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由于現(xiàn)代工業(yè)和科技文明的發(fā)展,地球上野生動植物們賴以生存的荒野所剩無幾,在我國最著名的一處當屬位于青藏高原的可可西里。
3億年前,可可西里所在的地區(qū)還是一片海洋。之后的板塊運動將海洋關(guān)閉,將眾多地體拼貼成陸地。約6500萬年前,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飛速相撞,青藏高原開始劇烈抬升。熔巖從地底噴涌而出,形成大量火山遺跡。地下水也被加熱,在海拔5000米處,造就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溫泉群。與此同時,平均海拔為5600~5700米的唐古拉山脈隆升于南側(cè);擁有多座6000米級山峰的昆侖山脈東段崛起于北側(cè);可可西里山、風火山、烏蘭烏拉山橫亙于中央。這些大山自西向東平行延伸,山與山之間是寬闊的沉積盆地,峰嶺縱橫,盆地相間。一片極為廣袤的荒野——可可西里,誕生了。
可可西里橫跨青海、西藏、新疆,總面積約25萬平方千米,平均海拔為5000米,是青藏高原海拔頗高的地區(qū)。高海拔造就了一個寒冷的世界,可可西里地區(qū)的年平均氣溫在零下10攝氏度和零下4.1攝氏度之間,最低氣溫可達零下46.2攝氏度。寒冷的氣候條件讓可可西里成了一個天然的冰凍場,永久凍土覆蓋了90%以上的土地,凍土層厚為80~120米。海拔超過5500米的高山之上,則形成了巨大的冰川。高山上的冰雪融水不斷向可可西里盆地內(nèi)流淌,盆地內(nèi)地勢平緩、排水不暢,加之永久凍土阻止流水滲入地下,于是積水成湖??煽晌骼锏貐^(qū)湖泊分布極為密集。這些湖泊大小各異,湖岸或筆直或曲折,加之湖水的深度和礦化度各不相同,使得湖泊呈現(xiàn)出不同的顏色,如淺藍色、藍綠色、靛青色等。湖泊之外更多的地方,則是沼澤溫地。即便有現(xiàn)代交通工具,進入可可西里也并非易事。從這里發(fā)源的河流,多數(shù)是以湖泊為中心的內(nèi)流水系。只有少數(shù)水系流出可可西里區(qū)域,或是穿越昆侖山,流向北方干旱的柴達木盆地;或是匯入長江、黃河,成為這些超級大河的源頭。這些河流往往水量較小、侵蝕力有限,不像青藏高原邊緣的河流,可以切割出海拔較低的河谷??煽晌骼锏貐^(qū)沒有被河流大規(guī)模侵蝕,它地勢起伏平緩,相對海拔只有300~600米,是“世界屋脊”上保存最完整的高原平臺?,F(xiàn)在,舞臺已經(jīng)準備就緒,誰將成為這里真正的主人?
墊狀植物率先登場,它們是高原生命的先鋒。其中簇生柔子草的長相最為喜人,一經(jīng)生根發(fā)芽,便會蔓延成一個巨大的圓形,直徑可達2米。每年的6月,大地還滿是荒蕪;7月,幾乎是一夜之間,無數(shù)花花草草突然從地下冒出,競相綻放;8月,植物的種子便已成熟脫落,在可可西里的藍天下隨風飄蕩。這期間,即便冰雪突降,許多植物依然會頑強地開花結(jié)果。
植物的繁茂使得可可西里生機勃勃,但真正的主角屬于動物們。身材嬌小、體長只有10多厘米的鼠兔最喜歡可可西里的高原草甸。尤其在草皮開裂呈塊狀的地方,它們可以輕易挖掘出復雜的洞穴,以躲避天敵,可謂“狡兔三窟”?!?bdo class="mathjye-underpoint2">富足”的生活則讓它們大量繁衍。
另一種常見的穴居動物——喜馬拉雅早獺,尤以肥胖渾圓著稱。它們以洞穴周圍500米范圍內(nèi)的嫩草為食,機警敏覺,常直立眺望,一有危險即鉆入洞中。小型鳴禽角百靈,體長只有15厘米左右,喜歡將巢穴建在地面上。它們幾乎不做長距離飛行,而是在地面撿拾草籽、捕捉昆蟲。體形與之相當,同樣以草籽昆蟲為食物的白腰雪雀,喜歡小群聚集于鼠兔群集處,隨時準備利用廢棄的鼠洞以作巢穴棲息。而大型涉禽黑頸鶴,則從遠方遷徙而來,在可可西里的淺水中啄食植物及魚類。黑頸鶴通體黑白相間,頭頂為暗紅色,形態(tài)極為優(yōu)雅,是可可西里最為旖旎的一道風景。更大型的動物則是有蹄類。青藏高原上的特有物種白唇鹿,體形巨大而強壯,鹿角長達1米,并在頂部有多處開叉。
