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古詩文名句填空。
??“千古文人家國夢”,詩意的文字,失意的人生?!阿?!--BA-->
懷舊空吟聞笛賦
懷舊空吟聞笛賦
,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借用典故,為物是人非而傷感,為度光陰而悲切;“漢文有道恩猶薄,②
湘水無情吊豈知
湘水無情吊豈知
”(【長沙過賈誼宅】),劉長卿自比賈誼、屈原兩位先哲,道出了郁郁不得志的惆悵;“③
欲渡黃河冰塞川
欲渡黃河冰塞川
,將登太行雪滿山?!薄缎新冯y(其一)》),李白道出了現(xiàn)實與理想之間的鴻溝;“有弟皆分散,④
無家問死生
無家問死生
(《月夜憶舍弟》,杜甫在“有”“無”的對比中,為弟兄分散、人各東西椎心泣血。
??但失意的苦悶又怎會壓垮文人的傲骨?范仲淹遭貶謫卻仍以“⑤
先天下之憂而憂
先天下之憂而憂
,⑥
后天下之樂而樂
后天下之樂而樂
”(《岳陽樓記》)自勉,立志以萬家憂樂為先;韓愈雖被降職遠調(diào),仍高呼“欲為圣明除弊事,⑦
肯將衰朽惜殘年
肯將衰朽惜殘年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報國之心彌堅:李白尋夢之路艱難卻壯志未泯,“長風破浪會有時,⑧
直掛云帆濟滄海
直掛云帆濟滄海
”(《行路難(其一)》),希望有一天能揚帆起航到達理想的彼岸。

【答案】懷舊空吟聞笛賦;湘水無情吊豈知;欲渡黃河冰塞川;無家問死生;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肯將衰朽惜殘年;直掛云帆濟滄海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quán)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10/17 4:0:1組卷:55引用:6難度:0.9
相似題
  • 1.用古詩原句填空,其中題(2)需填寫作者。
    (1)晴川歷歷漢陽樹,
     
    。  (崔顥《黃鶴樓》)
    (2)
     
    ,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3)東風不與周郎便,
     
    。(杜牧《赤壁》)
    (4)揀盡寒枝不肯棲,
     
    。(蘇軾《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5)
     
    ,只有香如故。  (陸游《卜算子?詠梅》)
    (6)兒童散學歸來早,
     
    。(高鼎《村居》)
    (7)在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之際,我們牢記使命,立下“追夢啟航正當時,‘
     
    ’”的志向,做新時代的奮進者!請從李白《行路難》(其一)中選擇符合該語境的詩句填空。

    發(fā)布:2024/12/24 8:0:13組卷:13引用:1難度:0.8
  • 2.根據(jù)課文默寫古詩文。
    (1)樹樹皆秋色,
     
    。(王績《野望》)
    (2)晴川歷歷漢陽樹,
     
    。(崔顥《黃鶴樓》)
    (3)
     
    ,
     
    。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E《贈從弟》)
    (4)徜徉在經(jīng)典詩文的畫廊中,目之所及,美無處不在。詩文之美,美在意境,王維《使至塞上》中的“
     
     
    ”為我們描繪了奇特壯麗的塞外風光;美在形象,白居易《錢塘湖春行》中的“
     
    ,
     
    ”通過描繪禽鳥的動態(tài)場景展示了早春的勃勃生機,表達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喜愛之情。

    發(fā)布:2024/12/25 11:0:5組卷:4引用:1難度:0.8
  • 3.默寫。
    (1)無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2)可憐身上衣正單,
     
    。(白居易《賣炭翁》)
    (3)
     
    ,月是故鄉(xiāng)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4)醉能同其樂,
     
    ,太守也。(歐陽修《醉翁亭記》)
    (5)野外郊游,欣賞自然美景。往往心有所悟。而一時難以用語言來表達,正如陶淵明在《飲酒(其五)》中所說的:“
     
    ,
     
    ”。

    發(fā)布:2024/12/23 10:0:5組卷:14引用:1難度:0.9
小程序二維碼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