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是一種應用廣泛的過渡元素。如現(xiàn)代工業(yè)利用銅氨溶液溶解纖維制造人造絲,古代秦俑彩繪上用的顏料被稱為“中國藍”,其成分為BaCu2Si2O7。
(1)銅氨溶液中的配離子為[Cu(NH3)4]2+,其中心原子外圍電子軌道表示式為 。
(2)在硫酸銅氨溶液中加入乙醇,即得到深藍色晶體[Cu(NH3)4]SO4?H2O。
①晶體中各元素電負性最大的是 氧氧(填元素名稱);
②晶體中存在的化學鍵為 ACAC(填選項字母);
A.離子鍵
B.氫鍵
C.配位鍵
D.金屬鍵
E.范德華力
③晶體中SO2-4、NH3、H2O三種微粒的鍵角依次減小的原因是 中心原子價層電子對數(shù)均為4,VSEPR模型均為四面體型,孤電子對數(shù)依次增加,孤電子對對成鍵電子對斥力增大,故鍵角依次減小中心原子價層電子對數(shù)均為4,VSEPR模型均為四面體型,孤電子對數(shù)依次增加,孤電子對對成鍵電子對斥力增大,故鍵角依次減小。
(3)合成“中國藍”的原料有BaCO3、孔雀石[Cu(OH)2CO3]和砂子(SiO2),用CaCO3代替BaCO3即可合成“埃及藍”。
①已知CaCO3、BaCO3晶體熔點分別為1339℃、811℃,CaCO3熔點較高的原因是 二者均為離子晶體,Ca2+半徑比Ba2+的原子半徑小,則CaCO3比BaCO3晶格能大,熔點高二者均為離子晶體,Ca2+半徑比Ba2+的原子半徑小,則CaCO3比BaCO3晶格能大,熔點高。
②圖甲為金剛石晶胞,圖乙為SiO2晶胞中Si原子沿z軸方向在xy平面上的投影圖(即俯視投影圖),其中O原子略去,Si原子旁標注的數(shù)字表示每個Si原子位于z軸的高度,已知則SiA與SiB的最近距離為apm,則SiO2晶胞的密度為 8×60NA(2a×10-10)3或1202aNA×10308×60NA(2a×10-10)3或1202aNA×1030g?cm-3(用含a、NA的代數(shù)式表示)。
SO
2
-
4
8
×
60
N
A
(
2
a
×
1
0
-
10
)
3
120
2
a
N
A
×
1
0
30
8
×
60
N
A
(
2
a
×
1
0
-
10
)
3
120
2
a
N
A
×
1
0
30
【答案】;氧;AC;中心原子價層電子對數(shù)均為4,VSEPR模型均為四面體型,孤電子對數(shù)依次增加,孤電子對對成鍵電子對斥力增大,故鍵角依次減??;二者均為離子晶體,Ca2+半徑比Ba2+的原子半徑小,則CaCO3比BaCO3晶格能大,熔點高;或
8
×
60
N
A
(
2
a
×
1
0
-
10
)
3
120
2
a
N
A
×
1
0
30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15引用:3難度:0.7
相似題
-
1.將32.0g的Cu片投入到150mL某濃度的HNO3溶液中,恰好完全反應,共收集到11.2L(標準狀況下)NO2和NO的混合氣體,則該HNO3的物質的量濃度為( ?。?/h2>
發(fā)布:2024/12/30 3:30:1組卷:30引用:3難度:0.6 -
2.銅、錳及其合金是人類常用的金屬材料.
(1)向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Cu(NO3)2和Mn(NO3)2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所得沉淀經(jīng)高溫灼燒,可制得CuMn2O4.
①寫出基態(tài)Mn原子的價電子排布式為
②CO32-的空間構型是
(2)在銅錳氧化物的催化下,CO被氧化為CO2,HCHO被氧化為CO2和H2O.
①根據(jù)等電子體原理,CO分子的結構式為
②CO2分子中C原子軌道的雜化類型為
③1 mol甲醛(HCHO)分子中所含σ鍵的數(shù)目為
(3)科學家通過X射線推測膽礬中既含有配位鍵,又含有氫鍵,其結構示意圖可簡單表示如圖:
①膽礬的化學式用配合物的形式表示為
②膽礬中SO42-的空間構型為發(fā)布:2024/11/12 8:0:1組卷:8引用:1難度:0.3 -
3.我國宋代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信州鉛山縣有苦泉,流以為澗。挹其水熬之,則成膽礬。熬膽礬鐵釜,久之亦化為銅。”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理解,正確的是( ?。?/h2>
發(fā)布:2024/11/12 8:0:1組卷:221引用:2難度: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