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這則議論文,完成下列各題。
樸素美 ①樸素也是一種美。
②“樸素美”,是指質樸無華、淡雅大方的美。它首先包含人的儀表的自然美:眉清目秀,五官端正,就給人以美的印象;還有紅潤的臉色,烏亮的頭發(fā),看上去也給人以健康、充滿活力的美感。其次,樸素美指的是人的衣著穿戴:一個青年如果衣著干干凈凈,整整齊齊,合身得體,雖然不刻意雕琢,也能給人一種美的感受。
③那么,為什么說樸素是一種美呢?首先,樸素美的色調、形式不復雜,清晰、分明,一目了然。寓美于清淡之中。一件衣服,五顏六色可能是美的。但有時候渾然一色,也是美的。樹葉是綠色的,海水是藍色的,麥浪是金黃色的,雖然是一色,不也很美嗎?這是美的多樣性的一種表現。其次,因為樸素美不刻意雕琢,能保持人的外表的自然美,襯托自然美。臉色紅潤,五官端正,本來就是一種天賦的自然之美。因為沒有涂脂抹粉,濃妝重彩,這種天賦的自然之美不會受到遮掩和損害。樸素的打扮和裝束,不至于喧賓奪主,相反能使人的自然美映襯得更美。第三,人們透過外表的樸素美,能看到崇尚樸素、崇尚勤儉的內在美。而這種內在的心靈和精神之美,雖然不顯露在外表,但它會使人的外表愈發(fā)顯得美。當我們知道某處雷鋒式的青年把自己的積蓄慷慨無私地獻給災區(qū)人民,而他自己卻省吃儉用衣著樸素的時候,看到他的形象難道不覺得美嗎?不但覺得美,尊敬之情也會油然而生。
④所以,在美的花園中,樸素美的地位是不能抹煞的。以樸素為美不是不懂得美,而正是懂得美的表現。那種以為只有打扮得奇異、華麗、時髦才是美的觀點,其實是并不太懂得美,或者說是不完全懂得美,因為他們把本來是美的東西還沒有看作是美的。
(1)談談畫線句在文中的含意。
以樸素為美不是不懂得美,而正是懂得美的表現。
(2)請梳理概括本文的論證思路。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12/18 16:30:2組卷:174難度:0.5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題。
人生因閱讀而氣象萬千
陳凌
①每到世界讀書日,這樣一張照片所定格的歷史瞬間總會被人提起:1940年10月22日,英國遭受空襲,位于倫敦的荷蘭屋圖書館也難以幸免,幾乎被炸成廢墟,墻壁傾頹,磚石滿地,但有3名男子竟不顧敵機剛剛離去,在尚未倒塌的書架前翻撿書籍。戰(zhàn)火的殘酷與讀書所展現的不屈意志,兩相對比,不僅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更給人以持久的感動。
②或許,也會有人不解:戰(zhàn)火紛飛,還不忘閱讀,為的是什么?“很多人被生活的艱難折磨得心靈枯萎,但有書香滋潤的靈魂不會?!辈痪们埃谝患視昀锟吹降囊粍t讀者留言,或許可以作為解答。對于那3名男子而言,閱讀絕非是暫時忘記戰(zhàn)亂的“鎮(zhèn)定劑”,而是勇敢面對現實,讓精神再次振奮、讓意志戰(zhàn)勝淚水的方法和途徑。
③閱讀何以有這樣的偉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閱讀實際上會給人以兩種收獲,一種是通過讀書,知道自己原來不知道的東西;另一種是通過讀書觸發(fā)反思,知道自己本來就有的東西,激活它。前者是知識,后者是智慧。(a)_____.個人的努力往往會讓自己有更多的選擇,知識讓我們理解每一項選擇的意義,而智慧還能進一步讓人知道,自己的選擇是符合內心的,從而堅定前行的意志。
④人生如果遠離了閱讀,就等于一間房子沒有窗戶。曾國藩一生飽覽群書,文章筆力雄厚,就連梁啟超都稱贊他“可以入文苑傳”。然而,即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認為自己有“三恥”,居第一位的,就是對天文和算學“毫無所知”。一物不知,便深以為恥,曾國藩們之所以會有如此的認識,就因為他們深刻地知道,讀書“能養(yǎng)人精神”。書籍并非是裝點門面的飾品,而是精神的營養(yǎng)品。遠離書籍,只會讓人生之路走向狹隘,甚至禁銦心靈;(b)_____。
⑤(c)_____.這些年,兩季《中國詩詞大會》的冠軍,驚艷了無數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為。令人動容的,并不僅僅是武亦姝2000多首詩詞記憶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為以外賣小哥身份成功逆襲的不凡,更是因為他們身上散發(fā)的那種“閑看花開花落,漫隨云卷云舒”的從容淡定。這樣一份獨特的氣質,正源于閱讀的滋養(yǎng)。有句話說得好,“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煙云,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里、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br /> ⑥有人以為,讀書太多,容易脫離生活。其實不然,讀書并不是要逃離這個世界,而是要讓人擁有平視世界的眼睛,閱讀本身就是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哲人所言,“一個人和書籍接觸得愈親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統(tǒng)一,因為他的人格復化了,他不僅用他自己的眼睛觀察,而且運用著無數心靈的眼睛?!奔人茉熵S盈的內心,又給人以豐富的生活,這恐怕便是閱讀之于人生的獨特意義。
(選自《人民日報》2018-04-23,有刪改)
(1)文章第②段有何作用?
