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回答各小題。
偷秋 月亮掛到中天了,莊里的人便三三兩兩出莊了,有的來到河邊的果園里,躡手躡腳鉆到樹下摘幾個蘋果、秋梨,看果園的老頭坐在棚里瞅得一清二楚,可他絕不會喊,任鄉(xiāng)親們偷幾個嘗鮮去。這個夜晚,最不知疲倦的是村莊里的孩子們,瓜果、花生、幾盤向日葵,甚至一根秋黃瓜,往日里他們渴望的東西,今天夜里他們東鉆西潛全偷回來了,興高采烈地堆放在他們自己的床頭,他們擁著這些東西終于甜甜地睡熟了。
村莊人平時是很瞧不起“偷”字的,但偷秋是例外。莊里偷秋都只是象征性順手牽羊那么一點點。你偷秋,就偷來了好收成的種子,明年后年就要風有風,要雨有雨,你就有好收成、好運氣。他們是渴望從歲月中偷出一點好時光,是渴望從豐收的季節(jié)里偷出一點好記憶,是渴望從勞碌的生活中偷出一縷樸素的溫馨和情趣。
在村莊的中秋之夜,皎潔如霜的月色下,一群群的村莊人悄悄穿行在田地之間,他們或許只偷到了玉米林中的一個玉米棒,或許只偷到了稻田里一枚沉甸甸的稻穗,但他們卻從歲月中偷到了他們夢想的秋天,從忙碌的勞作中偷到了一片悠閑的月色。
(1)聯(lián)系上下文解釋詞語。
①躡手躡腳:形容走路時腳步放得很輕。這里指偷秋的人輕手輕腳地潛入果園。形容走路時腳步放得很輕。這里指偷秋的人輕手輕腳地潛入果園。
②順手牽羊:指順便拿走人家的東西。這里指偷秋的人只是象征性地拿走人家的一點點東西。指順便拿走人家的東西。這里指偷秋的人只是象征性地拿走人家的一點點東西。
(2)畫橫線的句子運用了 排比排比的修辭手法,寫出了 村莊人的美好愿望村莊人的美好愿望。
(3)為什么看果園的老頭看到有人偷東西卻不管呢?因為偷秋是當地的一種風俗,看果園的老頭知道鄉(xiāng)親們不會摘去太多的果實,大家都是想在偷秋中獲取樂趣,所以不去管。因為偷秋是當地的一種風俗,看果園的老頭知道鄉(xiāng)親們不會摘去太多的果實,大家都是想在偷秋中獲取樂趣,所以不去管。
(4)孩子們偷秋后“擁著這些東西終于甜甜地睡熟了”,他們之所以睡得這么甜,是因為 CC。
A.他們偷到了東西,可以滿足自己的好奇心
B.這些東西可以吃
C.這些東西代表著他們的渴望
(5)文章傳達了村莊人怎樣的情感?傳達了村莊人對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傳達了村莊人對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
【答案】形容走路時腳步放得很輕。這里指偷秋的人輕手輕腳地潛入果園。;指順便拿走人家的東西。這里指偷秋的人只是象征性地拿走人家的一點點東西。;排比;村莊人的美好愿望;因為偷秋是當地的一種風俗,看果園的老頭知道鄉(xiāng)親們不會摘去太多的果實,大家都是想在偷秋中獲取樂趣,所以不去管。;C;傳達了村莊人對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6/24 8:0:9組卷:1引用:1難度:0.5
相似題
-
1.課文鏈接。
匆匆??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吧: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吧:現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里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
??在逃去如飛的日子里,在千門萬戶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
??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
(1)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2)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用了
(3)仿照第三段第四句話的寫法,用一段話把你對時間之流的感觸下來。
(4)課文結尾與開頭是什么關系?這樣寫對表達情感有什么作用?發(fā)布:2025/1/13 11:0:2組卷:54引用:1難度:0.4 -
2.課外閱讀。
奇想與發(fā)明??任何一項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離不開創(chuàng)造靈感。而孩子們天真無邪的問題和常人眼中的“異想天開”,在發(fā)明者看來卻是創(chuàng)造的源泉。
