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dāng)前位置: 章節(jié)挑題

請展開查看知識點列表

>
<
人教部編版: 必修下冊
教材版本
人教部編版 人教新版 蘇教新版 魯人新版 粵教新版 語文新版 北師大新版 華師大版
年級
必修上冊 必修下冊 選擇性必修上冊 選擇性必修中冊 選擇性必修下冊
更多>>
已完結(jié)
熱點預(yù)測 高考復(fù)習(xí) 難題搶練
瀏覽次數(shù):403 更新:2025年01月21日
已完結(jié)
熱點預(yù)測 高考復(fù)習(xí) 新題搶練
瀏覽次數(shù):143 更新:2025年01月21日
  • 701.下列劃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  )

    發(fā)布:2024/11/18 17:30:2組卷:19引用:2難度:0.9
  • 702.以下詩句出于畫中姑娘之手的是( ?。?br />

    發(fā)布:2024/11/18 16:0:1組卷:2引用:3難度:0.6
  • 703.文言文閱讀
           王渙字稚子廣漢郪人也父順安定太守渙少好俠尚氣力數(shù)通剽輕少年晚而改節(jié)敦儒學(xué)習(xí)《尚書》讀律令略舉大義 為太守陳寵功曹,當(dāng)職割斷,不避豪右。寵風(fēng)聲大行,入為大司農(nóng)。和帝問曰:“在郡何以為理?”寵頓首謝曰:“臣任功曹王渙以簡賢選能,主簿鐔顯拾遺補闕,臣奉宣詔書而已?!钡鄞髳?,渙由此顯名。州舉茂才,除溫令??h多奸滑,積為人患。渙以方略討擊,悉誅之。境內(nèi)清夷,商人露宿于道。其有放牛者,輒云以屬稚子,終無侵犯。在溫三年,遷兗州刺史,繩正部郡,風(fēng)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實論。歲余,征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從駕南巡,還為洛陽令。以平正居身,得寬猛之宜。其冤嫌久訟,歷政所不斷,法理所難平者,莫不曲盡情詐,壓塞群疑。又能以譎數(shù)發(fā)擿奸伏。京師稱嘆,以為渙有神算。元興元年,病卒。百姓市道莫不咨嗟。男女老壯皆相與賦斂,致奠醊以千數(shù)。渙喪西歸,道經(jīng)弘農(nóng),民庶皆設(shè)盤案于路。吏問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見侵枉,故來報恩。其政化懷物如此。民思其德,為立祠安陽亭西,每食輒弦歌而薦之。延熹中,桓帝事黃老道,悉毀諸房祀,唯特詔密縣存故太傅卓茂廟,洛陽留王渙祠焉。自渙卒后,連詔三公特選洛陽令,皆不稱職。永和中,以劇令勃海任峻補之。峻擢用文武吏,皆盡其能,糾剔奸盜,不得旋踵。一歲斷獄,不過數(shù)十,威風(fēng)猛于渙,而文理不及之。峻字叔高,終于太山太守。
    (節(jié)選自《后漢書?王渙傳》)(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王渙字稚子/廣漢郪人也/父順/安定太守/渙少好俠/尚氣力/數(shù)通剽輕少年/晚而改節(jié)敦/儒學(xué)習(xí)《尚書》/讀律令/略舉大義/
    B.王渙字稚子/廣漢郪人也/父順/安定太守/渙少/好俠尚氣力/數(shù)通剽輕少年/晚而改節(jié)敦/儒學(xué)習(xí)《尚書》/讀律令/略舉大義/
    C.王渙字稚子/廣漢郪人也/父順/安定太守/渙少好俠/尚氣力/數(shù)通剽輕少年/晚而改節(jié)/敦儒學(xué)/習(xí)《尚書》/讀律令/略舉大義/
    D.王渙字稚子/廣漢郪人也/父順/安定太守/渙少/好俠尚氣力/數(shù)通剽輕少年/晚而改節(jié)/敦儒學(xué)/習(xí)《尚書》/讀律令/略舉大義/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豪右,指舊時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戶;漢代以右為尊,所以習(xí)慣上稱為“豪右”。
    B.頓首,即以頭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際禮儀;又常常用于書信、表奏中作為敬辭。
    C.京師是古代京城的通稱,現(xiàn)代則稱為首都:“京”“師”單用,舊時均可指國都。
    D.茂才,即秀才,東漢時為避光武帝劉秀名諱,改為茂才,后世有時也沿用此名。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渙初入仕途,才干受到賞識。他在太守陳寵手下?lián)喂Σ?,遇事敢于決斷;陳入朝為大司農(nóng),回答皇上詢問時褒獎他善于簡賢選能,王由此得以顯名。
    B.王渙政績卓著,后任難以比肩。他死于洛陽令任上,皇上下令特選其繼任者,均不稱職;后來選用任俊,任充分發(fā)揮文武屬吏才干,仍然忙得無法分身。
    C.王渙辦案嚴(yán)謹,治事寬猛相濟。他對于疑難案件以及法理難平者,探尋本來面目,盡力還以公正;又能夠揭發(fā)奸隱之事,深受外界稱嘆,被譽為有神算。
    D.王渙掃除積弊,境內(nèi)風(fēng)清氣正。他擔(dān)任溫縣縣令,以謀略鏟除奸猾之徒,世面清平,商人露宿于道;升任兗州刺史后,又依法整肅下屬部門,極有聲威。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民思其德,為立祠安陽亭西,每食輒弦歌而薦之。
    ②一歲斷獄,不過數(shù)十,威風(fēng)猛于渙,而文理不及之。

