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短文兩篇》,回答后面小題。
《答謝中書書》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多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記承天寺夜游》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1)下列句中加點詞語意義正確的一項是 AA
A.五色交輝:輝映; | 曉霧將歇:消散。 |
B.夕日欲頹:萎靡、衰敗; | 未復有能與其奇者:參與。 |
C.念無與為樂者:思念; | 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
D.懷民亦未寢:睡覺; | 月色入戶:窗戶。 |
A
A
A.山川之美,古來共談。(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土共同贊嘆的啊。)
B.青林翠竹,四時俱備。(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晨昏冬夏四個時間段都是存在的啊。)
C.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竹子和松柏的影子,覆蓋著水中交錯的藻、荇。)
D.未復有能與其奇者。(不再有與它一樣奇妙的景色了。)
(3)以下對文章的理解有誤的是
D
D
A.《答謝中書書》雖然僅有六十余字,卻括古今、含四時,兼顧晨昏,給人以不同的審美享受,如山水相映之美、繽紛的色彩美、聲響的動靜結(jié)合之美。
B.《記承天寺夜游》作者寫到承天寺見到張懷民,只用“亦未寢”三個字,略去相見時的對話,省了不少筆墨,使文章顯得緊湊、簡潔。
C.作者遵循“欲睡一一起行一一尋張懷民一一相與步于中庭一一繪景一一抒懷”的思路,行文一氣呵成,如風行水上,自然成文。
D.《記承天寺夜游》一文,“承天寺”點明游的地點,“夜”點明時間,作者游覽在空明澄澈、亦幻亦真、藻荇交橫的水邊庭院,書寫自己復雜微妙的心境。
【答案】A;A;D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quán)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5/23 20:38:36組卷:12引用:1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