仙草化為黛玉,淚水漣漣,以淚洗石來報答神瑛侍者的澆灌之恩。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自然、自發(fā)、質樸、美麗,特別符合人的天性的愛情神話,其結果卻是一場人類永遠無法把控和不可避免的刻骨銘心的悲劇——人固當為情生,而緣何情緣又總歸虛幻。這一神秘朦朧而又凄美的愛情悲劇的最終結局是,有盟的未能成眷屬卻帶走了對方的心;有緣的成了眷屬卻永遠也找不到精神的歸宿,從而展示出沉重的人生困惑。人們常說,人生如同故事,重要的并不在有多長,而是在有多精彩。而精彩的人生就是有情人生。這里曾雪芹實際上是在用凄美的愛情悲劇來思考人生的目的和價值,其終極意義則在于:人生的目的和價值究竟何在?
其三,“太虛幻境”神話反省人類命運走向?!疤摶镁场笔恰都t樓夢》又一重要神話,它處于“離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珍藏著“普天下所有女子過去未來的簿冊”。主管者為兼愛神美神于一身的警幻仙姑,她“司人間之風情月債,掌塵世之女怨男癡”,執(zhí)掌著天下女子(包括賈寶玉)過去未來的命運。石頭下凡前要向她交割,完成后又要向她去銷號。這一神話實際表示著人生的歸宿與命運走向,隱含著人向何處去這一哲學命題。與太虛幻境相對應的是,作者又為眾女兒建造了地上的太虛幻境大觀園。大觀園是地上的女兒國,曹雪芹的烏托邦,賈寶玉的伊甸園。大觀園的最終毀滅,象征著曹雪芹理想世界的破滅、賈寶玉現(xiàn)實人生的無所皈依以及精神家園的喪失。從太虛幻境的幻滅到大觀園的毀滅,作者真實再現(xiàn)了處于封建末世賈寶玉和眾女子的悲劇命運走向,進而揭示出人生無路可走的悲哀無奈的存在狀態(tài)。
(摘編自楊海波《<紅樓夢>的生命主題與百科全書式敘事》)(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BB
A.《紅樓夢》嚴格遵循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原則,運用各種敘事要素,反映了一個封建家族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全部歷史。
B.為了增添《紅樓夢》的神秘虛幻色彩,曹雪芹將一些現(xiàn)實層面的內容設置在一個帶有神話原型意味的敘事框架中。
C.《紅樓夢》中朦朧、虛幻的“頑石補天”故事給人以時空上的洪荒感和無限感,具有縱深的文化人類學的思想內涵。
D.曹雪芹為眾女兒建造了地上的太虛幻境——大觀園,它是曹雪芹的烏托邦,賈寶玉的伊甸園,但最終大觀園被毀滅。
(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CC
A.《紅樓夢》表現(xiàn)出對人類生命存在的“形而上”的哲學思考與終極關照。
B.《紅樓夢》主要通過下凡歷劫母題實現(xiàn)神話原型與現(xiàn)實人生的完美對接。
C.《紅樓夢》的結局展示出沉重的人生困惑,體現(xiàn)出曹雪芹對人生的思考。
D.“太虛幻境”神話反省人類命運走向,隱含著人向何處去這一哲學命題。
(3)下列選項中,不能作為論據(jù)支撐《紅樓夢》“猶如一幅反映日常生活的巨幅畫卷”觀點的一項是 AA
A.寶玉聞一縷幽香,警幻仙子告訴他此香為“群芳髓”?!皩氂衤犃?,自是羨慕。于是大家入座,小鬟捧上茶來,寶玉覺得香清味美,迥非常品,因又問何名?!?br />B.林黛玉進賈府后,賈母房中的晚飯儀式是這樣的:已有多人在此伺候,見王夫人來了,方安設桌椅。賈珠之妻李氏捧飯,熙鳳安箸,王夫人進羹。
C.賈母等為薨逝的老太妃送殯,回來時先派賈璉回家送信兒,“寶玉聽了,連忙起身,迎至大門以內等待……給賈母王夫人等請了安。”
D.尤氏與小姑子惜春吵過嘴來到李紈處,跟隨的下人請她凈凈臉,她“盤膝坐在炕沿上”,大丫鬟上來代為卸去腕鐲戒指,拿大手巾將衣裳護嚴。
