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知識點挑題
請展開查看知識點列表
>
<
更多>>
已完結
|
熱點預測
高考復習
難題搶練
瀏覽次數:255
更新:2025年01月21日
|
已完結
|
熱點預測
高考復習
新題搶練
瀏覽次數:82
更新:2025年01月21日
|
261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墨子是先秦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戰(zhàn)國時期,諸子百家爭鳴,天下“非儒即墨”,墨子甚至可以和孔子 。實際上,墨子不僅是一位出色的思想家,還是一位出色的科學家。墨子的著作中很多關于物理、數學、機械制造方面的論述,所以也有人認為墨子是中國+學家的鼻祖,被尊為“科圣”。
在力學方面,墨子首先定義了力?!赌洝分姓f:“力,刑之所以奮也。”即物體運動是因為有力的作用。( )墨子的另一重要 是提出了杠桿原理。早于阿基米德200多年,墨子就對杠桿平衡原理有過深刻的 。他將阻力稱為“重”,阻力臂叫“本”,施力叫“權”,施力臂叫“標”。《墨經》說,“衡而必正,說在得”“衡,加重于其一旁,必重。權重相若也相衡,則本短標長。兩加焉,重相若,則標必下,標得權也”。意思就是如果兩邊重量相等,則杠桿必定是 的,如果在其中一邊增加重量,另-邊必然會下垂。權重相當,即施力和阻力相當的時候,才能兩邊平衡,這時必定是“本短標長”,即阻力臂短于施力臂。如果在兩邊增加相等重量,則“標”這一端必定下垂,這種情況就叫“標得權”。
(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A.并駕齊驅 貢獻 詮釋 水平 B.等量齊觀 奉獻 詮注 平衡 C.等量齊觀 貢獻 詮注 水平 D.并駕齊驅 奉獻 詮釋 平衡
A.墨子的著作中有很多關于物理、數學、機械制造方面的論述,所以也有人認為墨子是中國科學家的鼻祖,將其尊為“科圣”。
B.墨子在其著作中論述了很多關于物理、數學,機械制造方面的知識,所以也有人認為墨子是中國科學家的鼻祖,被尊為“科圣”。
C.墨子的著作中有很多關于物理、數學、機械制造方面的論述,所以也有人認為墨子是中國科學家的鼻祖,被尊為“科圣”。
D.墨子的著作中很多關于物理、數學、機械制造方面的論述,所以也有人認為墨子是中國科學家的鼻祖,將其尊為“科圣”。
(3)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A.牛頓第一定律與其理論相似,也奠定了現代物理學的力學基礎
B.奠定現代物理學中力學基礎的牛頓第一定律與其理論相似
C.這與奠定現代物理學中力學基礎的牛頓第一定律是相似的
D.牛頓在現代物理學中的力學基礎上的貢獻與墨子是相似的發(fā)布:2024/12/10 6:0:2組卷:26引用:8難度:0.9261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鄉(xiāng)愁,是中國詩歌的一個歷久常新的普遍主題。余光中多年來寫了許多以鄉(xiāng)愁為主題的詩篇,《鄉(xiāng)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長、音調動人的一首?!多l(xiāng)愁》的美令人矚目,特別是音樂美。《鄉(xiāng)愁》的音樂美,主要表現在回旋往復、一唱三嘆的旋律上,其中“鄉(xiāng)愁是……”與“在這頭……在那(里)頭”的四次重復,四節(jié)中同一位置上“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淺淺的”等疊詞的運用,使得全詩低回掩抑,如怨如訴。而“一枚”“一張”“一方”“一灣”等數量詞的運用,不僅表現了詩人的語言功力,也增強了全詩的音韻之美?!多l(xiāng)愁》,猶如音樂中柔美而略帶哀傷的“回憶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戀歌。余光中等詩人的貢獻還在于,他們找回了漢字與漢語的時間性之間的聯(lián)系,并探索了通過文字排列實現詩歌音樂性的種種結構的道路,這是古典詩歌沒有摸索出來的。在這個意義上,他們真正為新詩的音樂性,甚至為漢語的音樂性開辟了新的道路。