??1821年的一天,德國有個農家女孩拿著媽媽的木梳在家門口玩耍。玩膩了,她想出個新花樣:找來兩張紙片,一上一下貼在木梳上,把它放在唇邊,誰知竟嗚哩嗚哩吹出聲了。一個叫布希曼的音樂家路過,被這奇妙的聲音吸引住了。他仔細觀看了女孩的“杰作”,回家后,綜合女孩的木梳、中國古笙和羅馬笛的發(fā)音原理,制成了第一支口琴。
??無獨有偶,聽診器的發(fā)明靈感也來自兒童。一次,法國醫(yī)生雷內克到一位患心臟病的貴婦家去診病。由于病人過于肥胖,傳統(tǒng)的叩診法無法測得準確的心率,又不便直接用耳朵貼在患者胸部聽診,醫(yī)生十分為難?;丶业穆飞?,他看到一群孩子在一根圓木的一頭用針刮劃,而另一群孩子把耳朵貼在另一頭。出于好奇,他湊上前去,竟清楚地聽到了圓木那頭的聲音。這件事啟發(fā)了雷內克,不久,聽診器問世了。
??一次性成像照相機是美國人蘭德的發(fā)明,提醒他進行這項研究的是他的小女兒。一天,蘭德和女兒去公園游覽。他給女兒拍了許多照片,拍完后,孩子急切地向爸爸要照片。孩子的要求促使蘭德花了好多年工夫研究一次性成像問題,終于在1947年成功地研制出一次成像照相機。
??非裔美國人畢寇是位身手不凡的機械師。他的兒子是個報童,整日奔波送報,腳踏車上的鏈條常常脫落,兒子為此十分苦惱。于是,畢寇用塑膠做了些齒輪,再用木工工具加工,給孩子造了世界上第一輛“兩輪傳動”的腳踏車──用踏板的力量同時帶動兩個輪子,這種車能暢行于郊外崎嶇的小徑。
??與前幾位相似,發(fā)明隱形眼鏡的比斯特得益于兒子的惡作劇。一天,他正聚精會神地讀報,突然,鼻梁上的眼鏡被調皮的小兒子打落在地。比斯特正要發(fā)火,小兒子卻拾起碎鏡片,貼在眼前大叫起來。比斯特拿過鏡片,果然看到了地上爬行的螞蟻,他靈機一動,既然碎鏡片可以脫離鏡架看東西,把它裝在眼球上,看東西不是更方便嗎?就這樣,隱形眼鏡誕生了。
??在日常生活中,到處都有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契機。發(fā)明并不是件高深莫測的事兒。我們今天的許多“文明的奇跡”,最初都源自兒童的創(chuàng)造、發(fā)現與奇想。只要你擁有一顆敏銳的心和善于發(fā)現的眼睛,你也可以成為一個小發(fā)明家。
(1)根據詞語的意思從文中找出相應的詞語。
①不只一個,竟然還有配對的,表示兩事或兩人十分相似。
②高深的程度無法揣測,形容使人難以理解。
(2)文章采用“
(3)作者用了哪些事例來證明自己觀點的?
(4)這篇文章告訴人們一個什么道理?發(fā)布:2025/1/13 11:0:2組卷:13引用:1難度:0.4 -
3.課外閱讀。
獻給母親的歌??藍藍的天空白云飄,我想飛身上天把這潔白的云(悄悄、輕輕)摘下獻給媽媽,作她的圍巾。雪梅峰上雪梅開,我不畏路險風蕭蕭,也要把雪梅摘下獻給我偉大的媽媽。
??小鳥啾啾細柳枝,春花遍地開。媽媽每在新春之前,總是要為自己定下一個計劃,今年要在那畝地開辟一片瓜地;或者在田埂上種些高粱、玉米,好讓兒女們過節(jié)吃上甜甜的高粱飴、香噴噴的玉米棒。媽媽總是想著讓我們能吃上可口美味的東西,從不說她要吃什么。全家團圓,媽媽忙前忙后,總像有使不完的勁。兒女們叫媽媽休息一下,媽媽卻倔強而(喜悅、喜歡)。媽媽雖銀絲飄飄,卻心明眼睛亮。每每茶余飯后,把我們集中在一起,(查問、詢問)學習、生活、人際關系。我們進步時,媽媽就滿臉微笑,溫柔地表揚我們;當我們沮喪失落時,媽媽就諄諄教導,循循善誘,猶如春天的雨露,滋潤著我們的心田。
??孩子將要遠行,昏暗的燈光下,媽媽手拿針線,(密密、細細)縫補著孩子的衣服。媽媽眼睛不好,總是縫一針,落兩針。她那(悄悄、輕輕)的嘆息聲,飄至我的心中,我總是淚濕枕巾。
??離家?guī)浊Ю?,每每眺望遠方,我似乎看見我的媽媽站在小山坡上,手塔涼棚,在尋找著,凝視著,盼望兒女們歸來。我時時在夢中望見媽媽展開雙臂,呼喚著我,向我走來,我跳床而起,向媽媽撲去……媽媽給了我們(堅定、堅強)的性格,上進的精神,我的媽媽是世上最好的媽媽。
(1)將文中括號里不恰當的詞劃去。
(2)將文中第四自然段的錯別字用修改符號改出來。
(3)用橫線畫出文中的比喻句。
(4)寫幾個成語夸夸媽媽:
(5)課文第三段說“媽媽雖銀絲飄飄,卻心明眼睛亮”,第四段又說“媽媽眼睛不好”這兩處是否前后矛盾?為什么?
(6)文章寫媽媽為我們操勞一共講了三件事,這三件事分別是:(概括要簡潔)
①
這三件事是有內在聯(lián)系的,因為他們是按
(7)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是:
(8)文中的“我”想為媽媽發(fā)布:2025/1/13 11:0:2組卷:59難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