(2)請將下列語句分別放到文中最恰當的位置。
A.浸潤書香,才能讓我們駛向無限廣闊的海洋,讓人生氣象萬千。
B.越是面臨困難和選擇之時,閱讀的力量就越能顯示出來。
C.讀書或許并不必然導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內在的豐沛。
(a)
(3)簡要分析第⑥段的論證思路。發(fā)布:2024/12/7 23:0:1組卷:161難度:0.5 -
2.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創(chuàng)造宣言
陶行知 創(chuàng)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讓我們接過來,繼續(xù)創(chuàng)造。
美術家如羅丹,是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創(chuàng)造。
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愛人。他們所要創(chuàng)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真善美的活人,是我們的神,是我們的石像,是我們的愛人。教師的成功,是創(chuàng)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樂是創(chuàng)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說得正確些,先生創(chuàng)造學生,學生也創(chuàng)造先生,學生先生合作而創(chuàng)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倘若創(chuàng)造出丑惡的活人,不但是所塑之像失敗,亦是合作塑像者之失敗。倘若活人之塑像是由于集體的創(chuàng)造,而不是個人的創(chuàng)造,那么這成功失敗也是屬于集體,而不是僅僅屬于個人。在一個集體當中,每一個活人之塑像,是這個人來一刀,那個人來一刀,有時是萬刀齊發(fā),倘使刀法不合于交響曲之節(jié)奏,那便處處是傷痕,而難以成為真善美之活塑像。
教育者也要創(chuàng)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創(chuàng)造理論和創(chuàng)造技術。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點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對,可能刀像同毀;刀法如果用得對,則一筆下去,萬龍點睛。
有人說:環(huán)境太平凡了,不能創(chuàng)造。平凡無過于一張白紙,八大山人揮毫畫他幾筆,便成為一幅名貴的杰作。平凡也無過于一塊石頭,到了米開朗琪羅的手里,可以成為不朽的塑像。
有人說:生活太單調了,不能創(chuàng)造。單調無過于坐監(jiān)牢,但是就在監(jiān)牢中,產生了《易經》之卦辭,產生了《正氣歌》。單調又無過于沙漠了,而雷賽市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蘇伊士運河,把地中海與紅海貫通起來。
可見平凡單調,只是懶惰者之遁辭,既已不平凡不單調了,又何須乎創(chuàng)造。我們是要在平凡上造出不平凡;在單調上造出不單調。
有人說:年紀太小,不能創(chuàng)造,見著幼年研究生之名而哈哈大笑。但是當你把莫扎特、愛迪生及沖破父親數學層層封鎖之帕斯卡的幼年研究生活翻給他看,他又只好啞口無言了。
有人說:我是太無能了,不能創(chuàng)造。可是魯鈍的曾參,傳了孔子的道統(tǒng);不識字的惠能傳了黃梅的教義。惠能說:“下下人有上上智?!蔽覀冐M可以自暴自棄呢!可見,無能也是借口。
有人說:山窮水盡,走投無路,陷入絕境,等死而已,不能創(chuàng)造。但是遭遇八十一難之玄奘,畢竟取得佛經;糧水斷絕,眾叛親離之哥倫布,畢竟發(fā)現了美洲;凍餓病三重壓迫下之莫扎特,畢竟寫出了《安魂曲》。絕望是懦夫的幻想。歌德說:沒有勇氣,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要勇氣探出來,走出來,選出來的。這只是一半真理,當英雄無用武之地,他除了大無畏之斧,還得有智慧之劍、金剛之信念與意志,才能開出一條生路。
所以,處處是創(chuàng)造之地,天天是創(chuàng)造之時,人人是創(chuàng)造之人,讓我們至少走兩步退一步,向著創(chuàng)造之路邁進吧!
……
創(chuàng)造之神,你回來聽!只要你肯回來,我們愿意把一切--我們的汗,我們的血,我們的心,我們的生命--都獻給你。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熱情,便是創(chuàng)造之神所愛住的行宮,就能開創(chuàng)造之花,結創(chuàng)造之果,繁殖創(chuàng)造之森林。
羅丹說:“惡是枯干?!焙垢闪?,血干了,熱情干了,僵了,死了,死人才無意于創(chuàng)造。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熱情,便是創(chuàng)造之神所愛住的行宮,就能開創(chuàng)造之花,結創(chuàng)造之果,繁殖創(chuàng)造之森林。
(1)請寫出本文節(jié)選部分作者的論證思路。
(2)文中畫線句子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何作用?
