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愿將一生獻宏謀
于敏的青少年時代是在戰(zhàn)亂中度過的。高中畢業(yè)后,他考取了北大工學院電機系,但沉靜好思的性格使他更傾心于理科,他最終轉至理學院物理系,并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yè)。研究生畢業(yè)后,于敏受到我國核物理學家彭桓武和錢三強器重,調入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從事原子核理論研究。他與合作者提出的原子核相干結構模型,填樸了我國原子核理論的空白。
1961年,錢三強交給于敏氫彈理論探索的任務。這不僅意味著他必須放棄已經卓有成就的基礎理論研究,而且須隱姓埋名,常年奔波。但于敏沒有猶豫,“抗美援朝的時候,美軍統帥曾建議用核武器襲擊中國。我們沒有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有真正的獨立。面對這樣龐大的題目,我不能有另一種選擇”。從此,28年里,他像是銷聲匿跡了一般,身影消失于公眾的視野,甚至連他的妻子都說:沒想到老于是做這么高級的秘密工作的。
為了盡快研制出中國自己的氫彈,于敏廢寢忘食。在研制方案終于有了一些眉目后,他帶領幾十名科研人員趕赴上海華東計算所,那里有中國當時僅有的一臺每秒萬次的計算機。為加快氫彈研制速度,在一百多天的日子里,于敏經常半跪在地上分析堆積如山的計算紙帶,反復研究分析計算結果,最終以他超乎尋常的物理直覺,在復雜紛亂的現象和數據中找到關鍵,形成了從原理到結構都基本完整的中國氫彈理論設計方案。這就是中國核武器研究史上著名的“百日會戰(zhàn)”。
核試驗場遠在大西北,生活條件相當艱苦。于敏八上高原,六到戈壁,拖著疲弱的身體來回奔波。在首次氫彈原理試驗前,為了確保能拿到測試結果,他頂著戈壁灘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的刺骨嚴寒,半夜爬上102米的鐵塔頂端,檢查和校正測試項目屏蔽體的擺置。1967年6月17日,羅布泊沙漠腹地,一朵蘑菇云升騰而起,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了!爆炸當量為330萬噸級,與理論設計完全一樣!那一年,于敏不過41歲。從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到第一顆氫彈實驗成功,美國用時七年零三個月,而我國僅用了兩年零八個月。盡管在氫彈研制中居功至偉,但對于“氫彈之父”的稱號,于敏從不以此自居。
于敏沒有停止腳步,為了研發(fā)二代核武器,他帶領團隊在四川綿陽的深山里開啟了核武器研究的新征程。日夜無休的科研加上實驗中放射性物質的侵害,使他的身體變得越來越虛弱。他曾三次與死神擦肩而過,但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鼓舞著他,最終,關鍵技術得以突破,我國核武器技術發(fā)展邁上了一個新臺階。1986年,他對世界核武器發(fā)展趨勢作了深刻分析,與鄧稼先、胡思得一起向中央遞交了《關于中國核武器發(fā)展的建議書》,希望加快核試驗進程。正是這次上書,使我國提前規(guī)劃了核試驗的部署,至1996年《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簽署,于敏的戰(zhàn)略眼光為我國爭取了寶貴的十年核試驗時間。他又被視為我國核武器事業(yè)發(fā)展的戰(zhàn)略家。
在研制核武器的權威物理學家中,于敏被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朝永振一郎稱贊為中國的“國產土專家一號”。但他對自己的學生說,“土專家”不足為法,科學需要開放交流和開闊視野。因此,他鼓勵學生出國留學,但留學后須“回國再給國家做點事兒”,“不要到老了才回來,落葉歸根只能起點肥料作用,應該在開花結果的時候回來”。
胡思得說,每次和于敏出差,都能在他床頭發(fā)現一本唐詩或宋詞。詩詞藝術帶給于敏的是在核武器事業(yè)上不斷尋求突破的遠志廣學,是一生致力于為國謀策的鞠躬盡瘁。在73歲那年,于敏以一首《抒懷》詩總結了自己的一生:
憶昔崢嶸歲月稠,朋輩同心方案求。
親歷新舊兩時代,愿將一生獻宏謀。
身為一葉無輕重,眾志成城鎮(zhèn)賊酋。
喜看中華振興日,百家爭鳴競風流。
于敏,一個鑄核衛(wèi)盾一甲子的傳奇。“愿將一生獻宏謀!“他,兌現了對祖國的諾言!
