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知識點挑題
請展開查看知識點列表
>
<
更多>>
![]() |
熱點預測
高考復習
難題搶練
瀏覽次數:420
更新:2025年01月21日
|
![]() |
熱點預測
高考復習
新題搶練
瀏覽次數:160
更新:2025年01月21日
|
81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我們對香港問題的基本立場① ①我們對香港問題的基本立場是明確的,這里主要有三個問題。一個是主權問題;再一個問題,是一九九七年后中國采取什么方式來管理香港,繼續(xù)保持香港繁榮;第三個問題,是中國和英國兩國政府要安善商談如何使香港從現在到一九九七年的十五年中不出現大的波動。
②關于主權問題,中國在這個問題上沒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講,主權問題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F在時機已經成熟了,應該明確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國將收回香港。就是說,中國要收回的不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島、九龍。中國和英國就是在這個前提下來進行談判,商討解決香港問題的方式和辦法。如果中國在一九九七年,也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四十八年后還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個中國領導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國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著中國政府是晚清政府!我們等待了三十三年,再加上十五年,就是四十八年,我們是在人民充分信賴的基礎上才能如此長期等待的。如果十五年后還不收回,人民就沒有理由信任我們,任何中國政府都應該下野,自動退出政治舞臺,沒有別的選擇。所以,現在,當然不是今天,但也不遲于一、二年的時間,中國就要正式宣布收回香港這個決策。我們可以再等一、二年宣布,但肯定不能拖延更長的時間了。
③中國宣布這個決策,從大的方面來講,對英國也是有利的,因為這意味著屆時英國將徹底地結束殖民統(tǒng)治時代,在世界公論面前會得到好評。所以英國政府應該贊成中國的這個決策。中英兩國應該合作,共同來處理好香港問題。
④保持香港的繁榮,我們希望取得英國的合作,但這不是說,香港繼續(xù)保持繁榮必須在英國的管轄之下才能實現。香港繼續(xù)保持繁榮,根本上取決于中國收回香港后,在中國的管轄之下,實行適合于香港的政策。香港現行的政治、經濟制度,甚至大部分法律都可以保留,當然,有些要加以改革。香港仍將實行資本主義,現行的許多適合的制度要保持。我們要同香港各界人士廣泛交換意見,制定我們在十五年中的方針政策以及十五年后的方針政策。這些方針政策應該不僅是香港人民可以接受的,而且在香港的其他投資者首先是英國也能夠接受,因為對他們也有好處。我們希望中英兩國政府就此進行友好的磋商,我們將非常高興地聽取英國政府對我們提出的建議。這些都需要時間。為什么還要等一、二年才正式宣布收回香港呢?就是希望在這段時間里同各方面進行磋商。
⑤至于說一旦中國宣布一九九七年要收回香港,香港就可能發(fā)生波動,我的看法是小波動不可避免,如果中英兩國抱著合作的態(tài)度來解決這個問題,就能避免大的波動。我還要告訴夫人,中國政府在做出這個決策的時候,各種可能都估計到了。我們還考慮了我們不愿意考慮的一個問題,就是如果在十五年的過渡時期內香港發(fā)生嚴重的波動,怎么辦?那時,中國政府將被迫不得不對收回的時間和方式另作考慮。如果說宣布要收回香港就會像夫人說的“帶來災難性的影響”,那我們要勇敢地面對這個災難,做出決策。希望從夫人這次訪問開始,兩國政府官員通過外交途徑進行很好的磋商,討論如何避免這種災難。我相信我們會制定出收回香港后應該實行的、能為各方面所接受的政策。我不擔心這一點。我擔心的是今后十五年過渡時期如何過渡好,擔心在這個時期中會出現很大的混亂,而且這些混亂是人為的,這當中不光有外國人,也有中國人,而主要的是英國人。制造混亂是很容易的。我們進行磋商就是要解決這個問題。不單單是兩國政府,而且包括政府要約束廠商及各行各業(yè),不要微妨礙香港繁榮的事。不僅在這十五年的過渡時期內香港不要發(fā)生大的波動,一九九七年中國接管以后還要管理得更好。