最耀眼的明星當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藏羚羊。如今,在可可西里地區(qū)生活的藏羚羊的數(shù)量已經(jīng)恢復到6萬只。成年雄性藏羚羊有黝黑的面部,角的長度可達60~70厘米,烏黑發(fā)亮,從頭頂幾乎垂直向上,在雪山下、余暉中都極為突出。人們將其稱為“雪城精靈”,可謂實至名歸。為了“愛情”,雄性藏羚羊間常發(fā)生激烈打斗。但是即便擊敗對手,也不代表可以就此獲得雌性的歡心,它仍需要用實力完成追逐,直至成功。收獲愛情結(jié)晶的雌性,將很快與雄性分離,開啟中國最后的有蹄類動物大遷徙。它們穿越山谷,跨越人類的鐵路線,最終到達夢幻般的卓乃湖。成千上萬的雌性藏羚羊聚集于此誕下小羊之后,再帶領(lǐng)小羊返回冬季棲息地。之后,一個新的輪回又將開始。
捕食者的隊伍也壯大起來。獵隼、大鶯等大型猛禽從空中飛臨。以大方臉著稱的藏狐和形似家貓的兔猻,從地面出擊。鼠兔、高原兔、早獺、角百靈等小型動物,紛紛成為它們的盤中美食。體形更大的猞猁,還會瞄準巖羊和藏羚羊的幼崽。狼則是可可西里的“終極獵手”。它們利用強大的群體配合圍捕一切獵物,捕獲成年的藏野驢也不在話下。棕熊雖然體形更大,卻沒有狼敏捷,也缺乏群體的配合。從植物根莖到鼠兔、旱獺等小型動物,才是棕熊的主要食物。從鼠兔、高原兔、角百靈等小型動物,到藏羚羊、藏原羚、藏野驢等有蹄類動物,再到獵隼、猞猁、狼等獵食者,動物顯然已經(jīng)成為這片荒野的主人。這便是可可西里,中國最偉大的荒野。而我們要做的是,讓荒野永遠歸荒野!
——(摘編自《可可西里:中國最大的荒野》)(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CC
A.“拼貼”指板塊運動將眾多地體組合在一起,使海洋變成陸地。
B.“內(nèi)流水系”指沒有流出可可西里區(qū)域的河流。
C.“富足”的生活”指鼠兔可以輕易挖掘復雜洞穴以躲避天敵。
D.“永遠歸荒野”是希望這里永遠不要受到人類文明的破壞。
(2)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CC
A.可可西里所在的地區(qū)從海洋變成陸地歷經(jīng)了3億年的時間,冰川融水和永久凍土使之形成眾多湖泊沼澤。
B.可可西里位于青藏高原上自西向東平行延伸的群山之間,是地勢起伏平緩、海拔只有300~600米的高原平臺。
C.可可西里的許多植物生長周期相對較短,它們幾乎在短短兩三個月內(nèi)就完成發(fā)芽、成長、開花、結(jié)籽的全過程。
D.可可西里的禽類動物有鳴禽、涉禽、猛禽等,如角百靈、黑頸鶴、獵隼等,它們主要食用草籽、昆蟲和魚類。
(3)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BB
A.人類創(chuàng)造了現(xiàn)代工業(yè)和科技文明,而野生動植物們賴以生存的大部分荒野卻因此遭到破壞。
B.藏羚羊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現(xiàn)存數(shù)量達到6萬只,表明我國對它的保護成績斐然。
C.可可西里獵食者的隊伍也很壯大,其中狼利用群體優(yōu)勢成為可可西里的“終極獵手”。
D.可可西里面積寬廣,有繁茂的植被和各種野生的飛禽走獸,堪稱中國現(xiàn)存最偉大的荒野。
(4)可可西里的生物鏈是如何形成的?請根據(jù)材料加以概括。
(5)可可西里是中國最大的荒野,哪些因素使它得以保存完好?請結(jié)合材料簡要分析。