(摘編自《新詩鑒賞詞典》) 材料二:詩歌的音樂性一向是業(yè)界爭論的熱點問題。關于詩歌的音樂性,文學評論家謝冕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提出,包括新詩在內的所有詩歌都必須包含音樂性。詩歌要有音樂性,沒有了音樂性,就與其他的文體沒有區(qū)別了。而中國新詩缺少的恰恰是音樂性?,F在的很多詩人不懂舊體詩,甚至認為舊體詩好寫,這是因為他們不知道詩歌內在的一些規(guī)律,不知道怎么用詞,不知道聲韻上怎么表達才動聽。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李山說,現代詩沒有必要像古詩那樣講究平仄、中間對偶,但講究語言的和諧還是必要的。李山所強調的向古詩學習,并不是要我們回到傳統(tǒng),而是倡導現代的散體詩如何在借鑒古代漢語有聲調這一特點的基礎上,創(chuàng)作出符合現代品位、又能充分體現漢語魅力的詩,他認為這是需要大力嘗試的。詩人王久辛說,出現新詩有無音樂性的疑問,是不懂修辭的詩人提出的一個很可笑的疑問。真正懂修辭的詩人是不會提出這樣的疑問的,因為暢達的修辭,高妙、精微、動人的修辭,那種有復合性的修鋅,都是對詩歌音樂性的一種大膽的創(chuàng)造、勇敢的探索。詩人西川提出,格律是個假命題。主張詩歌要講究格律的人,是“要給新詩立規(guī)矩的人”,他稱這些人大多是一些創(chuàng)造力匱乏、趣味良好、富有責任感的好心人。他們多以19世紀以前的西方詩歌為參考系,弄出些音步或音尺,但這沒什么意義。
(摘編自《遼寧日報》) 材料三:詩人于堅認為,“中國20世紀的所有的文學樣式,小說、散文、戲劇等等,成就最高的是新詩,被誤解最多的是新詩,被忽略最多的也是新詩,這正是偉大的跡象”。我們該如何看待新詩?千百年的熏陶與培育,使得國人至今依然不屈不撓地拿新詩與古詩一決高下,依然用發(fā)展了幾千年的古漢語經驗來衡量當下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國古典詩歌有著超穩(wěn)定的審美規(guī)范,平仄間的韻律流轉充滿內外交融的音樂性,起承轉合的結構又極為自然。從如此強大的古典詩歌參照系出發(fā),讀者對新詩的數落與普遍不滿便可以預料:能讓人完整記住的新詩名篇鳳毛麟角,經典之作屈指可數;新詩語言做不到出神入化;新詩離真正走進大眾生活及其內心世界還有距離。新詩經過掙脫,走向了一種全面的自治的生長,現代新詩與古體詩已然成為兩種不同“制式”的詩歌。學習和吸收西方現代詩歌,無疑為中國新詩提供了轉型契機,但這種轉型不是分階段的蛻變,而幾乎是共時性完成的。中國新詩對西方現代詩歌的吸收,有時消化很好,有時消化不良,有時過于貪食——狼吞虎咽、饑不擇食,有時反復挑剔——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以致營養(yǎng)過剩。除了與古代詩歌、西方現代詩歌直接或間接的“對抗”,中國新詩還在通過不斷的藝術違規(guī)和越界為自己開疆拓土,發(fā)明和發(fā)現新的題材、內容、形式和語言,創(chuàng)造新的詩歌范式。新詩自身也形成了自由、多變、求新的小傳統(tǒng),對新詩的接受與評價也應該面對其自身小傳統(tǒng)的考核,而不是困執(zhí)于詩歌大一統(tǒng)的本質主義觀念,不必執(zhí)念新詩必須是古詩的一種分支與延續(xù)。
《人民日報》)(1)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余光中的《鄉(xiāng)愁》借助疊詞和數量詞表現出的音韻美,顯示了深厚的語言功力。
B.材料一以著名詩人余光中的《鄉(xiāng)愁》為例,證明了中國新詩富有音樂性的特點。
C.材料二中謝冕與王久辛均認為,要使新詩具有音樂性,詩人就要提高自身素養(yǎng)。
