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萘乙酸(NAA)是生長素類似物,在農業(yè)生產上的應用廣泛,其生理作用與濃度密切相關。廈門是探究萘乙酸(NAA)對扦插枝條生根作用的最佳濃度范圍的實驗方案,請你進行適當的補充和完善。 
(1)實驗原理:萘乙酸與生長素一樣,對植物生長的調節(jié)作用具有的特點是
兩重性:即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
兩重性:即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
。
(2)實驗過程與方法:
①取材:取山茶花植株生長良好的半木質插條,剪成5~7cm,每段插條芽數相同。
②實驗:將插條分別用具有一定濃度梯度的萘乙酸溶液處理(如圖1所示)8~12h后,再將處理過的插條下端浸在清水中,置于適宜溫度條件下培養(yǎng),觀察并記錄實驗數據。
③建模:根據實驗數據,建立數學模型如圖2所示。
(3)結果分析與評價:
①圖2為預實驗結果,從中可得出NAA對扦插枝條生根作用的正式實驗的濃度區(qū)間應為
300~500mg/L
300~500mg/L
。
②溫度、處理時間等要一致,其原因是
對照實驗要遵循單一變量原則/控制變量原則
對照實驗要遵循單一變量原則/控制變量原則

③為了提高所建數學模型的科學性和可靠性,請指出圖1所示的實驗方案中一處明顯的不足是:
每個實驗組只放了一根枝條,實驗存在偶然性
每個實驗組只放了一根枝條,實驗存在偶然性
。
(4)同一植株的不同器官或同一器官不同部位的生長素濃度往往不同。圖3表示不同生長素濃度下該幼苗各器官的生長效應,圖4表示水平放置且頂芽優(yōu)先生長的幼苗,各器官或部位用編號指代。圖4中①、②的生長素濃度分別對應圖3中的
E和F
E和F
點。圖4中莖的彎曲受
重力
重力
信號的影響,
不能
不能
(能/不能)體現兩重性。
(5)若圖4中③的生長素濃度在B點,則④的濃度在圖3中的
D
D
點左右。為了促進④的生長,可采取的辦法是
去除頂芽
去除頂芽
。

【答案】兩重性:即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300~500mg/L;對照實驗要遵循單一變量原則/控制變量原則;每個實驗組只放了一根枝條,實驗存在偶然性;E和F;重力;不能;D;去除頂芽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4/20 14:35:0組卷:4難度:0.7
相似題
  • 1.將植物橫放,測量根和莖生長素濃度與其生長狀況的關系如甲圖所示,則曲線上P點最可能對應于乙圖中的位置是( ?。?/h2>

    發(fā)布:2024/12/31 5:30:3組卷:1引用:4難度:0.7
  • 2.將玉米種子橫放,在黑暗環(huán)境中一段時間后,根、莖分別出現不同的向性。此時,生長受抑制的是( ?。?/h2>

    發(fā)布:2024/12/31 5:0:5組卷:4難度:0.7
  • 3.生長素和赤霉素均能促進植物的生長,生物興趣小組利用擬南芥作為實驗材料進行實驗測得的結果如圖所示。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實線表示
     
    對擬南芥根、莖生長的影響,判定的理由是
     

    (2)相對莖而言,根對生長素和赤霉素濃度更敏感,原因可能是根細胞上與相應激素發(fā)生特異性結合的
     
    數量較多,引發(fā)不同的細胞信號傳導,最終誘導
     
    不同。
    (3)在促進細胞分裂完成方面,生長素能促進細胞核的分裂,而細胞分裂素主要促進
     
    ,由此說明在植物的生長發(fā)育的過程中,各種激素并不是孤立的起作用,而是
     
    的結果。
    (4)調查發(fā)現,小麥、玉米即將成熟時,若經歷持續(xù)一段時間的干熱后又遇到大雨的天氣,種子容易在穗上發(fā)芽,從激素角度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
     
    。

    發(fā)布:2024/12/31 5:0:5組卷:5引用:2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