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章節(jié)挑題

請展開查看知識點列表

>
<
統(tǒng)編版: 必修下冊
教材版本
統(tǒng)編版 人教新版 蘇教新版 魯人新版 粵教新版 語文新版 北師大新版 華師大版
年級
必修上冊 必修下冊 選擇性必修上冊 選擇性必修中冊 選擇性必修下冊
更多>>
已完結
三輪復習 專項突破 強化訓練
瀏覽次數(shù):929 更新:2025年03月27日
已完結
熱點預測 中考復習 難題搶練
瀏覽次數(shù):580 更新:2025年03月20日
  • 2541.鋪陳就是鋪敘、陳述,即直書其事,反復敘說。試結合文章內容分析《諫逐客書》一文運用鋪陳的特點。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18引用:3難度:0.7
  • 254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郭生,邑之東山人。少嗜讀,但山村無所就正,年二十余,字畫多訛。先是,家中患狐,服食器用,輒多亡失,深患苦之。一夜讀,卷置案頭,狐涂鴉甚,狼藉不辨行墨。因擇其稍潔者輯讀之,僅得六七十首,心恚憤而無如何。又積窗課二十余篇,待質名流。晨起,見翻攤案上,墨汁濃泚殆盡。恨甚。
          會王生者,以故至山,素與郭善,登門造訪。見污本,問之。郭具言所苦,且出殘課示王。王諦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又復視涴卷,類冗雜可刪。訝曰:“狐似有意。不惟勿患,當即以為師?!边^數(shù)月,回視舊作,頓覺所涂良確。于是改作兩題,置案上,以覘其異。比曉,又涂之。積年余,不復涂,但以濃墨灑作巨點,淋漓滿紙。郭異之,持以白王。王閱之曰:“狐真爾師也,佳幅可售矣?!笔菤q,果入邑庠。郭以是德狐,恒置雞黍,備狐啖飲。每市房書名稿,不自選擇,但決于狐。由是兩試俱列前名,入闈中副車。
          時葉、繆諸公稿,風雅艷麗,家傳而戶誦之。郭有抄本,愛惜臻至。忽被傾濃墨碗許于上,污蔭幾無余字,又擬題構作,自覺快意,悉浪涂之。于是漸不信狐。無何,葉公以正文體被收,又稍稍服其先見。然每作一文,經營慘淡,輒被涂污。自以屢拔前茅,心氣頗高,以是益疑狐妄,乃錄向之灑點煩多者試之,狐又盡泚之。乃笑曰:“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遂不為狐設饌,取讀本鎖箱簏中。旦見封錮儼然,啟視,則卷面涂四畫,粗于指,第一章畫五,二章亦畫五,后即無有矣。自是狐竟寂然。后郭一次四等,兩次五等,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畫也。
          異史氏曰滿招損謙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為是執(zhí)葉公之余習狃而不變勢不至大敗涂地不止也滿之為如是夫。
    (選自《聊齋志異?郭生》,有改動)【注】①涴:弄臟。②狃:因襲。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異史氏曰/滿招損/謙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為是/執(zhí)葉公之余習/狃而不變/勢不至/大敗涂地不止也/滿之為害如是夫
    B.異史氏曰/滿招損/謙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為是/執(zhí)葉公之余習/狃而不變/勢不至大敗涂地/不止也/滿之為害如是夫
    C.異史氏曰/滿招損/謙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為是/執(zhí)葉公之余習/狃而不變/勢不至大敗涂地/不止也/滿之為害如是夫
    D.異史氏曰/滿招損/謙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為是/執(zhí)葉公之余習/狃而不變/勢不至大敗涂地不止也/滿之為害如是夫
    (2)下列關于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異史氏,即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在其著作《聊齋志異》中的自稱。
    B.“闈”,古代宮室、宗廟的旁側小門。后來科舉制度興起,受“學而優(yōu)則仕”的影響,“闈”又被喻指科考試場(科舉考試會場關防嚴密,曰“鎖闈”,省稱“闈”)。
    C.《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chuàng)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女聊齋志異》是他專寫女性主人公的作品。
    D.古代稱呼人時類型比較多,可以直稱姓名,也可以稱字、號、謚號,還可以稱籍貫、官職。如稱杜甫為杜工部,這是稱官職。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郭生家中經常鬧狐患,丟失了許多東西,不少習作也被弄得污濁不堪,難以閱讀,因此他非常怨恨狐貍。
    B.老友王生前來拜訪,郭生向他傾訴了自己的煩惱。王生覺得狐貍不僅無惡意,而且還可以當郭生的老師。
