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章節(jié)挑題
請展開查看知識點列表
>
更多>>
已完結
|
熱點預測
高考復習
難題搶練
瀏覽次數(shù):164
更新:2025年01月21日
|
已完結
|
熱點預測
高考復習
新題搶練
瀏覽次數(shù):42
更新:2025年01月21日
|
521.下列選項中,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h2>
發(fā)布:2024/12/3 10:30:1組卷:114引用:17難度:0.952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材料一: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議?!眴韬?!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節(jié)選自韓愈《師說》)材料二: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敩①學半。”其此之謂乎?
凡學之道:嚴②師為難,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當其為尸③,則弗臣也;當其為師,則弗臣也,大學之禮,雖詔于天子無北面,所以尊師也。
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jié)目④,及其久也,相說以解。不善問者反此。善答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容,然后盡其聲,不善答問者反此。此皆進學之道也。
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必也聽語乎力不能問然后語之語之而不知雖舍之可也古之學者,比物丑⑤類,鼓無當于五聲,五聲弗得不和;水無當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學無當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師無當于五服,五服弗得不親。
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約,大時不齊。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本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謂務本!
(節(jié)選自《禮記?學記》)注:①敩xiāo,教導,使覺悟。后作“教”。②嚴:尊敬。③尸:祭主。④節(jié):樹的枝于交接處。目:紋理不順處。⑤丑:通“儔”,齊。
(1)下列對文中畫雙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必也聽語乎力/不能問/然后語之/語之而不知/雖舍之可也
B.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必也聽語乎/力不能問/然后語之/語之而不知/雖舍之可也
C.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必也/聽語乎/力不能問/然后語之/語之而不知/雖舍之/可也
D.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必也聽語乎/力不能問/然后語之/語之而不知/雖舍之/可也
(2)下列文學常識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韓愈,字退之,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被后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B.北面,即北面稱臣,古代君主面見臣子時坐北朝南,臣子拜見君主則面北朝拜。與之相反的詞是南面,即南面稱王。
C.六藝經(jīng)傳:“六藝”指儒家六經(jīng),即《詩》《書》《禮》《樂》《易》《春秋》這六部儒家經(jīng)典?,F(xiàn)今《樂》已遺失,“六經(jīng)”便成了“四書五經(jīng)”中的“五經(jīng)”。
D.句讀,指斷開句子的知識。中國古代文章中沒有標點符號,誦讀時一句話后面的停頓為“句”,一句話中間短暫的停頓為“讀”。
(3)下列對兩則選文有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韓愈用三組對比,分別從今人錯誤的態(tài)度、父母錯誤的認識和士大夫荒唐的行為三方面說明當時不從師的壞風氣,行文呈遞進關系,論證了中心論點的正確。