【答案】C;C;B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quán)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6/27 8:0:9組卷:22引用:2難度:0.5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在150年前,科學家關(guān)于植物利用偽裝躲避天敵的猜測就已經(jīng)零星出現(xiàn),但一直沒有得到嚴格的實驗證實。達爾文進化論觀點的來源——“自然選擇”理論提出者、英國博物學家、探險家和生物學家華萊士,曾認為植物幾乎不會“隱藏自己的需求”。
但近年來,隨著色彩測量技術(shù)、動物感官和其他相關(guān)領(lǐng)域的研究不斷取得進展,人們重新燃起了對生物色彩這一經(jīng)典進化生物學話題的熱情。在動物研究之外,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的不少證據(jù)顯示,植物也可能利用各種偽裝策略來防御天敵。
從2012年起,孫航和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牛洋博士在做青藏高原——喜馬拉雅植物多樣性形成與演變研究時,開始關(guān)注偽裝植物?!拔覀儚母呱缴系淖陷缹僦参镏盅芯?,注意到很多當?shù)厝瞬赏谪惸?,有時甚至會向我們推銷剛采挖的鱗莖。當然,我們也注意到梭砂貝母的偽裝和葉色變異?!迸Q笙蚩萍既請笥浾呓榻B?!霸谝恍┤后w中,梭砂貝母呈現(xiàn)常見的綠色,而在另一些群體中,它們則與背景融為一體,大多顯出灰褐色,非常隱蔽?!迸Q蟛┦拷榻B,他們起初推測,與囊距紫堇相似,這種偽裝可能也是應(yīng)對食草動物的防御策略。但在多地經(jīng)過長達數(shù)年的觀察,他們并沒有發(fā)現(xiàn)動物取食梭砂貝母的明顯證據(jù)。
“由于體內(nèi)富含生物堿,貝母屬植物具有很強的化學防御,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動物取食,那梭砂貝母為何要偽裝?這讓我們很困惑?!迸Q笳f,后來,他們才意識到,梭砂貝母的地下鱗莖長期遭到大量采挖,而這種采挖本身,有可能產(chǎn)生強烈的選擇壓力。這也意味著梭砂貝母的偽裝,可能與人類有關(guān)!
為了進一步搞清這一猜想,研究團隊做了更深入的研究,他們比較了動植物偽裝策略進化的差異、推測了影響植物偽裝進化的要素,這不僅是一個惹人著迷的話題,更關(guān)系到人類與植物未來的關(guān)系和命運。
“作為一味常用的中藥材,人類取用貝母已經(jīng)有2000年的歷史,當代大規(guī)模采挖的歷史超過80年?!迸Q笳f,為了評估每個群體遭受的采挖強度,他們從川滇一帶基層藥商那里得到了過去6年間梭砂貝母干品總量數(shù)據(jù),并估算出每個群體單粒貝母鱗莖的干重。他們驚訝地發(fā)現(xiàn)。要獲得一千克干燥鱗莖,意味著要挖掉3000株以上的貝母。這樣的選擇壓力非同小可。牛洋說,通過樣方統(tǒng)計和分布面積評估,他們得到潛在貝母產(chǎn)量,從而獲得了每個群體的采挖強度。與此同時,他們發(fā)現(xiàn)采集強度越大的地方,貝母偽裝的也越好。
緊接著貝母色彩之謎的研究又擺到了眼前。牛洋與同事再次來到高山流石灘,采集每個群體的反射光譜數(shù)據(jù),又根據(jù)專為人類設(shè)計的CIELAB色覺模型,量化植物與礫石的光譜,算出在群體之間梭砂貝母體色確實有顯著差異。利用這一模型,他們還計算出貝母與生境巖石背景的匹配程度,來為偽裝程度提供衡量的指標。
“背景匹配是利用自身色彩融入背景,讓采挖者難以發(fā)現(xiàn),實現(xiàn)偽裝?!睂O航說,考慮到采挖壓力可能在較長歷史內(nèi)有變化,他們還評估了偽裝程度與采挖難度的關(guān)系。
