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章節(jié)挑題
請展開查看知識點列表
>
更多>>
![]() |
分階訓練
循序漸進
單元測試
穩(wěn)步提升
瀏覽次數(shù):97
更新:2025年02月12日
|
![]() |
開學模擬
溫故知新
夯實基礎(chǔ)
穩(wěn)步提升
瀏覽次數(shù):775
更新:2025年02月10日
|
2051.閱讀下面選文,完成各題。
喚醒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儀式感
①“前庭后院掛滿了燈籠,又是宮燈,又是紗燈,燭光輝煌,地上鋪了芝麻秸兒,踩上去咯咯吱吱響。”“至于孩子,頭天晚上母親已經(jīng)反復地叮囑過了,過年時最好不說話,非得說時,也得斟酌詞語,千萬不能說出不吉利的詞?!弊骷夜P下的春節(jié),總能勾起許多人的鄉(xiāng)愁回憶。物質(zhì)豐富、文化多樣的時代,人們雖然創(chuàng)設(shè)出各具特色的過年新形式,但傳統(tǒng)年俗的儀式感,從未在我們的文化記憶中失落。
②如果沒有節(jié)俗帶來的儀式感,春節(jié)這樣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便會與普通的假期無異。儀式感猶如生活的調(diào)味劑、文化的倍增器,它讓平庸的生命懂得莊重,讓潦草的生活煥發(fā)溫馨。儀式感是元宵佳節(jié)的燈火輝煌,
③“一個字,累;兩個字,消費;三個字,大聚會;四個字,胡吃海睡”,幾乎每年都會有不少人感慨年味變得寡淡。過年過年,“過”意味著莊嚴,“年”代表著主題。過得太隨意,吃吃喝喝、玩玩鬧鬧;過得太前衛(wèi),埋首于手機、沉迷在網(wǎng)絡(luò):都會失去過年的氛圍。而像通宵麻將、紅包攀比、奔波酒桌,更是折射出世道人心的庸俗化。對待文化傳統(tǒng),最令人憂心的事情莫過于,“‘物’的敗壞,尚可恢復,而‘文化精神’一旦敗落下去,要拯救回來,怕是難以計算時日”。節(jié)日內(nèi)涵要靠節(jié)俗形式來承載,要有過節(jié)的“規(guī)定動作”,得遵照一定的“打分標準”。如果貪圖舒適享受,把節(jié)俗儀式當作應(yīng)景的形式、累人的負擔,甚或貼上“糟粕”的標簽一腳踢開,節(jié)日豈能不變味?
④告別了娛樂匱乏和物質(zhì)貧瘠的年代,讓溫潤文化生活、慰藉人倫情感的“文化糧食”豐富起來,我們才能進一步告別靈魂信仰的困乏。繼承與創(chuàng)新,哪一方面都不能輕視。過去以真竹“著火爆之”即為“爆竹”,如今更為環(huán)保的電子爆竹有替代傳統(tǒng)爆竹之勢。過去拜年講究作揖、磕頭,如今短信、視頻、微博都可以成為心愿的承載。過去烘托家庭幸福的是一桌豐盛年夜飯,如今全家一起看場電影、拍張合照,同樣定格幸福團圓。變化的是年俗形式,不變的是文化追尋和情感慰藉。正所謂,“非新無以為進,非舊無以為守”,喚醒儀式感并不僅是發(fā)思古之幽情,也不是搞形式主義,而是不斷挖掘承載文化傳統(tǒng)和節(jié)日內(nèi)涵的時代載體。如此,年俗才能生生不息,年味才能回味無窮。
⑤春節(jié)這樣的文化傳統(tǒng),不是擺在玻璃櫥窗里供人參觀的出土文物,而是我們生于斯、長于斯的生活根脈。今天我們能夠在春節(jié)里像古人那樣,感受“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的喜悅,舒展“柏綠椒紅事事新,隔籬燈影賀年人”的豪情,體味“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意境,原因就在于文化傳統(tǒng)的一脈相承、代代相傳。歷久彌新的文化傳統(tǒng),永遠是我們的精神原鄉(xiāng)。
⑥不論我們走多遠,傳承好、發(fā)展好“文化家底”,喚醒內(nèi)心的儀式感、認同感、使命感,我們就能記得住回家的路,忘不了鄉(xiāng)土的味道。
(來源:《人民日報》作者:李斌)
(1)通讀全文,說說“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儀式感”該如何喚醒。
(2)概括文章第③自然段畫線句子的內(nèi)容,并分析它在文中的作用。
(3)請指出文中第⑥自然段“我們就能記得住回家的路”中“回家”的深層含義。
(4)請另選兩個節(jié)日,并依照第②自然段畫線句仿寫兩句,要突出該節(jié)日的特點。
