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噴泉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其產生的原因是存在壓強差.在化學實驗中經常也可以形成美麗的噴泉.
(1)在甲圖的裝置中,倒置于鐵架臺的圓底燒瓶中充滿干燥的O2氣體,連接在瓶塞上的導管伸入到裝有水的燒杯中(此時止水夾關閉).不久即可看到白磷自己燃燒起來.待白煙消失,燒瓶冷卻后,打開止水夾,可以觀察到燒瓶內形成美麗的噴泉.產生該現(xiàn)象的原因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4P+5O2
點燃
2P2O5
4P+5O2
點燃
2P2O5

(2)某同學積極思考后,設計了如圖乙的裝置,也同樣形成了噴泉.已知該同學在廣口瓶中裝入的是稀鹽酸和另一種固體物質,待它們反應完全后,打開止水夾,在上方的燒瓶內也形成噴泉.該同學加入的固體物質不可能是
C
C

A、鋅粒(Zn)    B、碳酸鈣(CaCO3 )   C、木炭(C)     D、鎂(Mg)
(3)比較甲、乙兩套裝置,從產生噴泉的原理來分析,甲裝置是
減小
減小
(填“增大”或“減小”)上部燒瓶內氣體壓強;乙裝置是
增大
增大
(填“增大”或“減小”)下部廣口瓶內氣體壓強.
(4)城市中常見的人造噴泉以及自然界的火山爆發(fā)原理與上述
(填“甲”或“乙”)裝置的原理相似.

【考點】酸的化學性質
【答案】4P+5O2
點燃
2P2O5;C;減小;增大;乙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128引用:1難度:0.5
相似題
  • 1.小華同學在復習酸堿鹽知識時整理了如圖網(wǎng)絡圖,“→”表示相互轉化,“-”相互反應。已知A、B、C、D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為金屬單質、金屬氧化物、堿和鹽中的各一種,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發(fā)布:2024/12/28 16:0:2組卷:24引用:2難度:0.5
  • 2.構建知識網(wǎng)絡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如圖是關于硫酸化學性質的知識網(wǎng)絡:“-”表示相連的兩種物質能發(fā)生反應,“→”表示一種物質能轉化為另一種物質,A、B、C分別屬于不同類別的化合物,則A、B、C可能是( ?。?/h2>

    發(fā)布:2024/12/28 15:30:1組卷:25引用:3難度:0.5
  • 3.表面布滿鐵銹(鐵銹的主要成分是Fe2O3)的鐵釘放入盛有稀硫酸的密閉容器中,用壓強傳感器測得容器內壓強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h2>

    發(fā)布:2024/12/28 16:0:2組卷:24引用:6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