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
章節(jié)挑題
請展開查看知識點列表
>
更多>>
更新中
|
分層作業(yè)
助力雙減
夯實基礎(chǔ)
人教部編版
瀏覽次數(shù):262
更新:2025年01月10日
|
已完結(jié)
|
熱點預(yù)測
高考復(fù)習(xí)
熱搜題專練
瀏覽次數(shù):870
更新:2024年12月27日
|
2561.《復(fù)活》中,小說開頭的聶赫留朵夫更像是一具傀儡,浮奢、空洞的生活已經(jīng)讓這個人毫無靈氣可言,而之后覺醒的他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全新的世界,一個截然不同的新世界”。請寫出他眼前的這個全新的世界。要求:運用第一人稱,符合情理,不超過180個字。
發(fā)布:2024/5/23 20:38:36組卷:5引用:2難度:0.7256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默寫。
(1)詞中“
(2)想到愛妻埋在千里之外,無人陪伴,詞人感到孤獨凄涼的句子:“
(4)下闋入題開始“記夢”,“
(5)“發(fā)布:2024/5/23 20:38:36組卷:55引用:3難度:0.82563.結(jié)合本語段,分析小說《百年孤獨》中麗貝卡是怎樣一個人。
《百年孤獨》中:天亮的時候,印第安人卡塔烏雷失去了蹤影。他姐姐比西塔西翁留了下來,認(rèn)定了自己的宿命:就算逃到天邊,這致命的疫病也會窮追不舍尾隨而至。沒有人理會她的驚恐?!耙遣挥盟X,那再好不過?!焙稳?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說,“那樣我們就有更多的時間可用?!钡〉诎才讼蛩麄兘忉?,失眠癥最可怕之處不在于讓人毫無倦意不能入睡,而是會不可逆轉(zhuǎn)地惡化到更嚴(yán)重的境地:遺忘。也就是說,患者慢慢習(xí)慣了無眠的狀態(tài),就開始淡忘童年的記憶,繼之以事物的名稱和概念,最后是各人的身份,以至失去自我,淪為沒有過往的白癡。發(fā)布:2024/5/23 20:38:36組卷:0引用:1難度:0.72564.閱讀下文,回答下列各題。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br />(選自《孟子?公孫丑上》)(1)填入文中方框處的虛詞是
A.也
B.耳
C.矣
D.者
(2)劃線句中,孟子舉例證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觀點時,用了一個怎樣的推理形式?
(3)下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孟子以性善論為前提,以實現(xiàn)政治理想為旨歸,由仁心推導(dǎo)出仁政:不忍人之心是人固有之仁心,因而仁政也應(yīng)該是天經(jīng)地義的。
B.孟子在討論“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原因時,以“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憂惕惻隱之心”一事為例進行分析論證。
C.孟子以“人之四體”喻“仁德之四端”,生動貼切,強調(diào)了“四端”與生俱來的特性,同時又為后文論述張本。
D.《孟子》和《論語》不同,前者是專題散文,長于論辯,氣勢磅礴,后者是語錄體散文,用意深遠,言簡意賅。
(4)梳理本文的論證思路。發(fā)布:2024/5/23 20:38:36組卷:6引用:3難度:0.52565.閱讀下面語段,分析景物描寫的作用。
他看見城市燈光的倒影,肯定是在夜里十點鐘左右。起初只是依稀可見,就像月亮升起之前的微弱天光。隨后,隔著隨風(fēng)力變大而洶涌起的海洋,那光亮也越來越清晰。他駛進光影里,心想,要不了多久就能到達海流的邊緣了。《老人與?!?/h2>發(fā)布:2024/5/23 20:38:36組卷:0引用:1難度:0.62566.閱讀下面一首現(xiàn)代詩,按要求回答問題。
三代(臧克家)
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爺爺/在土里葬埋。
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ā 。?/h2>發(fā)布:2024/5/23 20:38:36組卷:9引用:2難度:0.72567.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尚同上 子墨子言曰: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時,蓋其語,人異義。其人茲眾,其所謂義者亦茲眾。是以人是其義,以非人之義,故交相非也。是以內(nèi)者父子兄弟作怨惡,離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藥相虧害,至有余力不能以相勞;腐?余財不以相分,隱匿良道不以相教,天下之亂,若禽獸然。
夫明虖天下之所以亂者,生于無政長。是故選天下之賢可者,立以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為未足,又選擇天下之賢可者,置立之以為三公。天子三公既以立,以天下為博大,遠國異土之民,是非利害之辯,不可一二而明知,故畫分萬國,立諸侯國君。諸侯國君既已立,以其力為未足,又選擇其國之賢可者,置立之以為正長。
正長既已具,天子發(fā)政于天下之百姓,言曰:“聞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上有過則規(guī)諫之,下有善則傍薦之。上同而不下比者,此上之所賞,而下之所譽也。意若聞善而不善,不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弗能是,上之所非,弗能非,上有過弗規(guī)諫,下有善弗傍薦,下比不能上同者,此上之所罰,而百姓所毀也?!?bdo class="mathjye-underline">上以此為賞罰,甚明察以審信。
國君者,國之仁人也。國君發(fā)政國之百姓,言曰:“聞善而不善,必以告天子。天子之所是,皆是之;天子之所非,皆非之。去若不善言,學(xué)天子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學(xué)天子之善行?!眲t天下何說以亂哉?察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天子唯能壹同天下之義,是以天下治也。
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則菑猶未去也今若天飄風(fēng)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罰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是故子墨子言曰:古者圣王為五刑,請以治其民。譬若絲縷之有紀(jì),罔罟之有綱,所連收天下之百姓不尚同其上者也。
(選自《墨子》,有刪節(jié))(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則菑猶未去也/今若天飄風(fēng)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罰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
B.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則菑猶未去也/今若天飄風(fēng)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罰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
C.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則菑猶未去也/今若天飄風(fēng)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罰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
D.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則菑猶未去也/今若天飄風(fēng)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罰/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子墨子”指墨翟。前一個“子”是夫子(即先生、老師)的意思,是弟子們對墨翟的尊稱。墨翟,是春秋戰(zhàn)國之際墨家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
B.“天子三公既以立”中的“三公”是一種爵位。爵位是古代天子或皇帝對貴戚功臣的封賞,相傳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種爵位。