D.從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業(yè)界對新詩音樂性的認識不同,爭論可能還要持續(xù)下去。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余光中等人探索了新詩音樂性,為新詩的發(fā)展做出了貢獻,使之超越了古典詩歌。
B.李山認為新詩創(chuàng)作沒有必要講究格律,西川則認為講究格律會使詩人失去創(chuàng)造力。
C.于堅認為對新詩的誤解、忽略,表明新詩已經引起了人們的注意,處境開始變好。
D.材料三認為,對詩人進行評價不應該抹去時代背景,否則容易做出不恰當的評價。
(3)應如何評價百年新詩?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認識。發(fā)布:2024/12/10 6:0:2組卷:2引用:2難度:0.6261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節(jié)選)
施耐庵 正是嚴冬天氣,彤云密布,朔風漸起,卻早紛紛揚揚卷下一天大雪來。林沖和差撥兩個在路上又沒買酒吃處。早來到草料場外,看時,一周遭有些黃土墻,兩扇大門。推開看里面時,七八間屋做著倉廒,四下里都是馬草堆,中間兩座草廳。到那廳里,只見那老軍在里面向火。差撥說道:“管營差這個林沖來,替你回天王堂看守,你可即便交割?!崩宪娔昧髓€匙,引著林沖,吩咐道:“倉廒內自有官司封記。這幾堆草,一堆堆都有數目?!崩宪姸键c見了堆數,又引林沖到草廳上。老軍收拾行李,臨了說道:“火盆、鍋子、碗碟,都借與你?!绷譀_道:“天王堂內,我也有在那里,你要便拿了去?!崩宪娭副谏蠏煲粋€大葫蘆,說道:“你若買酒吃時,只出草場,投東大路去,三二里便有市井?!崩宪娮院筒顡芑貭I里來。
只說林沖就床上放了包裹被臥,就坐下生些焰火起來。屋邊有一堆柴炭,拿幾塊來,生在地爐里。仰面看那草屋時,四下里崩壞了,又被朔風吹撼,搖振得動。林沖道:“這屋如何過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喚個泥水匠來修理。”向了一回火,覺得身上寒冷,尋思:“卻才老軍所說五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來吃?”便去包里取些碎銀子,把花槍挑了酒葫蘆,將火炭蓋了,取氈笠子戴上,拿了鑰匙,出來,把草廳門拽上。出到大門首,把兩扇草場門反拽上,鎖了;帶了鑰匙,信步投東,雪地里踏著碎瓊亂玉,迤邐背著北風而行。那雪正下得緊。
……
正吃時,只聽得外面必必剝剝地爆響。林沖跳起身來,就壁縫里看時,只見草料場里火起,刮刮雜雜燒著。當時林沖便拿槍,卻待開門來救火,只聽得前面有人說將話來。林沖就伏在廟聽時,是三個人腳步聲,直奔廟里來。用手推門,卻被石頭靠住了,推也推不開。三人在廟檐下立地看火,數內一個道:“這條計好么?”一個應道:“端的虧管營、差撥兩位用心?;氐骄?,稟過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這番張教頭沒得推故了。”一個道:“林沖今番直吃我們對付了!高衙內這病必然好了!”又一個道:“張教頭那廝,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說‘你的女婿歿了?!瘡埥填^越不肯應承。因此衙內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兩個央浼二位干這件事,不想而今完備了?!庇忠粋€道:“小人直爬入墻里去,四下草堆上點了十來個火把,待走那里去!”那一個道:“這早晚燒個八分過了?!庇致犚粋€道:“便逃得性命時,燒了大軍草料場,也得個死罪?!庇忠粋€道:“我們回城里去罷?!币粋€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一兩塊骨頭回京,府里見太尉和衙內時,也道我們也能會干事?!?br />(1)下面對文章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一段突出了環(huán)境都是草的特點,其作用是為后文放火無法搶救埋下伏筆。
B.第二段中“四下里崩壞了,又被朔風吹撼,搖振得動”對情節(jié)有推動作用:草屋崩壞,才使林沖離開草料場到山神妙避寒;否則,林沖將被燒死,高俅如愿以償,也就沒有逼上梁山的情節(jié)了。