(5)下列關(guān)于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詩詞,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A.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B.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C.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D.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yīng)傍戰(zhàn)場開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446引用:6難度:0.72052.拓展訓練。
《沁園春?雪》是一首雄壯的詞作。全詞熔寫景、議論和抒情于一爐,主題鮮明突出,運用多種修辭手法,有強烈的藝術(shù)效果。請仿照這首詞,以校園生活為題材,發(fā)揮想象,抒發(fā)情感,創(chuàng)作一首《沁園春》。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14引用:1難度:0.72053.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寫作。
方向
邵建航
人生就像小溪
我們都有自己的方向
我們會在春天遇見
就像樹會長大
草要發(fā)芽
燈塔
王柏龍
海上的光
若隱若現(xiàn)
卻依然明亮
就像成長
總會找到前進的方向(上面兩首詩歌均選自《大山里的小詩人》,人民日報出版社) 請以“總會找到前進的方向”為題,寫一篇文章,可講述經(jīng)歷,可闡述觀點,也可抒發(fā)感想。
要求:(1)除詩歌外,文體自選;(2)不少于600字;(3)不得出現(xiàn)含考生個人真實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117引用:7難度:0.32054.何不去登山 ①許多平鋪直敘的日子以后,一次偶然的遠足,你突然發(fā)現(xiàn),原來在生命盆地和平原的邊緣,有山;在你生命的底蘊中,原本有山。
②世界充滿了起伏變化,它以不同的高度鋪展著各異的風景,又以大自然的平衡之手,著意營造了險峻處的美麗。這一哲理也結(jié)晶在一句唐詩里:“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br /> ③知道你很憂郁,于是我說,何不去登山?在山上可以俯瞰朝霞落日,感受天廣地闊的景深;還可以大喊一聲你愛的人的名字,聽聽山谷曠遠的回聲?!吧街泻嗡?,嶺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那種空靈高峻之美,須得身經(jīng)心歷。山與你互相等待,卻很可能一生中失之交臂,讓你一輩子都矮在平原。
④山峰入云也許尚不足于卻步,最難的莫過于翻越自身惰性的屏障。在一座千萬年山齡、千百仞身高的大山面前,以蒼天的眼望去,人便縮成了螞蟻,仿佛動與不動都失去了大的意義;倘若以螞蟻的眼望去,人又是頂天立地。高度決定了層次,層次決定了視域,視域決定了心境,這心境則又是一層精神的仁山智水。
⑤這種高度,我們可以足不出戶地從前人書里發(fā)現(xiàn)。俯身字階行梯,神游八方四極,你能看到大洋彼岸有個叫瓦特的人,正從姥姥的燒水壺里揣摩著蒸汽機;還能看到此山腳下百多年前,一群如花似玉的女子在大觀園內(nèi),如何紅樓一夢盡歷一個王朝的榮辱興衰。
⑥這種高度,我們還可以從人世文明、社會昌盛、科學進步中覓得。這時候個人往往超越攀援的客體,也成為海拔的主體。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立身于人類公利的山峰,那是杜甫亙古千秋的境界。沐底層風雨,則有“自非曠世懷,登茲翻百憂”的沉郁。浴高處日月,又見“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雄奇。
⑦這種高度原來就坐落在你的內(nèi)心,聳立在幼時的志向里,綿延在壯年的走向中。許多先天低矮、其貌不揚的人,因這攀登而氣韻高雅、卓然不群,舉手投足間薈萃了海拔數(shù)百米乃至數(shù)千米的風度。
⑧人在山中,才知道,白云也可以抓上一把,蒼翠竟有清甜的味道;人在山中,才知道,高度永遠是一個變量,而快樂則是附于跋涉過程的函數(shù);人在山中,才知道,莊嚴是望遠時的一種心境,高處才能指點江山。
⑨生命中,原本有山;高山上,必有昂揚的生命。
(1)談?wù)勀銓ξ闹小暗巧健钡睦斫狻?br />(2)用自己的話說說你對選文第③段畫線句的理解。
(3)文章引用的詩句中,有的蘊含了登高望遠的哲理,有的表現(xiàn)了俯視一切的氣概,請找出來寫在下面。
登高望遠:
俯視一切:
(4)本文以“登山”為話題,為何在第⑤段中舉了瓦特的例子?
