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章節(jié)挑題
請展開查看知識點列表
>
更多>>
更新中
|
分層作業(yè)
助力雙減
夯實基礎
人教部編版
瀏覽次數(shù):8
更新:2025年01月09日
|
已完結
|
熱點預測
高考復習
熱搜題專練
瀏覽次數(shù):594
更新:2024年12月27日
|
361.閱讀下面甲、乙兩段文言文,完成問題。
甲 臣密言:臣以險釁,夙遭閔兇。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親撫養(yǎng)。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無叔伯,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yǎng)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于星火。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jié)。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報養(yǎng)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鑒。愿陛下矜憫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保卒余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李密《陳情表》)乙 年、月、日,季父愈聞汝喪之七日,乃能銜哀致誠,使建中遠具時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靈:
嗚呼!吾少孤,及長,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歿南方,吾與汝俱幼,從嫂歸葬河陽。既又與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嘗一日相離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孫惟汝,在子惟吾。兩世一身,形單影只。嫂嘗撫汝指吾而言曰:“韓氏兩世,惟此而已!”汝時尤小,當不復記憶。吾時雖能記憶,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來京城。其后四年,而歸視汝。又四年,吾往河陽省墳墓,遇汝從嫂喪來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來省吾。止一歲,請歸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來。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罷去,汝又不果來。吾念汝從于東,東亦客也,不可以久。圖久遠者,莫如西歸,將成家而致汝。嗚呼!孰謂汝遽去吾而歿乎!吾與汝俱少年,以為雖暫相別,終當久相與處,故舍汝而旅食京師,以求斗斛之祿。誠知其如此,雖萬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輟汝而就也。
(節(jié)選韓愈《祭十二郎文》)(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則告訴不許 告訴:告知 B.不矜名節(jié) 矜:看重、推崇 C.請歸取其孥 孥:妻子、兒女 D.將成家而致汝 致:使……來 A.急于星火 吾念汝從于東 B.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吾不以一日輟汝而就也 C.而劉夙嬰疾病 嫂嘗撫汝指吾而言 D.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 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A.孰謂汝遽去吾/而歿乎/吾與汝俱少/年以為雖暫/相別終當久/相與處故/舍汝而旅食/京師以求斗斛之祿。
B.孰謂汝遽去吾/而歿乎/吾與汝俱少年/以為雖暫/相別終當久相與處/故舍汝而旅食/京師以求斗斛之祿。
C.孰謂汝遽去吾而歿乎/吾與汝俱少/年以為雖暫相別/終當久相與處故/舍汝而旅食京師/以求斗斛之祿。
D.孰謂汝遽去吾而歿乎/吾與汝俱少年/以為雖暫相別/終當久相與處/故舍汝而旅食京師/以求斗斛之祿。
(4)下列對文中涉及的加點的古代文化常識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表”,就是“奏章”,又稱“表文”,是臣屬給君王的上書,古代一種公文,常用來陳述衷情。
B.“秀才”指漢代所設選拔人才的一種科目,推舉優(yōu)秀人才。晉時仍保留此制,與科舉考試的“秀才”不同。
C.古代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間的排行。分“伯父”“仲父”“叔父”,而“季父”通常專指最小的叔父。
D.“萬乘”指高官厚祿。古代兵車一車一馬為一乘。封國大小以兵賦計算,凡地方千里的大國,稱為萬乘之國。
(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在字詞的表達上自然真切,句式上多是短小精悍的四字句,形象的比喻、大膽的夸張傳達情感,語勢連貫,行云流水。
B.古代的祭文一般都是用韻文寫的,乙文一反傳統(tǒng)祭文以鋪排郡望、藻飾官階、歷敘生平、歌功頌德為主的文風,而是采用散文形式,記家?,嵤?,表現(xiàn)自己與死者的密切關系。