    發(fā)布:2024/11/18 15:30:1組卷:469引用:31難度:0.5
  • 704.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選擇。
          孔子喜歡“剛毅木訥”性格的人,但“剛毅”與“木訥”二者兼有卻不容易。《紅樓夢》中的甲_______十分木訥,可是剛毅全無,成了賈府第一懦弱者;而乙_______則剛毅有余而木訥不足,她是興利除弊的干才,但性情中缺少一點必要的“渾沌”:丙_______貌似剛毅木訥,可她的木訥不是憨厚而是冷漠。賈府中真正能稱得上剛毅木訥者的,只有寶玉一人?!?br />①他不入國賊祿鬼之流的信念植根于心底,從未動搖
    ②這種憨厚似的剛毅不是形剛而是神剛
    ③但因為形態(tài)太柔,常被人誤解,以為他是個弱者
    ④他木訥得被人稱作呆子,自始至終不失憨厚
    (1)填入上段文字空格處的人名對應(yīng)正確的一項是
     

    A.甲——迎春;乙——寶釵;丙——惜春
    B.甲——惜春;乙——探春;丙——迎春
    C.甲——迎春;乙——探春;丙——惜春
    D.甲——惜春;乙——寶釵;丙——迎春
    (2)將下面編號的語句依次填入語段省略處,語意連貫的一項是
     
    。
    A.①③④②
    B.④②③①
    C.④②①③
    D.①②③④

    發(fā)布:2024/11/18 14:0:2組卷:11引用:3難度:0.6
  • 705.關(guān)于古典名著《紅樓夢》的解讀,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h2>

    發(fā)布:2024/11/18 13:0:1組卷:19引用:2難度:0.7
  • 70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甲)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張良是時從沛公,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曰:“毋從俱死也!”張良曰:“臣為韓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不可不語?!绷寄巳?,具告沛公。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張良曰:“誰為大王為此計者?”曰:“鯫生說我曰:‘距關(guān),毋內(nèi)諸,秦地可盡王也。’故聽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當(dāng)項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為之奈何?”張良曰:“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迸婀唬骸熬才c項伯有故?”張良曰:“秦時與臣游,項伯殺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沛公曰:“孰與君少長?”良曰:“長于臣?!迸婀唬骸熬秊槲液羧耄岬眯质轮??!睆埩汲?,要項伯。項伯即入見沛公。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曰:“吾入關(guān),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表棽S諾,謂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沛公曰:“諾?!庇谑琼棽畯?fù)夜去,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關(guān)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項王許諾。     (節(jié)選自《鴻門宴》)
    (乙)      沛公之從雒陽南出轘轅,良引兵從沛公,沛公欲以兵二萬人擊秦峣下軍,良說曰:“秦兵尚強,未可輕。臣聞其將屠者子,賈豎易動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為五萬人具食,益為張旗幟諸山上,為疑兵,令酈食其持重寶啖秦將。”秦將果畔,欲連和俱西襲咸陽,沛公欲聽之。良曰:“此獨其將欲叛耳,恐士卒不從。不從必危,不如因其解擊之?!迸婀艘鴵羟剀姡笃浦?。
          張良多病,未嘗特將也,常為畫策臣,時時從漢王。漢四年,韓信破齊而欲自立為齊王,漢王怒。張良說漢王,漢王使良授齊王信印。漢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擇齊三萬戶。”良曰:“始臣起下邳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當(dāng)三萬戶”乃封張良為留侯。高帝崩,后八年卒,為文成侯。               (節(jié)選自《史記?留侯世家》)(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始臣起下邳/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當(dāng)/三萬戶
    B.始臣起下邳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當(dāng)/三萬戶
    C.始臣起下邳/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當(dāng)三萬戶
    D.始臣起下邳/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當(dāng)三萬戶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季父,叔父,古時,稱弟兄的排行為伯、仲,叔,季,年齡最小的叔父稱季父。
    B.侯,古代爵位名,為春秋時期五等爵的第二等,比“伯”高一等。
    C.為壽,祝頌之辭,向尊長敬酒或饋贈財物,以祈祝健康長壽。
    D.謚,封建時代在人死后根據(jù)其生前事跡評定褒揚給予的稱號,稱為謚或謚號。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劉邦善于用人,虛心納諫。當(dāng)他聽到項羽要擊破他時,能虛心向張良請教,采納建議,熱情款待項伯,約為婚姻。
    B.劉邦能言善辯,善于應(yīng)變,(甲)文中,他面對危情,既驚呼“為之奈何”,虛心請教,又將自己的錯誤推到別人頭上,接著又低聲下氣地拉攏項伯,使項伯為他所用,使局勢發(fā)生轉(zhuǎn)機。
    C.張良為人精明。(甲)文中,他深知劉邦肺腑,提出見解,能夠剖析利害,啟發(fā)劉邦醒悟而予以采納;(乙)文中,他獻計劉邦,利誘秦朝將領(lǐng),從而沒費一兵一卒,一舉拿下咸陽。
    D.張良足智多謀,胸有韜略,面對故人報信,他處變不驚,從容應(yīng)對;他計敗峣下秦軍,又勸告漢王授印于韓信,解除危難,為漢王朝立下汗馬功勞。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②此獨其將欲叛耳,恐士卒不從。不從必危,不如因其解擊之。
    (5)(乙)文中,張良為劉邦擊破秦峣下軍提出了哪些建議?請概括說明。

