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章節(jié)挑題
請展開查看知識點列表
>
更多>>
已完結(jié)
|
熱點預(yù)測
高考復(fù)習
難題搶練
瀏覽次數(shù):253
更新:2025年01月21日
|
已完結(jié)
|
熱點預(yù)測
高考復(fù)習
新題搶練
瀏覽次數(shù):82
更新:2025年01月21日
|
143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代詞所指的內(nèi)容,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h2>
發(fā)布:2024/5/27 14:0:0組卷:36引用:4難度:0.91432.給下面的字注音。
一稔
出岫發(fā)布:2024/5/27 14:0:0組卷:5引用:3難度:0.51433.下邊加點的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h2>
發(fā)布:2024/5/27 14:0:0組卷:108引用:8難度:0.91434.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的字的讀音不正確的一組是( ?。?/h2>
發(fā)布:2024/5/27 14:0:0組卷:8引用:3難度:0.81435.一詞多義:解釋下列加點的字。
之
①桑之未落
②總角之宴
③久之,目似瞑發(fā)布:2024/5/27 14:0:0組卷:8引用:1難度:0.91436.下列對句中加點的“之”字的用法,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br />①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
②送之至湖口
③徐而察之
④汝識之乎
⑤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發(fā)布:2024/5/27 14:0:0組卷:31引用:5難度:0.91437.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當?shù)孛M入古詩
彭程
一 在我個人的經(jīng)驗中,面對地圖時,也總是古詩詞最能夠以生動的姿態(tài)呈現(xiàn)的時刻。
目光摩挲過一個個地名,旁邊那些或大或小的圓圈或圓點,在幻覺中次第打開。仿佛是巖溶地帶大山峭壁之上的洞穴,外部看去并不大,一旦進入,卻會發(fā)現(xiàn)溶洞寬闊,石筍奇詭,暗河幽深。這些或熟悉或陌生的地名下,藏匿著自然、歷史、民俗……一個物質(zhì)和精神的豐富浩大的譜系。而與這種感覺幾乎同步,此時耳畔也總是會響起古詩詞鏗鏘有力或婉轉(zhuǎn)悠揚的音調(diào),在眼前幻化成為一幅幅畫面。
譬如此刻,目光所及之處,是甘肅武威。西漢初,武威為匈奴所占據(jù)。公元前121年,漢武帝派驃騎大將軍霍去病兩次遠征河西,大敗匈奴,為彰顯大漢的“武功軍威”而命名此地。不過在漫長歲月中,它更為人知的名字是涼州。涼州,地名二字中已經(jīng)有了凜冽的寒意,入詩,更是漫溢出邊地的荒涼和戍人的哀愁。甚至“涼州詞”在唐代成為專門的曲調(diào),很多詩人依調(diào)填詞:“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坐看今夜關(guān)山月,思殺邊城游俠兒”;“白石黃沙古戰(zhàn)場,邊風吹冷旅人裳”……從漢唐到明清,一片愁云慘霧,飄蕩舒卷在西北大漠戈壁之上。
如果一個地方是一只瓷器,詩詞便是表面上閃亮的釉彩。因為這些詩句,一個原本抽象單調(diào)的地名變得具體而生動,有了色彩、聲音和氣息。一行詩句便是一條通道,讓我得以穿越時光的漫漫長廊,馳目于遼闊的天空和大地,徜徉在幽靜的山林和庭院,欣賞四時風光,感受八方習俗。
