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試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章,回答各題。
我們?yōu)槭裁匆喿x
梁 衡
①我們?yōu)槭裁匆喿x?
②先講一個真實的故事。周日無事,一個大人帶著十多歲的孩子在宿舍大院里散步??吹揭粋€迎親的車隊,一群人圍在接新娘的頭車前急得團團轉。上前一看,一個輪胎癟了。新娘馬上就要下樓,寶馬失前蹄,要誤大事。正當大人無解時,這個孩子上前說:“沒事,你使勁用腳踹它?!彼緳C半信半疑,大家顧不了許多,一頓亂腳。奇跡出現(xiàn),輪胎漸漸飽滿。人們齊問:“這是怎么回事?”孩子慢慢道來:“這款車的車胎被扎后有自充氣功能,只要用腳踹踹就行,還可延長行駛很多公里,確保你能開到維修地點?!备赣H大奇,“你怎么知道?“家里不是訂有《汽車族》雜志嗎?沒事閑看來的?!边@是閱讀的作用。閱讀讓你長知識,讓你聰明。
③其實,要問我們?yōu)槭裁匆喿x,不如先問一下為什么要吃飯。人是由物質和精神組成的,不吃飯不能長身體,會肉體死亡;不閱讀不會有思想,要精神死亡。正如營養(yǎng)不良,會造成身體發(fā)育的缺陷:面黃肌瘦、腿細脖長、雞胸龜背等等,不讀書也會造成精神方面的缺陷,如自私、狹隘、孤獨、浮躁、虛榮、驕傲、多疑、膽怯等等,生活得不陽光、不自信、不幸福。有什么樣的閱讀,就有什么樣的收獲。它決定著人的知識、思想、意志、審美、情趣。這是從人自我豐富的一面來說。
④如果你不只是為“美食”,又從閱讀而進入了創(chuàng)造,比如寫作,就更知閱讀的重要。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偷”。背得美文二百篇,不會作文也會“搬”。偷什么?從經(jīng)典中偷來火種,點亮自己。搬什么?搬來救兵,充實自己的文章。偷得仙桃能成仙,搬來救兵也稱王。古人有集句寫詩之法,全用別人舊句。那是一種在閱讀基礎上的積木式訓練,常有好作。作文雖不能全篇集句,但借詞、借句、借典、借氣、借方法,還是需要的。這一切都要通過閱讀來解決。當你超越閱讀而進入寫作,發(fā)表了作品時,別人又開始了對你作品的閱讀。人類精神產(chǎn)品的生產(chǎn)就是這樣螺旋式前進。
⑤當然,這只是以寫作為例。三百六十行,不管干哪一行都得先從閱讀入手。因為閱讀是啟蒙,是積累,是鑰匙,是開關。那個十多歲男孩如果對汽車一直閱讀研究下去,也許會成為汽車發(fā)明家、汽車大王,正如伽利略、達爾文、歌德小時就開始對物理、生物、文學的閱讀。如果你說老了,已胸無大志,那么,閱讀至少可以疏通頭腦,不至于讓你提前癡呆,輸在了終點線上。再者就算你無所謂了,也該為下一代裝出一個閱讀的樣子,別讓他們輸在起跑線上。
⑥忽然想到一個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美國為克服軍營的枯燥冷寂,提高士氣,向軍隊提供了1.2億本“軍供版”圖書。戰(zhàn)爭打贏了,這些圖書功勞不小。一個戰(zhàn)士,配發(fā)槍支、罐頭的同時還配發(fā)圖書,這再次說明,不管在和平年代,還是戰(zhàn)爭歲月,精神與物質同樣不能少。
⑦我們?yōu)槭裁匆喿x?
