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史?鄭和傳》記載了鄭和下西洋的事跡:“鄭和,云南人,世所謂三保太監(jiān)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從起兵有功,累擢太監(jiān)。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蹤跡之,且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永樂三年六月,命和及其儕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將士卒二萬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送)金幣。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廣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蘇州劉家河泛海至福建,復自福建五虎門揚帆,首達占城,以次遍歷諸番國?!?br />材料二:1936年,在云南玉溪縣鄭和十七世孫鄭紹明家里發(fā)現(xiàn)了《鄭和家譜》,記載了鄭和出使事跡:“和才負經(jīng)緯,文通孔孟,特選皇廷”;“敕奉差諸官員共二萬七千四百一十一員,又撥寶船六十三只,大船長四十四丈,闊一十八丈;中船長三十七丈,闊一十五丈。所至諸國名:占城國、爪哇國、暹羅國……”;“于諸番國并海外,公干教化諸番王等無不祗順(恭敬)”;“又乃稱和公之德而揚和公之行,可謂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者矣”。
材料三:謂大陸人民,不習海事,性或然也,及觀鄭君,則全世界歷史上所號稱航海偉人,能與并肩者,何其寡也?!瓌t哥倫布以后,有無量數(shù)之哥倫布,維哥達嘉馬以后,有無量數(shù)之維哥達嘉馬。而我則鄭和以后,竟無第二之鄭和……
——梁啟超《祖國大航海家鄭和傳》(1)閱讀材料一、二,比較兩則史料關于鄭和下西洋記載的異同。
(2)結合史料類型,說明一、二兩則史料的價值。
(3)根據(jù)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嘗試回答梁啟超提出的問題。
【考點】史料的重要作用.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4/20 14:35:0組卷:4引用:4難度:0.4
相似題
-
1.2020年9月,定遠艦遺址水下考古隊在威海劉公島附近海域成功將一塊定遠艦鐵甲板吊出水。鐵甲的發(fā)現(xiàn),不僅為近代某次戰(zhàn)爭提供了實物證據(jù),也對近代海軍艦船發(fā)展史研究具有重要意義。該戰(zhàn)爭是( ?。?/h2>
發(fā)布:2025/1/2 7:0:2組卷:3引用:3難度:0.6 -
2.古云“善事父母為孝”,漢代經(jīng)董仲舒的合理改造,孝悌觀念上升為國家意識形態(tài),同時也成為以后中國社會的一種倫理信仰。閱讀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出土于甘肅威武的木簡有文載:制詔御史曰“高皇帝以來至本二年(公元前72年),朕甚哀憐耆老,高年賜王杖,上有鳩,始百姓望見之,比于節(jié),吏民有敢罵詈毆辱者比逆不道,得出入官府……市賣復毋所與?!薄澳昶呤芡跽日弑攘偈ㄗⅲ簼h低級官職),入宮廷不趨……有敢征召侵辱者,比大逆不道。”。
——甘肅省博物館藏文物王杖簡材料二:仲秋之月,縣、道皆案戶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以王杖,哺之糜粥。八十、九十禮有加賜。王杖長九尺,端以鳩飾。鳩者,不噎之鳥也,欲老人不噎。
——范曄(南朝)《后漢書?禮儀志》材料三:丞相故事,四科取士?!按淌穬汕炫e茂才、尤異、孝廉之吏,務盡實核,選舉英俊、賢行、廉潔、平端于縣邑,務授試以職。有非其人,臨計過暑,不便習官事,書疏不端下,不如詔書,有司奏罪名,并正舉者。
——《續(xù)漢書?百官志》(1)比較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史料價值上的不同。
(2)綜合上述材料,概括漢代治國思想,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原因。發(fā)布:2025/1/2 6:0:1組卷:4引用:4難度:0.6 -
3.目前已發(fā)現(xiàn)的漢代牛耕圖皆位于北方州郡,這些農耕圖像的題材內容從表現(xiàn)人力鋤耕逐漸演變?yōu)椤搬忝裢吞?,皆與犁牛”。這反映了漢代( ?。?/h2>
發(fā)布:2025/1/2 7:30:2組卷:2引用:3難度:0.6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