C.甲文語言表達切合身份,如以“伏惟”“蒙”“謹”等詞語運用恭敬而得體。“愚誠”“微志”等詞語謙遜、虔誠中進一步表明自己定會知恩圖報,為祖母盡孝的誠心。
D.乙文中韓愈嗚咽追敘自己和侄子幼年的孤苦伶仃,成年后的東奔西走聚日無多;同時流露出對自己往日追求功名富貴做法的悔恨和自責。
(6)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②吾少孤,及長,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7)蘇軾曾說過“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請結合文本分析蘇軾這樣說的原因。發(fā)布:2024/11/27 12:30:1組卷:2引用:2難度:0.5362.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國畫推崇以虛代實的留白,①發(fā)布:2024/11/27 11:30:1組卷:28引用:16難度:0.6363.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句意明確的一句是( ?。?/h2>
發(fā)布:2024/11/27 10:30:1組卷:60引用:9難度:0.936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封建①論(節(jié)選)
(唐)柳宗元 天地果無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生人果有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然則孰為近?曰:有初為近。孰明之?由封建而明之也。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堯、舜、禹、湯、文、武而莫能去之。蓋非不欲去之也,勢不可也。勢之來,其生人之初乎?不初,無以有封建。封建,非圣人意也。
彼其初與萬物皆生,草木榛榛,鹿豕狉狉②,人不能搏噬,而且無毛羽,莫克自奉自衛(wèi)。荀卿有言:“必將假物以為用者也。”夫假物者必爭,爭而不已,必就其能斷曲直者而聽命焉。其智而明者,所伏必眾,告之以直而不改,必痛之而后畏,由是君長刑政生焉。故近者聚而為群,群之分,其爭必大,大而后有兵有德。又有大者,眾群之長又就而聽命焉,以安其屬。于是有諸侯之列,則其爭又有大者焉。德又大者,諸侯之列又就而聽命焉,以安其封。于是有方伯、連帥之類,則其爭又有大者焉。德又大者,方伯、連帥之類又就而聽命焉,以安其人,然后天下會于一。是故有里胥而后有縣大夫,有縣大夫而后有諸侯,有諸侯而后有方伯、連帥,有方伯、連而后有天子。自天子至于里胥,其德在人者死,必求其嗣而奉之。故封建非圣人意也,勢也。
夫堯、舜、禹、湯之事遠矣,及有周而甚詳。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設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羅,四周于天下,輪運而輻集;合為朝覲會同,離為守臣捍城。然而降于夷王,害禮傷尊,下堂而迎覲者。歷于宣王挾中興復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魯侯之嗣陵夷迄于幽厲王室東徙而自列為諸侯。厥后問鼎之輕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伐凡伯、誅萇弘者有之,天下乖戾,無君君之心。
余以為周之喪久矣,徒建空名于公侯之上耳。得非諸侯之盛強,末大不掉之咎歟?遂判為十二,合為七國,威分于陪臣之邦,國殄于后封之秦,則周之敗端,其在乎此矣。
【注】①封建:指封國土、建諸侯。②狉狉,野獸成群走動的樣子。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莫克自奉自衛(wèi) 克:能夠 B.必求其嗣而奉之 嗣:后代、子孫 C.然而降于夷王 降:下傳 D.則周之敗端 端:發(fā)端 A.告之以直而不改 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 B.由是君長刑政生焉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C.余以為周之喪久矣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D.國殄于后封之秦 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
A.作者傾向于認為人類社會是有原始階段的,他認為封建制的產生和建立,不是出于古代圣人的本意,而是迫于當時的政治形勢。
B.柳宗元所說的圣人,就是儒家所尊崇的孔子那樣的圣人。他說的“古圣王”,是指堯、舜、禹、湯、文、武等君王。
C.柳宗元有敏銳的政治觀,揭去籠罩在古今圣王頭上大公無私的光環(huán),還原他們以私情私利建立封建專制制度的真相。
D.本文論述縝密,由因及果,由表及里,思辨性強,分析了諸侯各霸一方,勢力日益強大的過程,也揭示了周王朝覆亡的原因。
(4)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
歷于宣王挾中興復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魯侯之嗣陵夷迄于幽厲王室東徙而自列為諸侯
(5)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蓋非不欲去之也,勢不可也。勢之來,其生人之初乎?