(3)本文認為教育最大的成功是什么?為了獲得這成功,教育者要注意哪些問題?(至少寫出三點)
(4)下列對文章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A.“合于交響曲之節(jié)奏”,是說集體創(chuàng)造活人之塑像應遵循相互合作與協(xié)調原理。
B.作者引用歌德的話“沒有勇氣,一切都完”,著重證明惟恐有大無畏精神才是創(chuàng)造取得成功的關鍵。
C.“走兩步退一步”隱含著創(chuàng)造之路雖有曲折坎坷,但還是要不斷前進的意思。
D.“創(chuàng)造之神所愛住的行宮”意指創(chuàng)造之神往往鐘情于勤奮而勇于奉獻的人。
E.本文的主旨可以概括為主要論述教育者需要探索創(chuàng)造理論和創(chuàng)造技術。
F.作者善于用排比的手法來增強文章的氣勢、說理效果和感染力。發(fā)布:2024/12/8 5:0:1組卷:139難度:0.7 -
3.閱讀下面的文章,回答問題。
“咬牙”是一種修煉 ①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干事創(chuàng)業(yè),往往需要一番“咬咬牙”的堅持。
②黨史上,有位干部因“咬牙”而聞名。1943年,冀南抗日根據地斗爭異常艱苦與殘酷:戰(zhàn)斗頻繁,嚴重旱災,莊稼顆粒無收,痢疾、霍亂盛行。時任冀南區(qū)黨委書記、行署主任兼冀南軍區(qū)政治委員的宋任窮,一邊堅持對敵作戰(zhàn),一邊組織生產自救,還深入敵后做群眾工作,累得多次吐血。憑著頑強的意志和樂觀主義精神,他率領冀南軍民咬緊牙關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因此得名“咬牙干部”。
③“咬牙”體現的是堅韌。人生之路難以一帆風順,惟有不畏艱險、直面挑戰(zhàn),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采擷成功的果實。習近平總書記當年在梁家河插隊時,什么活兒都干,開荒、種地、鍘草、放羊、拉煤、挑糞……從不惜力,磨礪出不畏艱險、百折不撓的意志品格。成功往往只獎賞那些堅韌的人。一件工作、一項事業(yè)干到最艱難的時候,往往最需要咬緊牙關。而一旦堅持下來,就容易突出重圍、打開局面。
④“咬牙”彰顯的是智慧。京劇《沙家浜》中,18名新四軍傷病員被困蘆葦蕩,因連續(xù)多日面臨日偽軍的“掃蕩”,體力和毅力幾近于極限。指導員郭建光激勵大家:有利的情況和主動的恢復,往往產生于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最終,他們以“再堅持一下”的頑強精神,迎來了大部隊的反“掃蕩”。咬緊牙關的堅持精神,不僅需要不畏艱難的勇敢,也需要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智慧。咬緊牙關堅持下去,就能變被動為主動。
⑤“咬牙”蘊含的是擔當。在重壓和困難面前“咬牙”堅持,強健的是人的內心?!捌疵S郎”黃大年,平均每年出差130多天,一回來就一頭扎進辦公室。他的研究首次推動我國快速移動平臺探測技術裝備研發(fā),攻克了技術瓶頸。正是“咬牙”背后的擔當精神,成就了黃大年無悔的人生。
⑥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接近成功就越艱難,越艱難就越要堅持,否則就會前功盡棄、半途而廢。從某種意義上說,“咬牙”是成功的序曲。沒有松骨峰戰(zhàn)斗中志愿軍的“咬牙”,就沒有以“氣”勝“鋼”的功績;沒有谷文昌一次次面對失敗后的“咬牙”,就沒有沙海變綠洲的奇跡;_____。拿出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執(zhí)著,砥礪千磨萬擊還堅勁的意志,知難而進、久久為功,多經歷幾次“咬牙”,一個人必能闖關奪隘、化險為夷,用奮斗之犁開辟前行之路。
⑦惟其艱難,更顯勇毅?!耙а馈笔且环N修煉,在一次次“咬牙”中,軟弱將變得堅強,稚嫩將變得成熟,徘徊將變得堅定。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2)文章③~⑤段是從哪三個方面論述“咬牙”精神的?
(3)本文第三段主要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試舉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4)簡要分析第③段的論證思路。
(5)模仿第⑥段劃線句的句式,給本段補充一個論據。發(fā)布:2024/12/13 3:30:1組卷:152引用:9難度:0.4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