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與歷史。
【以詩證史】
材料一:唐朝詩人創(chuàng)作了大量詩歌,譜寫了絲路明珠長安的繁華。
俯瞰長安城,①“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
在唐朝的宮殿上,②“萬國衣冠拜冕旒(冕旒,借指皇帝)”。
街市上熙熙攘攘,③“水門向晚茶商鬧,橋市通宵酒客行”。
考試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讀書人,④“喧喧車馬欲朝天,人探東堂榜已懸”。
婦女引領著時尚,⑤“女為胡婦學胡妝……胡音胡騎與胡妝,五十年來竟紛泊”。
——選編《以詩證史——以唐詩看唐都長安的繁華》(1)用材料一中的詩句印證以下史實。(填序號)
長安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會。A.②②。
長安布局嚴整對稱,街道寬敞整齊。B.①①。
大力發(fā)展科舉制,不拘一格選拔人才。C.④④。
社會風氣比較開放,人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數(shù)民族習俗的影響。D.⑤⑤。
長安城中有東、西兩市,商鋪林立,是主要的商業(yè)區(qū)。E.③③。
【詞意映史】
材料二:杭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唐代已“戶口日益增”“開肆三萬室”至宋代更為東南繁華之最,“衣冠畢會,商賈云集”。柳永詞“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參差十萬人家”,潘閬詞云“萬家掩映翠微間”。
——選編《宋朝詩歌所反映的宋朝城市市場分析》(2)依據(jù)材料二,簡要分析杭州在宋代成為“東南繁華之最”的原因。
【曲中唱史】
材料三:元朝建立后,絲綢之路更加通暢,東西交往頻繁。馬致遠在散曲中贊美:“至治華夷,正堂堂大元朝世……小國土盡來朝,大福蔭護助里”。貫云石也在散曲中唱道:“江山富,天下總欣伏,大元至大古今無”。
——選編《元曲的人文精神與文化啟示》(3)依據(jù)材料三,說出元曲反映出的元朝統(tǒng)治特征。
(4)“文學作品中反映的歷史都是真實的歷史”,你同意這種觀點嗎?請說明理由。
【答案】②;①;④;⑤;③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7/3 8:0:9組卷:3引用:1難度:0.3
相似題
-
1.某同學總結了一個朝代的特點是:犁耕技術走向成熟,中外交流頻繁,民族關系和諧,社會風氣開放。這反映的是( ?。?/h2>
發(fā)布:2024/12/18 23:30:5組卷:5引用:4難度:0.7 -
2.農村穩(wěn)則社會安,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業(yè)豐則基礎強,而農業(yè)的根本出路則在科技創(chuàng)新。唐朝時創(chuàng)制的農業(yè)生產工具是( )
發(fā)布:2024/12/18 0:0:1組卷:28引用:14難度:0.7 -
3.唐代瓷器聞名于世界的工藝珍品是( ?。?/h2>
發(fā)布:2024/12/13 23:30:2組卷:24引用:15難度:0.9
![小程序二維碼](https://img.jyeoo.net/images/root/jye-wxSJapplet.png)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