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當別入不了解甚至誤解自己時,孔子在《論語》中認為應當采取的正確態(tài)度是 人不知而不慍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不亦君子乎。
(2)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由此我們可以聯(lián)到《論語》中孔子的一句話: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學習與思考缺一不可,否則會誤入歧途,所以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思而不學則殆。”
(4)在學習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正如孔子所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h1>
【考點】直接型默寫.
【答案】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5/27 14:0:0組卷:121引用:1難度: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