因落腳地方不同,有的鱗莖采挖只需幾十秒;有的長在數(shù)十厘米深處的石縫中,挖一顆需要數(shù)分鐘甚至更長時間,從價值和時間成本計,采挖者往往會放棄,遭受的采挖壓力也較小。從實際經(jīng)驗看,越是難以采集的群體,植株偽裝越好,與周圍灰褐色的石頭“渾然一體”;越是容易采挖的植株,越會“大模大樣”地保持通體透綠的本色。梭砂貝母的體色與生存有顯著的相關(guān)性,偽裝增加了它們的生存概率。然而,“變色”的過程仍有諸多有趣的自然之謎。
(摘編自趙漢斌《植物化身“變色龍”是人類“逼”出來的嗎》)(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早在150年前,科學家就已經(jīng)有了植物利用偽裝躲避天敵的看法,但因沒有得到嚴格的實驗證實,只能算是猜測。
B.2012年之前,孫航和牛洋博士并未關(guān)注到偽裝植物。之后他們從紫堇屬植物著手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C.梭砂貝母一般為綠色,但有時則與周圍景物的顏色相似,與囊距紫堇一樣,梭砂貝母利用偽裝來抵御動物取食。
D.牛洋博士對貝母偽裝的研究主要是通過觀察、實地調(diào)研、科學的統(tǒng)計和評估等方法實現(xiàn)的,其結(jié)論具有一定的科學價值。
(2)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評價,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從150年前科學家的猜測起筆,提出文章的中心話題,激發(fā)讀者的探究欲望,并能突出下文牛洋等人研究的價值和意義。
B.文中多次引用孫航和牛洋博士說的話,既能對說明內(nèi)容做出具體解釋說明.同時也使得文章更具說服力,增強了文章說明的準確性。
C.“植物也可能利用各種偽裝策略來防御天敵”“并沒有發(fā)現(xiàn)動物取食梭砂貝母的明顯證據(jù)”等語句體現(xiàn)了文章語言準確嚴密的特點
D.文章結(jié)尾處說“仍有諸多有趣的自然之謎”,表明孫航和牛洋等人的研究只是冰山一角,并不能解釋貝母的體色變化的原因
(3)簡要概括孫航、牛洋等人對貝母的偽裝研究的結(jié)論。發(fā)布:2025/1/1 2:0:1組卷:7引用:5難度:0.5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龍涎香 龍涎香是一種名貴的動物香料,有“天香”、“香料之王”等美譽。它與麝香的香韻一樣,幾乎是所有高級香水和化妝品中必不可少的配料。龍涎香的香味清靈而溫雅,既含有麝香氣息,又微帶壤香、海藻香、木香和苔香,有著一種特別的甜氣和莫可名狀的奇異香氣。其留香性和持久性更是其他香料所不可比擬的,要比麝香長一倍,作為固體香料它可保持其香氣長達數(shù)百年。歷史上流傳有龍涎香“與日月共長久”的佳話。據(jù)說在英國舊王室中,有一房間因為涂有龍涎香,歷經(jīng)百年風云,至今仍香飄四溢。
那么,如此美好的東西是怎樣產(chǎn)生的呢?《星槎勝攬》中記載:“龍涎嶼,獨然南立海中,波擊云騰,每至春間,群龍所集,于上交戲,而遺涎味……其龍涎初若膠脂,黑黃色,頗有魚腥之氣,久則成就土泥?!庇纱丝芍?,先人相信龍涎香是“龍之唾液”。這種說法當然是不科學的。
后經(jīng)反復研究,海洋生物學家才真正解開了龍涎香的誕生之謎。原來,它源于抹香鯨的體內(nèi)。抹香鯨最喜歡吞吃章魚、烏賊、鎖管等動物,而章魚類動物體內(nèi)堅硬的“角喙”可以抵御胃酸的侵蝕,在抹香鯨的體內(nèi)不能消化,如果直接從體內(nèi)排出的話,勢必割傷腸道,于是在千萬年的進化中,抹香鯨慢慢地適應(yīng)了這種“飲食”習慣,它的膽囊能夠大量分泌膽固醇進入胃內(nèi)將這些“角喙”包裹住,形成罕見的龍涎香,然后再緩慢地從腸道排出體外,有的抹香鯨也會通過嘔吐排出。稀世香料就這樣產(chǎn)生了。
