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章節(jié)挑題
請展開查看知識點列表
>
更多>>
已完結
|
熱點預測
高考復習
難題搶練
瀏覽次數(shù):237
更新:2025年01月21日
|
已完結
|
熱點預測
高考復習
新題搶練
瀏覽次數(shù):78
更新:2025年01月21日
|
2091.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
改造我們的學習(節(jié)選)
毛澤東 ①但是我們還是有缺點的,而且還有很大的缺點。據我看來,如果不糾正這類缺點,就無法使我們的工作更進一步,就無法使我們在將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互相結合的偉大事業(yè)中更進一步。
②首先來說研究現(xiàn)狀。像我黨這樣一個大政黨,雖則對于國內和國際的現(xiàn)狀的研究有了某些成績,但是對于國內和國際的各方面,對于國內和國際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的任何一方面,我們所收集的材料還是零碎的,我們的研究工作還是沒有系統(tǒng)的。二十年來,一般地說,我們并沒有對于上述各方面作過系統(tǒng)的周密的收集材料加以研究的工作,缺乏調查研究客觀實際狀況的濃厚空氣。“閉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魚”,粗枝大葉,夸夸其談,滿足于一知半解,這種極壞的作風,這種完全違反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精神的作風,還在我黨許多同志中繼續(xù)存在著。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教導我們認真地研究情況,從客觀的真實的情況出發(fā),而不是從主觀的愿望出發(fā);我們的許多同志卻直接違反這一真理。
③其次來說研究歷史。雖則有少數(shù)黨員和少數(shù)黨的同情者曾經進行了這一工作,但是不曾有組織地進行過。不論是近百年的和古代的中國史,在許多黨員的心目中還是漆黑一團。許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學者也是言必稱希臘,對于自己的祖宗,則對不住,忘記了。認真地研究現(xiàn)狀的空氣是不濃厚的,認真地研究歷史的空氣也是不濃厚的。
④其次說到學習國際的革命經驗,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許多同志的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似乎并不是為了革命實踐的需要,而是為了單純的學習。所以雖然讀了,但是消化不了。只會片面地引用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的個別詞句,而不會運用他們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具體地研究中國的現(xiàn)狀和中國的歷史,具體地分析中國革命問題和解決中國革命問題。這種對待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態(tài)度是非常有害的,特別是對于中級以上的干部,害處更大。
⑤上面我說了三方面的情形:不注重研究現(xiàn)狀,不注重研究歷史,不注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應用。這些都是極壞的作風。這種作風傳播出去,害了我們的許多同志。
⑥確實的,現(xiàn)在我們隊伍中確有許多同志被這種作風帶壞了。對于國內外、省內外、縣內外、區(qū)內外的具體情況,不愿作系統(tǒng)的周密的調查和研究,僅僅根據一知半解,根據“想當然”,就在那里發(fā)號施令,這種主觀主義的作風,不是還在許多同志中間存在著嗎?
⑦對于自己的歷史一點不懂,或懂得甚少,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特別重要的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鴉片戰(zhàn)爭以來的中國近百年史,真正懂得的很少。近百年的經濟史,近百年的政治史,近百年的軍事史,近百年的文化史,簡直還沒有人認真動手去研究。有些人對于自己的東西既無知識,于是剩下了希臘和外國故事,也是可憐得很,從外國故紙堆中零星地撿來的。
⑧我們學的是馬克思主義,但是我們中的許多人,他們學馬克思主義的方法是直接違反馬克思主義的。這就是說,他們違背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所諄諄告誡人們的一條基本原則:理論和實際統(tǒng)一。他們既然違背了這條原則,于是就自己造出了一條相反的原則:理論和實際分離。在學校的教育中,在在職干部的教育中,教哲學的不引導學生研究中國革命的邏輯,教經濟學的不引導學生研究中國經濟的特點,教政治學的不引導學生研究中國革命的策略,教軍事學的不引導學生研究適合中國特點的戰(zhàn)略和戰(zhàn)術,諸如此類。其結果,謬種流傳,誤人不淺。在延安學了,到富縣就不能應用。經濟學教授不能解釋邊幣和法幣,當然學生也不能解釋。這樣一來,就在許多學生中造成了一種反常的心理,對中國問題反而無興趣,對黨的指示反而不重視,他們一心向往的,就是從先生那里學來的據說是萬古不變的教條。
