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題詳情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甲)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遍,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弗敢加也,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神弗福也?!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bdo class="mathjye-underline">忠之屬也??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饼R人三鼓。劌曰:“可矣?!饼R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彼熘瘕R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br />(1)讀《曹劌論戰(zhàn)》,選出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
A

A.《曹劌論戰(zhàn)》中的“論”字,指的是曹劌與魯莊公討論問題。
B.《曹劌論戰(zhàn)》有的選本題作《齊魯長勺之戰(zhàn)》。
C.用對話的方式記載歷史事件,叫做“記言”。
D.“長勺之戰(zhàn)”的特點是以劣勝優(yōu),以弱勝強,常被歷代軍事家所引用。
(2)下列選項中加點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項是
D
D

A.曹劌請 多識廣 義勇為 各抒己
B.小未孚 言而有 杳無音 手拈來
C.公與之 風(fēng)破浪 虛而入 興而來
D.遂逐齊 未捷 百萬雄 仁義之
(3)翻譯文中兩處畫線語句
①忠之屬也??梢砸粦?zhàn)。
②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時漢方事匈奴,式上書,愿輸家財半助邊。上使使問式:“欲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習(xí)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子何欲?”式曰:“天子誅匈奴,愚以為賢者宜死節(jié),有財者宜輸之,如此而匈奴可滅也。”
(取材于《漢書?公孫弘卜式兒寬傳》)注:①(事)這里指抵抗。②(式)卜式。人名。③(輸)交納。④(邊)邊防。
(4)請用“/”給文中畫線句子斷句,斷三處。
式曰自小牧羊不習(xí)仕宦不愿也
(5)“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意思是雖然身份低微,仍然不忘擔(dān)憂國事。曹劌一介平民,在國家危難之際,挺身而出,為國解憂。閱讀上面的材料,簡要說明“位卑未敢忘憂國”的精神在卜式身上是如何體現(xiàn)的。

【答案】A;D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quán)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fù)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5/23 20:38:36組卷:2引用:1難度:0.2
相似題
  •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h2>

    發(fā)布:2025/1/2 23:0:3組卷:31引用:1難度:0.7
  • 2.文言文閱讀。
    魚我所欲也
    《孟子》
          ①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②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③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1)下列句子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所識窮乏者我與 之心而寓之酒也
    B.非獨賢者有心也 故天將降大任于人也
    C.一簞,一豆羹 之不能盡其才
    D.今為宮室之為之 君子成人之
    (2)下列句子加點的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得之生,弗得則死 居廟堂之高憂其民
    B.蹴爾與之 聚室謀曰
    C.萬鐘我何加焉 苛政猛虎也
    D.鄉(xiāng)身死而不受 武陵人捕魚業(yè)
    (3)下列對文章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文章開頭用“魚”比喻“生”,用“熊掌”比喻“義”,通過類比,形象生動引出本文的中心論點——舍生取義。
    B.文中第②段以“一簞食,一豆羹”為例,告訴我們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簞食,一豆羹”在生死關(guān)頭卻能考驗一個人的品德。
    C.文章通過“不辨禮儀”接受“萬鐘”和“不受嗟來之食”的故事分別從正、反兩方面論證“舍生取義”的觀點,論證非常有力。
    D.本文告訴我們“無論在什么情況下,人都應(yīng)該保持自己的本心,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關(guān)頭,也能經(jīng)受住考驗”的道理。
    (4)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發(fā)布:2024/12/27 1:0:4組卷:14引用:3難度:0.5
  • 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發(fā)布:2024/12/27 0:30:2組卷:51引用:4難度:0.8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wù)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