(4)簡要分析材料運用的論證方法。
(5)有學者提出“神話是想象的產(chǎn)物,但不是任性的產(chǎn)物,具有一定闡釋功能”。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紅樓夢》中的三大神話,是如何體現(xiàn)這一觀點的。
【答案】B;C;A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8/29 3:0:8組卷:7引用:3難度:0.5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我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通觀歷史上的立法可以發(fā)現(xiàn),能夠被命名為“法典”的法律,大體上有三個明顯的特征:一是該立法在國家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二是該立法體系龐大,法律制度規(guī)模大,法律條文在當時的社會是最多的;三是立法者要突出該法的體系性,強調立法的邏輯和規(guī)律。我國民法典就是因為符合這三個方面的特征,才被定名為“法典”。
首先,從立法的重要性來看,民法典的定名是對民法作為國家治理的基本遵循和依靠的充分肯定。民法規(guī)范社會人身關系和財產(chǎn)關系,民法的內容涉及社會成員的全部,也涉及他們從事社會活動的時時刻刻。所以,民法典在我國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僅次于憲法。另外,基本權利是我國憲法承認和保護的核心,而人民大眾的人身權利和財產(chǎn)權利,主要表現(xiàn)為民事權利。在一個法治社會里,對于民事行為的規(guī)范,屬于社會的常規(guī)性、普遍性、基礎性、全局性活動,而民法就是開展這些活動的法律遵循和依靠。從這個角度看,民法在我國法律體系中的地位,稱得上是“國家重典”。
其次,民法的法律規(guī)范和制度體系十分龐大,遠遠超過其他任何法律,使用“法典”來定名,說明其立法體量的顯著差異。世界上著名的民法典,比如法國民法典、德國民法典、瑞士民法典(包括瑞士債法),其條文都超過了2200條。我國民法典法律條文包括七編、1260條,近80章,僅漢語字數(shù)就超過了10萬。值得注意的是,我國民法典并不是全部民法規(guī)范和制度的立法,而僅只是民法一般法或者基本法的立法,在此之外,還有商事立法、知識產(chǎn)權立法和社會權利立法等民法特別法。無論如何,此次編纂完成的民法典,其體量也遠遠超過其他法律,將其稱為“法典”,凸顯了它在規(guī)范和制度體量上的重要性。
再次,民法典命名的使用,強調龐大的民法規(guī)范、制度整合為一體之時的體系科學性和邏輯性。對民法規(guī)范、制度的編纂和整理工作的核心任務,就是要找到龐大的民法規(guī)范、制度之間的內在邏輯,以及觀察這一邏輯的基本方法。如果不依靠這些基本邏輯來編纂,民法典根本無從談起,因為大量的民法規(guī)范和制度都是一盤散沙,或是被形容為“隨意堆放的一袋土豆”。民法中的體系性科學,是人類社會依據(jù)民法治理國家的經(jīng)驗總結,既是民法典編纂的基本技術手段,也是我們從事民法學習研究和民事司法活動的基本技能。
同時,依據(jù)體系性科學,我國民法典編纂還采取了總則和分則相互區(qū)分的模式。民法典編纂借鑒了數(shù)學上“提取公因式”的做法,把民事活動中具有共同性的規(guī)則“提取”出來,作為一般規(guī)則規(guī)定在民法典之中。然后,民法典又把具體民事權利按照人身權利和財產(chǎn)權利的區(qū)分來劃分為多個分則,在這些分則之中展現(xiàn)各種權利及其相對具體的要求。這樣的編纂方式,極大節(jié)約了立法成本,不僅是體現(xiàn)法律關系邏輯和民事權利區(qū)分科學的最佳方式,也是學習研究、貫徹實施民法的最佳方式。總體而言,本次民法典編纂按照體系化科學的要求,消除了原有民事立法散亂且存在內在混亂的弊端,遏制了立法盲目和沖動,實現(xiàn)了民事立法體系的極大改進,充分彰顯了民法發(fā)展史上曾倡導的“體系化效應”的積極作用,民法典被定名為“典”,可謂實至名歸。
