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
章節(jié)挑題
請展開查看知識點列表
>
更多>>
已完結(jié)
|
一課一練
基礎(chǔ)鞏固
教材同步
瀏覽次數(shù):41
更新:2025年01月21日
|
已完結(jié)
|
熱點預(yù)測
中考復(fù)習(xí)
新題搶練
瀏覽次數(shù):311
更新:2025年01月21日
|
2741.閱讀下面名著選段,回答以下各題。
①蟬是非常喜歡唱歌的。它翼后的空腔里帶有一種像鈸一樣的樂器。它還不滿足,還要在胸部安置一種響板,以增加聲音的強(qiáng)度。因為有這種巨大的響板,使得生命器官都無處安置,只得把它們壓緊到身體最小的角落里。當(dāng)然了,要熱心委身于音樂,那么只有縮小內(nèi)部的器官,來安置樂器了。
②但是不幸得很,它這樣喜歡的音樂,對于別人,卻完全不能引起興趣。就是我也還沒有發(fā)現(xiàn)它唱歌的目的。通常的猜想以為它是在叫喊同伴,然而事實明顯,這個意見是錯誤的。
③蟬與我比鄰相守,到現(xiàn)在已有十五年了,每個夏天差不多有兩個月之久,它們總不離我的視線,而歌聲也不離我的耳畔。我通常都看見它們在梧桐樹的柔枝上,排成一列,歌唱者和它的伴侶比肩而坐。吸管插到樹皮里,動也不動地狂飲,夕陽西下,它們就沿著樹枝用慢而且穩(wěn)的腳步,尋找溫暖的地方。無論在飲水或行動時,它們從未停止過歌唱。
④所以這樣看起來,它們并不是叫喊同伴,你想想看,如果你的同伴在你面前,你大概不會費掉整月的功夫叫喊他們吧!
⑤其實,照我想,便是蟬自己也聽不見所唱的歌曲。不過是想用這種強(qiáng)硬的方法,強(qiáng)迫他人去聽而已。
⑥它有非常清晰的視覺,只要看到有誰跑來,它會立刻停止歌唱,悄然飛去。然而喧嘩卻不足以驚擾它。你盡管站在它的背后講話,吹哨子、拍手、撞石子,這鎮(zhèn)靜的蟬卻仍然繼續(xù)發(fā)聲,好像沒事兒人一樣。
⑦有一回,我借來兩支鄉(xiāng)下人辦喜事用的土銃,里面裝滿火藥,將它放在門外的梧桐樹下。我們很小心地把窗打開,以防玻璃被震破。
⑧我們六個人等在下面,熱心傾聽頭頂上的樂隊會受到什么影響?!芭?”槍放出去,聲如霹雷。
⑨一點沒有受到影響,它仍然繼續(xù)歌唱。它既沒有表現(xiàn)出一點兒驚慌擾亂之狀,聲音的質(zhì)與量也沒有一點輕微的改變。第二槍和第一槍一樣,也沒有發(fā)生影響。
⑩我想,經(jīng)過這次試驗,我們可以確定,蟬是聽不見的,好像一個極聾的聾子,它對自己所發(fā)的聲音是一點也感覺不到的!
(節(jié)選自法布爾《昆蟲記?蟬》,有刪改)
(1)蟬的歌唱源于它怎樣的身體構(gòu)造?
(2)第③段畫線句子語言有什么特色?請略作分析。
(3)第⑦至⑩段,寫了什么事?從中可以看出作者具有怎樣的治學(xué)態(tài)度?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120引用:7難度:0.32742.結(jié)合課文《一著驚海天》填空。
(1)《一著驚海天》是一篇
(2)本文集動態(tài)美、情感美、語言美為一體,使用了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112引用:6難度:0.8274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習(xí)題。
鄭之鄙人學(xué)為蓋(雨具)。三年而大旱,無所用,棄而為秸槔(打水的用具)三年而大雨,又無所用,則還為蓋焉。未幾,盜起,民盡戎服,鮮用蓋者。欲學(xué)為兵,則老矣。
越有善農(nóng)者,鑿田種稻,三年皆澇。人謂宜泄水種黍,弗聽,而仍其舊,乃大旱連歲。計其獲,則償歉而贏焉。故曰:“旱斯具舟,熱斯具裘。天下名言也!”