二 愛默生說過:詩人是為萬物重新命名者。有一些地方,雖然早已經(jīng)地老天荒地存在著,但長時間里都只是一種物質(zhì)形態(tài)的面貌,枯燥粗糙。只有在經(jīng)過文人墨客的描繪后,才變得具有精神性。詩文是一種加持,為地名灌注了靈動的氣質(zhì)。仿佛出色的匠人手里捏出的泥人,被吹拂進了生命的氣息,活靈活現(xiàn)。于是一切大為不同。正如郁孤臺,本是僻遠閉塞的贛州古城墻上的一處亭臺,卻因為南宋詩人辛棄疾寫有“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的詞句,而得以廣為人知。
當一些地名被再三引用,被反復(fù)言說,它就上升為一種意象,具備了符號的功能。陽關(guān)象征了離別,北邙寓意著死亡。蓬萊是來世的向往,昆侖是仙界的居所。金谷園是奢靡的狂歡,烏衣巷是繁華的落幕……在這樣的場合,對這些地名的理解程度,又直接取決于閱讀者精神文化的蘊積。沒有對母語的熱愛,缺乏對歷史和傳統(tǒng)的沉浸,就難以窺見字面背后的精微和玄奧,難以感知到那些不盡之意,言外之旨,聲音中的聲音,味道里的味道。三
向往某一個地方,反映出的其實是一個人的情感維度和美學嗜好??傆幸恍┑胤?,最能夠與處于某個生命時段的你,產(chǎn)生同頻共振。時間和空間的共謀,孕育出某一類文化的氣質(zhì),精神的風度。而詩句,這時便扮演了有力的證人角色。
青春時代,夢想的棲息地是江南吳越。感官的筵席一場場排開,聲音和色彩渾然一體:“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以詩為舟楫,我劃入了那一片湖面。在葦蕩、烏桕和桑樹之間,波光滟滟,蓮葉田田。
時光悄然流逝。從某一時刻起,浪漫綺麗的少年輕愁遁隱了,內(nèi)心開始向往北地的雄渾和寥廓,蒼涼和悲愴?!盀橄釉娚儆难鄽?,故向冰天躍馬行”,清代黃仲則這句詩,成為一種新的美學召喚。向北,向西,一種迥異的境界在面前展開,是“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是“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guān)道”,是“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樓寒,夢長安”……
就這樣,經(jīng)由詩句的陶冶,一處地點便不再是單純的外在客體,而內(nèi)化為精神世界的某個元件;它又仿佛是一帖試紙,能夠檢測出靈魂中存在的元素。
四 古詩詞是一棵大樹,根系深扎在過去,紛披的枝葉卻一直伸展到今天,它永遠處于生長中。今天生活的每一種狀態(tài),人們情感的每一次波動,大自然的每一副表情,都可以從豐富浩瀚的古代詩歌中,獲得印證,找見共鳴,聽到回聲。一首首詩詞,正是一個個的接引者,引領(lǐng)讀者步入人生與社會的廣闊庭院,在今與昔、恒常與變易的對話中,加深對于世界和生活的理解。
仔細盯著地圖上的一個個地名,時間久了,那些圓圈圓點就會幻化成一個個泉眼。想象一番,那些被以不同音調(diào)吟誦的詩句,豈不正仿佛泉水的汩汩滔滔之聲?
泉水不竭地涌流,詩歌也一代代地傳誦。
吟唱著山河蒼茫,歲月滄桑,生命浩蕩。
(摘編自《光明日報》2018年1月5日)(1)下列對本文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地名被反復(fù)引用言說,就上升為一種意象,具備了符號的功能。每個閱讀者看到“陽關(guān)”“北邙”,就會想到地名字面背后“離別”和“死亡”的意味。
B.人生的不同時段,總有一些經(jīng)由詩句陶冶內(nèi)化為精神世界一部分的地方,與情感維度和美學嗜好發(fā)生改變的你,產(chǎn)生同頻共振。
C.文章視角獨特,以“地名進人古詩”為切入點,表達了作者對古詩詞的由衷贊美之意,流露出作者對傳統(tǒng)文化的無限熱愛之情。
D.古詩詞以歷時性的方式,展現(xiàn)了共時性的內(nèi)容;融入了詩歌中的地名,具有了更豐富的意涵,彰顯著民族的文化氣質(zhì)和精神風度。
(2)下列對本文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更是漫溢出邊地的荒涼和戍人的哀愁”中,“漫溢”一詞本意指水過滿,向外流,準確、生動地表現(xiàn)出“涼州”入詩后那“無處不在而又無法承載”的荒涼之感和戍人的哀愁。
B.全文旁征博引,引用了大量與地名有關(guān)的詩句,如“白石黃沙古戰(zhàn)場,邊風吹冷旅人裳”“郁孤臺下清江水”等,極大地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和感染力。
