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杜杞,字偉長。父鎬,蔭補將作監(jiān)主簿,知建陽縣。強敏有才。閩俗,老而生子輒不舉。杞使五保相察,犯者得重罪。累遷尚書虞部員外郎、知橫州。時安化蠻寇邊,殺知宜州王世寧,出兵討之。杞言:“嶺南諸郡無城郭甲兵之備牧守非才橫為邕、欽、廉三郡咽喉地勢險阻可屯兵為援邕管內制廣源外控交阯愿擇文臣識權變練達嶺外事者,以為牧守,使經(jīng)制邊事?!备耐ㄅ姓嬷?,徙知解州。盜起京西,掠商、鄧、均、房,焚光化軍,其舊職,兼京西轉運、按察使。居數(shù)月,賊平。
      會廣西區(qū)希范誘白崖山蠻蒙趕反,有眾數(shù)千,襲破環(huán)州、帶溪普義鎮(zhèn)寧砦,嶺外騷然。擢刑部員外郎、直集賢院、廣南西路轉運按察安撫使。行次真州,先遣急遞以書諭蠻,聽其自新。次宜州,蠻無至者。杞得州校,出獄囚,脫其械,使入洞說賊,不聽。乃勒兵攻破白崖、黃坭、九居山砦及五峒,焚毀積聚,斬首百余級,復環(huán)州。賊散走,希范走荔波洞,杞遣使誘之,趕來降。杞謂將佐曰:“賊以窮蹙降我,威不足制則恩不能懷,故數(shù)叛,不如盡殺之。”乃擊牛馬,為曼陀羅酒,大會環(huán)州,伏兵發(fā),誅七十余人。后三日,又得希范,醢之以遺諸蠻,因老病而釋者,才百余人。御史梅摯劾杞殺降失信,詔戒諭之,為兩浙轉運使。明年,徙河北,拜天章閣待制、環(huán)慶路經(jīng)略安撫使、知慶州。杞上言:“殺降者臣也,得罪不敢辭。將吏勞未錄,臣未敢受命?!币驗樾匈p。蕃酋率眾千余內附,人以兵索酋而劫邊戶,掠馬牛,有詔責杞。杞言:“彼違誓舉兵,酋不可與?!币蛞葡娜?,不償所掠,則酋不可得,既而兵亦罷去。
      杞性強記,博覽書傳,通陰陽數(shù)術之學,自言吾年四十六死矣。一日據(jù)廁,見希范與趕在前訴冤,叱曰:“爾狂僭叛命,法當誅,尚敢訴邪!”未幾卒。
(選自《宋史?列傳第五十九》,有刪節(jié))(1)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C
C

A.嶺南諸郡/無城郭甲兵之備/牧守非才橫/為邕、欽、廉三郡咽喉/地勢險阻/可屯兵為援邕管/內制廣源/外控交阯/
B.嶺南諸郡無城郭/甲兵之備/牧守非才/橫為邕、欽、廉三郡/咽喉地勢/險阻可屯兵/為援邕管/內制廣源/外控交阯/
C.嶺南諸郡/無城郭甲兵之備/牧守非才/橫為邕、欽、廉三郡咽喉/地勢險阻/可屯兵為援/邕管內制廣源/外控交阯/
D.嶺南諸郡無城郭/甲兵之備/牧守非才/橫為邕、欽、廉三郡/咽喉地勢險阻/可屯兵為援/邕管內制廣源/外控交阯/
(2)下列對原文加點詞有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C
C

A.蔭補,也稱奏蔭、補蔭、恩蔭等,指封建時代子孫因祖先有功而取得做官的權利。
B.“署”表示暫代官職,在文言文中表示代理官職的詞還有假、攝、權等。
C.古代人尊崇右,右尊左卑。官位前加“右”比加“左”的地位高。
D.夏,宋朝的藩屬黨項首領李元昊脫宋自立,自稱皇帝,建國號“大夏”,史稱“西夏”。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B
B