奇怪的是,剛剛誕生的龍涎香不僅不香,還奇臭無比。它需要在海波的摩挲下,在陽光的照射下,在空氣的催化下,臭味才能慢慢消減,然后淡香出現(xiàn),逐漸變得濃烈;顏色也會由最初的淺黑色,漸漸地變?yōu)榛疑?、淺灰色,最后成為白色。白色的龍涎香品質(zhì)最好,只是它往往需要經(jīng)過百年以上海水的浸泡,將雜質(zhì)全漂出來,方可“修”成上品。
(1)下列對龍涎香的介紹,準確的一項是
A.龍涎香因其香氣獨特而享有“天香”、“香料之王”等美譽,和麝香的香韻一樣,它是所有高級香水和化妝品中必不可少的配料。
B.龍涎香的香味清靈而溫雅,有一種特別的甜氣和難以形容的奇異香氣,它含有麝香的氣息,又帶有壤香、海藻香、木香、苔香等較濃的混合香氣。
C.龍涎香的留香性和持久性是其他香料不可比擬的,作為固體香料它可以保持香氣數(shù)百年之久。英國的舊王室中一間涂有龍涎香的房子歷經(jīng)百年仍香飄四溢,就是一個真實的例證。
D.剛剛誕生的龍涎香是淺黑色,無香氣可言,而且奇臭無比,它要經(jīng)過復雜的過程和漫長的時間,香氣才逐漸散發(fā)出來,最后成為香料中的珍品。
(2)下列對龍涎香的來源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星搓勝攬》中提到的“土泥”就是龍涎香,它是“龍的涎水”積久而成的。這種說法雖然不科學,但對海洋生物學家真正解開龍涎香的誕生之謎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B.《星槎勝攬》中的有關(guān)記載對龍涎香的來源作了生動的描述,給神奇的龍涎香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反映了我們的前人探索大自然的強烈愿望。
C.海洋生物學家認為:龍涎香源于抹香鯨的體內(nèi),被抹香鯨吞吃的章魚類動物體內(nèi)有堅硬的“角喙”,這些“角喙”不能被抹香鯨分泌的膽固醇消化,于是在抹香鯨胃內(nèi)存積下來,它們是形成龍涎香的基本原料。
D.抹香鯨排出被膽固醇包裹的“角喙”有兩條途徑:一是緩慢地從腸道排出,二是通過嘔吐排出?!敖青埂北慌懦龊螅枷阋u人的稀世香料龍涎香就誕生了。
(3)根據(jù)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龍涎香“修”成上品,需要許多條件,如海波的摩挲,陽光的照射,空氣的催化,海水的浸泡等。因此可以說,龍涎香是大自然的美妙杰作。
B.白色的龍涎香是龍涎香中的上品,因此鑒定龍涎香的純度和品質(zhì),從色澤上進行觀察是最基本的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C.龍涎香來之不易,它的形成需要漫長的歲月,因此這種罕見的植物香料一定非常昂貴,難以“飛入尋常百姓家”。
D.龍涎香的持久性雖然很強,但歷史上流傳的龍涎香可“與日月共長久”的佳話不過是夸張的說法而已,實際上是不可能的。發(fā)布:2024/12/24 8:0:2組卷:0引用:1難度:0.7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龍涎香 龍涎香是一種名貴的動物香料,有“天香”、“香料之王”等美譽。它與麝香等香料一樣,幾乎是所有高級香水和化妝品中必不可少的配料。龍涎香的香味清靈而溫雅,既含有麝香氣息,又微帶壤香、海藻香、木香和苔香,有著一種特別的香甜氣和莫可名狀的奇異香氣。其留香性和持久性更是其他香料所不可比擬的,要比麝香長一倍,作為固體香料它可保持其香氣長達數(shù)百年。歷史上流傳有龍涎香“與日月共長久”的佳話。據(jù)說在英國舊王室中,有一房間因為涂有龍涎香,歷經(jīng)百年風云,至今仍香飄四溢。
那么,如此美好的東西是怎樣產(chǎn)生的呢?《星槎勝攬》中記載:“龍涎嶼,獨然南立海中,波擊云騰,每至春間,群龍所集,于上交戲;而遺涎味……其龍涎初若膠脂,黑黃色,頗有魚腥之氣,久則成就土泥。”由此可知,先人相信龍涎香是“龍之唾液”。這種說法當然是不科學的。