(選自《郁離子》)(1)解釋句中加點的詞。
①鄭之鄙人學(xué)為蓋
②鮮用蓋者
③越有善農(nóng)者
④三年皆澇
(2)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
①未幾,盜起,民盡戎服,鮮用蓋者。
②旱斯具舟,熱斯具裘。
(3)本文的主要觀點是什么?寫法上與《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有什么共同特點?
主要觀點:
共同特點:
(4)鄭之鄙人最終一事無成的原因是什么?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15引用:1難度:0.72744.五位礦工在一次事故中,被困于井下,只有一個人戴著手表,他們約定每半小時報時一次。這個報時的人最初半小時報時一次,漸漸變成了四十分鐘、五十分鐘、一小時……他們終于等來了地面救援。這是否與誠信相悖?請說出你的探究。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104引用:7難度:0.92745.閱讀下面有關(guān)某縣土地沙化狀況的統(tǒng)計資料,回答后面問題。
某縣土地沙化面積變化表(單位:畝)時間 1949年 1979年 1988年 1991年 1998年 2010年 面積 50畝 100畝 140畝 210畝 300畝 380畝
(2)我據(jù)此向土地主管部門提出合理化建議:
(3)班里開展“愛我家鄉(xiāng),護(hù)我土地”活動,需要擬寫一條文學(xué)性宣傳標(biāo)語(至少用一種修辭方法),我準(zhǔn)備的是: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80引用:3難度:0.72746.永定河上的盧溝橋,
早在13世紀(jì),盧溝橋就聞名世界。那時候有個意大利人馬可?波羅來過中國,他的游記里,十分推崇這座橋,說它“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并且特別
(1)在括號內(nèi)選擇適當(dāng)?shù)脑~填在橫線上。
(2)解釋加點的字。
聞名世界
奇觀
盧溝曉月
勝景
(3)說出加黑字在文中的作用。
約:
幾乎:
之一:
從沒:
(4)“由于各拱相聯(lián),這種橋叫做聯(lián)拱石橋”是從文中取出的,應(yīng)放在文中甲、乙、丙哪一處最合適
A.甲處 B.乙處 C.丙處
(5)馬可?波羅說盧溝橋是“獨一無二”的,這是指
A.結(jié)構(gòu) B.形式 C.結(jié)構(gòu)與形式 D.價值
(6)文中畫線的句子有什么作用?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25引用:1難度:0.72747.下面五個句子分為三組,均寫出了山連綿不斷的一組是( )
①兩岸連山,略無闕處。(《三峽》)
②素湍綠潭,回清倒影。(《三峽》)
③山悉赪壁霞舉,若紅云秀天。(《丹水》)
④其山重阜修巖,有草無木。(《汾水》)
⑤夾岸連山,聯(lián)峰接勢。(《汾水》)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④⑤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175引用:1難度:0.72748.我們的老顧問余鳳英離休了。她老早就說過,離休的時候要送給我們一件注著特別感情的禮物。那天她來了,抱著一盆自己親手栽培的馬蘭花,把它放在辦公室的窗臺上,深情地說:“馬蘭花,一看到它我就不由想起了延安?!?br /> 余老太太是個“老延安”,特別喜歡馬蘭花。她家的小院里從不種玫瑰,也不種丁香,更不種什么柱頂紅之類,卻栽種著一簇簇的馬蘭花。春天,馬蘭花蓬蓬勃勃地生長,十分惹人喜愛。特別是那修長蒼勁的葉子,托著盛開的藍(lán)而帶有紫紋的花瓣,活似一張張乳燕的小嘴?;m不艷,卻散發(fā)著沁人的清香。這時候,余老太太的心就像盛開的馬蘭花,溫柔的笑總是掛在飽經(jīng)風(fēng)霜的臉上。你若帶孩子到她家作客,她準(zhǔn)會拿出好多用馬蘭花編成的小動物,諸如花蝴蝶、青蛙、鴿子等等。孩子樂得直跳。大家都說,余老太太與馬蘭花有著特別的感情,并把這感情與她不肯隨便扔掉半塊紙頭的老習(xí)慣聯(lián)系在一起??烧l也說不清這事的緣由。