C.“百姓”在文中指平民,但戰(zhàn)國之前“百姓”指貴族,如《詩經(jīng)?雅?天?!贰叭豪璋傩铡?,鄭玄注為:“百姓,官族姓也?!?br />D.“五刑”指古代五種輕重不等的刑法,在不同歷史時期,其所指各異。在西漢漢文帝以前指墨、劓、刖、宮、大辟五種刑罰。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墨子認(rèn)為,上古時期由于百姓之間相互殘害,導(dǎo)致有余力的人不能幫助別人,進而造成天下混亂,民眾猶如禽獸一般。
B.墨子認(rèn)為,天下大亂的原因在于沒有行政長官,故只要選擇有才能、品德好的人作為天子,天下即可達到清平大治的境界。
C.文章認(rèn)為,民眾判斷是非曲直要以上面的意見為準(zhǔn),而不能與下面相互勾結(jié),這樣就能做到上面所要懲罰的就是百姓所要非議的。
D.墨子認(rèn)為,天下混亂是由于沒有符合天意的好的首領(lǐng),因此主張要選擇“仁人”“賢可者”來擔(dān)任國家各級領(lǐng)導(dǎo)并有效治理國家。
(4)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是以人是其義,以非人之義,故交相非也。
②上以此為賞罰,甚明察以審信。
(5)聯(lián)系文本談?wù)勀銓δ印吧型彼枷胫鲝埖睦斫狻?/h2>發(fā)布:2024/5/23 20:38:36組卷:0引用:3難度:0.62568.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翻譯題。
五石之瓠 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貽我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為其無用而掊之。”莊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絖為事。客聞之,請買其方百金。聚族而謀曰:‘我世世為洴澼絖,不過數(shù)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請與之。’客得之,以說吳王。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zhàn),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我世世為洴澼絖,不過數(shù)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請與之。
(2)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發(fā)布:2024/5/23 20:38:36組卷:1引用:2難度:0.62569.指出下列加點字的活用特點并解釋。
(1)雖父之不慈子
(2)故虧子而自利
(3)盜愛其室,不愛異室
(4)故賊人以利其身
(5)故虧兄而自利
(6)故亂異家以利其家發(fā)布:2024/5/23 20:38:36組卷:4引用:1難度:0.52570.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敗,無執(zhí)故無失。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xué)不學(xué),復(fù)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老子>四章》乙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荀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br />——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丙 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貽我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為其無用而掊之。”莊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絖為事??吐勚堎I其方百金。聚族而謀之曰:“我世世為洴澼絖,不過數(shù)金。今一朝而鬻(yù)技百金,請與之。”客得之以說吳王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zhàn)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
——莊子《五石之瓠》(1)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全部正確的一項是①其脆易泮 泮:同“判”,分離 ②不貴難得之貨 貴:珍貴 ③皆有怵惕惻隱之心 惻隱:哀痛、憐憫 ④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內(nèi):通“納”,交納 ⑤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 賊:傷害 ⑥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保:安定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④⑤⑥
(2)下列對文中劃波浪線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客得之/以說吳王/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zhàn)/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
B.客得之以說吳王/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zhàn)/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
C.客得之/以說吳王/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zhàn)/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
D.客得之以說吳王/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zhàn)/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
(3)下列對原文內(nèi)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老子>四章》中的“有”和“無”,“知人”和“自知”,“勝人”和“自勝”,就是“對待”關(guān)系。
B.《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認(rèn)為,人與禽獸兩者的本質(zhì)區(qū)別在于人有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如果沒有這些“心”,就不能算作人。
C.《五石之瓠》中,惠子僅從日常使用的層面上考慮大葫蘆的功用,莊子則超越了世俗經(jīng)驗的束縛,指出大葫蘆的獨特價值。
D.老子善于汲取世俗經(jīng)驗展開哲理思辨,直接論說道理;孟子善用夸張、對比,文章思路簡潔明晰:莊子則長于借助寓言,婉曲達意,以增強說理的趣味和效果。
(4)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論語》是一部語錄體的散文集,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與《大學(xué)》《中庸》《孟子》并稱“四書”。
B.《大學(xué)》是一篇論述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其中核心是“修身”。
C.孟子,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期哲學(xué)家、思想家,儒家學(xué)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并稱“孔孟”,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主張。
D.墨子,即老聃,名翟,字伯陽,春秋戰(zhàn)國之際思想家,《墨子》一書是墨子本人、墨子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匯編。
(5)翻譯文中劃線句子。
①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②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發(fā)布:2024/5/23 20:38:36組卷:5引用:3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