⑥我們建議達成這樣一個協議,即雙方同意通過外交途徑開始進行香港問題的磋商。前提是一九九七年中國收回香港,在這個基礎上磋商解決今后十五年怎樣過渡得好以及十五年以后香港怎么辦的問題。
【注】①這是1982年鄧小平同志會見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時的談話,選文有刪節(jié)。
材料二:
新華社香港2月21日電“當日鄧小平的講話,直到今天對香港仍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港人應深思鄧公的講話內容,思考如何使‘一國兩制’在香港全面落實?!毕愀厶貐^(qū)全國政協委員李國強接受《大公報》記者專訪時,憶述20年前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采訪前國家領導人鄧小平會見香港工商界人士時親眼目睹的一幕,感慨萬千。
1984年6月22日、23日,時任中央軍委主席的鄧小平分別會見香港工商界訪京團和香港知名人士鐘士元等人,成為內地與香港傳媒的焦點。當年在香港刊物《廣角鏡》任總編輯的李國強隨隊上京采訪,現場目睹了這歷史性的一刻。
李國強憶述,鄧公22日先會見香港工商界人士唐翔千等20多人,23日才見鐘士元、鄧蓮如、利國偉3人。當時的港澳辦主任姬鵬飛、副主任李后和秘書長魯平也在場,翻譯員是莫瑞瓊,當時香港人不太懂普通話,鄧公說一句,她翻譯一句。
“鄧公兩日的表現有很明顯的分別,和唐翔千等人談笑風生,很親切;對鐘士元他們則嚴肅許多,氣氛亦緊張。論新聞性,當時大家上京前都心里有數,22日肯定不及23日。84年6月,中英已進行過10多輪談判,并開始進入關鍵時刻,逼近9月草簽中英聯合聲明的時限,當時香港親英人士卻提出‘三腳凳’的講法,即香港前途問題,除了中方和英方官員外,還要有所謂的香港民意代表。當時香港便有一班人,像現在要求普選的一些人一樣,以民意自居。鄧公會見鐘士元3人,一定是有重要講話發(fā)表。”
李國強說,23日的情景,至今仍歷歷在目。“鄧公由屏風走出來,不怒而威,向鐘士元3人打過招呼后便叫他們坐下來,然后說:沒有‘三腳凳’這回事!如果還說香港人沒有信心,這并不代表香港人的意愿。鐘士元的神色緊張起來,渾身不自在似的,反而鄧蓮如仍能勉強地保持住笑容。我們一班記者則屏息靜氣,連呼吸也放輕力度,都為鄧公那句為中國國體而說的理直氣壯的話感到震懾?!?br />“鄧公向鐘士元3人論述‘一國兩制’及‘港人治港’,是一氣呵成完成,鐘等人沒有發(fā)一言,坐著聆聽,整個過程持續(xù)約1小時?!崩顕鴱姳硎?,“這么多年了,每次想起都仍歷歷在目?!?br />(節(jié)選自2004年2月21日《光明日報》)(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為解決香港問題,中國愿意就主權問題、如何維持保持香港繁榮,如何避免在過渡期出現的波動三方面展開討論與磋商。
B.中國宣布收回香港的決策,對英國政府來說也是利大于弊的,因為這可以改變英國的國際形象。
C.香港回歸之前的十五年及回歸后的方針政策的制定,既要聽取香港各界人士的意見,也會聽取英國政府提出的建議。
D.中國宣布收回香港的決定后,在過渡期內香港會不會出現波動,取決于英國政府是否采取合作態(tài)度。
(2)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政府經過不懈努力、艱難談判,才迎來了如《別了,不列顛尼亞》一文所描述的那樣順利交接的時刻。
B.如果在香港過渡時期香港發(fā)生嚴重波動,中國將會被迫采取另外的方式,做出決策,收回香港。
C.對材料二中所提到的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政策,在材料一中已經有了簡要而明確的表述。
D.解決香港問題的外交談判,是由中國政府、英國政府和香港民意代表三方共同參與進行的。
(3)如果給材料二加一個新聞標題,最恰當的一項是
A.鄧小平會見香港各界人士。
B.鄧小平講話對香港仍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C.“一國兩制”如何在香港全面落實?