后經(jīng)反復研究,海洋生物學家才真正解開了龍涎香的誕生之謎。原來,它源于抹香鯨的體內(nèi)。抹香鯨最喜歡吞吃章魚、烏賊等動物,而章魚類動物體內(nèi)堅硬的“角喙”可以抵御胃酸的侵蝕,在抹香鯨的體內(nèi)不能消化,如果直接從體內(nèi)排出的話,勢必割傷腸道,于是在千萬年的進化中,抹香鯨慢慢地適應(yīng)了這種“飲食”習慣,它的膽囊能夠大量分泌膽固醇進入胃內(nèi)將這些“角喙”包裹住,形成罕見的龍涎香,然后再緩慢地從腸道排出體外,有的抹香鯨也會通過嘔吐排出。稀世香料就這樣產(chǎn)生了。
奇怪的是,剛剛誕生的龍涎香不僅不香,還奇臭無比。它需要在海波的摩挲下,在陽光的照射下,在空氣的催化下,臭味才能慢慢消減,然后淡香出現(xiàn),逐漸變得濃烈;顏色也會由最初的淺黑色,漸漸地變?yōu)榛疑\灰色,最后成為白色。白色的龍涎香品質(zhì)最好,只是它往往需要經(jīng)過百年以上海水的浸泡,將雜質(zhì)全漂出來,方可“修”成上品。
(選自《中國青年》2005年第20期)(1)下列對龍涎香的介紹,準確的一項是
A.龍涎香因其香氣獨特而享有“天香”、“香料之王”等美譽,和麝香等香料-樣,它是所有高級香水和化妝品中必不可少的配料。
B.龍涎香的香味清靈而溫雅,有一種特別的香甜氣和難以形容的奇異香氣,它含有麝香的氣息,又帶有壤香、海藻香、木香、苔香等較濃的混合香氣。
C.龍涎香的留香性和持久性是其他香料不可比擬的,作為固體香料它可以保持香氣數(shù)百年之久。英國的舊王室中一間涂有龍涎香的房子歷經(jīng)百年仍香飄四溢,就是一個真實的例證。
D.剛剛誕生的龍涎香是淺黑色,無香氣可言,而且奇臭無比,它要經(jīng)過復雜的過程和漫長的時間,香氣才逐漸散發(fā)出來,最后成為香料中的珍品。
(2)下列對龍涎香的來源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星槎勝攬》中提到的“土泥”就是龍涎香,它是“龍的涎水”積久而成的。這種說法雖然不科學,但卻賦予龍涎香以一層特別神秘的色彩。
B.龍涎香的產(chǎn)生與抹香鯨的食譜有關(guān),如果章魚等體內(nèi)有堅硬角喙的抹香鯨獵物從大海中消失,龍涎香很可能也就不復存在了。
C.海洋生物學家認為:龍涎香源于抹香鯨的體內(nèi),被抹香鯨吞吃的章魚類動物體內(nèi)有堅硬的“角喙”,這些“角喙”不能被抹香鯨分泌的膽固醇消化,于是在抹香鯨胃內(nèi)存積下來,它們是形成龍涎香的基本原料。
D.抹香鯨排出被膽固醇包裹的“角喙”的方式有兩種:一是緩慢地從腸道排出,二是通過嘔吐排出。“角喙”被排出后,還要接受風浪的浸潤加工,很長時間后才能成為芳氣襲人的龍涎香。
(3)根據(jù)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A.龍涎香是大自然的美妙杰作,也可以說是大自然對人類的美妙饋贈,現(xiàn)在,神奇的自然也需要人類的呵護,那種殺雞取卵、竭澤而漁的行為是應(yīng)該禁止的。
B.白色的龍涎香是龍涎香中的上品,但灰色、淺灰色的龍涎香如果保存得當,經(jīng)過長期的發(fā)酵,品質(zhì)也不亞于白色的龍涎香。
C.牛黃作為牛的膽結(jié)石而入藥,龍涎香作為鯨魚的膽結(jié)石而成為香料,都很珍貴,但龍涎香的形成需要漫長的歲月,更難得,也更加珍貴,難以“飛入尋常百姓家”。
D.中國沿海并無抹香鯨出沒,因此龍涎香在中國尤其顯得珍貴,中國古代所使用的龍涎香多半是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從東南亞、南亞以及中東地區(qū)進口來的。發(fā)布:2024/12/24 8:0:2組卷:7引用:1難度:0.7
相關(guān)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