②得非諸侯之盛強,末大不掉之咎歟?發(fā)布:2024/11/27 10:30:1組卷:13引用:2難度:0.6365.下列加點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h2>
發(fā)布:2024/11/27 10:30:1組卷:107引用:8難度:0.936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
子瞻和陶淵明詩集引
蘇 轍 東坡先生謫居儋耳,置家羅浮之下,獨與幼子過負擔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薯芋,而華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平生無所嗜好以圖史為園囿文章為鼓吹至此亦皆罷去獨猶喜為詩精深華妙不見老人衰憊之氣。
是時,轍亦遷海康,書來告曰:“古之詩人有擬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則始于東坡。吾于詩人,無所甚好,獨好淵明之詩。淵明作詩不多,然其詩質而實綺,癯而實腴,自曹、劉、鮑、謝、李、杜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詩凡百數(shù)十篇,至其得意,自謂不甚愧淵明。今將集而并錄之,以遺后之君子,子為我志之。然吾于淵明,豈獨好其詩也哉?如其為人,實有感焉。淵明臨終,疏告儼等:‘吾少而窮苦,每以家貧,東西游走。性剛才拙,與物多忤,自量為己必貽俗患,黽勉【注】辭世,使汝等幼而饑寒?!瘻Y明此語,蓋實錄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淵明,欲以晚節(jié)師范其萬一也?!?br /> 嗟夫!淵明不肯為五斗米一束帶見鄉(xiāng)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為獄吏所折困,終不能悛,以陷于大難,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淵明,其誰肯信之?雖然,子瞻之仕,其出入進退,猶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有以處之矣。
轍少而無師,子瞻既冠而學成,先君命轍師焉。子瞻嘗稱轍詩有古人之風,自以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東坡,其學日進,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詩比杜子美、李太白為有余,遂與淵明比。轍雖馳驟從之,常出其后。其和淵明,轍繼之者亦一二焉。
(略有刪節(jié))[注]黽勉(mǐn miǎn):努力。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平生無所嗜/好以圖史為園/囿文章為鼓吹/至此亦皆罷去/獨猶喜為詩/精深華妙/不見老人衰憊之氣
B.平生無所嗜好/以圖史為園囿/文章為鼓吹/至此亦皆罷/去獨猶喜/為詩精深華妙/不見老人衰憊之氣
C.平生無所嗜好/以圖史為園囿/文章為鼓吹/至此亦皆罷去/獨猶喜為/詩精深華妙不見/老人衰憊之氣
D.平生無所嗜好/以圖史為園囿/文章為鼓吹/至此亦皆罷去/獨猶喜為詩/精深華妙/不見老人衰憊之氣
(2)下列對文中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擬古:指詩文仿效古人的風格形式,后成為詩體之一。陶淵明、李白等均有擬古之作。
B.桑榆:指桑樹與榆樹,日落時光照桑榆樹端,因以指日暮。后喻指隱居田園。
C.冠:帽子,指代成年。男子20歲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
D.先君:已故的父親。先,用來尊稱死去的人。
(3)下列各句對文章的闡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引用蘇軾的話介紹他追和陶詩的情況,著重談了他晚年謫居儋耳、深服淵明并立志學陶的原因。
B.蘇轍對蘇軾的上述情況略加評論,其中說到了蘇軾半生為官,頻遭屈辱而不知悔,議論中流露出對其兄遭遇的不平之慨。
C.蘇軾認為陶詩的藝術特點是“質而實綺,癯而實腴”,認為陶淵明為人是“性剛才拙”,自己能夠從中汲取經驗教訓。
D.這篇序言引用蘇軾的原話來介紹其創(chuàng)作動機等相關情況,這種寫法有利于縮短讀者與蘇軾的距離,讓人感到親切可信。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然其詩質而實綺,癯而實腴。
②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為獄吏所折困,終不能悛,以陷于大難。
(5)分析“其學日進,沛然如川之方至”在文中的作用。發(fā)布:2024/11/27 10:0:1組卷:17引用:3難度:0.636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文本一
茶館(節(jié)選)
老舍 松二爺 好像又有事兒?
常四爺 反正打不起來!要真打的話,早到城外頭去啦;到茶館來干嗎?
[二德子,一位打手,恰好進來,聽見了常四爺?shù)脑?。]
二德子 (湊過去)你這是對誰甩閑話呢?
常四爺 (不肯示弱)你問我哪?花錢喝茶,難道還教誰管著嗎?
松二爺 (打量了二德子一番)我說這位爺,您是營里當差的吧?來,坐下喝一碗,我們也都是外場人。
二德子 你管我當差不當差呢!
常四爺 要抖威風,跟洋人干去,洋人厲害!英法聯(lián)軍燒了圓明園,尊家吃著官餉,可沒見您去沖鋒打仗!
二德子 甭說打洋人不打,我先管教管教你!(要動手)
[別的茶客依舊進行他們自己的事。王利發(fā)急忙跑過來。]
王利發(fā) 哥兒們,都是街面上的朋友,有話好說。德爺,您后邊坐!
