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部編版一年級下冊《課文 第12課 古詩二首》2020年同步練習卷(11)

發(fā)布:2025/7/1 21:0:3

一、填空題(共8小題,每小題0分,滿分0分)

  • 1.根據(jù)下面詩詞句的含義,寫出原句。
    (1)可是這滿園的春色畢竟是關不住的,你看,那兒有一枝粉紅色的杏花伸出墻頭來。
     

    (2)假如你到江南,還能趕上春天的話,千萬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組卷:28引用:1難度:0.7
  • 2.根據(jù)課文內容填空。
    (1)
     
    的鳳凰花開了,傣族人民
     
    的潑水節(jié)又到了。
    (2)
     
    年的潑水節(jié)令人難忘,因為那天
     
    和傣族人民在一起。

    組卷:23引用:1難度:0.8
  • 3.看拼音寫詞語。
    fēng shuò
     
    yǔn xǔ
     
    duī qì
     
    liǎn jiá
     
    chāi chú
     
    zhuī zōng
     
    hū xiào
     
    chéng fá
     

    組卷:22引用:1難度:0.8
  • 4.比一比,組詞語。
     
     
     
     
     
     
     
     

    組卷:19引用:4難度:0.7
  • 5.選擇恰當?shù)脑~語填空。
    融化    溶化
    (1)冬天過去了,春天到了,冰雪也慢慢(
     
    )了。
    (2)糖塊放進水里,慢慢地(
     
    ),最終變得無影無蹤了。

    組卷:3引用:2難度:0.8
  • 6.
     
    皆圖畫,
     
    不文章。

    組卷:72引用:5難度:0.7
  • 7.文言文閱讀。
    愛蓮說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本文作者是
     
    代的大學者
     
    。
    (2)愛蓮說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組卷:38引用:1難度:0.7
  • 8.重點語段閱讀。
    ??有位同學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長注意到了,他打手勢讓大家安靜下來,點名讓那位同學回答。那位同學站了起來,清晰而堅定地回答道: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魏校長聽了為之一振!他怎么也沒想到,一個十二三歲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負和胸懷!他睜大眼睛又追問了一句:“你再說一遍,為什么而讀書?”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魏校長聽了,高興地連聲贊嘆:“好哇!為中華之崛起,有志者當效此生!”
    (1)“那位同學”是指
     
    。
    (2)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①“若有所思”“清晰而堅定”說明周恩來說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不是一時沖動,而是經(jīng)過了認真充分的思考才立下的遠大志向。
     

    ②“睜大眼睛”“追問”表現(xiàn)了魏校長聽到周恩來的志向后的氣憤。
     

    ③“連聲贊嘆”和兩個“!”表達了魏校長內心的高興之情。
     

    ④“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意思是為了振興中華民族而讀書。
     

    (3)“有志者”的意思是
     
    ,“此生”是指
     
    ,“有志者當效此生”的意思是
     

    (4)魏校長聽了為之一振的原因是
     
    。
    A.魏校長覺得一個孩子有這樣的志向太不可思議了,簡直是天方夜譚。
    B.一個十幾歲的孩子竟有為振興祖國而讀書的志向,這讓魏校長感到驚喜,讓他看到了民族的希望。
    C.魏校長覺得這個志向太空泛,不切合實際。
    (5)周恩來為什么要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從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組卷:65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