C.本文句式多整散結(jié)合,富于變化,生動活潑,語氣急促中有舒緩,使文章語勢激蕩而又意味綿長。
D.本文緊緊圍繞“當?shù)孛M人古詩”展開行文,從甘肅武威到陽關(guān)、蓬萊、昆侖……從西漢到當下……洋洋灑灑,穿古越今,語言雖樸實無華,卻耐人尋味。
(3)請分析文中畫波浪線句子的作用。
①只有經(jīng)過文人墨客的描繪后,才變得具有精神性。
②仔細盯著地圖上的一個個地名,時間久了,那些圓圈圓點就會幻化成一個個泉眼。
(4)作者說:“面對地圖時,也總是古詩詞最能夠以生動的姿態(tài)呈現(xiàn)的時刻?!闭埦C合全文概括古詩詞的魅力是如何通過地名展現(xiàn)的。發(fā)布:2024/5/27 14:0:0組卷:31引用:4難度:0.61438.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題。
文本一:
憶平樂
馮至
六年前,十一月下半月里的一個早晨,我們在桂林上了一只漓江上的民船。那時正是長沙大火后,各地方的難民潮涌一般地到了桂林??箲?zhàn)以來,如果說南京失守是第一個挫折,那么武漢撤退顯然是第二個挫折了,大家不知道此后的局勢將要怎樣發(fā)展,但對于將來都具有信心。人們好像很年輕,報紙上雖然沒有多少好消息,同時幾乎天天要跑警報,可是面貌上沒有一些疲倦。
在桂林住了半個多月,全國各地的一舉一動都會在這里發(fā)生感應(yīng),但是一上了漓江的船,就迥然不同了,初冬的天空和初冬的江水是一樣澄清,傳不來一點外邊的消息。我立在船頭,看到桂林的山是那樣奇兀,水是這樣清澈,江底的石塊無論大小都歷歷可數(shù)。此外就是寂靜,寂靜凝結(jié)在前后左右,好像千軍萬馬也不能把這寂靜沖破。
俗話說,桂林山水甲天下,至于山水的奇麗還要算漓江。船過了大墟,這條江水便永久被四面的山包圍起來了。船在水中央,仿佛永久在一座帶形的湖里,船慢慢地走著,船上的人沒有事做,只有望著四圍的山峰。經(jīng)過長久的時間,山峰好像都看熟了,忽然轉(zhuǎn)了一個大彎子,面前的山峰緊接著也改變了形象,原來船已經(jīng)走出這“帶形的湖”,又走入一座新的“帶形的湖”里。山的轉(zhuǎn)變無窮,水也始終沒有被前面的山遇住。這樣兩天,過了陽朔一直到了平樂。
在平樂,我們找到一輛汽車要經(jīng)過柳州、南寧到龍州去。往南越走越熱,臨行的前一天,妻的身上穿著棉衣,她說想做一件夾衣預(yù)備在熱的地方穿,但恐怕來不及了,因為汽車在第二天清早就要開行。我說,我們不妨到裁縫鋪里試一試。我們于是在臨江的一條街上買了一件衣料,隨后拿著這件衣料問了幾家裁縫鋪,都異口同音地說來不及了。最后到了一家,仍然是說來不及了,但口氣不是那樣堅決,不可能中好像含有一些可能的意味。我們也就利用這一點可能的意味向那裁縫懇求:
“如果你在今晚十二點以前把這件衣服縫好,我們愿意出加倍的工資?!?br />“加倍的工資,我不要,只怕時間來不及了。若是來得及,一件夾袍是一件夾袍,工資無須增加?!?br />“我們也是不得已,因為明天清早就要到柳州去?!?br /> 我們繼續(xù)懇求,最后那裁縫被我們說動了,他說:“放在這里吧,我替你們趕做——”
我們把旅館的地址留給他,繼續(xù)到街上料理其他的瑣事。晚飯后,一切都已收拾停當,我們決定早一點睡,至于那件夾衣,第二天清早去取,想不會有什么耽擱。想不到睡得正熟的時候,忽然有茶房敲門,說樓下有人來找。
我睡眼朦朧地走到樓下,白天的那個裁縫正捧著一件疊得好好的夾衣在旅館的柜臺旁立著。他說,這件夾衣做好了,在十二點以前。
我當時很感動,我對于我的早睡覺得十分慚愧。我接過來那件夾衣,它在我的手里好像比它本來的分量沉重得多。我拿出一張一元的紙幣交給那個裁縫,他找回我兩角錢,說一聲“一件夾袍八角錢”,回頭就走了。我走上樓,把夾袍放在箱子里,又躺在床上,聽著樓下的鐘正打十二點。
六年了,在這六年內(nèi)聽說廣西也有許多變化,過去的事在腦里一天比一天模糊。入秋以來,敵人侵入廣西,不但桂林、柳州那樣的大地名天天在報紙上出現(xiàn),就是平樂也曾經(jīng)一再地在報紙上讀到。當我讀到“平樂”二字時,不知怎么漓江兩岸的風光以及平樂那晚的經(jīng)驗都引起我鄉(xiāng)愁一般的思念。如今平樂已經(jīng)淪陷,漓江一帶的山水想必也會有了變化,還有那個裁縫,我不知道他會流亡到什么地方,我懷念他,像是懷念一個舊日的友人。