D.香港前途在何方?
(4)分析材料一的思路結構。
(5)外交語言剛柔并濟,上述材料中多處體現了這一特征,試作分析。發(fā)布:2024/12/31 23:0:1組卷:4引用:2難度:0.6812.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題。
六年正月二十日,復出東門,仍用前韻①。
蘇軾
亂山環(huán)合水侵門,身在淮南盡處村。
五畝漸成終老計,九重新掃舊巢痕②。
豈惟見慣沙鷗熟?已覺來多釣石溫。
長與東風③約今日,暗香先返玉梅④魂。【注】①蘇軾被貶黃州后,曾作詩贈友人,本詩與之前作的兩首詩用韻相同。②九重,指朝廷。新掃舊巢痕,暗指當時王安石革新官制,蘇軾曾任職過的史館被撤除。③東風,春風,此處有暗指君王意。④玉梅,二度開放的梅花通體如玉。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里詩人所寫的黃州的環(huán)境特點與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寫的潯陽的環(huán)境特點相似。
B.頷聯寫蘇軾早就做好了“終老”的打算,“新掃1日巢痕”點明他作“終老計”的原因。
C.尾聯中“與東風約今日”點明了標題“復出東門”的緣由,又引出末句“暗香先返”。
D.這首詩感事抒懷,寫景與抒情渾然一體,而且寓意豐富,顯得婉轉含蓄、情意溫厚。
(2)詩的頸聯、尾聯寫出了詩人內心的矛盾糾結。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發(fā)布:2024/12/31 23:0:1組卷:23引用:5難度:0.6813.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勃的《滕王閣序》中,表達“境遇雖然困苦,但節(jié)操應當更加堅定,決不拋棄自己的凌云壯志”的句子是“
(2)杜甫的《蜀相》表達作者贊頌諸葛亮忠貞蜀漢,出師未捷,鞠躬盡瘁精神的句子是“
(3)杜牧的《阿房宮賦》中“發(fā)布:2024/12/31 23:0:1組卷:3引用:3難度:0.9814.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學校組織大家參觀中國百年史展(1921~2021),回望百年波瀾壯闊的中國發(fā)展進步史,同學們感慨萬千,紛紛寫下感觸貼到留言墻上。
梓睿留言:“我感觸最深的是,一百年來中國變化太大了,今天的幸福安寧生活來得太不容易了,我更深地懂得了珍惜。”
嘉豪留言:“我感觸最深的是,在那么艱難的情況下,先輩們始終相信中國會好起來,并為之拼盡全力,我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br /> 思悅留言:“我感觸最深的是,每逢緊要關頭,總有勇敢的人沖鋒在前,義無反顧,而不念個人的安危和得失,我感動哭了?!?br /> 回望百年路,你最深的感觸是什么呢?學校擬舉行以“百年奮進,時代有我”為主題的征文活動,請你結合材料內容,寫一篇應征稿件,體現你的認識與思考,表達自己的心志。
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發(fā)布:2024/12/31 23:0:1組卷:6引用:2難度:0.7815.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有效傳播是當前加強文化建設的迫切需要。在黨的十九大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皠?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包含著傳播內容和表現形式的雙重創(chuàng)新,是對文化發(fā)展規(guī)律的歷史性總結,也明確了推動傳統(tǒng)文化傳播發(fā)展的方向。