    C.葉公名氣很大,郭生珍藏了他的文章抄本,但狐貍卻在抄本上潑墨,郭生便明白了葉公的文章并不出色。
    D.郭生屢拔前茅之后,狐貍還是涂抹他的文章。郭生很不以為然,就不再為狐貍設饌,并將讀本鎖在箱子里。
    (4)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但以濃墨灑作巨點,淋漓滿紙。郭異之,持以白王。
    ②郭以是德狐,恒置雞黍,備狐啖飲。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4引用:4難度:0.6
  • 254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從心理學上講,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于精神上的折磨與摧殘,( ?。?,從而導致人生的悲劇。這絕不是        ,事實就是如此。不用多說,只要打開魯迅的《彷徨》,看看《祝?!分械南榱稚?,一切都       了。
          祥林嫂是個淳樸善良的農村婦女,        安分,手腳也非常勤快——“食物不論,力氣是不惜的?!彼龥]有什么過高的要求,只要能通過自己的勞動換取生活的權利,她就心滿意足了??墒窍榱稚┤绱藰闼睾唵蔚娜松竿麉s因身邊的種種人事而無法實現(xiàn),她雖然在不斷地進行抗爭并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忍耐力,但“坐穩(wěn)了奴隸的時代”始終沒有到來。在一片歡欣的“祝?!甭曋校诼斓拇笱┲?,在族權、夫權和神權的重重枷鎖之下,懷著對地獄的恐懼,一直被人們      的祥林嫂,最終“被無常打掃得干干凈凈了”。
    (1)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
     

    A.和身體所受的折磨相比,更讓人無法接受的是精神上的折磨與摧殘
    B.精神上的折磨與摧殘對人的影響是無法想象的
    C.身體所受的折磨是無法和精神上的折磨與摧殘相比的
    D.因為它不但有損人們的身心健康,更為主要的是,它可以毀掉一個人的前程
    (2)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
     

    A.駭人聽聞 顯而易見 不只 唾棄
    B.危言聳聽 顯而易見 不只 厭棄
    C.駭人聽聞 不言而喻 不止 唾棄
    D.危言聳聽 不言而喻 不止 厭棄
    (3)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
     

    A.雖然她在不斷地進行抗爭并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忍耐力,但“坐穩(wěn)了奴隸的時代”始終沒有到來。
    B.她雖然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忍耐力并在不斷地進行抗爭,但“坐穩(wěn)了奴隸的時代”始終沒有到 來。
    C.雖然她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忍耐力并在不斷地進行抗爭,但“坐穩(wěn)了奴隸的時代”始終沒有到 來。
    D.雖然她在不斷地進行抗爭并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忍耐力,但所追求的“坐穩(wěn)了奴隸的時代”始 終沒有到來。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20引用:7難度:0.6
  • 2544.簡要概括王安石進行變法的原因。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2引用:2難度:0.5
  • 254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強則士勇。是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yè)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赍盜糧”者也。夫物不產于秦,可寶者多;士不產于秦,而愿忠者眾。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仇,內自虛而外樹怨于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
    (節(jié)選自李斯《諫逐客書》)
          (乙)趙高畏其權重,案治李斯,謗其欲裂地而王,二世以為然。李斯拘執(zhí)束縛,居囹圄中,仰天而嘆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為計哉!昔者桀殺關龍逢,紂殺王子比干,吳王夫差殺伍子胥。此三臣者,豈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無道過于桀紂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豈不亂哉!”