相關鏈接
①于敏(1926-2019),我國著名核物理學家,對我國科技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和國防實力的增強作出了開創(chuàng)性貢獻。榮獲“兩彈一星”功勛獎章、國家最高科技獎、改革先鋒稱號,被評為“國防科技事業(yè)改革發(fā)展的重要推動者”。
(摘編自百度百科) ②“離亂中尋覓一張安靜的書桌,未曾向洋已經礪就了鋒鍔。受命之日,寢不安席,當年吳鉤,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囑托,許下了一生;一聲巨響,驚詫了世界;一個名字,蕩滌了人心……”
(2015年“感動中國”寫給于敏的頒獎詞)(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BB
A.于敏在學生時代就成績優(yōu)異,研究生畢業(yè)進入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后,他又在相關領域作出了極大的貢獻。
B.于敏妻子的話,體現出他工作的重要性和保密性;而胡思得的話,則表明古詩詞對于敏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C.“百日會戰(zhàn)“中,氫彈理論設計方案能得以形成,與于敏勤奮鉆研的精神和超乎尋常的物理直覺密不可分。
D.面對死亡的不斷威脅,于敏卻仍能堅持研究并突破關鍵技術,是諸葛亮矢志不渝、鞠躬盡瘁精神對他的鼓舞。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A
A.若無于敏對世界核武器發(fā)展趨勢做出的分析、他與其他兩位專家的建議書,我國核武器事業(yè)的發(fā)展或將受阻。
B.于敏認為留學后須趁年輕回國做貢獻,不能老了才回來。他不僅這樣教育學生,自己也是這樣身體力行的。
C.引用于敏的《抒懷》詩,既展現了他與核武器研制相伴一生的歲月,又突出了他敢為人先、淡泊名利的精神。
D.頒獎詞“當年吳鉤”以下四句,藝術地展現了于敏在上海、大西北邊地和四川綿陽進行核武器研究的艱辛歷程。
(3)于敏是如何兌現他對祖國“愿將一生獻宏謀”的諾言的?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答案】B;A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12/20 19:30:2組卷:9難度:0.6
相似題
-
1.閱讀文章,回答問題。
修學儲能的師范生時代 長沙第一師范對毛澤東的成長無疑產生了十分巨大的影響。在這里,毛澤東度過了他修學儲能的師范生時代。
青年人求學,大多喜歡談立志。毛澤東認為,離開真理來談立志,只是對前人中有成就者的簡單模仿。真正的立志,首先是尋找真理。1915年9月,在給好朋友蕭子升的信中,他提出有“為人之學”“為國人之學”“為世界人之學”。看來,心系社會,苦學礪志,是這位師范生當時最基本的自我設計。
在一師,對他影響最大的老師,是教倫理學的楊昌濟。楊昌濟,長沙板倉人,1903年留學日本,六年學成后又赴英國修學三年,然后游歷德國、瑞士。歸國后,數次辭謝做官而從學,把教書育人看作自己的天職。他在一師講修身課時,要求學生“高尚其理想”,鼓勵他們要“奮斗”,“有朝氣”,“有獨立心”,能“立定腳跟”,而辦事又要“精細”,“小不謹,大事敗矣”。對學問,他認為要“貫通今古,融合中西”,自己要有分析的批判的精神。毛澤東很喜歡楊昌濟的課,還時常去他的家里討論問題。他自稱:“近年來有所寸進,于書本得者少,于質疑問難得者多?!背龡畈凉?,毛澤東還常到徐特立、黎錦熙、方維夏等老師那里去求學解疑。這在黎錦熙1915年的日記中有多處記載,所談內容有“讀書方法”,“在校研究科學之術”,也有“改造社會事”。
在學校的課程中,毛澤東把重點放在修身、哲學、國文、歷史和地理等幾門上,對數學、圖畫不花很多精力。他給朋友的信中說:“從前拿錯主意,為學無頭緒……于是決定為學之道,先博而后約,先中而后西,先普通而后專門?!彼刻炜偸窃谔焐⒚鲿r就起身,晚上熄燈后還借外面一點微弱的燈光苦讀,從不肯浪費半點時間,而且持之以恒。從先秦諸子到本省的縣志,他都認真地研讀。他在給好友蕭子升的信中開列了77種古代經、史、子、集的著作,說“茍有志于學問,此實為必讀而不可缺”。