A.杜杞聰敏有才,長于地方治理。擔任建陽知縣時,針對當?shù)氐牟涣硷L俗,他讓五戶相?;ハ啾O(jiān)視,并規(guī)定若再發(fā)生便處以重罪。
B.杜杞足智多謀,戰(zhàn)功赫赫。他先后鎮(zhèn)壓多地叛亂,善于與西夏周旋。圍剿區(qū)希范、蒙趕時,先勸降,后進攻,最終迫使區(qū)希范、蒙趕投降并將其殺害。
C.杜杞性格倔強,敢于堅持原則。蕃人首領率眾降宋,夏派兵索要那位首領,乘機搶劫邊民,朝廷下詔責備杜杞。杜杞堅持原則,不交回搶走的財物,則得不到酋長。
D.杜杞博聞強識,通曉陰陽術數(shù)。他能算出自己四十六歲就死。一天上廁所時,見被他殘殺的區(qū)希范和蒙趕在面前訴說冤枉,就嚴詞斥責,不久去世。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行次真州,先遣急遞以書諭蠻,聽其自新。
②賊以窮蹙降我,威不足制則恩不能懷,故數(shù)叛,不如盡殺之。

【答案】C;C;B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5/27 14:0:0組卷:1引用:5難度:0.5
相似題
  • 1.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各題。
    規(guī) 執(zhí) 政
    劉基
          ①郁離子謂執(zhí)政曰:“今之用人也,徒以具數(shù)與,□亦以為良而倚以圖治與?”執(zhí)政者曰:“亦取其良而用之耳!”郁離子曰:“若是,則相國之政與相國之言不相似矣。”
          ②執(zhí)政者曰:“何謂也?”郁離子曰:“仆聞農夫之為田也,不以羊負軛;賈子之治車也,不以豕驂服。知其不可以集事,恐為其所敗也。是故三代之取士也,必學而后入官,必試之事而能,然后用之,不問其系族,惟其賢,不鄙其側陋。 今風紀之司,耳目所寄,非常之選也。儀服云乎哉?言語云乎哉?乃不公天下之賢,而悉取諸世胄昵近之都那豎為之,是愛國家不如農夫之田、賈子之車也?!?br />      ③執(zhí)政者許其言,而必忤之。
    【注】①具數(shù):湊數(shù)。 ②都那豎:紈绔子弟。
    (1)填入第①段方框處最恰當?shù)奶撛~是
     