傳播創(chuàng)新是中國文化發(fā)展史的常態(tài),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又一個文化發(fā)展高峰,都離不開對傳統(tǒng)文化傳承傳播的創(chuàng)新。這既是傳統(tǒng)文化內在價值和意義被重新發(fā)現、重新認識的過程,也是傳播渠道、形式、方法不斷創(chuàng)新的結果。每當文化創(chuàng)新被廣大民眾廣泛接受之時,就是文化繁榮興盛之日,更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播充分拓展之際。每個文化發(fā)展高潮的來臨,常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復興為理念引導,憑借傳播形式、方法和渠道的創(chuàng)新而彰顯。
以元雜劇創(chuàng)作為例,它既傳承了儒、釋,道的歷史精髓,又融入多元文化,最終形成了集念、唱、作、打以及故事、舞蹈、美術,服裝于一體的全新的文藝樣式。當時大都(今北京)聚集著最優(yōu)秀的編劇、表演藝術家、演出經營者以及懂得欣賞藝術的廣大市民觀眾,創(chuàng)作、演出、戲曲市場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興盛局面,給這個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大都市帶來空前聲譽,將這個歷史上的軍事重鎮(zhèn)兼貿易之城提升為全國文化中心,實現了城市特質的歷史性轉變和跨越。元朝之后經過明、清,北京文化中心地位能夠保持,與這個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不斷創(chuàng)新的傳播能力密不可分。其他堪稱世界文化瑰寶的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也是如此,它們既是文化繁榮的表現,更是傳播方式創(chuàng)新的碩果。詩詞曲皆應新音樂而起,戲劇、小說、曲藝,則迎合了市民不斷提升的審美需求新變化。新時代文化的發(fā)展也必然遵循這一規(guī)律。在新技術、新媒體、新的生活方式共同推動下,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創(chuàng)新將成為歷史必然。
事實證明,不斷創(chuàng)新才能提高傳播效能,只有創(chuàng)新性轉化與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才能有效地提高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傳播效能。“當代畢昇”王永民,被譽為“把中國帶入信息時代的人”,他發(fā)明的“五筆字型輸入法”,曾是占主導地位的漢字輸入技術。但這位漢字信息化的開拓者,卻對漢字未來抱有深刻的歷史憂慮。早在2006年他就在《瞭望》撰文《警覺提筆忘字和漢字的沙漠化》,指出計算機時代,拼音輸入導致了漢字的形神俱滅。他分析世界各個文明生死存亡的經驗教訓,指出文字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基石。對中華民族而言,“沒有漢字就沒有中華文化”,就沒有遼闊地域多民族的團結統(tǒng)一。他發(fā)明了“數字王碼”,以簡便、快捷、易學、好用的“形碼漢字輸入技術”來替代國人普遍使用的拼音輸入法,但在市場推廣上舉步維艱,最終黯然謝幕。扭轉局面的是“中國漢字書寫大會”在央視的熱播,它與“中國成語大會”“中國詩詞大會”等優(yōu)秀欄目相得益彰,借助央視傳播平臺,加入時尚元素,借鑒娛樂方式,達到復蘇漢字漢語的目的。大會提出的宗旨就是讓冰封在古籍中的文化復活,讓年輕一代能夠書寫、應用、欣賞中華文字之美,理解、體悟其中蘊含的人類智慧,從而掌握正確的表達書寫方法,熱愛漢字。大會產生的廣泛深遠影響,遠超設計者的預期。
在網絡時代,方便快捷、影響廣泛的各種信息平臺,給文化傳播創(chuàng)新提供了更多機會。擔負起傳播創(chuàng)新是歷史責任,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和文化藝術創(chuàng)作者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推進過程中應肩負起更多的歷史使命,而相應的制度建設也應適應新形勢,為文化傳播者利用網絡提供更多的機會和條件。