(摘編自孫無忠《民法典何以為“典”》)(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它被定名為“典”,是實至名歸的。
B.編纂者借鑒了數(shù)學上“提取公因式”的做法,采取了總則和分則相互區(qū)分的模式,使我國民法典編纂獲得成功。
C.只有依靠龐大的民法規(guī)范、制度之間的內在邏輯,以及觀察這一邏輯的基本方法,才能成功編纂民法典。
D.我國民法典之所以被定名為“法典”,是因為民法在國家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脈絡清晰,層次分明,闡述清楚,對讀者了解我國民法典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B.文章以總分總的結構形式,較為詳細地分析了我國民法典命名為“法典”的原因。
C.文章第三段舉法、德、瑞士等國民法典的例子,從立法體量角度證明了我國民法典定名的合理性。
D.文章關于民法典依據(jù)體系性科學編纂的論述,從某種程度上也體現(xiàn)了科學立法的重要性。
(3)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一項是
A.我國民法典區(qū)分總則和分則的編纂方式極大地節(jié)約了立法成本,也有利于學習研究和貫徹實施民法。
B.我國民法典立法體系龐大,法律條文多達上千條,漢語字數(shù)超過了10萬,但也只涉及民法一般法或基本法的立法。
C.我國憲法承認和保護的核心是人民群眾的人身權利和財產(chǎn)權利,這兩者主要表現(xiàn)為民事權利。
D.依據(jù)體系性科學,我國本次民法典的編纂實現(xiàn)了民事立法體系的極大改進,充分彰顯了“體系化效應”的積極作用。發(fā)布:2025/1/3 20:30:3組卷:7引用:1難度:0.6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曾經(jīng)提出“軸心時代”的概念。他認為,在公元前500年前后,古希臘、以色列、印度和中國幾乎同時出現(xiàn)了偉大的思想家,他們都對人類關切的問題提出了獨到的看法,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傳統(tǒng),已經(jīng)成為人類文化的主要精神財富。
某種意義上說,當今世界多種文化的發(fā)展正是在2000多年前的軸心時代的基礎上的一次新的飛躍。據(jù)此我們也許可以說,將有一個新的“軸心時代”出現(xiàn)。在可以預見的一段時間里,各民族、各國家在其經(jīng)濟發(fā)展的同時一定會要求發(fā)展其自身的文化,因而經(jīng)濟全球化將有利于文化的多元發(fā)展。
新軸心時代和前一個軸心時代不同,新的軸心時代必須是在互相影響中發(fā)展的。前一個軸心時代,雖然提出了問題,可都是獨立提出來的。中國講的天下,就是中國了解的天下,希臘文化也沒有考慮到還有一個中國,還有個印度。而且,那時候有一個很大的問題,中國吸收印度的東西很多,相應地,印度吸收中國的東西非常少。這實際上是個文化單向傳播的問題,原因是中國的文化比較有包容性。
今天不一樣了,任何一種文化,都得有全球意識。現(xiàn)在,每個國家都不僅僅是要解決自己國家的問題,同時也在解決一個全球性的問題。當然,不能認為古代的問題到現(xiàn)在就沒有意義了,古人提出的問題,有些到現(xiàn)在也沒有解決。中國古代就提出的天人關系問題、古希臘提出的理想世界和現(xiàn)實世界關系問題,這些問題人類還要不斷地解決下去。
