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兩篇文言文,完成問題。
【甲】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孟子>三章》)【乙】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弊迂曉唬骸氨夭坏靡讯?,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br />(《論語》)(1)解釋下列句子中的加點字詞。
①兵革非不堅利也 兵器兵器
②委而去之 離開離開
③去兵軍備(軍隊)軍備(軍隊)
(2)翻譯下列句子。
①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②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CC
A.七里之郭 | 民信之矣 |
B.然而不勝者 | 于斯三者何先 |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D.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 | 必不得已而去 |
(5)結(jié)合現(xiàn)實,談談你對“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理解。
【考點】遷移拓展.
【答案】兵器;離開;軍備(軍隊);C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quán)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9/8 18:0:8組卷:276引用:3難度:0.5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
【甲】 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節(jié)選自《鄒忌諷齊王納諫》)【乙】 貞觀二年,太宗謂侍臣曰:“朕嘗謂貪人不解愛財也。至如內(nèi)外官五品以上,祿秩①優(yōu)厚,一年所得,其數(shù)自多。若受人財賄,不過數(shù)萬。一朝彰露,祿秩削奪,此豈是解愛財物?規(guī)②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儀休③性嗜魚,而不受人魚,其魚長存。且為主貪,必喪其國;為臣貪,必亡其身?!对姟吩疲骸箫L有隧,貪人敗類?!?sup>④固非謬言也。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徑,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見之,以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師隨而伐之,蜀國遂亡。漢大司農(nóng)⑤田延年贓賄三千萬,事覺自死。如此之流,何可勝記!朕今以蜀王為元龜⑥,卿等亦須以延年為覆轍也?!?br />(選自《貞觀政要?貪鄙》)【注釋】①祿秩:俸祿。②規(guī):貪求。③公儀休:春秋時期魯相。④大風有隧,貪人敗類:大風刮得猛,貪人敗壞族類。是說一人貪會貽害很多人。⑤大司農(nóng):官名。漢武帝時設置大司農(nóng),掌錢谷之事。⑥元龜:本指大龜。這里引申為“可作借鑒的例子”。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臣之妻私臣:偏愛
B.臣之客欲有求于臣:想要
C.皆以美于徐公:都
D.今齊地方千里:地方
(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②昔公儀休性嗜魚,而不受人魚,其魚長存。
(3)從【甲】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啟發(fā)?
(4)【甲】【乙】兩文分別運用了設喻和舉例的說理方式,請結(jié)合原文進行簡析。發(fā)布:2024/12/27 1:0:4組卷:15引用:2難度:0.4 -
2.《魚我所欲也》中第1段說“非獨賢者有是心”,第2段說“此之謂失其本心”,根據(jù)本文的具體內(nèi)容,結(jié)合《孟子?公孫丑上》《孟子?告子上》等篇章,談談你對“本心”的理解。
發(fā)布:2024/12/27 1:0:4組卷:21引用:3難度:0.6 -
3.《魚我所欲也》主要闡述了“舍生取義”的道理。作為21世紀的中學生,你怎樣理解這個“義”字?教育部新修訂的《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就刪掉了“見義勇為,敢于斗爭”的字樣,你是怎樣看待這一問題的?
發(fā)布:2024/12/27 0:30:2組卷:22引用:2難度:0.7
相關(guān)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