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試題詳情
魯迅先生在本文中談了自己對“請愿”的看法,在《空談》一文中也說:“請愿的事,我一向就不以為然的,但并非因為怕有三月十八日那樣的慘殺。那樣的慘殺,我實在沒有想到,雖然我向來常以‘刀筆吏’的意思來窺測我們中國人。我只知道他們麻木,沒有良知,不足與言,而況是請愿,而況又是徒手?!闭埥Y(jié)合《記念劉和珍君》一文談?wù)?,魯迅先生對請愿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他認為請愿的做法是正確的嗎?
【考點】課文內(nèi)容分析.
【答案】觀點一:魯迅先生并非不以請愿為然。魯迅先生對于一切愛國運動都無限關(guān)心并且積極參加和支持。雖然他認為向反動政府請愿特別是“徒手的請愿”有極少的效果,但是他說:“茍活者在淡紅的血色中,會依稀看見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將更奮然而前行。”“請愿”提高了群眾的認識,能鼓舞群眾進一步走向徹底的愛國道路、革命道路上去。
觀點二:魯迅先生不以請愿為然。這在原則精神上是和馬克思列寧主義者的態(tài)度完全一致的。像1926年3月18日那樣的愛國請愿毫無疑義,是群眾的一種愛國運動;向政府去請愿提出人民的要求毫無疑義,也是群眾的斗爭方式之一。但請愿畢竟不是徹底的革命斗爭,也不是徹底的愛國斗爭,尤其是向當時那樣反動的政府去請愿,除表示出了群眾的意向和力量外,實際的效果是絕不會有的。
觀點二:魯迅先生不以請愿為然。這在原則精神上是和馬克思列寧主義者的態(tài)度完全一致的。像1926年3月18日那樣的愛國請愿毫無疑義,是群眾的一種愛國運動;向政府去請愿提出人民的要求毫無疑義,也是群眾的斗爭方式之一。但請愿畢竟不是徹底的革命斗爭,也不是徹底的愛國斗爭,尤其是向當時那樣反動的政府去請愿,除表示出了群眾的意向和力量外,實際的效果是絕不會有的。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quán)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5/23 20:38:36組卷:0引用:1難度:0.7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問題。
貞觀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問諫議大夫褚遂良:“昔舜造漆器,禹雕其俎,當時諫者十有余人。食器之間,何須苦諫?”
請引用《伶官傳序》中的某個觀點并結(jié)合自己的思考,簡要回答唐太宗的這個問題。發(fā)布:2024/12/19 0:30:2組卷:11引用:3難度:0.6 -
2.下列各句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h2>
發(fā)布:2024/12/31 23:30:1組卷:15引用:5難度:0.8 -
3.下列與課文相關(guān)的文化文學常識,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h2>
發(fā)布:2024/12/19 17:30:2組卷:12引用:3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