作為湖南人,毛澤東這個時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吸收和選擇,深受湘學士風的影響。湖南歷來注重興辦書院,許多著名學者曾在岳麓和城南等書院講過學。學子們歷代相傳,不斷闡發(fā),到了晚清,形成以推崇性理哲學、強調經世致用、主張躬行實踐為基本特征的湘學士風。在這種風氣熏陶下,湖南學人大多關心世事,熱衷于投身政治活動,涌現了一大批有影響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從而使湖南成為近代以來最有朝氣的省份之一。年輕的毛澤東,自然受到這一濃厚的文化土壤的強烈感染。湖南一師規(guī)定的《教養(yǎng)學生之要旨》里,專列一條:國民教育趨重實際,宜使學生明現今之大事,察社會之情狀。毛澤東在《講堂錄》里記下不少這方面的言語,如:“實意做事,真心求學”;“古者為學,重在行事”;“閉門求學,其學無用,欲從天下國家萬事萬物而學之”。
耳濡目染,手寫心記,強化了毛澤東對社會實際的重要性的認識。他常對同學們講,不僅要讀“有字之書”,還要讀“無字之書”。這無字之書,就是實際的社會。1917年暑期,他邀了當時已從一師畢業(yè)、在楚怡小學教書的蕭子升,各帶一把雨傘、一個挎包,裝著簡單的換洗衣服和文房四寶,外出“游學”。毛澤東他們沒帶分文,歷時一個多月,走了九百多里路,游歷了長沙、寧鄉(xiāng)、安化、益陽、沅江五個縣的不少鄉(xiāng)鎮(zhèn)。途中,結交了農民、船工、財主、縣長、老翰林、勸學所所長、寺廟方丈各色人等,寫了許多筆記。這樣的“游學”,毛澤東在校期間還進行過幾次。第二年春天,他和蔡和森沿洞庭湖南岸和東岸,經湘陰、岳陽、平江、瀏陽幾縣游歷了半個多月。他日后養(yǎng)成的調查研究作風,從這里已可看出些端倪。
中國社會這時正處在劇烈的動蕩中。在一師期間,毛澤東總共花了160塊錢左右,大約有三分之一用在訂閱報刊上面。和同學們談起時事,他總是有條有理,了如指掌,并且往往充滿著激情。于是就有了“時事通”的外號。這更加深了他強烈的社會責任感。1918年,毛澤東從長沙一師畢業(yè),結束了五年半修學儲能的師范生時代。此時的中國,一場急風暴雨就要來臨。
(節(jié)選自金沖《毛澤東傳》)
(1)下列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一項是
A.毛澤東非常重視中國傳統文化經典的閱讀學習,所以他要求好友蕭子升閱讀古代經、史、子、集著作,并開列了推薦書目77種。
B.強調經世致用、主張躬行實踐是湘士學風的全部特征,這一風氣催生了一大批有影響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毛澤東自然也受到了深刻的影響。
C.毛澤東在校期間分別與蕭子升和蔡和森進行過“游學”,這兩次“游學”經歷養(yǎng)成了他注重調查研究的作風。
D.本文選取毛澤東在長沙一師時的學習生活材料,圍繞“修學儲能”這個中心,表現了一代偉人在青年時代就展現出的卓爾不群的素質。
(2)從三、四兩段看,毛澤東在一師期間是如何對待學習的?請結合原文概括回答。
(3)長沙一師五年的師范生生涯,為毛澤東后來投身社會革命儲備了哪些能量?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理解。發(fā)布:2024/12/18 16:30:2組卷:10難度:0.6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毛澤東傳?序曲
(美)羅斯?特里爾 黑發(fā)分頭下溫和的面容,敦柔的雙手,透人肺腑的目光,使首腦持重的如輪大耳,在沒有皺紋、寬闊而蒼白的臉上,尤顯突出的額下的黑痣?!耙晃坏湫偷闹袊笕宋?,”一位認識他和其他中國領導人的緬甸人評論道,“他清秀不似周恩來,但是慈祥寬厚。”
年逾82歲以后,毛澤東的外貌稍有改變,但并不多。只是青年時看上去略顯焦慮。在官邸里,這位領袖顯得雅致、悠然自得。他漸漸地發(fā)福,同時也失去了知識分子的熱情神態(tài),對一切事情應付自如。
“他看上去像一頭海象,”一位在他有生之年見過他的泰國領導人說,“一切都顯得氣宇軒昂。”
他總是處在人們注意的中心,富于自制力。給人的印象是能眼觀六路。毛澤東從來沒有失去他的兩重性:腦弦緊繃如滿弓,機敏似貓。