[二德子不聽王利發(fā)的話,一下子把一個蓋碗摟下桌去,摔碎。翻手要抓常四爺?shù)牟鳖I。]
常四爺 (閃過)你要怎么著?
二德子 怎么著?我碰不了洋人,還碰不了你嗎?
馬五爺 (并未立起)二德子,你威風??!
二德子 (四下掃視,看到馬五爺)喝,馬五爺,您在這兒哪?我可眼拙,沒看見您?。ㄟ^去請安)
馬五爺 有什么事好好地說,干嗎動不動地就講打?
二德子 嗻!您說得對!我到后頭坐坐去。李三,這兒的茶錢我候啦?。ㄍ竺孀呷ィ?br /> 常四爺 (湊過來,要對馬五爺發(fā)牢騷)這位爺,您圣明,您給評評理!
馬五爺 (立起來)我還有事,再見?。ㄗ叱鋈ィ?br /> 常四爺 (對王利發(fā))邪!這倒是個怪人!
王利發(fā) 您不知道這是馬五爺呀?怪不得您也得罪了他!
常四爺 我也得罪了他?我今天出門沒挑好日子!
王利發(fā) (低聲地)剛才您說洋人怎樣,他就是吃洋飯的。信洋教,說洋話,有事情可以一直地找宛平縣的縣太爺去,要不怎么連官面上都不惹他呢!
常四爺 (往原處走)哼,我就不佩服吃洋飯的!
……
[秦仲義,穿得很講究,滿面春風,走進來。]
王利發(fā) 哎喲!秦二爺,您怎么這樣清閑,會想起下茶館來了?也沒帶個底下人?
秦仲義 來看看,看看你這年輕小伙子會做生意不會!
王利發(fā) 唉,一邊做一邊學吧,指著這個吃飯嘛。誰叫我爸爸死的早,我不干不行??!好在照顧主兒都是我父親的老朋友,我有不周到的地方,都肯包涵,閉閉眼就過去了。在街面上混飯吃,人緣兒頂要緊。我按著我父親遺留下的老辦法,多說好話,多請安,討人人的喜歡,就不會出大岔子!您坐下,我給您沏碗小葉茶去!
秦仲義 我不喝!也不坐著!
王利發(fā) 坐一坐!有您在我這兒坐坐,我臉上有光!
秦仲義 也好吧?。ㄗ┛墒?,用不著奉承我!
王利發(fā) 李三,沏一碗高的來!二爺,府上都好?您的事情都順心吧?
秦仲義 不怎么太好!
王利發(fā) 您怕什么呢?那么多的買賣,您的小手指頭都比我的腰還粗!
秦仲義 小王,這兒的房租是不是得往上提那么一提呢?當年你爸爸給我的那點租錢,還不夠我喝茶用的呢!
王利發(fā) 二爺,您說的對,太對了!可是,這點小事用不著您分心,您派管事的來一趟,我跟他商量,該長多少租錢,我一定照辦!是!!
秦仲義 你這小子,比你爸爸還滑!哼,等著吧,早晚我把房子收回去!
王利發(fā) 您甭嚇唬著我玩,我知道您多么照應我,心疼我,決不會叫我挑著大茶壺,到街上賣熱茶去!
秦仲義 小王,說真的,我真想收回這里的房子!你等著瞧吧!
王利發(fā) 您別那么辦哪,二爺!
秦仲義 我不但收回房子,而且把鄉(xiāng)下的地,城里的買賣也都賣了!
王利發(fā) 那為什么呢?
秦仲義 把本錢攏到一塊兒,開工廠!
王利發(fā) 開工廠?
秦仲義 嗯,頂大頂大的工廠!那才救得了窮人,那才能抵制外貨,那才能救國!唉,我跟你說這些干什么,你不懂!
王利發(fā) 您就專為別人,把財產都出手,不顧自己了嗎?
秦仲義 你不懂!只有那么辦,國家才能富強!好啦,我該走啦。我親眼看見了,你的生意不錯,你甭再耍無賴,不長房錢!
王利發(fā) 您等等,我給您叫車去!
秦仲義 用不著,我愿意溜達溜達!