此外,還要建立科學的考評認證機制,建立培育、激勵創(chuàng)新人才輩出的機制,調動學術力量利用新媒體傳播傳統(tǒng)文化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更多既有深厚傳統(tǒng)文化功底又掌握現代傳播手段的文化人才能夠脫穎而出,尊重保護創(chuàng)新者的合法權益,維護品牌的品質,使之發(fā)揮更大作用。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可以使民眾得到文化滋養(yǎng),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立的基石更加穩(wěn)固。這是衡量創(chuàng)新是否成功的標準,也是最終目的。
(摘編自傅秋爽《讓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創(chuàng)新中傳承》)(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新是重新發(fā)現、重新認識傳統(tǒng)文化內在價值和意義的過程,它依賴于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渠道、形式、方法的不斷創(chuàng)新。
B.明、清時期,北京文化中心的地位能夠保持,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得以繁榮,這離不開傳統(tǒng)文化傳播方式的不斷創(chuàng)新。
C.王永民發(fā)明的“數字王碼”盡管簡便、快捷、易學、好用,但由于缺乏創(chuàng)新,其無法在市場上得到推廣,最終黯然謝幕。
D.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創(chuàng)新的歷史責任應由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和文化藝術創(chuàng)作者承擔,國家應在相應的制度建設方面為其提供機會和條件。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頭引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證明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有效傳播的重要性,同時也引出了傳播創(chuàng)新的話題。
B.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包含著傳播內容和表現形式的雙重創(chuàng)新,這是在充分總結元雜劇創(chuàng)作的基礎上得出的結論。
C.文章第四段運用對比論證的方法,列舉“數字王碼”和“中國漢字書寫大會”的例子,論證了創(chuàng)新對于提高傳播效能的作用。
D.文章基本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順序,分析了通過文化傳播的創(chuàng)新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的問題。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各項中不屬于“傳統(tǒng)文化傳播創(chuàng)新”的一項
A.故宮博物院利用網絡開發(fā)出“掌上故宮”“每日故宮”“故宮展覽”等APP。
B.字節(jié)跳動啟動“國風計劃”,在今日頭條上增設“國風頻道”。
C.陌陌直播以“直播+”的方式賦能非遺傳統(tǒng)文化,使其煥發(fā)新生。
D.近日,國家圖書館舉辦“中華傳統(tǒng)文化典籍保護傳承大展”。發(fā)布:2024/12/31 23:0:1組卷:4引用:2難度:0.681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邱浚,字仲深,瓊山人。幼孤,母李氏教之讀書,過目成誦。家貧無書,嘗走數百里借書,必得乃已。舉鄉(xiāng)試第一,景泰五年成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裙?bdo class="mathjye-underpoint2">翰林,見聞益廣,尤熟國家典故,以經濟自負。
