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章節(jié)挑題
請展開查看知識點列表
>
更多>>
已完結(jié)
|
熱點預測
高考復習
難題搶練
瀏覽次數(shù):237
更新:2025年01月21日
|
已完結(jié)
|
熱點預測
高考復習
新題搶練
瀏覽次數(shù):78
更新:2025年01月21日
|
1071.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觀人亦可正已,看到賢者與不賢之人,人們會有不同的收獲。對此,《論語?里仁》告訴我們“
(2)《侍坐》中孔子針對子路的回答談了自己批評他的理由:“
(3)大道之行也,
(4)
(5)《歸去來兮辭》中表達過往不能改正,未來卻能補救意思的句子是:
(6)《歸去來兮辭》中借白云與歸鳥表達自己辭官歸隱的自由與快樂的句子是
(7)
(8)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8引用:2難度:0.9107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屈原堅持正道,痛恨邪惡,以死明志,是一種精神;文天祥毀家紓難,誓死抗敵,為國捐軀,是一種精神;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一種精神;雷鋒大公無私,助人為樂,死而后已,是一種精神;楊絳《老王》中的底層人物老王,勤勞淳樸,老實善良,也是一種精神;學生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理想,刻苦學習,不倦追求,也何嘗不是一種精神。
面對這些“精神”,你有何感想?請以“精神”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注意:①詩歌除外,文體不限。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襲。③書寫規(guī)范,正確使用標點符號;錯別字一字扣1分,重復不計。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23引用:3難度:0.6107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h2>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7引用:1難度:0.7107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顧和字君孝,侍中眾之族子也。和二歲喪父,總角便有清操,族叔榮雅重之,曰:“此吾家麒麟,興吾宗者,必此子也?!?br /> 王導為揚州,辟從事。月旦當朝,未入,停車門外。周遇之,和方擇虱,夷然不動。顗既過,顧指和心曰:“此中何所有?”和徐應曰:“此中最是難測地?!鳖壢?,謂導曰:“卿州吏中有一令仆才。”導亦以為然。和嘗詣導,導小極,對之疲睡。和欲叩會之,因謂同坐曰:“昔每聞族叔元公道公葉贊中宗,保全江表。體小不安,令人喘息?!睂вX之,謂和曰:“卿珪璋特達,機警有鋒,不徒東南之美,實為海內(nèi)之俊?!庇墒撬熘<榷鴮舶瞬繌氖轮?,諸從事各言二千石官長得失,和獨無言。導問和:“卿何所聞?”答曰:“明公作輔,何緣采聽風聞,以察察為政。”導咨嗟稱善。
初,中興東遷,舊章多闕,而冕旒飾以翡翠珊瑚及雜珠等。和奏:“舊冕十有二旒,皆用玉珠,今用雜珠等,非禮?!边w尚書仆射,以母老固辭,詔書敕喻,特聽暮出朝還,其見優(yōu)遇如此。
頃之,母憂去職,居喪以孝聞。既練[注],衛(wèi)將軍褚裒上疏薦和,起為尚書令。和謂所親曰:“古人或有釋其憂服以祗王命,蓋以才足干時。吾在常日猶不如人,況今中心荒亂,將何以補于萬分?”帝又下詔,和表疏十余上,遂不起,服闋,然后視職。時謝尚領(lǐng)宣城內(nèi)史收涇令陳幹殺之有司以尚違法糾黜詔原之和重奏曰尚先劾奸贓罪聽自首減死而尚內(nèi)挾小憾肆其威虐。尚忝外屬,宥之有典,至于下吏,宜正刑辟。”尚,皇太后舅,故寢其奏。時汝南王統(tǒng)、江夏公衛(wèi)崇并為庶母制服三年,和乃奏曰:“禮所以軌物成教,故有國家者莫不崇正明本。江夏公衛(wèi)崇本由疏屬,復行重制,違冒禮度,肆其私情。若弗糾正,無以齊物。皆可下太常奪服?!痹t從之。永和七年,以疾篤辭位。其年卒,年六十四。追贈侍中、司空,謚曰穆。
(節(jié)選自《晉書?顧和傳》,有刪改)[注]練:練祭的簡稱,出自《禮記?曾子問》,為古代親喪一周年的祭禮。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時謝尚領(lǐng)宣城內(nèi)史收涇令/陳幹殺之/有司以尚違法糾黜/詔原之/和重奏曰/尚先劾奸贓/罪聽自首減死/而尚內(nèi)挾小憾/肆其威虐