⑧為了精神生活,為了健康那一半的生命。
(選自《人民日報》,有刪節(jié))
(1)概括本文的中心論點。
(2)談談你對第⑤段加點詞語“是鑰匙”“是開關”的理解。
(3)試分析文章的論證思路。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7/4 8:0:9組卷:5引用:0難度:0.5
相似題
-
1.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各題
嘗試錯誤 ①現(xiàn)代西方教育中有“嘗試錯誤”的理論;五百年前,明朝人沈君烈就提出“終日學終日誤,終日誤終日學”的觀點??梢姡阱e誤中學習,勇于嘗試,就有機會獲得成功。
②楚漢相爭時,項羽的失敗,就在于他不知道在錯誤中學習。每當他有所主張,左右總是連聲稱“是”,欽佩拜伏。一直到死,他還錯誤地認為是“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平時在百戰(zhàn)百勝中,他愈來愈自負。大難臨頭了,還在高唱“力拔山兮氣蓋世”。項羽難以放下身段,從自負的巔峰走下來,弄到無顏回江東的地步,結果只有死路一條。
③劉邦的成功,得益于在錯誤處注意學習。有人當面指責他,不應該一面洗腳一面和長者說話;有人暗暗提示他,不應該在韓信求封齊王的使者面前發(fā)脾氣;有人誠懇忠告他,不應該迷戀各國佳麗,要趕快遷都回關中去……他總會幡然醒悟,在錯誤中學到很多,終于獲得事業(yè)的成功。
④由此想起《潛虛》上的一句名言:“項羽日勝而亡,高祖日敗而王。”因為缺少學習改進的機會,自始至終固守一套僵化的戰(zhàn)略,所以日勝反而滅亡;因為在失敗之中善于學習,不斷總結經(jīng)驗教訓,所以日敗反而稱王。
⑤古語也有“學書紙費,學醫(yī)人費”的說法。不費紙,學不好寫字;不費人,學不好醫(yī)術。一位成名的書法家,送你一幅字,在背后不知他撕毀了多少張紙,才成就這一幅字。更不要去細數(shù)他當年學習過程中墨池皆黑、廢紙成堆的境況了。一位醫(yī)術精湛的大夫,必然診治得多,觀察得多。也累積了許多誤診的教訓。古諺說:“巧者不過習者之門。”只要不怕錯誤,反復學習,便能達到巧妙的境地。
⑥“逐日淘沙定有金”,成功的金磚就是從淘洗錯誤的沙礫中誕生的。有志者,不但不應為錯誤、失敗而氣餒,反而應該以失敗為師,在錯誤中汲取教訓,從而走向成功的彼岸。
(1)文章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2)選文②③兩段的順序能否調換?請說出理由。
(3)請簡要分析選文第⑤段的論證思路。
(4)請為文章補充一個事實論據(jù)或道理論據(jù)。發(fā)布:2024/12/27 3:30:2組卷:50引用:4難度:0.8 -
2.閱讀下面文字,回答以下各題。
弘揚好學之風
①讀書歷來都是修身養(yǎng)性的重要途徑,學問多寡也是衡量人品道德的重要標準。從古至今,凡是有所成就的人大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熱愛學習。他們孜孜不倦,刻苦學習,不斷豐富、提高、涵養(yǎng)和完善自己。習近平總書記發(fā)表講話時指出“好學才能上進,中國共產(chǎn)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因此,我們應大力弘揚好學之風,使之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②《禮記》中有言,“學然后知不足”??鬃诱J為,一個人想要增長學識,就要做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鬃右挥龅讲欢氖虑?,就會主動向別人請教。一次,孔子到魯國國君的祖廟參加祭祖典禮,他不時向旁人詢問,差不多每件事都問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說他不懂禮儀,什么都要問??鬃勇牭竭@些議論后說:“對于不懂的事,問個明白,這正是我要求知禮的表現(xiàn)啊?!?br /> ③學習不僅能增長學識,更是成就一番事業(yè)的強大動力。古代很多官員通過科舉考試進入官場后,并沒有放棄學習,幾乎個個都是飽學之士,不管是文官還是武將,他們下朝回家后,大都在讀書學習、吟詩作畫。我們所熟知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無不是如此,例如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王安石、蘇軾、范仲淹,清代的林則徐、左宗棠、曾國藩等,既是垂范后世的出色政治家,又是名留青史的杰出文學家。