B.《禮記?學記》提到了“教學相長”的觀點,學與教相互促進。通過學習,豐富學識,促進教學;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不足,又會促進自己深入學習。
C.《禮記?學記》將“善學者”與“不善學者”進行對比,強調(diào)了善學者借助師長的重要性;以設喻的方式,強調(diào)善問者發(fā)問應先易后難,循序漸進。
D.《師說》選文第一段將對比重心放在批判對象上,從反面說明從師的必要性,《學記》選文第三段則將對比重心放在善于學道者上,從正面解說增進學問的方式。
(4)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②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發(fā)布:2024/12/3 10:30:1組卷:11引用:3難度:0.5523.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詩幾乎可以表達人類生活的所有情感。①發(fā)布:2024/12/3 9:30:1組卷:11引用:9難度:0.5524.對下列句子修辭手法說明錯誤的一項是( )
發(fā)布:2024/12/3 9:0:2組卷:520引用:7難度:0.6525.回憶《師說》和《勸學》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師說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圣人無常師??鬃訋熪白印⑷O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勸學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A.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 不齒:看不起 B.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道:風尚 C.臂非加長也 加:增加 D.雖有槁暴 槁暴:風吹日曬而干枯 A.①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②不拘于時,學于余 B.①故木受繩則直 ②位卑則足羞 C.①吾嘗終日而思矣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 D.①蛟龍生焉 ②猶且從師而問焉
A.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B.圣心備焉
C.師不必賢于弟子
D.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4)下面對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勸學》先以“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用比喻論證任何人通過發(fā)憤學習都能進步,今日之我可以勝過昨日之我,學生也可以超過老師。
B.《勸學》中荀子發(fā)展了儒家的“勸學”傳統(tǒng),認為禮義道德和系統(tǒng)知識,只有靠后天學習才能獲得,把學習的重要性提到一個新的高度。
C.《師說》第二段慨嘆師道不傳已久,運用對比的手法批判了“士大夫之族”恥于從師的不良風氣。
D.《師說》第三段以孔子從師的范例,進一步闡明教師的作用和“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的道理。
(5)將下面兩句話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②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發(fā)布:2024/12/3 8:0:30組卷:35引用:5難度:0.752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勸學》
荀子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師說》
韓愈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眴韬?!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續(xù)師說》