他善窮經據典,使來訪者大惑不解,或以沉默靜思使對方不知所措。他把手伸進肥大的褲子里捫虱的粗舉又會使另一來訪者為之一驚。臉的上半部顯示他是一個知識分子:寬額,慧眼,長發(fā)。下半部則表明他是一個感覺論者:厚唇,隆鼻,稚童般的圓潤下頜。
毛澤東的步態(tài)并不優(yōu)雅,屬動作遲緩類型的人。美國婦女活動家史沫特萊帶著政治的和個人的熱情在20世紀30年代曾試圖讓毛澤東唱歌跳舞--她輕易地與其他中共領導人所做的一樣--但最后不得不怏怏地放棄這種努力?!案甙磷灾胤恋K了他跳舞?!痹谶@同一時期認識毛澤東的一位流落中的日本共產黨人野坂參三說,他的舞姿看上去像是做操。毛澤東跳舞不合節(jié)奏。
毛澤東出擊時從不錯過目標。而他的這種平衡--如果存在平衡的話--是來自對手的撞擊。他說自己既有虎氣,又有猴氣。他的性格中冷酷無情的一面和幻想狂熱的一面不斷交替出現。
他的筆跡表明他是一位隨心所欲而不會為清規(guī)戒律所困的人。那些字體或大或小,龍飛鳳舞,用紳士派學者的標準衡量,這并不是“好”書法。
因為毛澤東是一個復雜的人物。所以人們絕不知道他深深的城府會隨時流出些什么。盡管毛澤東是一位溫和的人,能控制自己的情緒,但也有脾氣。來自密蘇里州的記者埃德加?斯諾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多次見到毛澤東,他說毛對任何事情從不持中立或消極態(tài)度。
毫不奇怪,毛澤東并不能經常博得眾人的愛戴,至少不像周恩來那樣--這位高級官員甘愿立于毛澤東的身影之下;或者不像朱德那樣--這位中國共產黨軍隊的總司令堅忍不拔、不拘小節(jié)、笑口常開(史沫特萊成功地使他們二人與自己跳舞)。
“我簡直不知怎樣與毛交談,”一位與毛澤東和周恩來都打過交道的印尼人說,“與周而不是與毛在一起--可以有熱烈的討論,你會知道你的立場?!?br /> 毛澤東誕生于1893年,逝世于1976年。這一時期,中國幾乎天翻地覆。封建王朝被推翻。戰(zhàn)爭像有軌電車一樣去而復來,成千上萬的人死亡。密友翻臉。斗爭的火炬代代相傳,而他們并未感到像毛澤東在燃燒時的那種熱度。
毛澤東活著就是以鏟除所有的不平等、讓社會進入一個新時代為使命,這位幸存下來的農家子看上去更像一位先祖而不是政治家。在幾十年的戰(zhàn)爭生涯中--這一戰(zhàn)爭摧毀了占人類五分之一人口的古老帝國,同時也使他家中四分之三的人以身許國--他卻從未負過一次傷,沒有缺胳膊少腿或失去眼睛。
在他個人的身軀里含藏著中國革命的故事。
怎樣說才切合毛澤東的形象?農民造反者?他勸導并率領從湖南稻田里和江西綠林中來的游民組成的弱小軍隊,奪取了地主手中的統治權。
軍事統帥?他說過他的胃口從未像在戰(zhàn)爭時期那樣好過。
詩人?如果他不置一切于不顧去吟上幾句詩以表達令人振奮的斗爭激情,描繪中國山河的壯麗,就難以結束一場戰(zhàn)斗。
近代以來,中國的愛國者出國尋求到了使苦難中國獲得新生的手段嗎?毛澤東從歐洲借來的不是機器、宗教或自有制度的藍本,而是共產主義,他借助于技術和靈活性,對癥下藥,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國起死回生。
帝王?他教會中國三代人去公然蔑視束縛中國人民兩千年之久的禁條和權威,然而,或許他最終也自感絕望,竟立起了一面天子出言皆金科玉律的鏡像--這可怕地表明,舊世界老是附在新世界身上而再生。
(摘編自羅斯?特里爾著《毛澤東傳》)(1)下列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一項是
A.本傳記開篇刻畫毛澤東的形象主要運用了肖像描寫、神態(tài)描寫、語言描寫等正面描寫的手法,從形和神兩方面刻畫了毛澤東的形象。
B.本傳記在評說毛澤東性格中的兩重性的時候,主要運用了對比手法,從多個角度、多個方面展開。
C.跟自甘居于毛澤東之下的周恩來和笑口常開的朱德相比,毛澤東并不能博得眾人更多的愛戴。
D.毛澤東形象復雜,經歷豐富,因此,本傳記作者認為毛澤東是一個農民造反者、一個軍事統帥、一位詩人,甚至是一個帝王。
(2)毛澤東性格中的“兩重性”都表現在哪些方面?請簡要概括。
(3)“在他個人的身軀里含藏著中國革命的故事”這句話言簡而意豐,請簡析它在文中的作用。發(fā)布:2024/12/17 0:0:2組卷:99引用:9難度:0.5 -
3.閱讀下面文字,回答問題。
列夫?托爾斯泰(節(jié)選)