    發(fā)布:2024/11/18 7:0:2組卷:70引用:10難度:0.5
  • 707.林黛玉眼中的王熙鳳是一個怎樣的形象?請結(jié)合《紅樓夢》第三回“林黛玉進賈府”相關(guān)情節(jié)簡要分析。

    發(fā)布:2024/11/18 6:0:1組卷:3引用:2難度:0.5
  • 708.下列對文中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錯誤的一項是( ?。?/h2>

    發(fā)布:2024/11/18 3:30:1組卷:192引用:8難度:0.9
  • 709.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六國論
    蘇洵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蛟唬毫鶉?,率賂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zhàn)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zhàn)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已矣。至于顛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贝搜?bdo class="mathjye-underpoint">得之。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嬴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趙嘗五戰(zhàn)于秦,二敗而三勝。后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dāng)?shù),存亡之理,當(dāng)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呼!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于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哉!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于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茍以天下之大,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1)下列句子中畫加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已 判:決定
    B.嬴而不助五國也 與:結(jié)交,親附
    C.此言 得:得到
    D.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 劫:脅迫,挾持
    (2)下列各句中,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 不賂者賂者喪
    B.奉彌繁,侵之愈急 句讀不知,惑之不解
    C.戰(zhàn)敗而亡者 秦伯說,鄭人盟.
    D.趙嘗五戰(zhàn)秦,二敗而三勝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吾乎
    (3)下列有關(guān)古代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諸侯”是古代中央政權(quán)所分封的各國國君的統(tǒng)稱,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漢朝分王、侯二等。諸侯有自己的封地,面積大小一樣,必須服從王室,按期納貢,并隨同作戰(zhàn)。
    B.“卿”是古代高級官名,也用作對人的敬稱,或是君對臣、上級對下級、長輩對晚輩等的稱謂。
    C.“郡”是古代的行政區(qū)域,始見于春秋時期,不同朝代稱謂不同。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設(shè)立郡,漢增加郡的數(shù)量,隋唐廢郡設(shè)州,明清稱府。
    D.祖父,古文中一般泛指祖輩、父輩?,F(xiàn)在是指父親的父親?,F(xiàn)在稱“先祖父”是稱已經(jīng)去世的祖父,與文中的“先祖父”不一樣。
    (4)下列對文中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夾敘夾議的文字流溢著豐富情感,如:對“以地事秦”的憎惡,對“義不賂秦”的贊賞,對“用武不終”的痛惜,對六國“為積威之所劫”的警告。
    B.作者開篇亮出觀點,接著指出了賄賂的危害,然后作者通過設(shè)問再進一步闡述,最后總結(jié)全文,從史實引出深刻的教訓(xùn),揭示出寫作意圖。
    C.本文從歷史與現(xiàn)實結(jié)合的角度,依據(jù)史實,抓住“六國破滅,弊在賂秦”這一點來立論,針砭時弊,切中要害,表明了作者明達而深湛的政治見解。
    D.文中敘述性的句子生動感人。作者運用引用、對比、比喻等手法,使語言靈活多樣,增強了表達效果。句式也整飭有度,富有節(jié)奏感、感染力。
    (5)將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
    ②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于亡。

    發(fā)布:2024/11/18 3:30:1組卷:1引用:2難度:0.6
  • 710.根據(jù)《鄉(xiāng)土中國》的內(nèi)容,在橫線上填入對應(yīng)概念的序號。
    ①團體格局
    ②差序格局
    ③禮俗社會
    ④面對面的社群
    (1)書中有一段精彩的比喻:“好像把一塊石頭丟在水面上所發(fā)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紋。每個人都是他社會影響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边@是對鄉(xiāng)土社會
     
    的描述。
    (2)在鄉(xiāng)土社會,人們是在熟人里長大的,熟人能天天見面,能以聲氣辨人,甚至能憑腳步聲辨人,社會學(xué)上稱這種環(huán)境為
     
    。
    (3)西洋的社會有些像我們在田里捆柴,每一根柴在整個挑里都屬于一定的捆、扎、把,每一根柴也可以找到同把、同扎、同捆的柴,分扎得清楚不會亂的。這描述的是
     
    。
    (4)“沒有具體目的,只是因為在一起生長而發(fā)生的社會”,這種“有機的團結(jié)”,是對
     
    的定義。

    發(fā)布:2024/11/18 1:30:2組卷:84引用:3難度:0.3
login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wù)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