黃宗羲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豈特弟子之過哉?亦為師者有以致之耳。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者也;道之未聞,業(yè)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則非師矣。本無可師,強聚道路交臂之人,曰師、曰弟子云者,曾不如童子之師習其句讀,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授以藝術者之有其實也。傳道受業(yè)解惑,既無所籍于師,則生不為之憐,死不為之喪,亦非過也。遂以為古之師弟子皆然,而使師之為道,出于童子、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下,則是為師者之罪也。
今世以無忌憚相高,代筆門客,張口輒罵歐曾①,兔園蒙師②,搖筆即毀朱陸③。古人姓氏,道聽未審,議論其學術文章,已累幅見于坊書矣。乳兒粉子,輕浮淺躁,動欲越過前人,抗然自命,世無孔子,不當在弟子之列。蓋不特恥為弟子,相率而恥不為師。吁!其可怪也。若是,則師之為道,人心之蟊賊也,吾惟恐其傳也矣。
昔者孫明復之為師也,以石守道為之弟子。執(zhí)杖屨,待左右。明復坐則立升降拜則扶之師弟子之禮若是其重也故何北山④之于來學未嘗受其北面。北山之意,以為茍無其德,寧虛其位,以待后之學者,不可使師道自我而壞也。北山可以為師,避師名而不為,其慎重如此!
羲老而失學,欲求為弟子者也。諸君子過情推獎,羲其敢冒今世之無恥哉?反昌黎之意,作《續(xù)師說》以謝之。
注:①歐曾:文學家歐陽修和曾鞏。②兔園蒙師:指知識淺陋的讀書人。③朱陸:宋代理學家朱熹和陸九淵。④何北山:何基,以讀書講學為平生志向,教授門生,不遺余力。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明復坐則立/升降拜則扶之/師弟子之禮/若是其重也/故何北山之于來學/未嘗受其北面
B.明復坐則立/升降拜則扶之/師弟子之禮若是/其重也故/何北山之于來學/未嘗受其北面
C.明復坐則立升/降拜則扶之/師弟子之禮/若是其重也/故何北山之于來學/未嘗受其北面
D.明復坐則立升/降拜則扶之/師弟子之禮若是/其重也故/何北山之于來學/未嘗受其北面
(2)下列對文中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騏驥”為駿馬,“駑馬”指劣馬?!磅筒健?,古代稱跨出一腳為“跬”,跨出兩腳為“步”。
B.現(xiàn)代漢語中“學者”一般指學識淵博的人,但在古代有“求學的人”的意思,《師說》中“古之學者必有師”和《續(xù)師說》中“以待后之學者”兩句的“學者”意思相同。
C.“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中的“巫”在古代主要以祝禱、占卜為業(yè),也為人治病,兼有“醫(yī)”的功能?!拔揍t(yī)樂師百工”在當時都是處于社會下層的勞動者。
D.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拜見君王則是面向北方朝拜。文章中“受其北面”指老師接受學生的敬師之禮。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勸學》節(jié)選片段從積累、堅持、專心三個層面論述了學習應該具備的態(tài)度和方法。其中“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一句可以看出荀子強調(diào)的學習同時涉及品德方面。
B.《師說》節(jié)選部分以幾組對比批判了當時社會上存在的恥學于師的風氣。其中“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是對“是故圣益圣,愚益愚”的反復強調(diào)。
C.韓愈感嘆“師道之不傳也久矣”,而黃宗羲卻“惟恐其傳”,主要是擔心無才無德者為師之風蔓延,在社會上形成不良的風氣。
D.黃宗羲使用孫明復、何北山兩人的事例,意在說明執(zhí)師弟子之禮,乃莊重之事,為人之師應慎重對待。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②既無所籍于師,則生不為之憐,死不為之喪,亦非過也。
(5)黃宗羲在文章結尾自稱《續(xù)師說》“反昌黎之意”,請結合《續(xù)師說》和《師說》兩篇文章的社會背景談談你對他們提出不同的擇師標準的理解。發(fā)布:2024/12/3 6:30:1組卷:17引用:7難度:0.652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書法,作為一種藝術,不僅________著個人的才情氣質(zhì),也承載著時代的精神氣象。
