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部中國近代史,同時也是一部中西文化全面交鋒、對抗、排拒、吸取、融合的歷史,一部中國對西方文化的認識逐步深入、全面的歷史。梁啟超在1923年就概括了中國近代學習西方的過程。他認為,中國近代學習西方經歷了三個時期:第一期——“先從器物上感覺不足”;第二期——“從制度上感覺不足”;第三期——“從文化根本上感覺不足”。而第三個時期涌現(xiàn)了大量的思想成果。西方的各種社會主義思潮也紛紛涌入中國,通過反復比較、分析、鑒定,中國終于找到了自己的出路,接受馬克思主義作為革命的指導思想。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開始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使中國革命逐步走向成功。
——摘編自郝振君《中國近代西學東漸的主要成就及經驗教訓》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中國近現(xiàn)代史相關知識,自選角度擬定一個論題并進行簡要闡述。
(要求:論題明確,論證充分,史論結合。)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1引用:3難度:0.4
相似題
  • 1.如表是“克林德碑”的相關信息,其變化說明( ?。?br />
    時間 事件
    1900年 德國駐華公使克林德在北京東單牌樓與清軍發(fā)生沖突,被清軍當場擊斃,即“克林德事件”
    1901年 《辛丑條約》簽訂后,醇親王載灃赴德國謝罪,清政府在克林德被殺處建立牌坊,即“克林德碑”
    1918年 德國在一戰(zhàn)中戰(zhàn)敗,中國成為一戰(zhàn)戰(zhàn)勝國??肆值卤拿麨椤肮響?zhàn)勝碑”
    1952年 在亞洲及太平洋區(qū)域和平會議上,為表揚中國人民為世界和平所作的貢獻,“公理戰(zhàn)勝碑”改為“保衛(wèi)和平碑”

    發(fā)布:2024/12/18 22:30:1組卷:7引用:11難度:0.6
  • 2.1843年8月,清政府審定《五口通商章程》,對某些條款表示不同意見,但對領事裁判權卻認為“通商之務,貴在息爭”。如此可以“免致小事釀成大案”。這反映了清政府( ?。?/h2>

    發(fā)布:2024/12/20 4:30:3組卷:0引用:10難度:0.6
  • 3.如圖是19世紀中國政治腐敗情況變化曲線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菁優(yōu)網
    --摘自《興盛與危機》,第124頁。

    發(fā)布:2024/12/20 4:30:3組卷:5引用:3難度:0.7
小程序二維碼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