(5)選文第⑧段三個句子在句式上有何特點?有何作用?
(6)你在學習上也需要翻越很多山峰,結(jié)合本文,談?wù)勀愕母形颉?/h2>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193引用:2難度:0.72055.拓展閱讀
《朗讀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歸
江德斌 ①文化類節(jié)目在近期制造了個小高潮?!吨袊娫~大會》之后,董卿以制作人、主持人雙重身份推出的文化類節(jié)目《朗讀者》在央視一套黃金檔開播。嘉賓們念詩,讀散文和家書,分享曾經(jīng)打動過、甚至改變過自己生命軌跡的文字。首期節(jié)目以“遇見”為主題,有知名演員濮存昕、企業(yè)家柳傳志、世界小姐張梓琳、96歲高齡的翻譯家許淵沖,也有從四川成都鮮花山谷里走來的普通夫婦等。 (據(jù)2月20日《新京報》)
②一段文、一首詩歌、一封信、一個故事……,《朗讀者》并沒有復雜的情節(jié),也沒有故意設(shè)置的煽情,只是由朗讀者簡單地回顧人生片段,以及打動或改變自己命運的文字,并給觀眾當眾朗讀一遍。《朗讀者》的首播收視率和口碑雙豐收,可謂獲得了巨大成功,乃是繼《中國詩詞大會》之后,又一個具有社會影響力的現(xiàn)象級文化類節(jié)目。
③《朗讀者》給觀眾帶來的并非視覺沖擊、戲劇化情節(jié),而是在平靜的閱讀氛圍里,將這些感人的文字,傳遞給熒屏內(nèi)外的廣大觀眾,為大家在浮躁的繁華世俗里,搭建起一座沉淀心靈的人文殿堂。朗讀是很多人在學生時代都經(jīng)歷過的,但大多會忘卻,有些人則會愛上朗讀,并保持這種習慣,在生活里、工作之余,朗讀自己喜愛的文字。
④總體而言,朗讀是一個小眾化的領(lǐng)域,與歌舞、真人秀、小品等娛樂節(jié)目相比,《朗讀者》乃是一股清流,顯得平淡恬靜,似乎很難吸引到觀眾。然而,《朗讀者》節(jié)目喚起了大眾對朗讀的回憶,帶領(lǐng)大家沉浸在文字的意境里,享受人文藝術(shù)之美。在熒屏到處都是喧鬧的娛樂節(jié)目之際,觀眾逐漸產(chǎn)生觀賞疲勞,希望看到不同的節(jié)目類型,這就給《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等文化節(jié)目,創(chuàng)造了空間。
⑤經(jīng)過多年的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我們在物質(zhì)財富方面,已經(jīng)越來越充裕,但在精神方面,卻仍然寥落荒蕪。社會文化整體呈現(xiàn)出低俗化、碎片化、快餐化等狀態(tài),很多人感覺精神過于緊張,心理壓力太大,社會太浮躁,希望節(jié)奏能夠慢一點,大家都能心平氣和一些。而這恰恰需要文化方面的熏陶,這也是《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的意義所在。
⑥事實上,很多電視臺也都有讀書節(jié)目,只是偏重于介紹圖書和作者、時代背景等,傳遞內(nèi)容局限于知識,并沒有延伸到情懷方面,也就容易走高冷化,受眾面相對狹小。而《朗讀者》比較貼地氣,將朗讀者的個人經(jīng)歷與文字連接在一起,更容易觸動觀眾的同理心,抵達每個人內(nèi)心深處的情感。
⑦諸如《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等文化節(jié)目的興起,并受到廣大好評,不僅是人文的復蘇,也反映出時代潮流的嬗變。在經(jīng)歷多年的娛樂節(jié)目轟炸后,觀眾也開始分化,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煩瑣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關(guān)懷,回歸人文精神?!独首x者》做到了這一點,讓觀眾感受到心靈的寧靜,優(yōu)美文字對精神的陶冶,從而喜歡上朗讀,重新拾起書本,輕聲朗讀起來。
(選自《中國青年網(wǎng)》,有改動)(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朗讀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歸
(2)第⑥段主要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
對比論證。將《朗讀者》與其他電視臺讀書節(jié)目相比較,強調(diào)“《朗讀者》貼地氣”“觸動觀眾同理心”是其成功的主要原因。
(3)第⑦段中加點字“這”指什么?