B.時謝尚領(lǐng)宣城內(nèi)史/收涇令陳幹殺之/有司以尚違法糾黜/詔原之/和重奏曰/尚先劾奸贓罪/聽自首減死/而尚內(nèi)挾小憾/肆其威虐
C.時謝尚領(lǐng)宣城內(nèi)史/收涇令/陳幹殺之/有司以尚違法糾黜/詔原之/和重奏曰/尚先劾奸贓/罪聽自首減死/而尚內(nèi)挾小憾/肆其威虐
D.時謝尚領(lǐng)宣城內(nèi)史收涇令/陳幹殺之/有司以尚違法糾黜/詔原之/和重奏曰/尚先劾奸贓罪/聽自首減死/而尚內(nèi)挾小憾/肆其威虐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總角”專指古時男孩子未行加冠禮時的發(fā)型。頭發(fā)扎成左右兩個髻,如頭頂兩角。
B.“旦”的意思是日出,所以“日旦”指每天早上,“月旦”指農(nóng)歷每月初一。
C.“表”有“外來”的意思,“江表”即長江之外,相對于中原地區(qū)。古人稱長江以南地區(qū)為“江表”。
D.官員喪期未滿,除去喪服,出仕任官,叫“奪服”,與“奪情”意義基本相近。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顧和兩歲喪父,童年便有高尚的節(jié)操,同族的叔叔顧榮平素很器重他,顧和以后的經(jīng)歷及去世后追贈侍中、司空等,驗證了顧榮對他的評價。
B.文中所述的顧和“擇虱,夷然不動”的事,在不經(jīng)意間道出了一個世情常態(tài):人心難測。人的意識深處是最難看透的。只有閱盡世情、胸懷寬廣的人,才能如此透徹地一語道破。
C.顧和去見王導,王導在談話間睡著了,顧和借與同座王導說話之機,既達到了叫醒王導的目的,又委婉地進行了規(guī)勸,連同后來“獨無言”的做法,都受到王導的稱贊。
D.顧和資質(zhì)優(yōu)異出眾,機警有鋒芒。他對當時兼任宣城內(nèi)史的謝尚收捕、殺害涇縣縣令陳幹一事,不畏謝尚是皇親國戚,敢于正言直諫,分析入情入理,但奏疏沒有被采納。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答曰:“明公作輔,何緣采聽風聞,以察察為政。”導咨嗟稱善。
②以母老固辭,詔書敕喻,特聽暮出朝還,其見優(yōu)遇如此。
(5)顧和是一個注重禮法規(guī)矩的人,在文中有哪些具體表現(xiàn)?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4引用:2難度:0.6107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甲)其下平曠,有泉側(cè)出,而記游者甚眾,所謂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謂之后洞。余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彼炫c之俱出。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時,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乙)元豐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鐘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大石側(cè)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云霄間;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鸛鶴也。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fā)于水上,噌吰如鐘鼓不絕。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為此也。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鞳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如樂作焉。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窾坎鏜鞳者,魏莊子之歌鐘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蘇軾《石鐘山記》) (丙)乘彼垝垣,以望復關(guān)。不見復關(guān),泣涕漣漣。既見復關(guān),載笑載言。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氓》) (?。┦侨找?,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nèi);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