    A.抑         B.且          C.或          D.夫
    (2)“農夫不以羊負軛,賈子不以豕驂服”借此說明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話回答)
    (3)文中畫線句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如今擔任重要職務的官人,他的耳朵和眼睛與國家的使命一樣重要。
    B.現(xiàn)在掌管風氣紀律的官職,像一個人的眼睛和耳朵那樣重要的使命。
    C.如今擔任重要職務的人,他的耳朵和眼睛與國家的使命一樣有寄托。
    D.現(xiàn)掌管教化綱紀的官職,寄托著像一個人的眼睛和耳朵那樣的使命。
    (4)第②段運用了多種論證方法,請舉一例加以分析。
    (5)第③段“執(zhí)政者許其言,而必忤之?!边@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發(fā)布:2025/1/1 4:30:2組卷:7引用:5難度:0.1
  • 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黃歇受約歸楚,楚使歇與太子完入質于秦,秦留之數(shù)年。楚頃襄王病,太子不得歸。而楚太子與秦相應侯善,于是黃歇乃說應侯曰:“相國誠善楚太子乎?”應侯曰:“然。”歇曰:“今楚王恐不起疾,秦不如歸其太子。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國無窮,是親與國而得儲萬乘也。若不歸,則咸陽一布衣耳;楚更立太子,必不事秦。夫失與國而絕萬乘之和,非計也。愿相國孰慮之。”應侯以聞秦王。秦王曰:“令楚太子之傅先往問楚王之疾,返而后圖之?!秉S歇為楚太子計曰:“秦之留太子也,欲以求利也。今太子力未能有以利秦也,歇憂之甚。而陽文君子二人在中,王若卒大命,太子不在,陽文君子必立為后,太子不得奉宗廟矣。不如亡秦,與使者俱出;臣請止,以死當之。”楚太子因變衣服為楚使者御以出關,而黃歇守舍,常為謝病。度太子已遠,秦不能追,歇乃自言秦昭王曰:“楚太子已歸,出遠矣。歇當死,愿賜死?!闭淹醮笈犉渥詺⒁?。應侯曰:“歇為人臣,出身以徇其主,太子立,必用歇,故不如無罪而歸之,以親楚。”秦因遣黃歇。
          歇至楚三月,楚頃襄王卒,太子完立,是為考烈王??剂彝?bdo class="mathjye-underpoint2">元年,以黃歇為相,封為春申君,賜淮北地十二縣。后十五歲,黃歇言之楚王曰:“淮北地邊齊,其事急,請以為郡便?!币虿I淮北十二縣,請封于江東。考烈王許之。春申君因城故吳墟,以自為都邑。
          春申君既相楚,是時齊有孟嘗君,趙有平原君,魏有信陵君,方爭下士,招致賓客,以相傾奪,輔國持權。
          ……
          春申君相二十二年,諸侯患秦攻伐無已時乃相與合從西伐秦而楚王為從長春申君用事至函谷關秦出兵攻諸侯兵皆敗走。楚考烈王以咎春申君,春申君以此益疏。
    (選自《史記?春申君列傳》,有刪改)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諸侯患秦攻伐無已/時乃相與合從/西伐秦/而楚王為從長/春申君用事/至函谷關/秦出兵攻/諸侯兵皆敗走
    B.諸侯患秦攻伐無已時/乃相與合從/西伐秦/而楚王為從長/春申君用事/至函谷關/秦出兵攻/諸侯兵皆敗走
    C.諸侯患秦攻伐無已/時乃相與/合從西伐秦/而楚王為從長/春申君用事/至函谷關/秦出兵攻諸侯/兵皆敗走
    D.諸侯患秦/攻伐無已時/乃相與合從/西伐秦而楚王為從長/春申君用事/至函谷關/秦出兵攻諸侯/兵皆敗走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相國:古代官名,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一些諸侯國設此官職,為百官之長。后為宰相的尊稱。
    B.春申君:黃歇,是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與魏國信陵君魏無忌、趙國平原君趙勝、齊國孟嘗君田文并稱為“戰(zhàn)國四公子”。
    C.元年:在古代,多指帝王或諸侯即位的第一年或帝王改元的第一年。考烈王元年就是指考烈王即位的第一年。
    D.江東:泛指長江下游以東地區(qū)。古人在地理上以東為右,故江東又稱江右。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黃歇對當時秦楚兩國的局勢觀察得非常透徹,他游說秦國相國應侯,在應侯的幫助下,黃歇里應外合,與太子完一起返回楚國。
    B.使者為太子駕車回國后,黃歇就守在屋中,稱太子生病不見客。估計太子走遠且秦兵追趕不上后,他才對秦王道出實情。
    C.太子登基時,作為獎賞,將江東地區(qū)封給春申君,春申君就在吳國故都修建城堡,把它們作為自己的都邑。
    D.春申君、孟嘗君、平原君、信陵君都禮賢下士,招徠賓客,互相爭奪賢士,來輔助君王,掌握國政。
    (4)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國無窮,是親與國而得儲萬乘也。
    ②不如亡秦,與使者俱出;臣請止,以死當之。