[秦仲義往外走,王利發(fā)送。]
(有刪改)文本二
談幽默(節(jié)選)
老舍 幽默在字典上有十來個不同的定義。據(jù)我看,它首要的是一種心態(tài)。幽默的人既不呼號叫罵,也不顧影自憐。他是由事事中看出可笑之點,而技巧的寫出來。他自己看出人間的缺欠,也愿使別人看到。不但僅是看到,他還承認人類的缺欠;于是人人有可笑之處,他自己也非例外,再往大處一想,人壽百年,而企圖無限,根本矛盾可笑。于是笑里帶著同情,而幽默乃通于深奧。所以薩克萊說:幽默的寫家是要喚醒與指導你的愛心、憐憫、善意。
反語、諷刺、機智、滑稽劇、奇趣這幾個字都和幽默有相當?shù)年P系。
反語是似是而非,借此說彼:幽默有時候也有弦外之音,但不必老這個樣子。諷刺是文藝的一格,詩,戲劇,小說,都可以整篇地被呼為諷刺;幽默在態(tài)度上沒有諷刺這樣厲害,在文體上也不這樣嚴整。機智是將世事人心放在X光線下照透,幽默則不帶這種超越的態(tài)度。而似乎把人都看成兄弟,大家都有短處。鬧戲是幽默的一種,但不甚高明。
所謂幽默的心態(tài)就是一視同仁的好笑的心態(tài)。有這種心態(tài)的人雖不必是個藝術家,他還是能在行為上言語上思想上表現(xiàn)出這個幽默態(tài)度。這種態(tài)度是人生里很可寶貴的,因為它表現(xiàn)著心懷寬大。一個會笑,而且能笑自己的人,決不會為件小事而急躁悵懷。往小了說,他決不會因為自己的孩子挨了鄰兒一拳,而去打鄰兒的爸爸。往大了說,他決不會因為戰(zhàn)勝政敵而去請清兵。
嬉皮笑臉并非幽默,和顏悅色,心寬氣朗,才是幽默。一個幽默寫家對于世事,如入異國觀光,事事有趣。他指出世人的愚笨可憐,也指出那可愛的小古怪地點。
(有刪改)(1)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
A.二德子態(tài)度轉變,王利發(fā)向常四爺介紹馬五爺?shù)纳矸?,說“連官面上都不惹他”,側面反映了帝國主義勢力在中國的猖獗。
B.對信洋教的馬五爺畢恭畢敬,對精明干練的常四爺大打出手,以欺負中國人而得意自豪,這勾勒出二德子欺軟怕硬的洋奴嘴臉。
C.文本一的語言呈現(xiàn)含蓄雋永的特點,耐人尋味,同時貼近人物身份,展示鮮明個性,使得出場的人物活靈活現(xiàn)、生動形象。
D.文本一圍繞王利發(fā)的經歷展開激烈的矛盾沖突,一個個發(fā)生在茶館中的故事上演,形成了《茶館》特有的卷軸式平面結構。
(2)下列與文本有關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老舍曾獲得“人民藝術家”的稱號,代表作有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龍須溝》等,他的作品有獨特的幽默風格。
B.《茶館》選取裕泰茶館這個極具老北京特色的場所以它的興衰作為全文的線索,茶館里各色人物依次登場,演繹著時代的風云變幻。
C.老舍先生塑造人物常使用現(xiàn)實主義描寫手法,展示社會底層小人物的生活狀態(tài),進而反映社會變遷,表現(xiàn)出深沉的歷史意識。
D.文本二表達老舍對幽默本質的思考,強調幽默首要的是一種心態(tài):文章采用比喻、類比等手法說明與幽默相關的幾個概念的異同。
(3)舞臺說明是劇本語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請結合文本一舉例說明舞臺說明的不同作用。
(4)文本一運用多種手法以取得語言上的幽默效果,請從文中舉出兩處不同手法例子,并簡要分析。發(fā)布:2024/11/27 7:30:1組卷:10引用:5難度:0.5368.下列各項文學知識表述中有誤的是( )
發(fā)布:2024/11/27 5:0:1組卷:26引用:3難度:0.9369.請根據(jù)下面這段文字,概括出幸福指數(shù)的三個要素。(每點不超過6個字)
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幸福指數(shù)明顯提高。要讓人們不斷增強幸福感,必須堅持發(fā)展,使財富更加豐饒充盈。人在社會中只有得到公正公平的對待,不受歧視,才會感到幸福。如果心理失衡,即使自己的經濟收入比過去多,但看到在同樣付出的情況下別人卻拿得更多,也會感到不快樂。一個基本生活不愁的人,由于對錢財沒有貪欲就會知足常樂;而一個腰纏萬貫的人,將幸福完全物質化,在錢財上總覺得比上不足,內心就會長戚戚。
要素一:
要素三:發(fā)布:2024/11/27 4:0:1組卷:108引用:42難度:0.3370.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題。
游龍鳴山記
(明)陶安 游之勝者,適其時可樂也,得其地尤可樂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則所以宣其和、舒其郁、暢其心而發(fā)其文者,蓋樂焉而不失乎正也。