          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獄,治罪,責斯與子由謀反狀,皆收捕宗族賓客。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論腰斬咸陽市。斯出獄,與其中子俱執(zhí),顧謂其中子,嘆曰:“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節(jié)選自司馬遷《李斯列傳》)      (丙)君子之仕也,進不隱賢;小人之仕也,無論所學識非也。即有學識甚當,見其君國行事,悖謬無義,疾首顰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導譽于朝庭之上,知其不義而勸為之者,謂天下將諒我之無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將喪國家而為之者,謂當吾身容可以免也。且夫小人雖明知世之將亂,而終不以易目前之富貴,而以富貴之謀,貽天下之亂,固有終身安享榮樂,禍遺后人,而彼宴然無與者矣。嗟乎!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誅惡人,亦有時而信也邪!
    (節(jié)選自姚鼐《李斯論》)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無道/過于桀/紂/夫差/吾以忠/死宜矣。
    B.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無道過于桀/紂/夫差/吾以忠死/宜矣。
    C.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無道/過于桀/紂/夫差/吾以忠/死宜矣。
    D.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無道/過于桀紂/夫差/吾以忠死/宜矣。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五帝三王,五帝指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三王即夏、商、周開國君主:夏禹、商湯和周文王。
    B.黔首,戰(zhàn)國時期和秦代對百姓的稱謂。平民百姓以黑巾覆頭,故名。含義與白丁、布衣、庶民等相同。
    C.夷三族,秦漢時代的一種刑名,有說父母、兄弟、妻子為三族;另有說,以父親、母親、妻子為三族。
    D.國家,擁有共同的語言、文化、種族、血統(tǒng)等的社會群體。春秋末年國家的基本特征和職能已經具備。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斯認為“用客治國”,并著重論述了“逐客”的嚴重危害:逐客資敵,損民益仇。最終的結果是,國危。
    B.李斯位高權重讓趙高畏懼,趙高誣陷并致使他被捕入獄。李斯與三位忠臣比照后,覺得自己死得合乎情理。
    C.姚鼐借李斯事秦泛論人臣事君的問題,強調人臣不應當為自身富貴而對國君的“悖謬無義”之政阿附助長。
    D.姚鼐嚴厲批評了“富貴之謀,貽天下之亂”“安享榮樂,禍遺后人”的小人,并對李斯的遭遇充滿了同情。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仇,內自虛而外樹怨于諸侯。
    ②君子之仕也,進不隱賢;小人之仕也,無論所學識非也。
    (5)乙文中,李斯兩次“嘆息”。他“嘆息”的原因是什么?請分別解釋。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18引用:5難度:0.5
  • 2546.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
          多肉植物是指植物營養(yǎng)器官的某一部分,如莖或葉或根,少數(shù)種類兼有兩個或兩個以上部分,具有發(fā)達的薄壁組織用以貯藏水分,在外形上    ①
     
    的一類植物。它們大部分生長在干旱地區(qū),每年有很長的時間    ②
     
    ,僅靠體內貯藏的水分維持生命。有時候人們把這類植物稱為沙漠植物或沙生植物,③
     
    。因為多肉植物雖然有許多生長在沙漠地區(qū),但卻不是都生長在沙漠,而且沙漠里也還生長著許多不是多肉植物的植物。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26引用:8難度:0.7
  • 254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小鎮(zhèn)上的將軍
    陳世旭
          小鎮(zhèn)上來了一位將軍,一位掛著休養(yǎng)的名兒在接受審查的將軍。
          我們第一眼看見將軍的時候,不約而同地從心里叫起來:“他怎么會是一個將軍呢!”矮小干癟,一臉打皺的老皮,身子佝僂著,還跛著一條腿!
