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13班的“張董丁鈞”實驗探究小組進行氧氣含量的測定和制取氧氣的探究,請你一起參與。
Ⅰ.【實驗目的】探究空氣中氧氣含量。
【實驗設計】探究小組設計了甲、乙、丙三種方案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
【實驗分析】
(1)大家一致認為,丙丙(填“甲”、“乙”或“丙”)同學的實驗設計存在問題,不能用于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
【進行實驗】探究小組根據甲、乙裝置圖的進行實驗,請你一起來完成實驗報告。張軒同學甲裝置進行實驗,他的操作過程如下:
①檢查氣密性后,將c處的止水夾夾緊,點燃紅磷并迅速插入廣口瓶中。
②待燃燒停止,整個裝置冷卻至室溫后,將c處的止水夾打開。
③實驗前原廣口瓶中空氣的體積為400mL。待燒杯中的水不能再進入廣口瓶后,打開廣口瓶的橡膠塞,將廣口瓶中的水全部倒入到100mL量筒中,測得其中水的體積為78mL?;卮鹣铝袉栴}:
(2)該同學測得的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為 19.519.5%,與理論值21%相比較,產生誤差的原因很可能是 紅磷量不足紅磷量不足(導氣管的體積可忽略不計,寫一點即可)。董均利用乙裝置進行實驗,選用容積為35mL的試管和20mL的注射器作反應容器。實驗過程由于操作疏忽,彈簧夾沒有夾緊。
(3)乙實驗中,能看到的現(xiàn)象是 注射器活塞先往右移動,過一會后活塞向左移動,直至最后停留在1mL處注射器活塞先往右移動,過一會后活塞向左移動,直至最后停留在1mL處。
Ⅱ.二氧化錳和過氧化氫酶均能催化過氧化氫分解制取氧氣。為比較兩者的催化能力,丁文同學按圖1所示裝置進行了如圖實驗。
【查閱資料】過氧化氫分解為放熱反應;溫度過高,過氧化氫酶的活性反而會降低。
【實驗步驟】
①連接好裝置,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②取1.5毫克過氧化氫酶和8毫升蒸餾水加入容器中,攪拌后塞緊橡皮塞。
③用注射器A從容器中抽出2毫升氣體,用注射器B將2毫升H2O2溶液注入容器中,采集數據。直至反應結束。
④用3.1毫克、3.6毫克過氧化氫酶及1.5毫克、5.6毫克、10.7毫克二氧化錳重復上述實驗,獲取數據如圖2。
(1)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是 雙手握住錐形瓶,觀察到氣壓測量儀內壓強增大,松開雙手后,壓強恢復至初始壓強,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雙手握住錐形瓶,觀察到氣壓測量儀內壓強增大,松開雙手后,壓強恢復至初始壓強,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
(2)丁文分析相關數據,得出“過氧化氫酶對過氧化氫的催化能力比二氧化錳強”這一結論,其依據是 加入等質量的過氧化氫酶和二氧化錳的過氧化氫溶液中,過氧化氫酶先達到同樣的壓強的時間短加入等質量的過氧化氫酶和二氧化錳的過氧化氫溶液中,過氧化氫酶先達到同樣的壓強的時間短。
(3)陳棵推測:過氧化氫酶質量過大,可能導致實驗過程中突然變慢。理由是 加入過氧化氫酶質量過大,反應過快,放熱大量熱,溫度升高,使酶失去活性,起不到催化作用,降低反應速率,導致實驗過程中突然變慢加入過氧化氫酶質量過大,反應過快,放熱大量熱,溫度升高,使酶失去活性,起不到催化作用,降低反應速率,導致實驗過程中突然變慢。
【考點】催化劑的特點與催化作用;測定空氣里氧氣含量的探究.
【答案】丙;19.5;紅磷量不足;注射器活塞先往右移動,過一會后活塞向左移動,直至最后停留在1mL處;雙手握住錐形瓶,觀察到氣壓測量儀內壓強增大,松開雙手后,壓強恢復至初始壓強,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加入等質量的過氧化氫酶和二氧化錳的過氧化氫溶液中,過氧化氫酶先達到同樣的壓強的時間短;加入過氧化氫酶質量過大,反應過快,放熱大量熱,溫度升高,使酶失去活性,起不到催化作用,降低反應速率,導致實驗過程中突然變慢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68難度:0.3
相似題
-
1.下列有關催化劑的說法正確的是( ?。?/h2>
A.化學反應前后催化劑的化學性質通常會發(fā)生改變 B.在化學反應中催化劑只能加快物質的反應速率 C.催化劑只能改變化學反應速率,不能增加或減少生成物的質量 D.要使過氧化氫溶液分解出氧氣必須加入二氧化錳,否則就不能發(fā)生分解反應 發(fā)布:2024/12/25 11:0:2組卷:64引用:3難度:0.5 -
2.用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時,忘記加二氧化錳,其結果是( )
A.不放出氧氣 B.放出氧氣總量會減少 C.放出氧氣速率慢 D.放出氧氣總量更多 發(fā)布:2024/12/25 11:30:2組卷:15難度:0.7 -
3.“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今年2月18日入夜,經過千余名人工增雨作業(yè)人員的奮力鏖戰(zhàn),天人戮力,一場久違的大雪降臨河北大地,給這方焦渴的土地帶來了生機和希望.其原理就是使用催化劑使云中的小水滴相互凝結,形成降雨(雪).目前,人工增雨使用的催化劑通常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可以大量產生凝結核或凝華核的碘化銀等成核劑;碘化銀(AgI)在高溫下瞬間分解生成銀單質和碘單質(I2)形成人工冰核使水汽凝聚形成冰晶.第二類是可以使云中的水分形成大量冰晶的干冰、液氮等制冷劑.第三類是可以吸附云中水分變成較大水滴的鹽粒等吸濕劑.
(1)下面關于這些催化劑描述不正確的是
A.干冰是氧化物
B.液氮是綠色增雨劑對環(huán)境無污染
C.在增雨過程中液氮和干冰只發(fā)生了物理變化
D.液氮是一種溶液,降落的雨滴中將含有大量的液氮
(2)寫出碘化銀分解的化學方程式
(3)干冰和液氮可以使云中的水分形成大量冰晶的原理是發(fā)布:2025/1/4 8:0:1組卷:8引用:1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