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煩瑣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關(guān)懷,回歸人文精神。
(4)結(jié)合全文說說《朗讀者》為什么會獲得成功。
①為大家在浮躁的繁華世俗里,搭建起一座沉淀心靈的人文殿堂;②《朗讀者》喚起了大眾對朗讀的回憶,帶領(lǐng)大家沉浸在文字的意境里,享受人文藝術(shù)之美;③《朗讀者》比較貼地氣,容易觸動觀眾,引起情感共鳴。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29引用:1難度:0.52056.閱讀下面文段,回答下列各題。
景公之時,雨雪①三日而不霽。公被狐白之裘,坐堂側(cè)陛②.晏子入見,立有間。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标套訉υ唬骸疤觳缓酰俊惫?。晏子曰:“嬰③聞古之賢君,飽而知人之_____,溫而知人之_____,逸而知人之_____.今君不知也?!惫唬骸吧?。寡人聞命④矣?!蹦肆畛鲷冒l(fā)粟以與饑寒者。
【注】①雨(yù)雪:下雪。雨,落,降,用作動詞。②陛:宮殿的臺階。③嬰:晏子名晏嬰。④聞命:聽到辭命。聞,聽;命,辭命。
(1)①下列各組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雨雪三日而不霽 水落而石出者 B.嬰聞古之賢君 輟耕之壟上 C.公被狐白之裘 同舍生皆被綺繡 D.乃令出裘發(fā)粟以與饑寒者 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A.饑 寒 勞 B.勞 寒 饑 C.寒 饑 勞 D.勞 饑 寒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83引用:4難度:0.32057.閱讀《孩子,有些東西不屬于你》一文,回答下列各題
①我在始發(fā)站上了公共汽車,坐到最后一排。在我的后面,緊跟著上來一對母女。媽媽三十多歲,戴著無框眼鏡。她的女兒五六歲,懷里緊抱著一只毛絨玩具。那時車廂里尚有部分空座,可是小女孩瞅瞅那些空座,然后堅定地指指我,對她媽媽說:“我要坐那里?!?br /> ②我愣住了。
③女人抱歉地沖我笑笑。她低下頭,對小女孩說:“咱們?nèi)ツ沁吙看暗奈恢米伞!?br /> ④“不,我要坐那里!”小女孩再一次指指我。
⑤我不知道小女孩為什么非要坐到我的位置。但我知道,現(xiàn)在她與媽媽犟上了,任女人如何哄她,就是站在那里,不肯隨女人去坐。她不去坐,女人也不去,兩個人站在狹窄的過道里,任很多人用異樣的目光打量她們。
⑥我想,現(xiàn)在小女孩想要的并非是一個座位,而是一種滿足。習慣性的滿足,有理或者無理要求的滿足?;蛟S大多數(shù)時候,她的這種滿足可以在家里得到,在她媽媽那里得到。問題是,現(xiàn)在,她并不是在家里。 (A)
⑦“你應(yīng)該向我要這個座位,而不是你的媽媽。”我終于忍不住了,提醒她說。
⑧小女孩似乎沒有聽到我的話。她看著媽媽,拽著媽媽的手,說:“我要坐那里,我要坐那里?!?/bdo> (B)
⑨“那你們過來坐吧?!蔽艺f,“你和你媽媽擠一擠,或者你媽媽抱著你……”雖然我并不想慣著她,可是我實在不忍看到女人尷尬的模樣。
⑩“不!”她說,“我不要和媽媽一起坐!我要一個人坐!”