(王羲之《蘭亭集序》)(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完全正確的一項是A.雖趣舍萬殊:取向,趨向 信可樂也:實在 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前往 B.則或咎其欲出者:責怪 體無咎言:責怪 所以游目騁懷:……的原因 C.不思其反:后悔 乘彼垝垣:登上 或因寄所托:于是 D.汝識之乎:認識 游目騁懷:敞開 亦已焉哉:已經(jīng) A.夫人之相與 獨與邁乘小舟 余與四人擁火以入 B.入之愈深,其進愈難 古之人不余欺 足以極視聽之娛 C.則或咎其欲出者 或曰此鸛鶴也 或取諸懷抱 D.此余之所得也 暫得于己 因得觀所謂石鐘者
A.丙文選自《詩經(jīng)》,“風”“雅”“頌”是《詩經(jīng)》的三部分,其中“風”是《詩經(jīng)》中的精華部分;“賦”“比”“興”是《詩經(jīng)》的表現(xiàn)手法,后人把它們合稱為“詩經(jīng)六義”。
B.乙文中描寫了蘇軾在明月之夜坐船到石鐘山的絕壁下實地探察,用棲鶻和鸛鶴的聲音渲染了一種陰森恐怖的氣氛,從側(cè)面凸顯了作者的不怕艱險,勇于探索的精神。
C.甲文作者出洞后的心情,突出表現(xiàn)為一個“悔”字,因為當時“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卻“與之俱出”,“不得極夫游之樂”,因此而“悔”,并因“悔”而引出下文。
D.丁文《蘭亭集序》的序是古代文體的一種,大多用以題贈,或作著作的前言。《蘭亭集序》是朋友間唱和的贈言。
(4)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②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③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nèi);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④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12引用:4難度:0.6107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
游虞山記
沈德潛 虞山去吳城才百里,屢欲游,未果。辛丑秋,將之江陰,舟行山下,望劍門入云際,未及登。丙午春,復如江陰,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①詭云:“距劍門二十里?!比晕醇暗?。
壬子正月八日,偕張子少弋、葉生中理往游,宿陶氏。明晨,天欲雨,客無意往,余已治筇屐,不能阻。自城北沿緣六七里,入破山寺,唐常建詠詩處,今潭名空心,取詩中意也。遂從破龍澗而上,山脈怒坼,赭石縱橫,神物爪角痕,時隱時露。相傳龍與神斗,龍不勝,破其山而去。說近荒惑,然有跡象,似可信。行四五里,層折而度,越巒嶺,躋磴道,遂陟椒②極。有土垤磈礧,疑古時冢,然無碑碣志誰某。升望海墩,東向凝睇。是時云光黯黮,迷漫一色,莫辨瀛海。頃之,雨至,山有古寺可駐足,得少休憩。雨歇,取徑以南,益露奇境:齦腭摩天,嶄絕中斷,兩崖相嵚,如關(guān)斯辟,如刃斯立,是為劍門。以劍州大劍、小劍擬之,肖其形也。側(cè)足延佇不忍舍去遇山僧更問名勝處僧指南為太公石室南而西為招真宮為讀書臺;西北為拂水巖,水下奔如虹,頹風逆施,倒躍而上,上拂數(shù)十丈。又西有三沓石、石城、石門,山后有石洞通海,時潛海物,人莫能名。余識其言,欲問道往游,而云之飛浮浮,風之來冽冽,時雨飄灑,沾衣濕裘,而余與客難暫留矣。少霽,自山之面下,困憊而歸。自是春陰連旬,不能更游。
噫嘻!虞山近在百里,兩經(jīng)其下,未踐游屐。今之其地矣,又稍識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歷,心甚怏怏。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輒盡者,始焉欣欣,繼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艱,且得半而止者,轉(zhuǎn)使人有無窮之思也。嗚呼!豈獨尋山也哉!
(選自《小方壺齋輿地叢鈔》,有改動)【注】①榜人:船夫。②椒:山頂。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A.虞山去吳城才百里 去:離開 B.余已治筇屐,不能阻 治:治理 C.山脈怒坼,赭石縱橫 坼:裂開 D.余識其言,欲問道往游 識:體會
A.側(cè)足延佇/不忍舍/去遇山僧更/問名勝處/僧指南為太公石室/南而西為招真宮/為讀書臺
B.側(cè)足延佇/不忍舍去/遇山僧更/問名勝處/僧指南為太公石室/南而西為招真宮/為讀書臺