假如我們今天能夠進入一個新軸心時代,各種文化之間一定是互相吸收的關系。21世紀世界文化發(fā)展很可能形成若干個重要的文化區(qū):歐美文化區(qū)、東亞文化區(qū)、南亞文化區(qū)和中東與北非文化區(qū)(伊斯蘭文化區(qū)),其他還有以色列和散在各地的猶太文化、南美文化,非洲文化等。這些文化必須好好考慮如何相處的問題。尤其是前四大文化所覆蓋的人口都在10億以上,一個文化消滅另一個文化沒有可能,因為牽扯的人口太多了。最好是用中國的辦法,在對話中相互理解,以求和而不同。我們有可能也有條件把西方的學說中國化,把中國思想加入西方文化,進行平等的對話,我的有些思想可以給他們一些刺激,讓他們去重新思考原來的問題。比如,西方長期存在的是主客二分法,我們不主張主客二分,而是主張?zhí)烊撕弦?,兩者可以互補。
(選自湯一介《我們在面對一個怎樣的孔子》,有刪改)(1)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在公元前500年前后古希臘、以色列、印度和中國同時出現(xiàn)了偉大的思想家,他們都對世界產(chǎn)生了影響。
B.在前一個軸心時代,各個國家對自己以外的國家是缺乏了解的,各國的文化也是獨立的不會互相影響。
C.新軸心時代和前一個軸心時代有很大的不同,新軸心時代強調互相影響,互相包容,互相吸收。
D.如果要讓新的軸心時代真正到來,就必須使用中國的辦法,因為中國文化比較有包容性。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闡述了新軸心時代與前一個軸心時代的不同,在第二段中提出了新軸心時代的概念。
B.本文的論點是新軸心時代各國要有全球意識,不僅解決自身問題,同時解決全球問題。
C.實現(xiàn)新軸心時代的前提是世界各種文化之間的相互吸收,否則就不能迎來新軸心時代。
D.文章最后一段由新軸心時代各種文化的關系引出關于當代我國文化應怎樣發(fā)展的討論。
(3)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新時期世界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文化的多元發(fā)展,預示著或許會有一個新的軸心時代出現(xiàn)。
B.經(jīng)濟全球化將有利于文化多元發(fā)展,因為各國在經(jīng)濟發(fā)展的同時一定會要求發(fā)展其文化。
C.只有世界各民族、各國家的文化都有全球意識,才有可能促成新的軸心時代的到來。
D.新軸心時代到來后,世界文化一定會相互交融、相互促進,最終各國文化將達成統(tǒng)一。發(fā)布:2025/1/4 2:0:3組卷:2引用:1難度:0.7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題
中國古代鄉(xiāng)村社會普遍存在的祠堂,是古代中國人慎終追遠的重要場所,彰顯著“敬宗收族、親親有愛”的禮之精神。禮是有秩序的愛。祠堂以血緣之基,融道德、信仰、禮三者于一體,規(guī)范禮制,聚族祭祀先人,團結族人,表達共同的精神寄托。
中國古代農(nóng)耕文明在漫長的進程中,以“地緣”關系為依據(jù),以“親族血緣”關系為紐帶,形成了宗族--家族共同體,以及根深蒂固的宗族宗法文化心理。古代的“宗族”,是指有宗子、行宗法制而聚合成的“血緣--政治”團體。宋代程頤倡導士大夫階層的宗族祭祀,范仲淹、司馬光等大儒們都在思考著同一個問題,即通過哪種方式重建社會。到南宋,朱熹制作《家禮》,提出了“祠堂”這一名詞,確定了祠堂祭祀的格局。以程、朱為代表的士大夫階層確定了家禮構想,目的是復興宗子法,使朝廷有“世臣”。程子所立祭祀之法的本意是,祭祀的主體是士大夫的宗子,不是庶人。