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閱讀。
??秦興師臨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顏率。顏率曰:“大王勿憂,臣請東借救于齊?!?br />??顏率至齊,謂齊王曰:“夫秦之為無道也,欲興兵臨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內(nèi)自畫計與秦不若歸之大國愿大王圖之。”齊王大悅,發(fā)師五萬人,而秦兵罷。
??齊將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顏率曰:“大王勿憂,臣請東解之?!?br />??顏率至齊,謂齊王曰:“周賴大國之義,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獻九鼎,不識大國何途之從而致之齊?”王曰:“寡人將寄徑于楚?!睂υ唬骸安豢?,楚之君臣欲得九鼎,謀之于葉庭之中,其日久矣。若入楚,鼎必不出?!饼R王曰:“寡人終何途之從而致之齊?”顏率曰:“弊邑固竊為大王患之。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萬人挽之,九九八十一萬人,士卒師徒,器械被具,所以備者稱此。今大王縱有其人,何途之從而出?臣竊為大王私憂之。”齊王曰:“子之數(shù)來者,猶無與耳?!鳖伮试唬骸安桓移鄞髧?,疾定所從出,弊邑遷鼎以待命?!饼R王乃止。
(選自《東周?秦興師臨周而求九鼎》)(1)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DD
A.臣請東借救于齊(東:往東)
B.寡人將寄徑于楚(寄:借,?。?br />C.猶無與耳(與:給)
D.疾定所從出(疾:恨,厭惡)
(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CC
A.周之君/臣內(nèi)自畫/計與秦不若/歸之大國/愿大王圖之
B.周之君臣/內(nèi)自畫計與秦/不若歸之大國/愿大王圖之
C.周之君臣內(nèi)自畫計/與秦/不若歸之大國/愿大王圖之
D.周之君臣內(nèi)自畫/計與秦不/若歸之/大國愿大王圖之
(3)下列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CC
A.周君常常憂心忡忡,主要是因為他們擁有遭人覬覦的九鼎。
B.齊國為索回九鼎,已經(jīng)準備了九九八十一萬人來搬運九鼎。
C.齊國要運回九鼎,道路問題確實是他們無法克服的客觀原因。
D.齊王出兵救周和放棄索要九鼎,是被顏率雄辯的口才所折服。
(4)將文言文語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寡人終何途之從而致之齊?
②臣竊為大王私憂之。
(5)“一人之辯,重于九鼎之寶”,西漢劉向在《戰(zhàn)國策》中高度評價了顏率的謀略;“此特兒童之見耳”,宋人洪邁則在《容齋隨筆》中對顏率的謀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你對顏率的行為有怎樣的評價呢?簡述理由。
【答案】D;C;C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quán)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fù)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7/30 8:0:9組卷:8引用:1難度:0.5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fēng),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節(jié)選自《岳陽樓記》)【乙】季文子(即魯國大夫黃越)相①宣、成,無衣帛之妾,無食粟之馬。仲孫它諫曰:“子為魯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馬不食粟,人共以子為愛②,且不華國”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觀國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惡者猶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惡,而我美妾與馬,無乃非相人者乎!且吾聞以德榮為國華,不聞以妾與馬。”
(節(jié)選自《國語?季文子以德為榮》)【注釋】①相:輔助。②愛:吝嗇。③華國:使國家有光彩。
(1)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①春和景明
②長煙一空
③古仁人之心
④食粗衣惡
(2)下列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人共以子為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吾亦愿之╲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C.不聞以妾與馬╲太守與客來飲于此
D.子為魯上卿╲或異二者之為
(3)翻譯下列句子。
①微斯人,吾誰與歸?
②無乃非相人者乎!
(4)季文子在思想上與范仲淹有什么相同之處?請結(jié)合【乙】文內(nèi)容說說你的理解。發(fā)布:2024/12/27 3:30:2組卷:15引用:3難度:0.7 -
2.下列句中加點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h2>
發(fā)布:2024/12/27 3:30:2組卷:12引用:3難度:0.8 -
3.閱讀下面的古詩文,完成各題。
【甲】賈生
李商隱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diào)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乙】賈誼傳(節(jié)選)
班固??天子議以誼任公卿之位。東陽侯、馮敬之屬盡害之,乃毀誼曰:“洛陽之人年少初學(xué)專欲擅權(quán)紛亂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議,以誼為長沙王太傅。誼既以謫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為賦以吊屈原。追傷之,因以自諭。
??后歲余,文帝思誼,征之。至,入見,上方受厘[注],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誼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即罷,曰:“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蹦?bdo class="mathjye-underpoint">拜誼為梁懷王太傅。
(節(jié)選自班固《漢書?賈誼傳第十八》)[注]受厘:祭祀后把剩余的肉送回皇上,以示受福。
(1)根據(jù)語境,參考方法提示,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加點詞語 方法提示 解釋(填寫文字) 東陽侯、馮敬之屬盡害之 關(guān)聯(lián)教材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桃花源記》)
①屬:
因以自諭使用詞典選擇義項
諭:a明白;了解;b告訴;c詔令;d同“喻”,比方
②諭:
乃拜誼為梁懷王太傅參考字源釋義,聯(lián)系語境推斷詞語意思
拜:會意。從兩手,從下。《說文》:“拜從兩手下。”表示雙手作揖,或下拜。
③拜:
①誼既以謫去,意不自得。
②后歲余,文帝思誼,征之。
(3)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洛陽之人年少初學(xué)/專欲擅/權(quán)紛亂諸事
B.洛陽之人年少初學(xué)/專欲擅權(quán)/紛亂諸事
C.洛陽之人年少初/學(xué)專欲擅權(quán)/紛亂諸事
D.洛陽之人年少初/學(xué)專欲擅/權(quán)紛亂諸事
(4)下列對甲乙詩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詩首句中“逐臣”二字體現(xiàn)賈誼身份,乙文首段詳敘賈誼成為“逐臣”的原因。
B.甲詩“可憐”意為可惜,用詞含蓄,隱含著對漢文帝求仙訪道、不計民生的嘲諷。
C.甲詩借寫漢代賈誼的遭遇,寄寓詩人在政治上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郁悶和感傷。
D.同樣寫漢文帝“宣室求賢”這件事,但甲乙語言風(fēng)格不同,甲詩華麗,乙文質(zhì)樸。
(5)甲乙詩文都寫出賈誼才華過人,但寫法有同有異,請從描寫角度簡要分析。發(fā)布:2024/12/27 4:0:2組卷:50引用:2難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