C.側(cè)足延佇/不忍舍去/遇山僧/更問名勝處/僧指南為太公石室/南而西為招真宮/為讀書臺
D.側(cè)足延佇/不忍舍/去遇山僧/更問名勝處/僧指南為太公石室/南而西為招真宮/為讀書臺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沈德潛曾經(jīng)先后兩次乘船赴江陰,在中途路過虞山時都很想登山游覽,但由于船夫的欺騙,最終都沒能成行。
B.同行的友人因天要下雨不想登山,而沈德潛卻因?qū)τ斡[虞山渴望已久,于是不顧友人的阻撓,堅持獨自游山。
C.在游山途中,沈德潛向山僧打聽山上名勝并想游盡它,但由于連續(xù)二十多天都是陰雨連綿,只得遺憾地離去。
D.沈德潛游覽后感到,天下勝景若未能盡覽,留有余地,反而意味無窮;若一覽無遺,有時反而覺得興味索然。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山后有石洞通海,時潛海物,人莫能名。
②今之其地矣,又稍識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歷,心甚怏怏。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4引用:3難度:0.61077.依次填入下面橫線處的句子,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ā 。?br />___.__.__,___:__,___.周敦頤曾論證過,衡湘以南為進士者,皆以子厚為師。唐朝時湖南有25人考取了進士,永州就有9人,柳子功莫大焉。
①一個歷史上著名的奸臣竟對柳子有這樣的禮贊
②震驚之余,也頗釋然
③在永州瀟水之西的柳子廟內(nèi)的一塊古碑上有一首詩,名為“尋愚溪謁柳子廟”
④理應得到所有人的敬仰
⑤詩的落款刻的是“嚴嵩”二字
⑥以柳宗元謫守永州而堅貞如玉的品格操守、才冠古今的文章學識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34引用:4難度:0.7107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微紀元(節(jié)選)劉慈欣 先行者知道,他現(xiàn)在是全宇宙中唯一的一個人了。
那事已經(jīng)發(fā)生過了。
其實,在他啟程時人類已經(jīng)知道那事要發(fā)生了。人類發(fā)射了一艘恒星際飛船,在周圍100光年以內(nèi)尋找?guī)в锌梢泼裥行堑暮阈?。宇航員被稱為先行者。
飛船航行了23年時間,由于速度接近光速,地球時間已過去了兩萬五千年。
飛船繼續(xù)飛向太陽系深處。先行者沒再關(guān)注別的行星,徑直飛回地球,啊,我的藍色水晶球……先行者閉起雙眼默禱著,過了很長時間,才強迫自己睜開雙眼。
他看到了一個黑白相間的地球。
黑色的是熔化后又凝結(jié)的巖石,白色的是蒸發(fā)后又凍結(jié)的海洋。
飛船進入低軌道,從黑色的大陸和白色的海洋上空緩緩越過,先行者沒有看到任何遺跡,一切都熔化了,文明已成過眼煙云。
這時,飛船收到了從地面發(fā)來的一束視頻信號,顯示在屏幕上。
先行者看到了一個城市的圖象:先看到如林的細長的高樓群,鏡頭降下去,出現(xiàn)了一個廣場,廣場上一片人海,所有的人都在仰望天空。鏡頭最后停在廣場正中的平臺上,那兒站著一個漂亮姑娘,好像只有十幾歲。她在屏幕上沖著先行者揮手,嬌滴滴地喊:“喂,我們看到你了!你是先行者?”
在旅途的最后幾年,先行者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虛擬現(xiàn)實的游戲中度過的。在游戲里,計算機接收玩者的大腦信號,構(gòu)筑一個三維畫面,畫面中的人和物還可根據(jù)玩者的思想做出有限的互動。先行者曾在寂寞中構(gòu)筑過從家庭到王國的無數(shù)個虛擬世界,所以現(xiàn)在他一眼就看出這是一幅這樣的畫面,可能來自大災難前遺留下來的某種自動裝置。
“那么,現(xiàn)在還有人活著嗎?”先行者問。
“您這樣的人嗎?”姑娘天真地反問。
“當然是我這樣的真人,不是你這樣的虛擬人。”
姑娘兩只小手在胸前絞著,“您是最后一個這樣的人了,如果不克隆的話嗚嗚……”姑娘捂著臉哭起來。
先行者的心如沉海底。
“您怎么不問我是誰呢?”姑娘抬頭仰望著他,又恢復了那副天真神色,好像轉(zhuǎn)眼就忘了剛才的悲傷。
“我沒興趣?!?br /> 姑娘嬌滴滴地大喊:“我是地球領(lǐng)袖啊!”
先行者不想再玩這種無聊的游戲了,他起身要走。
“您怎么這樣!全城人民都在這兒迎接您,前輩,您不要不理我們啊!”
先行者想起了什么,轉(zhuǎn)過身來問:“人類還留下了什么?”
“照我們的指引著陸,您就會知道!”
先行者進入了著陸艙,在那束信息波的指引下開始著陸。
他戴著一副視頻眼鏡,可以從其中一個鏡片上看到信息波傳來的畫面。畫面上,那姑娘唱起歌來:
啊,尊敬的使者,你來自宏紀元!