          將軍常常獨自一人站在十字街口那棵被雷轟了頂?shù)睦险翗湎?。拄著茶木棍,挺直身板,不斷地眨著那雙有點昏花的眼睛,一聲不響地在那里一連站上好幾個時段。既不同誰交談,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但是,有一天,我們終于看到,他還有很厲害的火氣。
          那一天是個假日。在開得剛剛能伸進一只手臂的肉鋪門前,人頭洶涌,亂哄哄地吵得震天響。
          將軍站在老樟樹下盯著這一切。突然,他走到沸騰的人群后面,舉起那根茶木棍,在一個穿著綠軍裝的人背上敲了敲。這個滿頭大汗的人,正大聲嚷嚷著,他是領取機關配給的,有優(yōu)先權?,F(xiàn)在他猛一回頭,看到了一雙血紅的眼睛,馬上就從人堆里退出來?!袄希鲜组L,有事嗎?”他剛入伍到此地不久,知道這是個老將軍
    “哪個單位?干什么的?”
    “駐軍炊事班的。”
          一陣沉默。
    “立正--”將軍突然一聲大喊,這完全規(guī)范化的嚴厲的口令聲,一下就壓倒了整個街口亂嗡嗡的嗓音。
          口令繼續(xù)從將軍急迫的呼吸中迸發(fā)出來
    “向左--轉!
    “跑步--走!”
          將軍對著小兵跑去的方向,以標準的立正姿勢挺立著,胸脯強烈起伏。
          十字街口霎時鴉雀無聲。好像出現(xiàn)了一股神奇的約束力量,剛才忘我地擁擠著,沖撞著,喧囂著的人群,魚貫地排起了隊形。
          不久,鎮(zhèn)上發(fā)生了一樁極其重大的事件。
          那天,將軍來了急病。他蠟黃的臉上淌著冷汗,他剛走進鎮(zhèn)醫(yī)院診療室,看到一個婦女拉著護士在哀求:“救救我的伢吧,我趕了三十里路,天還沒亮就到了,可現(xiàn)在……”將軍伸手觸到孩子的額角,立刻縮回來,喊道:“快,快把他抱進來?!彪S后,他自己一陣風似地撲到醫(yī)生的桌前:
    “醫(yī)生!急診病人!”
          桌子后面,本鎮(zhèn)最高貴的女人,鎮(zhèn)長夫人,醫(yī)院負責人,主治醫(yī)生,正在給一個遠房親戚聽診。這位親戚正眉飛色舞地給地數(shù)著一筆賬--他女兒這次訂婚的收入。女醫(yī)生聽得如此入迷,以至于聽診器老半天沒有挪動了。聽見將軍的呼喊,她斜了一下眼:“再快,也得掛號。”
    “我掛的是一號!”農村婦女急忙說道。
    “我問你,這個人掛的幾號?”將軍指著女醫(yī)生的遠房親戚。
    “嗬嗬嗬,你是專門尋老娘的麻煩來了哈。我問你,你是這伢子的公還是爸?”
    “無恥!”
    “什--么?我無恥?你這個不識趣的老東西!我無恥什么?