?這就太過分了?;蛘哒f,對她的媽媽來說,這已經(jīng)遠非胡攪蠻纏,而是威脅了。
?我告訴小女孩,她乘公共汽車是免費的,她的媽媽并沒有為她花一分錢。既然是免費,公共汽車上就沒有給她準備座位。現(xiàn)在我把座位讓給她,她應(yīng)該把座位讓給媽媽。或者,就算她花了錢,就算她有一個座位,有老人或者孕婦上來,她也應(yīng)該給他們讓座?,F(xiàn)在,全社會都在這樣做。
?“我要坐那個座位!”小女孩對我的話充耳不聞,她一門心思纏著她的媽媽。
?我想起一個詞:教養(yǎng)。
?那天,直到終點,我也沒有給她讓座。我始終坐得安安穩(wěn)穩(wěn),再也沒有和小女孩說一句話。而她則始終站在我的面前,拽著媽媽的手,每隔一會兒,就要說一遍“我要坐那個座位”。
?可是,沒有用。她的要求在今天、在這輛公共汽車上、在我的面前,注定不會得到滿足。
?車上的人看著我,看著她,看著她的媽媽,目光里,各種情緒都有。但不管如何,我想,大概沒有人覺得這個小女孩可憐,也沒有人覺得我應(yīng)該把座位讓給她。
?那天我必須拒絕她,不僅要用語言,還要用行動。我想告訴這個小女孩:這世上,有些東西并不屬于她。不屬于她的東西,并非撒嬌,或者威脅唯一可以對她沒有立場和底線的媽媽就可以得到的。
?小女孩終會長大。但愿長大后她會明白:世界不是她家的客廳,別人的東西不是她懷里的毛絨玩具,別人也絕非她的媽媽。
?這是世間最為簡單的道理。
(1)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2)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說說標題“孩子,有些東西不屬于你”的表達妙處。
(3)品讀AB兩處畫線的句子,任選一處加以賞析。
(4)讀了短文,你明白了怎樣的道理?請你從孩子或家長的角度談一談。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161引用:4難度:0.12058.閱讀《劉姥姥逛大觀園》中“鳳姐兒聽說,便回身和李紈、探春……還只管讓劉姥姥?!币欢?,回答問題。
(1)為什么要寫眾人發(fā)笑以前“先是發(fā)怔”?
(2)笑聲中可看出人物的個性,請任意選取兩個人物加以分析。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21引用:1難度:0.72059.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
歐陽修,字永叔,廬陵人。四歲而孤,母鄭,守節(jié)自誓,親誨之學。家貧,至以荻畫地學書。幼敏悟過人,讀書輒成誦。及冠,嶷然有聲。得唐韓愈遺稿于廢書簏中,讀而心慕焉。
修始在滁州,號醉翁,晚更號六一居士。天資剛勁,見義勇為,雖機阱在前,觸發(fā)之不顧。方貶夷陵時,無以自遣,因取舊案反復觀之,見其枉直乖錯不可勝數(shù),于是仰天嘆曰:“以荒遠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爾,遇事不敢忽也。學者求見,所與言,未嘗及文章,惟談吏事,謂文章止于潤身,政事可以及物。
凡歷數(shù)郡,不見治跡,不求聲譽,寬簡而不擾,故所至民便之。或問:“為政寬簡,而事不弛廢,何也?”曰:“以縱為寬,以略為簡,則政事弛廢,而民受其弊。吾所謂寬者,不為苛急;簡者,不為繁碎耳。”
修幼失父,母嘗謂曰:“汝父為吏,常夜燭治官書,屢廢而嘆。吾問之,則曰:‘死獄也,我求其生,不得爾?!嵩唬骸汕蠛??’曰:‘求其生而不得,則死者與我皆無恨。夫常求其生,猶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淦骄咏趟拥?,常用此語,吾耳熟焉?!毙蘼劧K身。
(節(jié)選自《宋史?歐陽修傳》,有刪改)(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①見其枉直乖錯不可勝數(shù)
②遇事不敢忽也
③常夜燭治官書
④死獄也
(2)請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得唐韓愈遺稿于廢書簏中,讀而心慕焉。
(3)用“/”給下面的句子劃分朗讀節(jié)奏。(限斷一處)
因取舊案反復觀之。
(4)結(jié)合本文和《醉翁亭記》,說說歐陽修具有怎樣的政治理想。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53引用:1難度:0.92060.下列對病句的修改不正確的一項是( ?。?/h2>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654引用:13難度:0.9
![login](http://img.jyeoo.net/images/root/visitor-fixe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