偉大的宏紀元,
美麗的宏紀元,
你是烈火中消逝的夢…
人海沸騰起來,所有人都大聲合唱:“宏紀元,宏紀元…”
先行者實在受不了了,他把聲音和圖象一起關(guān)掉。但過了一會兒,當感覺到著陸艙接觸地面的震動時,他產(chǎn)生了一個幻覺:也許真的降落在一個高空看不清楚的城市了?他走出著陸艙,站在那一望無際的黑色荒原上時,幻覺消失,失望使他渾身冰冷。
先行者打開面罩,一股寒氣撲面而來,空氣很稀薄,但能維持人的呼吸。氣溫在攝氏零下40度左右。天空呈一種大災難前黎明或黃昏時的深藍色。腳下是剛凝結(jié)了兩千年左右的大地,到處可見巖漿流動的波紋形狀,地面雖已開始風化,仍然很硬,土壤很難見到。這片帶波紋的大地伸向天邊,其間有一些小小的丘陵。
先行者看到了信息波的發(fā)射源。一個鑲在巖石中的透明半球護面,直徑大約有一米,下面似乎扣著一片很復雜的結(jié)構(gòu)。他注意到遠處還有幾個這樣的透明半球,像地面上的幾個大水泡,反射著陽光。
先行者又打開了畫面,虛擬世界中,那個小騙子仍在忘情地唱著,廣場上所有的人都在歡呼。
先行者麻木地站著,深藍色的蒼穹中,明亮的太陽和晶瑩的星星在閃耀,整個宇宙圍繞著他——最后一個人類。
孤獨像雪崩一樣埋住了他,他蹲下來捂住臉抽泣起來。
歌聲戛然而止,虛擬畫面中的所有人都關(guān)切地看著他,那姑娘嫣然一笑。
“您對人類就這么沒信心嗎?”
這話中有一種東西使先行者渾身一震,他真的感覺到了什么,站起身來。他走近那個透明的半球,俯身向里面看。
那個城市不是虛擬的,它就像兩萬五千年前人類的城市一樣真實,它就在這個一米直徑的半球形透明玻璃罩中。
人類還在,文明還在。
“前輩,微紀元歡迎您!”
(有刪改)(1)下列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當城市圖象出現(xiàn)后,本文開頭部分營造出的沉郁氛圍變得較為輕快,這兩種氛圍的更替,給讀者帶來了一種奇幻的閱讀體驗。
B.地球領(lǐng)袖是一位十幾歲的、天真的、嬌滴滴的漂亮姑娘,這一形象來自先行者的大腦信號,是他對人類美好記憶的一部分。
C.先行者著陸后,看到天空是“黎明或黃昏時的深藍色”,孤獨的感覺是像被雪崩所埋,這都是以身心感受來寫先行者對過去地球的深刻眷念。
D.姑娘率眾在廣場等候、迎接先行者“前輩”,間接說明“微紀元”的人們繼承了以往的人類文明,科技水平已經(jīng)很高。
(2)請簡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變化過程。
(3)結(jié)合本文,談?wù)効苹眯≌f中“科學”與“幻想”的關(guān)系。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530引用:3難度:0.91079.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朱希周,字懋忠,昆山人,徙吳縣。高祖吉,戶科給事中。父文云,按察副使。希周舉弘治九年進士。孝宗喜其姓名,擢為第一。授修撰,進侍講,充經(jīng)筵講官。劉瑾摘修《會典》小疵,降修撰?!缎⒆趯嶄洝烦?,復官。久之,進侍讀學士,擢南京吏部右侍郎。閱五年,召為禮部右侍郎。
時方議“大禮”,數(shù)偕其長爭執(zhí)。而是時張璁、桂萼已召至,益交章請去本生之號。帝悅從之,趣禮官具上冊儀。希周率郎中余才、汪必東等疏諫曰:“陛下考孝宗母昭圣三年矣而更定之論忽從中出則明詔為虛文不足信天下祭告為瀆禮何以感神祇。”時群臣諫者甚眾,疏皆留中,遂相率詣左順門跪伏。希周走告諸閣臣曰:“群臣伏闕,公等能坐視乎?”亦偕群臣跪伏以請。帝聞,大怒,命希周與何孟春等俱待罪,而盡系庶僚于詔獄。明日,上章圣皇太后冊文,希周及尚書秦金、金獻民、趙鑒、趙璜,侍郎何孟春,都御史王時中,大理少卿張縉、徐文華俱不赴。帝怒,責陳狀。希周等伏罪,復嚴旨譙責乃已。而是時庶僚系獄者猶未釋,希周上言:“諸臣狂率,固不可宥。但今獻皇帝神主將至,必百官齋迎,乃克成禮。乞早寬縲絏,用襄大典?!辈患{?!按蠖Y”遂自此定矣。