⑨當然,上面我所說的是我們黨里的極壞的典型,不是說普遍如此。但是確實存在著這種典型,而且為數(shù)相當?shù)囟?,為害相當?shù)卮螅豢傻乳e視之的。
(1)對②③段的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我們黨對近二十年來的國內外現(xiàn)狀,既缺乏系統(tǒng)性研究成果,也缺乏研究的普遍氛圍。
B.對自己的工作滿足于一知半解,不是真正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應有的工作態(tài)度。
C.對于近代以來的歷史和現(xiàn)狀,類似的研究從未曾啟動過。
D.有些馬克思主義者對于祖國現(xiàn)狀和歷史的研究都很缺乏。
(2)將下面這段文字放回原文,最合理的地方是
幾十年來,很多學生都犯過這種毛病。他們從歐美日本回來,只知生吞活剝地談外國。他們起了留聲機的作用,忘記了自己認識新鮮事物和創(chuàng)造新鮮事物的責任。這種毛病,也傳染給了共產黨。
A.第⑤段和第⑥段之間
B.第⑥段和第⑦段之間。
C.第⑦段和第⑧段之間
D.第⑧段和第⑨段之間。
(3)對第⑨段的分析與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總結上文,強調其問題的典型性,意在提請重視。
B.運用“當然”對上文內容進行補充論證,使表述更嚴密。
C.兩個“相當?shù)亍保瑥娬{問題嚴重性,提醒全體同志注意。
D.從比例和危害性角度,表達作者對這種工作方式的極度失望。
(4)概述上述選文的行文思路。發(fā)布:2024/8/9 8:0:9組卷:2引用:3難度:0.62092.下列加點詞語注釋正確的一組是( ?。?/h2>
發(fā)布:2024/8/9 8:0:9組卷:51引用:4難度:0.5209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鄉(xiāng)下人在城里人眼睛里是“愚”的。我們當然記得不少提倡鄉(xiāng)村工作的朋友們,把愚和病貧聯(lián)結起來去作為中國鄉(xiāng)村的癥候。關于病和貧我們似乎還有客觀的標準可說,但是說鄉(xiāng)下人“愚”,卻是憑什么呢?鄉(xiāng)下人在馬路上聽見背后汽車連續(xù)的按喇叭,慌了手腳,東避也不是,西躲又不是,司機拉住閘車,在玻璃窗里,探出半個頭,向著那土老頭兒,啐了一口:“笨蛋!”——如果這是愚,真冤枉了他們。我曾帶了學生下鄉(xiāng),田里長著包谷,有一位小姐,冒充著內行,說:“今年麥子長得這么高?!迸赃叺泥l(xiāng)下朋友,雖則沒有啐她一口,但是微微的一笑,也不妨譯作“笨蛋”。鄉(xiāng)下人沒有見過城里的世面,因之而不明白怎樣應付汽車,那是知識問題,不是智力問題,正等于城里人到了鄉(xiāng)下,連狗都不會趕一般。如果我們不承認郊游的仕女們一聽見狗吠就變色是“白癡”,自然沒有理由說鄉(xiāng)下人不知道“靠左邊走”或“靠右邊走”等時常會因政令而改變的方向是因為他們“愚不可及”了。
其實鄉(xiāng)村工作的朋友說鄉(xiāng)下人愚那是因為他們不識字,我們稱之曰“文盲”,意思是白生了眼睛,連字都不識。可是如果說不識字就是愚,我心里總難甘服?!坝蕖比绻侵橇Φ牟蛔慊蛉毕?,識字不識字并非愚不愚的標準。智力是學習的能力,如果一個人沒有機會學習,不論他有沒有學習的能力還是學不到什么的。這樣看來,鄉(xiāng)村工作的朋友們說鄉(xiāng)下人愚,顯然不是指他們智力不及人,而是說他們知識不及人了,鄉(xiāng)下人在城市生活所需的知識上是不及城市里人多,這是正確的。
(節(jié)選自《鄉(xiāng)土中國?文字下鄉(xiāng)》,有刪改) 材料二:
禮治社會并不是指文質彬彬,像《鏡花緣》里所描寫的君子國一般的社會。禮并不帶有“文明”或是“慈善”或是“見了人點個頭”、不窮兇極惡的意思。禮是社會公認合式的行為規(guī)范。合于禮的就是說這些行為是做得對的,對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單從行為規(guī)范一點說,本和法律無異,法律也是一種行為規(guī)范。禮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維持規(guī)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國家的權力來推行的,禮卻不需要有形的權力機構來維持,維持禮這種規(guī)范的是傳統(tǒng)。