茨威格 ①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臉龐,植被多于空地,濃密的胡髭使人難以看清他的內心世界。長髯覆蓋了兩頰,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皺似樹皮的黝黑臉膛,一根根迎風飄動,頗有長者風度。寬約一指的眉毛像糾纏不清的樹根,朝上倒豎。一綹綹灰白的鬈發(fā)像泡沫一樣堆在額頭上。不管從哪個角度看,你都能見到熱帶森林般茂密的須發(fā)。像米開朗琪羅畫的摩西一樣,托爾斯泰給人留下的難忘形象,來源于他那猶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②因此,那些第一次見到他的人,一開始都無一例外地感到失望。他們有的坐火車旅行漫長的路程,有的從圖拉駕車趕來,在客廳里正襟危坐地等待這位大師的接見。他們早就形成了對他的主觀概念,希望從他身上找見威嚴非凡的東西,希望看到一個美髯公,集尊貴、軒昂、偉岸、天才于一身。在即將親眼見到大活人之前,他們對自己所想象的這位文壇泰斗形象頷首低眉,敬重有加,內心的期望擴大到誠惶誠恐的地步。門終于開了,進來的卻是一個矮小敦實的人,由于步子輕快,連胡子都跟著抖動不停。他剛進門,差不多就一路小跑而來,然后突然收住腳步,望著一位驚呆了的來客友好地微笑。他帶著輕松愉快的口氣,又迅速又隨便地講著表示歡迎的話語,同時主動向客人伸出手來。來訪者一邊與他握手,一邊深感疑惑和驚訝。什么?就這么個侏儒!這么個小巧玲瓏的家伙,難道真的是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嗎?這位客人不無尷尬地抬起眼皮直勾勾地打量著主人的臉。
③突然,客人驚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見面前的小個子那對濃似灌木叢的眉毛下面,一對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雖然每個見過托爾斯泰的人都談過這種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圖片都沒法加以反映。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鋼刀刺了過來,又穩(wěn)又準,擊中要害,令你無法動彈,無法躲避。仿佛被催眠術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這種目光的探尋,任何掩飾都抵擋不住。它像槍彈穿透了偽裝的甲胄,它像金剛刀切開了玻璃。在這種入木三分的審視之下,誰都沒法遮遮掩掩。--對此,屠格涅夫和高爾基等上百個人都做過無可置疑的描述。
④這種穿透心靈的審視僅僅持續(xù)了一秒鐘,接著便刀劍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與和藹的笑容。雖然嘴角緊閉,沒有變化,但那對眼睛卻能滿含粲然笑意,猶如神奇的星光。而在優(yōu)美動人的音樂影響下,它們可以像村婦那樣熱淚漣漣。精神上感到滿足自在時,它們可以閃閃發(fā)光,轉眼又因憂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陰云,頓生凄涼,顯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測。它們可以變得冷酷銳利,可以像手術刀,像X射線那樣揭開隱藏的秘密,不一會兒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這是出現在人類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對眼睛,可以抒發(fā)各種各樣的感情。高爾基對它們恰如其分的描述,說出了我們的心里話:“托爾斯泰這對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br /> ⑤虧得有這么一對眼睛,托爾斯泰的臉上于是透出一股才氣來。此人所具有的天賦統統集中在他的眼睛里,就像俊美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豐富思想都集中在他的眉峰之間一樣。托爾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頭發(fā),都不過是用以包裝、保護這對閃光的珠寶的甲殼而已,這對珠寶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間的物質吸進去,然后向我們這個時代放射出精確無誤的頻波。