成化元年,兩廣用兵,浚奏記大學士李賢,指陳形勢,纚纚數千言。賢善其計,聞之帝,命錄示總兵官趙輔、巡撫都御史韓雍。雍等破賊,雖不盡用其策,而浚以此名重公卿間。秩滿,進侍講。與修《英宗實錄》,進侍講學士?!独m(xù)通鑒綱目》成,擢學士,遷國子祭酒。時經生文尚險怪,浚主南畿鄉(xiāng)試,分考會試皆痛抑之。及是,課國學生尤諄切告誡,返文體于正。尋進禮部右侍郎,掌祭酒事。
浚以真德秀《大學衍義》于治國平天下條目未具,乃博采群書補之。孝宗嗣位,表上其書,帝稱善,賚金幣,命所司刊行。特進禮部尚書,掌詹事府事。修《憲宗實錄》,充副總裁。弘治四年,書成,加太子太保,尋命兼文淵閣大學士參預機務。尚書入內閣者自浚始,時年七十一矣。浚以《衍義補》所載皆可見之行事,請摘其要者奏聞,下內閣議行之。帝報可。
明年,浚上言:“臣見成化時彗星三見,遍掃三垣,地五六百震。邇者彗星見天津,地震天鳴無虛日,異鳥三鳴于禁中?!洞呵铩范偎氖?,書彗孛者三,地震者五,飛禽者二。今乃屢見于二十年之間,甚可畏也。愿陛下體上天之仁愛,念祖宗之艱難,正身清心以立本而應務。謹好尚不惑于異端,節(jié)財用不至于耗國,公任使不失于偏聽。禁私謁,明義理,慎儉德,勤政務,則承風希寵、左道亂政之徒自不敢肆其奸,而天災弭矣?!币蛄袝r弊二十二事。帝納之。六年以目疾免朝參。
浚在位嘗以寬大啟上心忠厚變士習顧性褊隘嘗與劉健議事不合至投冠于地。言官建白不當意,輒面折之。與王恕不相得,至不交一言。六年大計群吏,恕所奏罷二千人??U埼醇叭d者復任,非貪暴有顯跡者勿斥,留九十人。恕爭之不得,求去。太醫(yī)院判劉文泰嘗往來浚家,以失職訐恕,恕疑文泰受浚指,而言者嘩然,言疏稿出浚手。恕竟坐罷,人以是大不直浚。給事中毛珵,御史宋惪、周津等交章劾浚不可居相位,帝不問。逾年,加少保。八年卒,年七十六。贈太傅,謚文莊。
浚廉介,所居邸第極湫隘,四十年不易。性嗜學,既老,右目失明,猶披覽不輟。議論好矯激,聞者駭愕。至修《英宗實錄》,有言于謙之死當以不軌書者。浚曰:“己巳之變,微于公社稷危矣。事久論定,誣不可不白。”其持正又如此。正德中,以巡按御史言賜祠于鄉(xiāng),曰“景賢”。
(《明史?卷六十九》)(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浚在位/嘗以寬大啟上/心忠厚/變士習/顧性褊隘/嘗與劉健議事/不合/至投冠于地/
B.浚在位/嘗以寬大啟上/心忠厚/變士習/顧性褊隘/嘗與劉健議事不合/至投冠于地/
C.浚在位/嘗以寬大啟上心/忠厚變士習/顧性褊隘/嘗與劉健議事不合/至投冠于地/
D.浚在位/嘗以寬大啟上心/忠厚變士習/顧性褊隘/嘗與劉健議事/不合至/投冠于地/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翰林:唐代以后皇帝的文學侍從官,明清兩代從進士中選拔。
B.秩滿:指官吏任職期滿。古代官員一般三年為一個任職周期。
C.實錄:與史籍中的起居注相類似,體例屬于史書中的編年體。
D.承風:風指消息,承風是指進行秘密活動的人觀察風頭動靜。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邱浚富有才干。他考中解元,在景泰五年殿試及第;他十分熟悉國家典章掌故,自認是治國人才。
B.邱浚推崇正統(tǒng)。他在主持南畿鄉(xiāng)試時,面對讀書人偏離正統(tǒng)的現狀,他十分痛苦,抑制不正文風。
C.邱浚心懷仁愛。他將所見的異象稟告皇帝,并建言皇帝要遵循帝王準則,認為這樣才能消除天災。
D.邱浚生性褊狹。他與多位與他政見不合的同僚發(fā)生矛盾,以至有多人彈劾他,認為他不能居相位。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孝宗嗣位,表上其書,帝稱善,賚金幣,命所司刊行。
②浚曰:“己巳之變,微于公社稷危矣。事久論定,誣不可不白。”其持正又如此。發(fā)布:2024/12/31 23:0:1組卷:5引用:2難度:0.681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細菌在地球上生活了幾十億年,從1683年列文虎克首次觀察到了細菌,便引起了科學家們的關注。① ,以大腸桿菌為例,平均每20分鐘繁殖一代,僅僅用一天的時間,大腸桿菌就可以從一個細胞變成4722×1021個,如果將這些細菌平鋪在地球表面,可以將地球完全覆蓋。那么,如果保持這種速度分裂繁殖,② ?