    “刷”的一聲,將軍揮起了他的茶木拐棍。
          狂妄的女人尖叫一聲,抱起了腦袋。
          但是,拐棍沒有落下來。將軍伸出另一只手,抓住拐棍的另一頭,緊接著“咔啪”一聲,結實的茶木棍斷成了兩截。
          這件事,立刻就傳遍了全鎮(zhèn)。一向樹葉掉下來也怕打破腦殼的小鎮(zhèn)人,臉上居然也有了一種不怎么安分的慍怒之色了。
          很快,一個陰影籠罩了小鎮(zhèn)。
          1976年,敬愛的周總理,在人民最需要他的時候,逝世了。噩耗宣布的當天上午,將軍出現(xiàn)在街口的老樟樹下。
          在料峭的冷風中,將軍顯得異常憔悴。
    “同志們……”他喊著,喑啞的聲音聽起來覺得陌生。人們默默站住了。他彎下腰,吃力地拉開一個碩大的提包的拉鏈,露出了一整袋黑紗。然后,他抬起頭,突出的喉結艱難地抽動了一下:“請吧……”
          不需要解釋。人們不假思索地一個跟著一個,從將軍腳前的提包里拿起黑紗,佩戴起來。
    “誰叫你這樣做?”鎮(zhèn)長的一只被香煙熏得焦黃的手,從后面按到將軍的肩上。
          ①將軍一聲不響。
    “我們已經傳達通知,基層和民間一律不搞任何形式的悼念活動.你這樣做,目的是什么?”
          ②將軍紋絲不動。
          鎮(zhèn)長暴怒地轉過身,面對街口,大喝一聲:
    “你們都給我站住!把黑紗摘下來!”
          人們驚惶地站住了,但誰也沒有動手摘黑紗,眼睛齊刷刷地看著將軍。
          鎮(zhèn)長朝將軍轉過身來。
          ③將軍連眼珠也沒朝他轉一下。他臉上有一種漠然的平靜。
    “你這樣做是要付出代價的!等著吧,等著我來打發(fā)你們!”鎮(zhèn)長扭歪了嘴臉說道。緊接著,他從街口消失了。
          一直到完全看不見鎮(zhèn)長了,將軍突然張開嘴,艱難地喘息起來,然后,頹然倒下了……
          歷史有個壞脾氣,喜歡嘲弄極力要駕馭它的人。這一年十月發(fā)生的那場驚天動地的巨變以后,的確有一些人被打發(fā)了。不過,不是鎮(zhèn)長所預言過的那些人,而恰恰是鎮(zhèn)長本人。對將軍的審查也證實了那些罪名都是某些別有用心的人的不實之詞。
          當我們按照新世紀的藍圖,著手小鎮(zhèn)建設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為將軍建一個紀念碑。但是,該建一個怎樣的紀念碑,卻吵開了。在爭得不可開交的時候,一位老人擠到人群中間,把他枯瘦的手顫巍巍地舉起來,指著那棵老樟樹,說:
    “什么紀念能比得上它呢?它老皮斑剝,叫雷轟了頂,但是它根不死!看看吧,這碧綠鮮亮的新枝枝,新葉葉……”
          在老人哽咽著說完這些話以后,我們突然覺得這棵樹變成了將軍:他拄著茶木拐棍,挺直身板,不時眨一眨有點昏花的眼睛,一聲不響地注視小鎮(zhèn)的種種變化。
    【注】①1976年1月8日,周恩來總理逝世。“四人幫”害怕人民悼念周恩來,下令禁止舉行悼念周總理的活動。
    (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先抑后揚,開篇沒有交代將軍的人生經歷,對其被拉下馬、接受審查的原因也并未涉及,激發(fā)了讀者的閱讀興趣。
    B.將軍初到小鎮(zhèn)時,常常獨處,不同人交談,與鎮(zhèn)上的人們保持著距離,因為他明白自己的處境,也對周圍的人有戒心。
    C.小說在敘述故事時采用了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交換敘述的方式推進,這既增加了小說的真實性,又充實了小說的內容。
    D.小說在情節(jié)設置上匠心獨運,看似閑筆,實則大有深意,例如開篇寫到的“老樟樹”,就暗示了將軍的處境及精神追求。
    (2)面對鎮(zhèn)長的三次“問話”,將軍一語未發(fā),但將軍都用體態(tài)語作了回答。請結合文本,說說劃線句子將軍的體態(tài)語各傳遞了怎樣的信息。
    (3)文章結尾“一聲不響地注視小鎮(zhèn)的種種變化”,結合全文,請說說將軍使小鎮(zhèn)上的人們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7引用:3難度:0.6