王羲之的行書,灑脫飄逸,________,后人難以望其項背。( ?。┮驗槟鞘且粋€人格獨立、文化自覺的時代。魏晉時期,寄情山水,追求不拘禮節(jié)的閑適與放達。漢字結體與書法藝術不可避免地受到了這種時代風氣的影響。到了唐代,時代的精神氣候發(fā)生改變。唐代的社會氣象與精神氣度推動著唐人繞過王羲之而________,開創(chuàng)書法的新天地與新境界。唐人在楷書和草書上,不讓古人,直達巔峰。顏真卿的楷書,磅礴偉岸,一個個字,猶如一尊尊佛,雍容寬博,自信從容。張旭與懷素,一反人們對“二王”亦步亦趨的________,揮毫起風云,落墨泣鬼神,直把草書推到了“狂草”境地。
書法是心跡,也是時代精神氣象的載體。如今,走在復興的歷史征程中的中華民族,在時代精神的新的灌注下,書法藝術將締造新的輝煌。
(1)依次填入文中捐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A.傳達 風流云散 曲徑通幽 拘泥 B.傳達 行云流水 另辟蹊徑 拘泥 C.傳遞 行云流水 曲徑通幽 執(zhí)拗 D.傳遞 風流云散 另辟蹊徑 執(zhí)拗
A.假如沒有那個時代,就不會有王羲之如此卓絕的學養(yǎng)氣質(zhì)與書法造詣。
B.王羲之所以有如此卓絕的學養(yǎng)氣質(zhì)與書法造詣,是那個時代使然。
C.王羲之的書法地位是那個時代造就的,時代改變了其學養(yǎng)氣質(zhì)與書法造詣。
D.這是王羲之個人的學養(yǎng)氣質(zhì)與書法造詣所致,更與那個時代相關。
(3)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
A.中華民族正走在復興的歷史征程中,在時代精神的新的灌注下,會使書法藝術締結出新的輝煌。
B.走在復興的歷史征程中的中華民族,在時代精神的新的灌注下,書法藝術將締造新的輝煌。
C.中華民族正走在復興的歷史征程中,在新的時代精神的灌注下,書法藝術將締造新的輝煌。
D.走在復興的歷史征程中的中華民族,在新的時代精神的灌注下,書法藝術將締結新的輝煌。發(fā)布:2024/12/3 6:0:1組卷:13引用:10難度:0.852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曾經(jīng)在成都最為大眾化的茶館,也有百姓自發(fā)地寫詩的熱情。有好事者將自己寫好的詩拿到茶館里張貼,第二天再去一看,應對者已經(jīng)如云。和詩者,在茶館里彼此打擂臺。茶客們,則在觀看中肆意地評點優(yōu)劣。詩讓人們_______,再沒有哪里可以找到如成都茶館里這樣對詩的熱鬧場景了,想象那勁頭趕得上《紅樓夢》大觀園里的賽詩會吧。
一座平民化的城市,才能夠?qū)⒃姀母哐诺牡钐蒙侠聛恚屧姾妥约篲______.而一座有詩的傳統(tǒng)的城市,才能夠花開一般,處處都可以綻放出詩來。
成都的詩的傳統(tǒng),得益于杜甫和他的草堂。如果當年杜甫沒有來成都,而是在別的地方蓋了一間草堂,那也許就_______了,就像蒲公英的種子,飛落在哪里,就在哪里生根發(fā)芽。( ?。┧康牟皇莀______,而是長久歲月的積淀和打磨,才化為這座城市的血脈和基因。如今,草堂的工部祠前還懸掛著何紹基題寫的楹聯(lián):“錦水春風公占卻,草堂人日我歸來。”安史之亂后,杜甫投奔到嚴武門下,在浣花溪旁搭建一間茅草屋,即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草堂,寫下《堂成》一詩,其中一聯(lián)“暫止飛烏將數(shù)子,頻來語燕定新巢”道出了草堂建成時的情景和心情。以后才有了我們見到的“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兩三人”“自去自來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這些“自有天然工巧而不見其刻劃之痕”的詩句。我一直這樣認為,正是杜甫自身這樣的平民性,讓詩和這座城市的人們心心相通,創(chuàng)造了成都這座城市詩歌傳統(tǒng)的平民性,也才創(chuàng)造了其詩歌的人民性。
(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成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A.悠然自得 平分秋色 另當別論 晨鐘暮鼓 B.自得其樂 平起平坐 另當別論 一朝一夕 C.悠然自得 平起平坐 另眼相看 晨鐘暮鼓 D.自得其樂 平分秋色 另眼相看 一朝一夕
A.詩的傳統(tǒng),其實就是一種文化的底蘊
B.有底蘊的文化,其實就是詩的傳統(tǒng)
C.詩的傳統(tǒng),其實就是一種有底蘊的文化
D.文化的底蘊,其實就是詩的傳統(tǒng)
