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1803年,英國科學家道爾頓提出了近代原子學說,他認為一切物質是由原子構成的,這些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實心球。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用一束平行高速運動的α粒子(α粒子是帶兩個單位正電荷的氦原子核)轟擊金箔時(金原子的核電荷數為79,相對原子質量為197),發(fā)現大多數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但是也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變了原來的運動路徑,甚至有極少數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堅硬不可穿透的質點而被彈了回來(如圖)。

(1)有一小部分粒子改變了原來的運動路徑。原因是粒子途徑金原子核附近時,受到斥力而稍微改變了運動方向。
(2)大多數α粒子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原因是
α粒子通過原子內、原子間空隙
α粒子通過原子內、原子間空隙
。
(3)極少數α粒子被彈了回來。原因是
α粒子撞擊了金原子核而彈回
α粒子撞擊了金原子核而彈回
。
(4)按現在對原子、分子的認識,你認為道爾頓提出的近代原子學說中不確切的地方,用下劃線劃出,并在下方加以改正:①構成物質的微粒有三種:分子、原子和離子;并不是所有物質都有原子構成;②原子可以分為原子核和核外電子;并不是不可分割的實心球體。
(5)金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
79
79
,中子數為
118
118
。

【答案】α粒子通過原子內、原子間空隙;α粒子撞擊了金原子核而彈回;79;118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8/4 8:0:9組卷:260引用:9難度:0.5
相似題
  • 1.人們?yōu)榱私沂驹咏Y構的奧秘,經歷了漫長的探究過程.
    1897年,英國科學家湯姆生發(fā)現原子中存在電子.1904年湯姆生提出了一個被稱為“葡萄干布丁”結構的原子結構模型,電子就像“葡萄干”一樣鑲嵌在帶正電的“布丁”中.電子的發(fā)現使人們認識到原子是由微小的粒子構成的.
    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下面的實驗.他們用一束帶正電的、質量比電子大得多得高速α粒子轟擊金箔時,發(fā)現….據此他提出了帶核的原子結構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根據以上材料,請回答下列問題:
    (1)請你根據對原子結構的認識,分析原子不顯電性的原因:
     

    (2)盧瑟福用α粒子轟擊金箔時,發(fā)現了三種現象
    現象①:
     
    ;
    現象②:
     
    ;
    現象③:
     

    產生這三個現象的原因是:
    ①:
     
    ;
    ②:
     

    ③:
     

    發(fā)布:2024/12/31 8:0:1組卷:32引用:1難度:0.3
  • 2.人們?yōu)榱私沂驹咏Y構的奧秘,經歷了漫長的探究過程.
    1808年,英國科學家道爾頓提出了原子論.他認為物質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原子是一個實心球體,不可再分割;同一類原子性質相同;不同的原子以簡單的整數比相結合.
    1897年,英國科學家湯姆生發(fā)現原子中存在電子.1904年湯姆生提出了一個被稱為“西瓜式”結構的原子結構模型,電子就像“西瓜子”一樣鑲嵌在帶正電的“西瓜瓤”中.電子的發(fā)現使人們認識到原子是由微小的粒子構成的.
    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下面的實驗.他們用一束帶正電的、質量比電子大得多得高速運動得α粒子轟擊金箔時,發(fā)現:①大多數α粒子能穿過金箔且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 ②一小部分α粒子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 ③極少數α粒子被反彈了回來.據此他提出了帶核的原子結構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
    根據以上材料,請回答下列問題:
    (1)道爾頓提出了原子論,湯姆生發(fā)現了原子中的電子,這在當時是件很了不起的事,但由于受到那時科學技術水平的限制,他們的理論中存在一些缺陷甚至錯誤,按照你學的原子結構理論,你認為道爾頓的原子論存在的錯誤或缺陷是:
     
     
    、
     
     

    (2)請你根據對原子結構的認識,分析出現上述盧瑟福實驗現象的原因:
    現象①:
     

    現象②:
     
    ;
    現象③:
     

    (3)通過人類認識原子結構的歷史,你對科學的發(fā)展有哪些感想?
     

    發(fā)布:2024/12/31 8:0:1組卷:138引用:1難度:0.1
  • 3.人類對原子結構的認識是逐漸深入的.如圖是不同時期科學家提出的原子結構模型.
    1808年,英國科學家道爾頓提出了原子論.他認為物質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原子是一個實心球體,不可再分割;同一類原子性質相同;不同的原子以簡單的整數比相結合.
    1897年,英國科學家湯姆生發(fā)現原子中存在電子.1904年湯姆生提出了一個被稱為“西瓜式”結構的原子結構模型,電子就像“西瓜子”一樣鑲嵌在帶正電的“西瓜瓤”中.電子的發(fā)現使人們認識到原子是由微小的粒子構成的.
    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做了一個實驗,用一束質量比電子質量大很多的帶正電的高速運動的a粒子轟擊金箔,結果是大多數a粒子能穿過金箔且不改變原來的前進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改變了原來的方向,還有極少數的a粒子被反彈了回來.據此他提出了帶核的原子結構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

    根據以上材料,請回答:
    (1)道爾頓提出了原子論,湯姆生發(fā)現了原子中的電子,這在當時是件很了不起的事,但由于受到那時科學技術水平的限制,他們的理論中存在一些缺陷甚至錯誤,按照你學的原子結構的理論,你認為道爾頓的原子論存在的缺陷或錯誤是
     
    、
     
     

    (2)根據盧瑟福的實驗所產生的現象,不能夠獲得的結論是
     
    (填字母序號)
    A.原子核體積很小    B.原子核質量較大
    C.原子核帶有正電    D.核外電子帶有負電
    (3)通過人類認識原子結構的歷史,你對科學的發(fā)展有哪些感想?
     
    、
     
    、
     

    發(fā)布:2024/12/31 8:0:1組卷:58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