最近我才了解實情。當(dāng)年余老太太大學(xué)剛結(jié)業(yè),地下黨把她從上海送到延安。那是抗日戰(zhàn)爭最困難的時期,邊區(qū)紙張奇缺,組織上把她分配到一家印刷廠工作。當(dāng)時的用紙要自造。每一天,她把不知道經(jīng)過多少人的手做好的紙漿刷到粉白光滑的墻上,干了再取下來,拿去印報紙,出刊物書籍,如馬克思、列寧、毛澤東著作和黨的文件。巴掌大的紙頭都十分金貴,誰也舍不得扔掉。余鳳英那時逐漸與馬蘭花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工作之余,除了培育馬蘭花,還學(xué)會了用馬蘭草編制各種各樣的玩具,送給延安的孩子……
□→□→□→□.馬蘭花熱烈地開著。那墨綠的葉子,那略帶紫紋的藍(lán)色花朵,樸素而雅潔。
(1)文中□→□→□→□應(yīng)填入下面四句話。請在題后的方框內(nèi)依次填上最合理的序號。
①她的馬蘭花留在辦公室的窗上
②余老太太離休了
③還是閃爍千秋萬代永遠(yuǎn)激勵我們奮發(fā)向前的一種進(jìn)取精神
④那不只是一盆花
這四句話的順序應(yīng)是:
(2)標(biāo)點運用。
①第二段中“老延安”加引號的作用是
②關(guān)于文中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個標(biāo)點符號的用法,下面有兩種意見,其中正確的一種是
A.這種用法是正確的。
B.省略號后面還應(yīng)當(dāng)再加一個句號。
(3)修辭方法。
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是一個比喻句,它的比喻詞是
(4)下面是關(guān)于這篇短文中心意思的概括,其中正確的一項是
A.表現(xiàn)了馬蘭花清香而樸素的特征。
B.說明余鳳英喜愛馬蘭花是為了用馬蘭草給孩子編制玩具。
C.表現(xiàn)了余鳳英晚年非常懷念在延安的生活。
D.表現(xiàn)了老一輩意味深長地把奮發(fā)向前的進(jìn)取精神傳給下一代。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93引用:2難度:0.52749.閱讀《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一文,回答問題。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舜發(fā)于畎畝之中:興起,指被任用
B.百里舉于市:集市
C.征于色:征驗、表現(xiàn)
D.出則無敵國外忠者:敵對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用法,與其它三項不相同的一項是
A.必先苦其心志
B.餓其體膚
C.所以動心忍性的
D.人恒過,然后能改
(3)下列對選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孟子首先一連列舉了六位歷史上著名人物的事例,說明這些人雖出身貧賤,但他們在經(jīng)受了艱苦磨煉之后,終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業(yè)。
B.孟子又重視造就人才的客觀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的觀點,這樣就把造就人才的主、客觀條件都說到了。
C.孟子由個人說到國家,提出“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的論斷,由此自然導(dǎo)出這一章的中心思想“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D.這篇文章要告訴人們,憂患和磨難可以使一個人奮發(fā)有為,使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dá);安逸享樂則會讓一個人不思進(jìn)取,使一個國家衰敗滅亡。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158引用:2難度:0.52750.奧斯威辛沒有什么新聞
[美]埃?姆?羅森塔爾 本報波蘭布熱津卡訊——在布熱津卡,不知怎么,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在這里,太陽和煦、明亮,一排排高大的白楊樹長勢喜人,在門前不遠(yuǎn)的草地上,還有兒童在嬉笑、打鬧。
這真像是一場噩夢,一切都可怕地顛倒了。在布熱津卡,本來不該有太陽照耀,不該有光亮,不該有碧綠的草地,不該有孩子們的嬉笑。假若在布熱津卡,從來就見不到陽光,青草枯萎凋殘,那才合乎情理,因為這里是一個無法形容的恐怖地方。
但是,每天都有許多人從世界各地來到布熱津卡,這里可能是世界上最可怕的旅游中心。