(3)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
A.正是杜甫自身這樣的平民性,讓詩和這座城市的人們心心相通,創(chuàng)造了其詩歌的人民性,也才創(chuàng)造了成都這座城市詩歌傳統(tǒng)的平民性。
B.正是杜甫自身這樣的平民性,造就了成都這座城市詩歌傳統(tǒng)的平民性,也才造就了其詩歌的人民性,讓詩和這座城市的人們心心相通。
C.正是杜甫自身這樣的平民性,造就了其詩歌的人民性,也才造就了成都這座城市詩歌傳統(tǒng)的平民性,讓詩和這座城市的人們心心相通。
D.正是杜甫自身這樣的平民性,創(chuàng)造了成都這座城市詩歌傳統(tǒng)的平民性,也才創(chuàng)造了其詩歌的人民性,讓詩和這座城市的人們心心相通。發(fā)布:2024/12/3 5:30:2組卷:111引用:16難度:0.5529.將下列編號的語句依次填入語段空白處。其中語意最連貫合理的一項是( ?。?br /> 一個人在創(chuàng)作和欣賞時所表現(xiàn)的趣味,大半由資稟性情、身世經(jīng)歷和傳統(tǒng)習尚三個因素決定。 , , 。 。 , ,純正的可憑的趣味必定是學問修養(yǎng)的結果。
①純恃天賦的趣味不足為憑
②這三層功夫就是普通所謂學問修養(yǎng)
③接收多方的傳統(tǒng)習尚而融會貫通
④純恃環(huán)境影響造成的趣味也不足為憑
⑤擴充身世經(jīng)歷而加以細心的體驗
⑥我們應該做的功夫是根據(jù)固有的資稟性情而加以磨礪陶冶發(fā)布:2024/12/3 5:0:1組卷:72引用:2難度:0.8530.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鄉(xiāng)土文化既是一方水土獨特的精神創(chuàng)造和審美創(chuàng)造,又是人們鄉(xiāng)土情感、親和力和自豪感的憑借,更是永不過時的文化資源和文化資本。近年來,我國各地興起了“鄉(xiāng)土文化熱”,鄉(xiāng)土文化成了一種時尚文化,( ?。?,使人們在對鄉(xiāng)土文化的追尋中,心靈得到放松和凈化,并獲得了文化的歸屬感;作為重要的文化資源和文化資本,春節(jié)廟會、清明祭祖、端午賽龍舟、重陽登高等傳統(tǒng)民俗活動_____,展現(xiàn)了鄉(xiāng)土文化旺盛、頑強的生命力。鄉(xiāng)村旅游快速發(fā)展,傳統(tǒng)村落成為人們_____的旅游勝地,民俗體驗、鄉(xiāng)村寫生等成為消費熱點。美麗鄉(xiāng)村建設事業(yè)蓬勃發(fā)展,保持鄉(xiāng)土文化、傳承鄉(xiāng)村特色成為一致共識,一批文化底蘊深厚、充滿地域特色的美麗鄉(xiāng)村在全國各地不斷涌現(xiàn)。景德鎮(zhèn)陶瓷、淄博琉璃、濰坊風箏等鄉(xiāng)土工藝品以及泰山皮影、日照農(nóng)民畫等民間藝術已經(jīng)紛紛走出國門,中國鄉(xiāng)土文化正_____地走向世界。實踐證明,中國鄉(xiāng)土文化歷經(jīng)劫難而不亡,_____而新生,我們完全有理由樹立對鄉(xiāng)土文化的自信,這是文化自信的核心構成,決定著文化自信的深度和廣度。
(1)下列在文中括號內(nèi)補寫的語句,最恰當?shù)囊豁検?
A.鄉(xiāng)土文化的情結長期存在于人們心底
B.作為一種情結,存在于人們心底
C.人們讓鄉(xiāng)土文化成為一種情結
D.人們把鄉(xiāng)土文化作為一種情結
(2)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成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A.方興未艾 趨之若鶩 躊躇滿志 飽經(jīng)滄桑 B.轟轟烈烈 紛至沓來 躊躇滿志 飽經(jīng)風霜 C.轟轟烈烈 趨之若鶩 胸有成竹 飽經(jīng)風霜 D.方興未艾 紛至沓來 胸有成竹 飽經(jīng)滄桑
A.保持鄉(xiāng)土文化、傳承鄉(xiāng)村特色成為共識,一批文化底蘊深厚、充滿地域特色的美麗鄉(xiāng)村在全國各地不斷涌現(xiàn)。
B.傳承鄉(xiāng)土文化、保持鄉(xiāng)村特色成為共識,一批文化底蘊深厚、充滿地域特色的美麗鄉(xiāng)村在全國各地不斷涌現(xiàn)。
C.傳承鄉(xiāng)土文化、保持鄉(xiāng)村特色成為一致共識,一批文化底蘊深厚、充滿地域特色的美麗鄉(xiāng)村在全國各地不斷涌現(xiàn)。
D.保持鄉(xiāng)土文化、傳承鄉(xiāng)村特色成為一致共識,一批充滿地域特色、文化底蘊深厚的美麗鄉(xiāng)村在全國各地不斷涌現(xiàn)。發(fā)布:2024/12/3 3:0:1組卷:163引用:48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