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齋嚴君治酒肴,招予游龍鳴山,即無想山也。時春霧既久,風日暄麗,耆英少俊,序齒而行,鼓吹前導。從藍溪東南行五六里,兩山峙如雙闕,相距百步,綿亙東趨。中夾石田,田右小路,隨兩山勢深窅曲折。行三四里,隘不宜田,僅可為路。又數(shù)里,山益奇峻,輕嵐暖靄,微襲襟帽。山外崇峰復峰,杳無窮極。少焉,峭壁對立,狀若華表,松杉萬章①,夾路北轉。澗多石底,云深樹茂,繁卉被巖,鳥聲清碎,似非人間世。僧舍雄麗,榜曰“禪寂”。門外獨松古秀,大連數(shù)抱。修篁干霄,森列門內。寺長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處”。其西有“聽松桿”,又西即韓熙載讀書堂遺址,所植檜猶存。其北有“甘露室”。又北,上為“招云亭”,氣象空曠,攢峰玉立,視向所歷群山,低俯其頂矣。遂躡蹬至潮音巖,怪石異態(tài)百出。同游者疲于躋攀,于是止焉。
予以未登絕頂為怏,與三二友決意直上。地勢斗峻,褰裳②援蘿,履蒼莽中。上有天池沆瀁③,其水下飛潮音巖,引以給庖。其西絕頂,巨石雄坦,可坐數(shù)十人。渺焉四顧,心目豁然。其東絕頂,視西又高,倦不欲登,還飲“白云深處”。于時暖氣薰席,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觥籌無算,談笑甚歡,雖從者樂工各適其意。酒既,長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環(huán)翠閣。已而與長老別,出寺門。行幾一里,眾以興未盡,席地坐,分韻賦詩者久之,詩成而歸。
斯游也,適其時而得其地,信足樂矣。但溧之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隱于邃奧,故無前賢題詠及當代名筆發(fā)其幽潛,予故表而出之。嗚呼!樂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風雩也。蘭亭之會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氣易發(fā)言為詩皆有可觀其亦樂之正者歟!遂記茲游之勝,使無想山得以著于世云。
(選自《陶學士文集》,文字略有改動)(注)①章:大材。②褰裳:撩起衣裳。③沆瀁:水深廣的樣子。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
A.蘭亭之會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氣易發(fā)言/為詩皆有可觀/其亦樂之正者歟!
B.蘭亭之會/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氣易/發(fā)言為詩/皆有可觀/其亦樂之正者歟!
C.蘭亭之會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氣易/發(fā)言為詩/皆有可觀/其亦樂之正者歟!
D.蘭亭之會/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氣易發(fā)言/為詩皆有可觀/其亦樂之正者歟!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并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fā)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寄景抒情,托物言志。
B.蘭亭之會既有徜徉美好時光的快然自足,又有時過境遷不免感慨橫生的終期于盡。
C.耆,指六十歲以上的年紀,耆艾,泛指老年人。古代指人上了年紀的詞還有耄耋、古稀、垂髫等。
D.浴沂,語出《論語》:“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敝^在沂水洗澡。后多用“浴沂”喻一種怡然處世的高尚情操。
(3)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段“適其時可樂也,得其地尤可樂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從三方面提出“游之勝”的標準,引領下文。
B.潮音巖有一塊雄偉平坦且可坐數(shù)十人的巨石,站在上面可以俯瞰美景,因而成為龍鳴山的重要景點。
C.作者和同伴游覽了龍鳴山美景,談笑作詩,心情和悅,體會到了類似于“浴沂風雩”那樣純正的快樂。
D.龍鳴山地處幽僻,交通不便,不為人知,作者寫這篇游記,是想讓更多的人知道龍鳴山值得一游。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修篁干霄,森列門內。寺長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處”。
②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發(fā)布:2024/11/27 1:30:2組卷:17引用:5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