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問題。
【甲】小石潭記
唐   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yuǎn)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石鐘山記
宋   蘇軾
      《水經(jīng)》云:“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贬B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fēng)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是說也,人常疑之。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fēng)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至唐李渤始訪其遺蹤,得雙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聲函胡,北音清越,桴止響騰,余韻徐歇。自以為得之矣。然是說也,余尤疑之。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鐘名,何哉?
      元豐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鐘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大石側(cè)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棲鶻,閑人聲亦驚起,磔磔云霄間;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鸛鶴也。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fā)于水上,噌吰如鐘鼓不絕。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為此也。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dāng)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fēng)水相吞吐有窾坎螳鞳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yīng)如樂作焉。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窾坎螳鞳者,魏莊子之歌鐘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傳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
A

A.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dāng)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fēng)水相吞吐/有窾坎螳鞳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yīng)/如樂作焉
B.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dāng)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fēng)水相吞吐/有窾坎螳鞳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yīng)/如樂作焉
C.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dāng)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fēng)水相吞吐/有窾坎螳鞳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yīng)/如樂作焉
D.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dāng)/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fēng)水相吞吐/有窾坎螳鞳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yīng)/如樂作焉
(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C
C

A.日光下澈,影石上 布:投映
B.斗折行,明滅可見 蛇:像蛇一樣
C.而此獨以鐘 名:名字
D.自以為得其 實:真相
(3)下列對兩篇選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B
B

A.甲文是作者柳宗元參加王叔文領(lǐng)導(dǎo)的政治革新運(yùn)動失敗后,被貶到湖南永州,為排解內(nèi)心苦悶,探山訪水而寫的一篇精短游記。
B.乙文以游蹤為順序,先交代作者夜游石鐘山的原因,再抓住景物的特點,生動再現(xiàn)了作者月夜獨游石鐘山時的見聞和獨特感受。
C.甲文在景物描寫中巧妙傳達(dá)出作者情感的變化:聽見水聲的高興——發(fā)現(xiàn)小潭的欣喜——欣賞美景的愉悅——難耐凄清的悲傷。
D.雖然都是游記,但兩文在寫法上卻各有千秋。甲文記敘和描寫相結(jié)合,融情于景;乙文重在明理,以記敘、描寫和議論為主。
(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句子。
①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②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fēng)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

【考點】山水游記文言翻譯
【答案】A;C;B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quán)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fù)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8/5 8:0:8組卷:148引用:6難度:0.5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兩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小石潭記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yuǎn)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
    小石城山記
          自西山道口徑北,逾黃茅嶺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尋之無所得;其一少北而東,不過四十丈,土斷而川分,有積石橫當(dāng)其垠。其上,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塢,有若門焉。窺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聲,其響之激越,良久乃已。環(huán)之可上,望甚遠(yuǎn)。無土壤而生嘉樹美箭,益奇而堅,其疏數(shù)偃仰,類智者所施設(shè)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無久矣。及是,愈以為誠有。又怪其不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勞而無用。神者儻不宜如是,則其果無乎;或曰:“以慰夫賢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氣之靈不為偉人而獨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注釋)①黃茅嶺:在湖南零陵縣城西面。②垠:邊界,盡頭。③睥睨(pìnì):即“埤堄”,城上有孔的矮墻。梁(lì):屋的正梁。④堡塢(bǎowù):村落外邊,土筑的小城堡,用以守衛(wèi)。⑤箭:小竹子。⑥中州:中原,指現(xiàn)在的黃河中下游一帶。⑦夷狄:古代漢族統(tǒng)治階級對中原以外少數(shù)民族的侮辱性稱呼,這里指偏遠(yuǎn)地區(qū)。⑧伎:同“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⑨楚之南:湖南一帶是古代楚國的南部。
    (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①水清冽
     

    ②以其境過,不可久居
     

    曰:“以慰夫賢而辱于此者。”
     

    ④良久乃
     

    (2)請用“/”給文中劃線的句子斷句(限斷兩處)。
    其 氣 之 靈 不 為 偉 人 而 獨 為 是 物 故 楚 之 南 少 人 而 多 石
    (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其境過清 先帝不臣卑鄙
    B.潭西南 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不知人之樂
    C.如鳴珮環(huán),心樂 輟耕壟上
    D.不可知 真無馬邪
    (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②自西山道口徑北,逾黃茅嶺而下。
    (5)請對“佁然不動,俶爾遠(yuǎn)逝,往來翕忽”句子進(jìn)行品析。
    (6)《小石潭記》和《小石城山記》都是唐代文學(xué)家柳宗元被貶到湖南永州而寫的作品,這兩篇短文分別表達(dá)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發(fā)布:2024/12/26 22:0:1組卷:44引用:2難度:0.3
  • 2.閱讀以下詩文,回答問題。
    桃花源記
    陶淵明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yuǎn)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fù)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髯,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成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br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歸園田居》其三
    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1)上面詩文的作者陶淵明是
     
    (朝代)著名詩人。
    (2)下列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芳草鮮美:新鮮美好
    B.病終:尋找
    C.晨興理荒:雜草
    D.帶月鋤歸:背、扛
    (3)上文第二段寫漁人見到一個美好的世界,請說說,“美好”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
    (4)本文運(yùn)用虛實結(jié)合的手法,描繪了令人神往的亦真亦幻的桃花源。文中哪幾處敘述讓人感覺這個地方宛若真實的存在?
    (5)人生要有“愿”,正因有“愿”,生命才有了獨特的滋味。如何理解上面詩文中作者的“愿”?請結(jié)合詩文內(nèi)容談?wù)劇?/h2>

    發(fā)布:2024/12/26 20:30:2組卷:27引用:2難度:0.3
  • 3.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問題。
    【甲】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乙】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飲滁水而甘,問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遠(yuǎn)。其上則豐山,聳然而特立;下則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顧而樂之。于是疏泉鑿石,辟地以為豐樂亭,而與滁人往游其間。
          修之來此,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閑。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間,乃日與滁人仰而望山,俯而聽泉。掇幽芳而蔭喬木,風(fēng)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時之景,無不可愛。又幸其民樂其歲物之豐成,而喜與子游也。因為本其山川,道。其風(fēng)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豐年之樂者,幸生無事之時也。
    (選自歐陽修《豐樂亭記》)【注釋】①明年:第二年。②顧:向四周看。③幸:慶幸。④因為本:于是就根據(jù)。⑤道:稱道。
    (1)翻譯下面加點詞語的含義。
    ①峰路轉(zhuǎn):
     

    ②醉翁之不在酒:
     

    ③修既滁之明年:
     

    四時之景: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兩個句子。
    ①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閑。
    (3)選出下面對甲、乙兩段相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正確的一項
     

    A.甲段中“環(huán)滁皆山也”從大處著筆,簡練而形象地寫出了滁州的地理特征。
    B.甲、乙兩段中“名之者”“山水之樂……修之來此”的三個“之”的用法相同。
    C.甲、乙兩段均寫到了“四時之景”,但各自描繪的景物特征有比較大的差異。
    D.甲、乙兩段所表達(dá)的主旨大相徑庭。
    (4)結(jié)合乙段的具體內(nèi)容,說說歐陽修取名“豐樂亭”的深刻用意。

    發(fā)布:2024/12/27 3:0:1組卷:7引用:2難度:0.5
小程序二維碼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wù)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