再小的事物,借助這對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像一只獵鷹從高空朝一只膽怯的耗子俯沖下來,這對眼睛不會放過微不足道的細節(jié),同樣也能全面揭示廣袤無垠的宇宙。它們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處,同樣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燈光射進最陰暗的靈魂深處。這一對爍爍發(fā)光的晶體具有足夠的熱量和純度,能夠忘我地注視上蒼;有足夠的勇氣注視摧毀一切的虛無,這種虛無猶如蛇發(fā)女怪那樣,看到她的人就會變成石頭。在這對眼睛看來,沒有辦不到的事情,除非讓它們陷入無所事事的白日夢中,在優(yōu)雅而快活的夢境里默默無聲地享樂。眼皮剛一睜開,這對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清醒而又無情地追尋起獵物來。它們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虛假的偽裝扯掉,把淺薄的信條撕爛。每件事物都逃不過這一對眼睛,都要露出赤裸裸的真相來。當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轉而對準它們的主人時是十分可怕的,因為鋒刃無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窩。
⑥具有這種犀利眼光,能夠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個世界及其知識財富。作為一個始終具有善于觀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質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樣東西,那就是屬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有刪改)(1)下列對選文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①段抓住托爾斯泰面部多毛,須發(fā)濃密的特征反復描寫,不但不給人以啰唆之感,反而一下子讓讀者對托翁的面部特征產生深刻的印象。這就是濃墨重彩的描繪所產生的藝術效果。
B.第⑤段中,“托爾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頭發(fā),都不過是用以包裝、保護這對閃光的珠寶的甲殼而已”一句點明前文寫托爾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為了反襯他靈魂的高貴,這是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
C.本文通過肖像描寫揭示了托爾斯泰形貌的矛盾統一,人生追求、人生態(tài)度與自己階級身份的矛盾統一。可以說,他既是偉大的,又是可笑的。
D.本文細致地描摹了一幅列夫?托爾斯泰的“肖像畫”,作者不僅為我們展現了托爾斯泰獨特的外貌特征,更為我們揭示了托爾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
(2)選文第①段中對托爾斯泰外貌的描寫,主要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效果?試舉例說明。
(3)選文一方面說托爾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個世界及其知識財富”,可見他是幸福的;另一方面又說“他肯定缺少一樣東西,那就是屬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這是否前后矛盾?請根據你對托爾斯泰的了解,談談你的看法。發(fā)布:2024/12/15 3:30:1組卷:7引用:10難度:0.6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