C.“待雪晴了,去城中喚個泥水匠來修理”這句話,說明林沖并未識破這是一起陰謀,認為看草料這差使不錯,表現出勤快能吃苦的性格特點。
D.第二段從草屋崩壞無法住人、身體向火也不能御寒的苦境、獨自踏雪買酒的寂寞三個角度烘托了林沖“風雪落難人”的形象。
(2)文中表現了林沖哪些性格特點,請簡要分析。
(3)小說在情節(jié)安排上處處有伏筆與照應,這樣寫有什么作用?請結合文段簡要分析。發(fā)布:2024/12/10 6:0:2組卷:3引用:4難度:0.52614.請根據下面一段話的中心意思,在橫線處續(xù)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表達生動。要求:每處至少運用一種修辭手法,且不超40個字。
讀書,就是在追溯文明的長河。鼓起船帆,借遠古吹來的風或順流而下,或逆風而上;劃動船槳;借湖海蕩起的波或駛向彼岸,或回歸炊煙升起的地方?!对娊洝芬云錈o邪之思,給我國歷代詩人帶來滋養(yǎng):①發(fā)布:2024/12/10 5:30:2組卷:16引用:3難度:0.62615.指出通假字并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h2>
發(fā)布:2024/12/10 5:0:1組卷:46難度:0.8261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上的成語,恰當的一項是( ?。?br />①散文的美,不在乎你能寫出多少_____的故事穿插,亦不在多少典麗的詞句,而在能把心中的情思干干凈凈、_____地表現出來。散文的美,美在適當。
②獨自坐在火爐旁邊,靜靜地凝視面前_____的火焰。細聽爐里呼呼的聲音,心中是不專注 在任何事物上面的,只是癡癡地望著爐火,說是懷一種惘悵的情緒,固然可以;說是感到了所有的希望全已幻滅,因而反現出_____的心境。亦無不可。發(fā)布:2024/12/10 5:0:1組卷:31引用:5難度:0.6261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①“螞蟻爬過暴雨前的樹叢”,想起這句話是站在窗前,看到窗外三環(huán)路上涌動的車流。遠遠地望去,那些金屬的小鐵盒子,在四只滾動的膠皮輪子上,像一隊螞蟻似地列隊而行。這令人想起了童年,童年最有自然特色的體驗,就是在暴雨前夕,蹲在花園的樹叢前,看一隊螞蟻匆匆地搬家。當我們的孩子不能蹲下來,在樹叢邊看到一隊螞蟻爬過他的童年,這也許是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了,但它是一個信號,就是我們已經成為了②“城市動物”。我們生活在一切都經過計算機程式化了的世界中:像一部部煌煌大作,每一本書都經典,都文化,同時也都落滿灰塵;城市用各種辦法填充我們的需求甚至欲望,把我們填得滿滿的,以至于內心沒有一個小角落放下一個③“自己”。于是,我們被一種力量召喚,走出去,到空曠的草原、荒漠和群山間去,去像一只螞蟻爬過暴雨前的樹叢。
下列各句中引號的用法與選段中①②③三處引號的用法都不相同的一句是( ?。?/h2>發(fā)布:2024/12/10 5:0:1組卷:43難度:0.62618.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列各題。
雜詩
左思
秋風何冽冽,白露為朝霜。
柔條旦夕勁,綠葉日夜黃。
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
披軒臨前庭,嗷嗷晨雁翔。
高志局四海,塊然【1】守空堂。
壯齒【2】不恒居,歲暮??丁?/bdo>【注】:【1】塊然:孤獨貌。【2】壯齒:壯年。
(1)下面對本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秋風”兩句以寫秋景起筆,寫出了秋風寒冷、白露凝霜的景象。
B.“柔條”兩句寫植物的枝條一日日蒼勁,綠葉一天天地漸趨萎黃。
C.“明月”兩句寫明月從云邊露出,“皦皦”突顯出月光的明亮皎潔。
D.“披軒”兩句寫詩人夜不能寐,便開窗面對前庭,聽得雁鳴嗷嗷。