人們懷著不同的目的來到這兒,有的是想看一看這里的情況是否像傳說中所描繪的那樣,有的是要提醒自己不要忘記這個悲劇,有的是想通過訪問死難者受折磨的場所,來向他們致意。布熱津卡同南面更加著名的城市奧斯威辛只相隔幾公里。奧斯威辛大約有12000居民,距華沙約17l公里,坐落在莫拉維亞關(guān)卡東端的一片沼澤地上。
布熱津卡和奧斯威辛共同構(gòu)成了一座周密組織起來的大型殺人工廠的一部分,被納粹稱為奧斯威辛集中營。
從最后一批戰(zhàn)俘脫光了衣服在狗和衛(wèi)兵的驅(qū)趕下走進(jìn)毒氣室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過去了十四年,奧斯威辛的慘狀被人們講過許多次了。在集中營呆過的一些人曾寫過許多回憶錄,回憶錄中提到的事是一般正常的人難以想象的。集中營總監(jiān)魯?shù)婪?弗朗茨?弗迪南德?豪斯在被處死前曾寫下一部回憶錄,敘述了大規(guī)模殺人以及在活人身上作試驗的情況。據(jù)波蘭人說,有400萬人死在這里。
這樣,奧斯威辛就沒有什么新聞好報道了。但是,有一種無形的壓力迫使你提起筆來。
這種壓力來自無法抑制的某種感情。專程到奧斯威辛來,什么也不說,什么也不寫,這對于這兒的受難者來說,實在是一種不友好、十分令人痛心的行為。
布熱津卡和奧斯威辛如今已是十分寧靜的地方,再也聽不到刺耳的尖叫聲。參觀者默默地邁著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著,當(dāng)他的腦海中浮現(xiàn)出牢房、毒氣室、地牢和刑房時,腳步就逐漸放慢,簡直是在地上拖著走。導(dǎo)游也不必多費唇舌,因為只要他用手一指,就一清二楚了。
對于每個參觀者來說,都有某些他認(rèn)為永遠(yuǎn)也不會忘記的特別恐怖之處。有的人在奧斯威辛感受最深的是重新修復(fù)的毒氣室,據(jù)說這還是“小的”。而對另一些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在布熱津卡,德國人撤退時破壞了的毒氣室和焚尸爐的廢墟上已長滿了雛菊。
許多參觀者目瞪口呆地盯著毒氣室和焚尸爐,因為他們覺得這一切都不可思議。當(dāng)他們看到玻璃窗后堆積得像小山似的頭發(fā),看到一堆堆嬰孩的小鞋,看到一排排堆放著被窒息而死的人的尸體的磚房時,不禁毛骨悚然、不寒而栗。
一位參觀者突然張開大口,差不多叫出聲來。他看到好多木箱,一排排地放在女牢房里。每只木箱都有三層,寬6英尺,高3英尺。每只箱子晚上都要塞進(jìn)5至10名女囚,她們就在里面過夜。導(dǎo)游很快地穿過牢房。那里沒有別的東西。
有一座用磚砌成的建筑物,在這里,德國人曾在女囚身上作絕育試驗。導(dǎo)游推了推門,門上鎖了。記者實在感激,不必入內(nèi)了,但馬上臊紅了臉。
一條長廊,一排排面孔從墻上死盯著你。成千上萬張照片,囚徒的照片。他們都離開人世了。這些曾經(jīng)站在照相機(jī)前的男人和女人都清楚死亡在等待著他們。
他們目光呆滯。但是,中間一排有一張照片卻使記者回顧良久,思緒萬千。一個年輕姑娘,大約只有22歲,豐滿可愛,滿頭金發(fā)。她溫柔地微笑著,好像想起了什么甜蜜美妙的事情。究竟是什么念頭在這個姑娘的腦海中閃過呢?她的形象在奧斯威辛掛滿死難者照片的墻上留下的紀(jì)念又意味著什么呢?
記者被帶進(jìn)地下窒息室呆了一會兒,喉嚨就像被人扼住了一樣。又有一個參觀者走了進(jìn)來,她踉蹌地退了出去,在胸前直劃十字。在奧斯威辛,沒有地方可以祈禱。
參觀者懇求似地你望著我,我望著你,然后對導(dǎo)游講道:“夠了?!?br /> 奧斯威辛沒有什么新東西可以報道。這里天氣晴朗,樹木青青,門前還有兒童在打鬧、嬉戲。
(1)為什么文章開頭“本報訊”中把“太陽和煦、明亮,一排排高大的白楊樹長勢喜人,在門前不遠(yuǎn)的草地上,還有兒童在嬉笑、打鬧。”這些常人看來很愉快的事說成是“最令人毛骨悚然的”?
(2)“導(dǎo)游也不必多費唇舌,因為只要他用手一指,就一清二楚了?!睘槭裁磿@樣呢?
(3)為什么“廢墟”上長滿雛菊給一些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4)文章的最后一節(jié)是何含義?
(5)為什么作者說“布熱津卡”可能是世界上最可怕的旅游中心?
(6)你如何理解“在奧斯威辛,沒有地方可以祈禱”?
(7)中國也曾遭受一次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你知道在歷史上它被稱為什么嗎?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37引用:3難度: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