并且,在這六年內(nèi)世界在變,社會在變,許多人變得不成人形,但我深信有許多事物并沒有變:農(nóng)夫依舊春耕秋收,沒有一個農(nóng)夫把糧食種得不成糧食;手工業(yè)者依舊做出人間的用具,沒有一個木匠把桌子做得不成桌子,沒有一個裁縫把衣服縫得不成衣服。真正變得不成人形的卻是那些衣冠人士:有些教育家把學校辦得不成學校,有些軍官把軍隊弄得不成軍隊。
現(xiàn)在敵人正在廣西到處猖獗,謠言在后方都市的衣冠社會里病菌似的傳布著,我坐在房里,只苦苦地思念起漓江兩岸的風光和平樂的那個認真而守時的裁縫。
一九四三年,寫于昆明
(有刪改)文本二:
我因為工作的關(guān)系,不能離開這里,但是當我在八月十二日的早晨又走到鎮(zhèn)上時,鎮(zhèn)上忽然活躍起來,與昨天完全不同了。茶館里。飯館里、商店的廊檐下,聚集著許多服裝一致的兵士??墒遣桊^里沒有茶,飯館里沒有飯,商店里沒有貨物。我看著這些兵士是新鮮的,這些兵士看這個市鎮(zhèn)也是新鮮的。
他們以好奇的眼光在一條條空曠的街巷中走來走去,我也以好奇的心情走遍全鎮(zhèn),我分明知道,戰(zhàn)爭隨時都可以爆發(fā),但在它還沒有爆發(fā)之前,卻好像很沉重地懸在空中,要落,卻又落不下來。這時忽然在街上出現(xiàn)了一個農(nóng)夫,挑著一擔西瓜,他也帶著詫異的神情,東張西望,他大半是從遠方挑著這擔西瓜到這里來賣的,并不知道這里已經(jīng)起了這么大的變化。
他把這擔西瓜放在一座橋上,經(jīng)過一個時期的躊躇,最后仿佛若有所悟,向這來來往往的兵士一招手,大聲喊道:“弟兄們,把這一擔西瓜分著吃了吧,反正我也不愿意再挑回去了?!彼麆傉f完這句話,在他周圍已經(jīng)聚集起十幾個兵士。我看著這幅景象,心里感到輕松而爽朗,真好像一段新的歷史要從此開始。
一九四五年,寫于昆明
(摘編自馮至《八月十日燈下所記》)(1)下列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回憶“六年前”的往事,可見本文并非作者率爾下筆,有感輒發(fā),而是長時間體驗與思索的升華,是多年沉淀的結(jié)果。
B.文章寫到長沙大火、南京失守、武漢撤退,盡管國難當頭,但“人們好像很年輕”,臉上也沒有倦容,表達出抗戰(zhàn)必勝的信心。
C.文章畫線處連用雙重否定句,贊美農(nóng)夫、手工業(yè)者能夠堅守職責,節(jié)律強勁,感情充沛,起到了加強語勢、深化文意的效果。
D.文章以“憶”統(tǒng)領(lǐng),詳細描寫了漓江兩岸的風光及作者在平樂的經(jīng)歷,表達了對家鄉(xiāng)的思念和人事變遷的感慨,情感蘊藉深沉。
(2)文本一是一篇語言平靜、充滿理性思考的散文,請對此簡要分析。
(3)馮至撰文善于以小見大,截取大時代大動亂中小人物的生活片段,寓情于事。請結(jié)合兩則文本簡要分析。發(fā)布:2024/5/27 14:0:0組卷:20引用:2難度:0.51439.下列加點字注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h2>
發(fā)布:2024/5/27 14:0:0組卷:13引用:5難度:0.91440.下列橫線上依次所填的內(nèi)容,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ā 。?br />《再別康橋》共有七節(jié),幾乎每一節(jié)都包含著一個可以畫得出的畫面。詩人使用了色彩較為絢麗的詞語, ,如向西天的云彩輕輕招手作別, ,康河水底的招搖的水草,榆陰下的長滿浮藻的青潭等等。而且通過動作性很強的詞語,如“招手”、“蕩漾”“揉碎”、“漫溯”、“揮一揮”等, ,給人以立體感。
①給人帶來視覺上美的享受 ②人們視覺上美的享受靠它給帶來 ③康河里倒影的是河畔的金柳 ④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 ⑤把每一幅畫面變成了動態(tài)的畫面 ⑥使每一幅畫變成了動態(tài)的畫面 發(fā)布:2024/5/27 14:0:0組卷:94引用:13難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