禮并不是靠一個外在的權力來推行的,而是從教化中養(yǎng)成了個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禮是主動的。禮是可以為人所好的,所謂“富而好禮”??鬃雍苤匾暦Y的主動性,在下面一段話里說得很清楚: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鳖仠Y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br /> 這顯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謂道德。法律是從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罰是由特定的權力所加之于個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網,逃得脫還可以自己驕傲、得意。道德是社會輿論所維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見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吐棄,是恥。禮則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禮,不但不好,而且不對、不合、不成。這是個人習慣所維持的。十目所視,十手所指的,即是在沒有人的地方也會不能自已。曾子易簀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禮是合式的路子,是經教化過程而成為主動性的服膺于傳統(tǒng)的習慣。
(節(jié)選自《鄉(xiāng)土中國?禮治秩序》,有刪改) 材料三:
家庭在西洋是一種界限分明的團體。如果有朋友寫信說他將要“帶他的家庭”一起來看你,你就知道要和他一同來的是哪幾個人。在中國,這句話卻模糊得很。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他只和太太一起來,就不會用“家庭”。在我們中國常用“闔第光臨”,但是很少人能說出這個“第”字究竟應當包括些什么人。
提到用字,“家”字可以說最能伸縮自如了?!凹依锏摹笨芍缸约禾粋€人,“家門”可指叔伯侄子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羅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親熱的人物。自家人的范圍是因時因地可伸縮,大到數(shù)不清,真是天下可成一家。
為什么我們這個最基本的社會單位的名詞會這樣不清不楚呢?在我看來卻表示了我們的社會結構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西洋的格局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我們的格局(實際上就是差序格局)好像把一塊石頭丟在水面上所發(fā)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紋。每個人都是他社會影響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紋所推及的就發(fā)生聯(lián)系。每個人在某一時間某一地點所動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我們社會中最重要的親屬關系就是這種丟石頭形成同心圓波紋的性質。親屬關系是根據生育和婚姻事實所發(fā)生的社會關系。從生育和婚姻所結成的網絡,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無窮的人,過去的、現(xiàn)在的和未來的人物。我們俗語里有“一表三千里”,就是這個意思,其實三千里也不過指其廣袤的意思而已。這個網絡像個蜘蛛的網,有一個中心,就是自己。我們每個人都有這么一個以親屬關系布出去的網,但是沒有一個網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在一個社會里的人可以用同一個體系來記認他們的親屬,所同的只是這體系罷了。天下沒有兩個人所認取的親屬可以完全相同的,以親屬關系所聯(lián)系成的社會關系的網絡來說,是個別的,每一個網絡有個“己”作為中心,各個網絡的中心都不同。
(節(jié)選自《鄉(xiāng)土中國?差序格局》,有刪改)(1)材料一中對“愚”的相關概念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從客觀標準來看,鄉(xiāng)下人是“愚”的,中國鄉(xiāng)村的癥候就是愚、病貧相聯(lián)結。
B.鄉(xiāng)下人不知如何躲避汽車與城里人不認識包谷一樣,都是“愚”的具體表現(xiàn)。
C.作者看來,“愚”就是智力的不足或缺陷,而識不識字并不是愚不愚的標準。
D.鄉(xiāng)下人“愚”是說他們知識不及人,主要是城市生活所需的知識不如城里人。
(2)材料二中關于“禮”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禮是在教化中養(yǎng)成的敬畏之感,但有時也需要一定的外在權力來推行。
B.禮是社會公認“合式”的行為規(guī)范,并不帶“文明”“慈善”等意思。
C.禮是由個人習慣來維持的,即使在沒有人的地方也不會自己私下停止。
D.禮是高于道德的,并非社會輿論所維持,是經教化而主動服禮的習慣。
(3)三則材料中論證方法的運用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在分析鄉(xiāng)下人的“愚”時,運用了例證法,使論證更形象、明確。
B.材料二采用了正反對比論證,明確地指出了禮與法律、道德的不同之處。
C.材料三以“柴”與“波紋”為喻,生動地論述了中西方社會結構的不同。
D.材料三引用“一表三千里”,說明生育和婚姻結成的網絡不斷向外擴展。
(4)材料二引用了“顏淵問仁”的事例,其作用是什么?