細菌分裂速度如此之快,至今還未泛濫成災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因為在地球上還存在它的天敵,就如同老鼠的天敵是黃鼠狼,③ 。它是一種比細菌更小的微生物,其外形如同蝌蚪一般,頭部多為圓形或多角形,后面是管狀的尾部,末梢有6根尾絲,能將自身的核酸像注射器一樣注入細菌中,然后利用細菌的核苷酸、酶等各種原材料合成子代噬菌體。利用細菌合成子代后,噬菌體就將細菌裂解,這樣噬菌體不僅殺死了細菌,還合成了大量的子代。子代噬菌體又將繼續(xù)殺死更多的細菌。所以噬菌體的存在有效地遏制了細菌的數量增長,大家大可不必擔心細菌會占領地球。
(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2)下列選項中,加點的詞語和文中“蝌蚪”所用修辭手法最不相同的一項是
A.笠是兜鍪蓑是甲,雨從頭上濕到胛。
B.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C.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D.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發(fā)布:2024/12/31 23:0:1組卷:2引用:3難度:0.481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喬喬用蘋果系統(tǒng)上的時間追蹤軟件做學習時間記錄,然后通過電子手賬五色標記全天時間軸;栗軒每次吃飯都會帶上一臺電子秤,計算食物熱量精確到克;剛剛工作的艾樂參加了百日閱讀自律營,今天她看完了《成為可怕的自律人》,標記顯示這是她今年看過的第23本書,距離目標還差7本……越來越多的青年人開始把生活數字化,并把這種新方式命名為“量化生活”。
量化人生目標、精確時間管理讓人生具有目標感、掌控感,但也帶來了哲學方面的討論:人的生活究竟能否被徹底量化?人生不該虛度,可人生必須量化嗎?
以上材料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發(fā)布:2024/12/31 23:0:1組卷:7引用:3難度:0.681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杜甫詩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蘇軾詩云:腹有詩書氣自華。
莎士比亞說:“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br /> 有人說,閱讀能拂去心靈的塵埃,能筑起夢想的高塔,能汲取人生的智慧。
有人說,一本好書有時能改變人的一生。
有人說,一個人的閱讀史,往往就是他的精神發(fā)育史。
關于“閱讀”,你有怎樣的經歷、體驗、感悟呢?請結合材料和自己的生活感悟,圍繞“閱讀”這一主題,撰寫一篇演講稿,在班級做一次主題演講。
要求:①題目自擬;②主題鮮明;③符合文體要求;④不少于800字。發(fā)布:2024/12/31 23:0:1組卷:7引用:4難度:0.7820.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列各題。
旅行
殷堯藩
煙樹寒林半有無,野人行李更蕭疏。
堠①長堠短逢官馬,山北山南聞鷓鴣。
萬里關河成傳舍,五更風雨憶呼盧②。
寂寥一點寒燈在,酒熟鄰家許夜沽。
[注]①堠,古代驛路旁記里程的土堆。②呼盧,古代博戲的種。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句寫景,樹林籠罩在煙霧之申,時隱時現,寒氣森森,暗示了詩人在旅途中的心境。
B.第二句寫人,晚秋時節(jié),路上往來的村民只帶著簡單的行李,表現了詩人對他們的同情。
C.山中鶴鴣聲聲,讓人生出故鄉(xiāng)之思;旅店寒燈一點,讓人倍感寂寥,都是以悲景寫悲情。
D.末句寫詩人深夜無眠、買酒澆愁的情景;一個“許”字,透露出鄰家對天涯孤客的理解。
(2)“萬里關河成傳舍,五更風雨憶呼盧”二句在對比中顯出張力,請簡要賞析。發(fā)布:2024/12/31 23:0:1組卷:18引用:4難度:0.5
![login](http://img.jyeoo.net/images/root/visitor-fixe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