其明年,由左侍郎遷南京吏部尚書。嘉靖六年,大計京官,南六科無黜者。桂萼素以議禮嗛希周,且惡兩京言官嘗劾己,因言希周畏勢曲庇。希周言:“南京六科止七人,實無可去者。臣以言路私之固不可,如避言路嫌,誅責之,尤不可。且使舉曹皆賢,必去一二人示公,設(shè)舉曹皆不肖,亦但去一二人塞責乎?”因力稱疾乞休。溫旨許之,仍敕有司歲給夫廩。
林居三十年,中外論薦者三十余疏,竟不復起。性恭謹,不妄取予。卒年八十有四。贈太子少保。瀕歿,屬諸子曰:“他日倘蒙易名典,勿犯我家諱?!蹦吮堋拔摹?,謚恭靖。
(節(jié)選自《明史?朱希周傳》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陛下考孝宗母昭圣三年矣/而更定之/論忽從中出/則明詔為盤文/不足信天下/祭告為瀆禮/何以感神祇
B.陛下考孝宗母昭圣三年矣/而更定之論忽從中出/則明詔為虛文/不足信天下/祭告為瀆禮/何以感神祇
C.陛下考孝宗母昭圣三年矣/而更定之/論忽從中出則明詔為/虛文不足信天下/祭告為瀆禮/何以感神祇
D.陛下考孝宗母昭圣三年矣/而更定之論忽從中出/則明詔為/虛文不足信天下/祭告為瀆禮何/以感神祇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項是
A.高祖,先祖稱謂,指祖父的父親,也泛稱輩分比自己高的先祖。而與之對應的親屬稱謂是玄孫,即曾孫的兒子。
B.冊文,文體名,簡稱“冊”。原為冊命冊書等造命文字的一種,原只用于帝王封贈臣下,后世應用漸繁,凡祭告、上尊號及諸祀典,均得用之。
C.六科,明清官制設(shè)有六科給事中,簡稱六科,掌侍從、規(guī)諫、補闕、拾遺,分察吏、戶、禮、兵、刑、工六部之事,糾其弊誤。
D.謚,謚號,古時帝王、諸侯、文臣武將死后,朝廷據(jù)其生前事跡給予的稱號。一般為褒揚之詞。帝王的謚號,由禮官議上;臣下的謚號,由朝廷賜予。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朱希周幼受熏陶,發(fā)憤讀書。弘治九年朱希周參加股試,考中進士,并因文才出眾而一舉奪魁。
B.朱希周聯(lián)合群臣,直言進來。朱希周率領(lǐng)余才、汪必東等上疏勸諫,還奔走告訴眾閣臣并偕同群臣跪伏請求。
C.朱希周性情剛直,堅守原則。桂萼彈劾朱希周在考核官員時畏懼權(quán)勢曲意包庇,朱希周反駁并憤而稱病乞休。
D.朱希周淡泊名利,長期隱居。朱希周隱居三十年,朝廷內(nèi)外推薦他的疏奏有三十多封,最終沒有再任職。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而是時張璁、桂萼已召至,益交章請去本生之號。帝悅從之,趣禮官具上冊儀。
②且使舉曹皆賢,必去一二人示公,設(shè)舉曹皆不肖,亦但去一二人塞責乎?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19引用:3難度:0.71080.根據(jù)下面的漫畫,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與漫畫貼合,每處不超過15個字。
在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工作要求的過程中,我們必須杜絕“空話扶貧”之風。兩者明顯的區(qū)別是:“空話扶貧”者目中無人,依著個人想法夸夸其談,而“精準扶貧”者①
選自2017年10月6日人民日報報系之《諷刺與幽默》,作者:白士林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24引用:6難度: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