(5)請結合材料三,概括“差序格局”的主要特點。發(fā)布:2024/8/9 8:0:9組卷:66引用:44難度:0.52094.翻譯課內語句。
??驼勫?,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發(fā)布:2024/8/9 8:0:9組卷:0引用:1難度:0.52095.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下列各題。
沁園春?長沙毛澤東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青年是標志時代的最靈敏的晴雨表,時代的責任賦予青年,時代的光榮屬于青年。請概括分析本詞表現(xiàn)了當時“同學少年”怎樣的“責任”。
(1)《沁園春?長沙》中,“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在古代的詩詞中通常充滿了肅殺、感傷的情調,而毛澤東筆下的秋天又是什么樣子的?這其中的緣由是什么?談談你的看法。
(2)發(fā)揮聯(lián)想想象,概括《沁園春?長沙》全詞描述了哪四幅圖畫。
(3)品讀上闋中“看”領起的七句詞,分析其中有哪些意象,并概括這七句詞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發(fā)布:2024/8/9 8:0:9組卷:6引用:1難度:0.52096.依次填入句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牵ā 。?br /> 多年以來,人們強調主體性的重要,這是正確的。①______,發(fā)揮主體性,應以認識的客觀性為前提。這里有一個改造世界與認識世界的關系問題。人類的主體性,主要在于能改造世界,但改造世界應以正確的認識為依據。②_____正確地認識世界,③______能有效地改造世界。有時在改造世界的過程中也能加深對于世界的認識,④______對于世界的正確認識還是改造世界的基本條件。
發(fā)布:2024/8/9 8:0:9組卷:83引用:4難度:0.72097.下列各句中,與“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的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h2>
發(fā)布:2024/8/9 8:0:9組卷:80引用:12難度:0.72098.閱讀下面一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和陶歸園田居(其一)
蘇軾
環(huán)州多白水,際海皆蒼山。
以彼無盡景,寓我有限年。
東家著孔丘,西家著顏淵。
市為不二價,農為不爭田。
周公與管蔡②,恨不茅三間。
我飽一飯足,薇蕨補食前。
門生饋薪米,救我廚無煙。
斗酒與只雞,酣歌餞華顛③。
禽魚豈知道,我適物自閑。
悠悠未必爾,聊樂我所然。注釋:①此詩作于蘇軾被貶惠州時。一日蘇軾游白水山佛跡巖,夜聞其子蘇過誦陶淵明《歸園田居》,于是作此詩。②周公與管蔡:西周初,管叔、蔡叔叛,周公率兵平叛。③華顛:頭發(fā)花白。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歌前八句,通過群山環(huán)繞的環(huán)境和淳樸敦厚的民風,表現(xiàn)了詩人安居于此的喜悅。
B.“周公與管蔡,恨不茅三間”二句,詩人遺憾周公與管蔡生活于戰(zhàn)亂中,沒有此處生活的安寧閑適。
C.“我飽一飯足”到“酣歌餞華顛”六句,寫生活雖窮困,但詩人感到滿足,自得其樂。
D.詩歌最后四句寫“我閑物自適”的人與自然關系,談超然物外、自得其樂,理趣十足。
(2)請談談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一)和蘇軾的《和陶歸園田居》(其一)在表達方式和內容上的不同之處。發(fā)布:2024/8/9 8:0:9組卷:4引用:1難度:0.52099.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h2>
發(fā)布:2024/8/9 8:0:9組卷:282引用:14難度:0.92100.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h2>
發(fā)布:2024/8/9 8:0:9組卷:45引用:3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