  • 2548.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
    重到沭陽圖記
    袁枚
          古之人往往于舊治之所三致意焉。蓋賢者視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余沭陽二年,乙丑,量移白下。今戊申矣,感呂嶧亭觀察三札見招,十月五日渡黃河,宿錢君接三家。錢故當時東道主,其父鳴和癯而髯,接三貌似之,與談乃父事,轉不甚曉。余離沭時,渠裁斷乳故也。
          夜闌置酒,聞車聲啍啍,則嶧亭遣使來迎。遲明行六十里,嶧亭延候于十字橋,彼此喜躍,駢轔同驅。食傾,望見百雉遮迣,知沭城新筑。衣冠數(shù)十輩爭來扶車。大概昔時騎竹馬者,俱龍鐘杖藜矣。
          越翌日,入縣署游觀,到先人秩膳處,姊妹斗草處,昔會賓客治文卷處,緩步婆娑,凄然雪涕,雖一庖湢、一井匽,對之情生,亦不自解其何故。有張、沈兩吏來,年俱八旬。說當時某獄,入簾薦某卷,余全不省記。憬然重提,如理兒時舊書,如失物重得。邑中朱廣文工詩,吳中翰精鑒賞,解、陳二生善畫與棋,主人喜論史鑒,每漏盡,口猶瀾翻。余或飲,或吟,或弈,或寫小影,或評書畫,或上下古今,或招人來,或呼車往,無須臾閑。遂忘作客,兼忘其身之老且衰也。
          居半月,冰霰漸飛,歲將終矣,不得已苦辭主人。主人仍送至前所迎處,代為筐篋,束韁靷畢,握手問曰:“何時再見先生?”余不能答,非不答也,不忍答也。嗟乎!余今年七十有三矣,忍欺君而云再來乎?忍傷君而云不來乎?然以五十年前之令尹,朅來舊邦,世之如余者少矣;四品尊官,母閑居,猶能念及五十年前之舊令尹,世之如呂君者更少矣。離而合,合而離,離可以復合,而老不能再少。此一別也,余不能學太上之忘情,故寫兩圖,一以付呂,一以自存,傳示子孫,俾知官可重來,其官可想,迎故官如新官,其主人亦可想。孟子曰:聞伯夷、柳下惠之風者,奮乎百世之下,而況于親炙之者乎?提筆記之,可以風世①,又不徒為區(qū)區(qū)友朋聚散之感也。
    【注】①風世:勸勉世人。
    (選自《小倉山房詩文集》,有刪節(jié))
    (1)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余沭陽二年 宰:治理
    B.說當時某獄 決:打開
    C.代為筐篋 治:備辦
    D.母閑居 奉:侍奉
    (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四品官員呂嶧亭在家閑居期間,連續(xù)寫信邀請老縣令舊地重游,袁枚因此再到沭陽。
    B.當年袁枚離開沭陽時,錢接三才斷奶,因此談及其父錢鳴和的往事,接三不太清楚。
    C.八十多歲的張、沈兩吏是袁枚的老同事,還能依稀記得些許往事,多數(shù)事已忘記了。
    D.呂嶧亭在寒冬時節(jié)送客至十字橋,賓主作別時,袁枚覺得自己有生之年很難再來了。
    (3)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遲明行六十里,嶧亭延候于十字橋,彼此喜躍,駢轔同驅。
    ②聞伯夷、柳下惠之風者,奮乎百世之下,而況于親炙之者乎?
    (4)文中“可以風世”的內容有哪些?請簡要概括。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67引用:11難度:0.3
  • 2549.請結合這段話分析,子路的性格特點是什么?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0引用:1難度:0.5
  • 2550.一個人的語言、動作,往往是他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的最真實的外化。請運用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刻畫你熟悉的一個同學,要寫出人物的特點。200字左右。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7引用:2難度:0.7
login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