一個家族祭祖祭拜先祖,由宗子主持祭祀,叫敬宗;一個家族由宗子率領祭祀共同的祖先,即收族。宋明之后,甚至出現(xiàn)了不設立宗子的“族”。一個同族同姓的村落,盡管沒有“宗”,仍然可以被稱為“宗族”,這個時期的宗族制度,就成了“血緣--社會”團體,在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了宗族大家族乃至族內小家庭之間的“親親”要求,即“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在這種“親親”的基礎上,通過祭祀共同的祖先,達到凝聚人心,團結族人,互愛互助的效果。這樣,敬宗收族,使得宗法不僅成為人與人之間的人倫共同體,而且成為生者與死者交通的人神共同體,成為維持社會穩(wěn)定、一統(tǒng)天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和手段,因而具有重要的政治與社會功能。
祠堂祭祀有多種,有季祭、節(jié)祭、生辰祭、忌日祭等,不管豪門或寒族,對祭祀都十分重視,儀式莊嚴,禮節(jié)隆重。祭祀先人是為了教育后人,立約族規(guī)是為了懲治違規(guī)犯律,借祖宗之威,稟祖宗之訓,在一定程度上賦予宗族管理權力的合法性。在祭祀中族長要宣讀族規(guī)和家訓以及族譜,族長在此代祖宗立言,宣講傳統(tǒng)倫理,告誡和懲罰犯錯子孫。凡做了錯事的族人須站在特定的位置祭拜,寓意“低人一等”,以這樣的方式來懲治不良行為。通過祠堂祭祀活動向后人宣講孝悌忠信等倫理道德。祭畢,后輩向前輩行禮,族人之間相互行禮,這樣,祠堂祭祀就成了一種精神聯(lián)系的紐帶。在這樣的潛移默化中,家族成員從兒童期起就受長幼之序、孝悌之禮等熏陶。祭祀活動既加強了血緣關系,又強化了家族內部的向心力,從而對族中成員的行為起到榜樣或約束作用,在特定條件下,成為一種群體標準模式,向前人表達崇敬和哀思,為后人樹立效法的楷模。
(摘編自李玲《祠堂之禮:有秩序的愛》)(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祠堂作為我國鄉(xiāng)村中的禮制性建筑,具有增強宗族血緣聯(lián)系、規(guī)范社會禮制的功能。
B.祠堂在以血緣為坐標的宗族關系中,通過拜祖敬宗與祭祖收族,從精神上團聚宗族。
C.宗族通過祭祀活動來達到教育后人的目的,同時合法地管理宗族,懲戒違法子孫。
D.祠堂可作為本族處理家族內部事務、樹優(yōu)立榜、賞勤罰懶、宣講倫理道德的地方。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宗明義,指出祠堂彰顯著“敬宗收族,親親有愛”的禮之精神,為后文的論述奠定了基礎。
B.文章第二段按時間順序組織材料,展示了宗族的形成和祠堂的出現(xiàn),闡釋了祠堂祭祀蘊含的精神價值。
C.文章第三段照應第一段闡述祠堂的功能,從祭祀先人的功能引出強化宗族觀念、團結族人的作用。
D.文章第三段運用舉例論證闡釋祠堂祭祀活動的內容,指出了祠堂對家族成員的榜樣或約束作用。
(3)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因為中國古代社會有著根深蒂固的宗族宗法文化心理,所以中國古代鄉(xiāng)村社會都存在祠堂。
B.族人可以在春節(jié)、清明、冬至等傳統(tǒng)節(jié)日時以及自己生辰之時來祠堂祭祀祖先,重溫家訓。
C.古代社會宗族擁有一定的社會管理權,所以族人一旦違犯了族規(guī),宗族就可以在祠堂中懲戒。
D.由于祠堂是中國古代農(nóng)耕文明時期的產(chǎn)物,所以隨著時代發(fā)展、文明進步,祠堂將會消失。發(fā)布:2025/1/1 4:30:2組卷:6引用:1難度:0.7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