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題。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大道之行也》)
【乙】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fù)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br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桃花源記》)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選賢與能 | 同“舉”,推舉,選舉 同“舉”,推舉,選舉
|
②不獨子其子 | 以……為子 以……為子
|
③屋舍儼然 | 整齊的樣子 整齊的樣子
|
④尋病終 | 隨即,不久 隨即,不久
|
①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②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3)【甲】文構(gòu)想的大同社會理想包含哪些方面?請用自己的話簡要概述。
(4)漁人“一一為具言所聞”,桃源人聽了之后為什么“皆嘆惋”?
(5)【乙】文的“世外桃源”與【甲】文的“大同”社會有什么關(guān)聯(lián)之處?兩文各自側(cè)重于哪種表達方式?
【答案】同“舉”,推舉,選舉;以……為子;整齊的樣子;隨即,不久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quán)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fù)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300引用:3難度:0.7
相似題
-
1.閱讀(甲)(乙)兩選文,按要求完成小題。
(甲)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乙) 子墨子曰:“萬事莫貴于義。今(如果)謂人曰:‘予子冠履而斷子之手足子為(愿意)之乎?’必不為,何故?則冠履不若手足之貴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殺子之身,子為之乎?’必不為,何故?則天下不若身之貴也。爭一言以相殺,是義貴于其身也。故曰:萬事莫貴于義也……”
(1)選出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A.是亦不可以已乎 轉(zhuǎn)轉(zhuǎn)不已(《河中石獸》) B.此之謂失其本心 回也不改其樂(《(論語)十二章》) C.萬事莫貴于義 以美于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 D.予子冠履 既加冠(《送東陽馬生序》)
予 子 冠 履 而 斷 子 之 手 足 子 為 之 乎?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非獨賢者有是心也。
②萬事莫貴于義也。
(4)甲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與乙文中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你認(rèn)為兩文中的“義”的內(nèi)涵是什么?今天我們還有堅持的必要嗎?為什么?發(fā)布:2024/12/27 1:30:1組卷:14引用:3難度:0.5 -
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魚,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1)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亦我所欲也/是進亦憂(范仲淹《岳陽樓記》)
B.舍魚而取熊掌者也/屋舍儼然(陶淵明《桃花源記》)
C.所惡有甚于死者/萬鐘于我何加焉
D.所識窮乏者得我與/一狼得骨止(蒲松齡《狼》)
(2)結(jié)合文章語句,賞析本文的語言特色。發(fā)布:2024/12/27 1:30:1組卷:6引用:3難度:0.5 -
3.請閱讀下面的古詩文,完成問題。
己亥雜詩(其五)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陋室銘
劉禹錫??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汉温??
(1)讀準(zhǔn)字音,是閱讀古詩文的第一步。請給下列句中的加點字標(biāo)注讀音。①吟鞭東指即天涯 ②可以調(diào)素琴
A.有仙則名/不可名狀
B.惟吾德馨/德高望重
C.談笑有鴻儒/哀鴻遍野
D.可以調(diào)素琴/素不相識
(3)完成下列語句的翻譯。
①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翻譯:苔痕蔓延到臺階上,使臺階都綠了;
②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4)比較閱讀是學(xué)習(xí)古詩文的好方法,請結(jié)合選文將下面的表格補充完整。選文 相關(guān)名句積累 名句賞析 己亥雜詩
(其五)① 通過比喻的修辭手法,表現(xiàn)了詩人② 陋室銘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通過③ 發(fā)布:2024/12/27 2:0:1組卷:7引用:3難度:0.9
相關(guān)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