    發(fā)布:2025/1/1 4:30:2組卷:4引用:4難度:0.5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霍去病,大將軍青姊少兒子也。去病以皇后姊子,年十八為侍中。善騎射,再從大將軍。大將軍受詔,予壯士,為票姚校尉,與輕勇騎八百直棄大軍數(shù)百里赴利,斬捕首虜過當,以二千五百戶冠軍侯。
          元狩二年春為驃騎將軍,將萬騎出隴西,有功,益封二千二百戶。其夏,去病與合騎侯敖俱出北地,異道。博望侯張騫、郎中令李廣俱出右北平,異道。廣將四千騎先至,騫將萬騎后。匈奴左賢王將數(shù)萬騎圍廣,廣與戰(zhàn)二日,死者過半,所殺亦過當。騫至,匈奴引兵去。騫坐行留,當斬,為庶人。而去病出北地,遂深入,合騎侯失道,不相得。去病至祁連山,捕首虜甚多,益封五千四百戶。合騎侯敖坐行留不與驃騎將軍會,當斬,贖為庶人。諸宿將所將士馬兵亦不如去病。去病所將常選,然亦敢深入,常與壯騎先其大軍,軍亦有天幸,未嘗困絕也。然而諸宿將常留落不耦。由此去病日以親貴,比大將軍。
          其后,單于怒渾邪王居西方數(shù)為漢所破,亡數(shù)萬人,以驃騎之兵也,欲召誅渾邪王。渾邪王與休屠王等謀欲降漢使人先要道邊是時大行李息將城河上得渾邪王使即馳傳以聞。上恐其以詐降而襲邊,乃令去病將兵往迎之。去病既渡河,與渾邪眾相望。渾邪裨王將見漢軍而多欲不降者,頗遁去。去病乃馳入,得與渾邪王相見,斬其欲亡者八千人,遂獨遺渾邪王乘傳先詣行在所,盡將其眾渡河。降者數(shù)萬人,號稱十萬。
          去病為人少言不泄,有氣敢往。上嘗欲教之吳孫兵法,對曰:“顧方略何如耳?不至學古兵法?!鄙蠟橹蔚?,令視之,對曰;“匈奴不滅,無以家為也?!庇纱松弦嬷貝壑?。然少而侍中,貴不省士。其從軍,上為遣太官赍數(shù)十乘,既還,重車余棄粱肉,而士有饑者。其在塞外,卒乏糧,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蹴鞠也。事多此類。
          元狩六年。上悼之,發(fā)屬國玄甲,軍陳自長安至茂陵,為冢象祁連山。之并武與廣地曰景桓侯。
    (節(jié)選自《漢書?衛(wèi)青霍去病列傳》,有刪改)(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渾邪王與休屠王等謀欲降/漢使人先要道邊/是時/大行李息將城河/上得渾邪王使/即馳傳以聞
    B.渾邪王與休屠王等謀欲降漢/使人先要道邊/是時/大行李息將城河上/得渾邪王使/即馳傳以聞
    C.渾邪王與休屠王等謀欲降漢/使人先要道邊/是時/大行李息將城河上/得渾邪王/使即馳傳以聞
    D.渾邪王與休屠王等謀欲降/漢使人先要道邊/是時/大行李息將城河/上得渾邪王/使即馳傳以聞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封,古時帝王把爵位(有時連土地)或稱號賜給臣子。漢武帝封霍去病為“冠軍侯”,取“功冠全軍”之意。
    B.贖,贖刑。起源于傳說中的堯舜時代,《尚書?舜典》說“金作贖刑”。墨、劓、刖、宮、大辟都可以用金抵免。
    C.薨,古代稱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唐代以后稱二品以上的官死也叫做“薨”。
    D.謚,謚號,根據(jù)生前事跡帶有褒貶的評價性質?!熬盎浮笔前龘P霍去病光明磊落、戰(zhàn)功卓著。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霍去病少年得志,深得皇帝歡心。很早就立功封侯,甚至與舅舅衛(wèi)青平起平坐,這與他是衛(wèi)皇后姐姐之子有一定關系。
    B.霍去病英勇善戰(zhàn),敢于深入敵陣。在對匈奴作戰(zhàn)中,張騫因行動遲緩,公孫敖由于迷路,都沒有完成會師,受到懲罰。
    C.霍去病軍功顯赫,日益受寵顯貴。當時眾多老將并非才能不及,而是霍去病常選拔補充精壯士卒,部隊從沒遭遇絕境。
    D.霍去病寡言少語,有勇氣有擔當。漢武帝曾想教他學習古代兵法,他以應更關注實戰(zhàn)謀略之由予以回絕,使武帝更加重視寵愛他。
    (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與輕勇騎八百直棄大軍數(shù)百里赴利,斬捕首虜過當。
    ②遂獨遺渾邪王乘傳先詣行在所,盡將其眾渡河。
    (5)《呂氏春秋》上說“尺之木必有節(jié)目,寸之玉必有瑕疵”,請根據(jù)文意指出霍去病的“節(jié)目”“瑕墑”。

    發(fā)布:2025/1/1 4:30:2組卷:17引用:4難度:0.6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