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章節(jié)挑題
請展開查看知識點列表
>
更多>>
原創(chuàng)
已完結
|
一輪復習
知識盤點
溫故知新
穩(wěn)步提升
瀏覽次數:156
更新:2025年01月21日
|
已完結
|
分層作業(yè)
助力雙減
夯實基礎
人教新版
北師大新版
蘇教新版
瀏覽次數:458
更新:2025年01月10日
|
2731.已知某一動物種群中僅有Aabb和AAbb兩種類型個體,Aabb:AAbb=2:1,且該種群中雌雄個體比例為1:1,個體間可以自由交配,則該種群自由交配產生的子代中能穩(wěn)定遺傳的個體比例為( ?。?/h2>
發(fā)布:2024/4/20 14:35:0組卷:52引用:16難度:0.62732.豌豆花的頂生和腋生是一對相對性狀,根據下表中的三組雜交實驗結果,判斷顯性性狀和純合子分別為( ?。?br />
雜交組合 子代表現(xiàn)型及數量 ① 甲(頂生)×乙(腋生) 101腋生,99頂生 ② 甲(頂生)×丙(腋生) 198腋生,201頂生 ③ 甲(頂生)×?。ㄒ干?/td> 全為腋生 發(fā)布:2024/4/20 14:35:0組卷:76難度:0.92733.松花江是黑龍江的支流之一,在其上游黑龍江段生活著許多珍貴的魚類,例如史氏鱘魚。長江是我國內陸地區(qū)最大的江,長江的中華鱘魚野生型已經很是稀少?;卮鹩嘘P進化的問題:
(1)自然條件下,長江的中華鱘和黑龍江的史氏鱘不會發(fā)生基因交流,其原因是二者在空間上存在
(2)對長江的中華鱘和黑龍江的史氏鱘兩群體的線粒體cytb基因片段序列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序列有44個變異位點,總變異率為11.5%,這些差異屬于
(3)在對史氏鱘的某一理想種群進行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基因型為DD和dd的個體所占的比例分別為10%和70%(各種基因型個體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對同一種群進行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基因型為DD和dd的個體所占的比例分別為4%和64%,在這一年中,該魚種群是否發(fā)生了進化?
(4)現(xiàn)代進化理論認為:發(fā)布:2024/4/20 14:35:0組卷:41引用:7難度:0.52734.DNA完全水解,得到的化學物質是( ?。?/h2>
發(fā)布:2024/4/20 14:35:0組卷:189引用:37難度:0.92735.兩對相對性狀的純合親本雜交得F1,F(xiàn)1自交得F2,F(xiàn)2出現(xiàn)四種表現(xiàn)型,且比例約為9:3:3: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h2>
發(fā)布:2024/4/20 14:35:0組卷:64引用:13難度:0.72736.孟德爾說,“任何實驗的價值和效用,決定于所使用材料對于實驗目的的適合性”。下列遺傳實驗材料的選擇可能不適合的是( ?。?/h2>
發(fā)布:2024/4/20 14:35:0組卷:12引用:2難度:0.82737.果蠅體細胞有4對染色體,其中2、3、4號為常染色體。已知控制長翅/殘翅性狀的基因位于2號染色體上,控制灰體/黑檀體性狀的基因位于3號染色體上。某小組用一只無眼灰體長翅雌蠅與一只有眼灰體長翅雄蠅雜交,雜交子代的表現(xiàn)型及其比例如下:
眼 性別 灰體長翅:灰體殘翅:黑檀體長翅:黑檀體殘翅 有眼12雌129:3:3:1 雄129:3:3:1 無眼12雌129:3:3:1 雄129:3:3:1
(1)根據雜交結果,
(2)若控制有眼/無眼性狀的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請用上表中雜交子代果蠅為材料,設計一個雜交實驗來確定無眼性狀的顯隱性(要求:寫出雜交組合和預期結果)。
(3)若控制有眼/無眼性狀的基因位于4號染色體上,用灰體長翅有眼純合體和黑檀體殘翅無眼純合體果蠅雜交,F(xiàn)1相互交配后,F(xiàn)2中雌雄均有時,則說明無眼性狀為364發(fā)布:2024/4/20 14:35:0組卷:1493引用:20難度:0.32738.某親本DNA分子雙鏈均以白色表示,以灰色表示第一次復制出的DNA子鏈,以黑色表示第二次復制出的DNA子鏈,該親本雙鏈DNA分子連續(xù)復制兩次后的產物是( ?。?/h2>
發(fā)布:2024/4/20 14:35:0組卷:904難度:0.92739.甲生物核酸的堿基組成為:嘌呤占46%、嘧啶占54%,乙生物遺傳物質的堿基組成為:嘌呤占34%、嘧啶占66%,則甲、乙生物可能是( ?。?/h2>
發(fā)布:2024/4/20 14:35:0組卷:32引用:16難度:0.72740.當某些基因轉錄形成的mRNA分子難與模板鏈分離時,會形成RNA-DNA雜交體,這時非模板鏈、RNA--DNA雜交體共同構成R環(huán)結構。研究表明R環(huán)結構會影響DNA復制、轉錄和基因的穩(wěn)定性等。如圖為某細胞遺傳信息的傳遞和表達過程的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酶A的作用是
A.催化兩個游離的脫氧核苷酸形成磷酸二酯鍵
B.將游離的脫氧核苷酸連接到新合成的DNA子鏈上
C.將兩條脫氧核酸鏈之間的氫鍵破壞
D.將新合成的L鏈片段進行連接
(2)酶C的名稱是
(3)R環(huán)結構的形成往往與DNA分子中某種堿基對的數量有關,推測該片段可能含有較多的
(4)R環(huán)的形成還會
(5)過程2中,一個mRNA上可同時連接多個核糖體,其意義在于
(6)圖示為原核細胞的遺傳信息的傳遞和表達過程,判斷依據是發(fā)布:2024/4/20 14:35:0組卷:23引用:6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