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試題詳情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鄭同北見趙王。趙王曰:“子南方之博士①也,何以教之?”鄭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問?雖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對乎?臣少之時,親嘗教以兵?!壁w王曰:“寡人不好兵。”鄭同因撫手仰天而笑之曰:“兵固天下之狙②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臣亦嘗以兵說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荚唬骸踔心苋缭S由③乎?許由無天下之累,故不受④也。今王既受先王之傳,欲宗廟之安,壤地不削,社稷之血食乎?’王曰:‘然。’今有人操隋侯之珠,持丘之環(huán),萬金之財,時宿于野,內(nèi)無孟資之威,荊慶之斷,外無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今有強貪之國臨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則不可說以義則不聽。王非戰(zhàn)國守圉之具,其何以當之?王若無兵,鄰國得志矣?!壁w王曰:“寡人請奉教?!?br />【注釋】①博士:博古通今的人。②狙:狡猾,文中指狡猾的人。③許由:堯舜時代的賢人。④不受:不接受堯的禪讓。⑤守圉:防守,防御。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BB
A.何足問/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
B.兵固天下之狙喜也/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C.臣南方草鄙之人也/水陸草木之花(《愛蓮說》)
D.其何以當之/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2)請給文中畫波浪線句子斷句。
今 有 強 貪 之 國 臨 王 之 境 索 王 之 地 告 以 理 則 不 可 說 以 義 則 不 聽。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句子。
雖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對乎?
(4)同為勸諫君王,本文中鄭同與《唐雎不辱使命》中唐雎的勸諫方式有何不同?
【答案】B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6/5 8:0:7組卷:14引用:2難度:0.6
相似題
-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h2>
發(fā)布:2025/1/2 23:0:3組卷:31引用:1難度:0.7 -
2.文言文閱讀。
魚我所欲也
《孟子》
①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②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③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1)下列句子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非獨賢者有是心也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C.一簞食,一豆羹 食之不能盡其才 D.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君子成人之美 A.得之則生,弗得則死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B.蹴爾而與之 聚室而謀曰 C.萬鐘于我何加焉 苛政猛于虎也 D.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武陵人捕魚為業(yè)
A.文章開頭用“魚”比喻“生”,用“熊掌”比喻“義”,通過類比,形象生動引出本文的中心論點——舍生取義。
B.文中第②段以“一簞食,一豆羹”為例,告訴我們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簞食,一豆羹”在生死關頭卻能考驗一個人的品德。
C.文章通過“不辨禮儀”接受“萬鐘”和“不受嗟來之食”的故事分別從正、反兩方面論證“舍生取義”的觀點,論證非常有力。
D.本文告訴我們“無論在什么情況下,人都應該保持自己的本心,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關頭,也能經(jīng)受住考驗”的道理。
(4)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發(fā)布:2024/12/27 1:0:4組卷:14引用:3難度:0.5 -
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發(fā)布:2024/12/27 0:30:2組卷:51引用:4難度: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