(2)從全詩看,“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兩句中,“月”這一意象含有愁情,下列詩句中的“月”
不含這種情感的一項是
A.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王維《山居秋暝》)
B.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杜甫《月夜》)
C.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李商隱《無題》)
D.我謝月相憐,今宵不忍圓。 (朱淑真《菩薩蠻》)
(3)本詩中“高志局四海,塊然守空堂”和陸游《書憤》中的“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中都有“空”字,請分析這兩個“空”字所蘊含的思想情感的異同。發(fā)布:2024/12/10 5:0:1組卷:25引用:1難度:0.52619.下列有關《紅樓夢》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h2>
發(fā)布:2024/12/10 5:0:1組卷:10引用:3難度:0.52620.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蘇軾一生并未退隱,也從未真正“歸田”,( ),卻比前人任何口頭上或事實上的“退隱”“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正是這種對整體人生的空幻、淡漠感,求超脫而未能,欲排遣反戲謔,使蘇軾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談世事而頗作玄思;于是, ,初無定質,嬉笑怒罵,皆成文章。蘇軾在美學上追求的是一種樸質無華、平淡自然的情趣韻味,一種退避社會、厭棄世間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態(tài)度,反對 和裝飾雕琢,并把這一切提到某種透徹了悟的哲理高度。無怪乎在古今詩人中,就只有陶淵明最合蘇軾的標準了。只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陶淵明,才是蘇軾所愿頂禮膜拜的對象。終唐之世,陶詩并不顯赫,甚至也未受李、杜重視。直到蘇軾這里,才被抬高到獨一無二的地步。 蘇軾發(fā)現了在極平淡樸質的形象意境中陶詩所表達出來的美,看作人生的真諦,藝術的極峰。千年以來,陶詩就一直以這種蘇化的面目流傳著。
盡管蘇軾不斷地進行自我安慰,時時流露出 的“樂觀”情緒,“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但其中總深深地埋藏著某種要求徹底解脫的出世意念。無怪乎朱熹、王船山不喜歡蘇軾,他們都感受到蘇軾這一套對當時的社會秩序具有潛在的破壞性。
(1)依次在文中橫線上填入恰當的成語。
(2)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A.他的詩文表達出那種人生空漠之感
B.但他那種人生空漠之感是通過詩文所表達出來的
C.但他通過詩文表達出那種人生空漠之感
D.但他通過詩文所表達出來的那種人生空漠之感
(3)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
A.蘇軾發(fā)現了在極平淡樸質的形象意境中陶詩所表達出來的美,把它看作人生的真諦,藝術的極峰。
B.蘇軾發(fā)現了陶詩在極平淡樸質的形象意境中所表達出來的美,把它看作人生的真諦,藝術的極峰。
C.蘇軾發(fā)現了陶詩在極平淡樸質的形象意境中所表達出來的美,是人生的真諦,藝術的極峰。
D.蘇軾發(fā)現了陶詩在極平淡樸質的形象意境中表達出了美,被看作人生的真諦,藝術的極峰發(fā)布:2024/12/10 5:0:1組卷:12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