④古人將勤學善學的精神概括為:“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睙o論是少年求學,考取功名以期建功立業(yè);還是中年學思并重,積淀人生的厚度;抑或是垂垂老矣依舊不肯放下書本。一個好學之人會將學習融入自己的一生。由于從古至今人們對學習的推崇,使得我們的歷史史冊記載了許許多多勤奮好學的故事。董仲舒專心攻讀,孜孜不倦。他的書房后有一個花園,綠植清新悅目,花朵爭奇斗艷,即便如此,他仍能專心致志讀書學習,以至于三年時間沒有進園觀賞過一次。董仲舒如此專心致志地鉆研學問,使得他成為西漢著名的思想家。由此可見,對于成功者而言,人的一生就是好學的一生。
⑤堅持學習需要付出艱辛,一時做到容易,長期堅持卻難,終身不輟更難。因此,只有堅持不懈、積少成多,才能有所收獲。每個人的一生,都是在學習中成長成熟的,沒有生而知之者,都是學而知之、困而知之,堅持學有所思,把知識變?yōu)橹腔?。古人講,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我們應該把學習作為一種追求、一種愛好、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學樂學,如饑似渴地學習,只要堅持下去,必定會積少成多、積沙成塔,積跬步至千里、集細流成江海。
⑥我們現(xiàn)在提倡學習型社會,應該把學習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不但要向書本學習,還要向實踐學習,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在快速變化的社會,只有不斷學習,才不會被時代拋棄。我們要不斷提高完善自己,始終把讀書學習與加強道德修養(yǎng)緊密聯(lián)系起來,把讀書學習當作一種生活態(tài)度,堅持終身學習,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1)選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2)選文第②段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
(3)請用簡潔的語言分析選義第④段的論證思路。
(4)對選文內容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從古至今,有所成就的人大都熱愛學習、刻苦學習,從而不斷豐富、提高、涵養(yǎng)和完善自己。
B.“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边@種勤學善學的精神激勵我們要將學習融入自己的一生中。
C.古人認為,治天下者先治心,治心者先治己。我們應該把學習作為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學樂學,堅持不懈地學。
D.我們不但要向書本學習,還要向實踐學習,把讀書學習與加強道德修養(yǎng)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把讀書學習當作一種生活態(tài)度。發(fā)布:2024/12/27 3:0:1組卷:17引用:2難度:0.4 -
3.閱讀《自尊》一文,回答問題。
自 尊 ①說到自尊,人們往往想到的是人的自我尊重,這自然是不錯的。但是,最近看到幾位大師逸聞,方知道,自尊是在尊重別人中實現(xiàn)的。
②錢學森家里的炊事員曾經(jīng)說,錢老每次下樓吃飯,都穿得整整齊齊,從來不穿拖鞋、背心。這是看得起咱、尊重咱。錢老兒子錢永剛聽了炊事員的話后,也學了父親的樣子,每逢去餐廳吃飯,都穿戴整齊,他也要做尊重他人的人。
③國學大師陳寅恪晚年已有眼疾,在嶺南大學居住的兩層樓房的一樓給學生上課。當時選修他課程的不過五六人,陳先生絕不因選課學生多少影響他的講課。夏天,他身著便裝與助手一起在樓下工作,每當學生到家里聽課,他都要自己拄杖扶梯緩步上樓改換夏布長衫,然后才下來上課??粗蠋熋髦聵堑纳碜耍瑢W生們感動不已,為師的高大,在他們心中已然聳立。
④當前,在社會中,一些人關注更多的是自我尊重。他們目中無人,裝模作樣,虛偽失真,故作姿態(tài),這種看似自我尊重的過分表達,表現(xiàn)出的卻正是不尊重別人的自我膨脹,是沒有自信的無意識流露。
⑤與這些人相反,有些大師甚至在遭受欺凌和侮辱,人格遭到踐踏的時候,還仍然具有表達尊重別人的強烈愿望。他們被剝奪了所有表達自尊的手段后,唯一可以表現(xiàn)的,就是穿戴整齊地向這個世界告別。傅雷先生在“文革”時被抄家后,所有家具貼上封條,他太太到朋友家借了干凈衣服,夫婦兩人穿了整潔的衣服上吊自盡了。整潔的衣著成了他們表達對這個世界和對周圍人尊重的最后方式。
⑥由此可見,在生活中,你保持著對人的謙恭,人們便在你的謙恭中讀出涵養(yǎng)和文明,心中會由衷地尊敬著你。
(選自《錢江晚報》有刪改)(1)寫出本文的中心論點。
(2)本文運用了
(3)第⑤段中傅雷先生的事例,能不能與第②段錢學森和第③段陳寅恪的事例顛倒順序?請說明理由。
(4)讀完本文,請結合自己的一次經(jīng)歷,談談你對“自尊”的理解。發(fā)布:2024/12/27 3:0:1組卷:6引用:4難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