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dāng)前位置: 章節(jié)挑題

請展開查看知識點列表

>
<
統(tǒng)編版: 必修下冊
教材版本
統(tǒng)編版 人教新版 蘇教新版 魯人新版 粵教新版 語文新版 北師大新版 華師大版
年級
必修上冊 必修下冊 選擇性必修上冊 選擇性必修中冊 選擇性必修下冊
更多>>
已完結(jié)
三輪復(fù)習(xí) 專項突破 強化訓(xùn)練
瀏覽次數(shù):862 更新:2025年03月27日
已完結(jié)
熱點預(yù)測 中考復(fù)習(xí) 難題搶練
瀏覽次數(shù):574 更新:2025年03月20日
  • 2631.論述類文本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中國詩歌一個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視“興”的作用。所謂“興”的作用,在中國詩歌傳統(tǒng)上可分兩個方面來看。
          從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見物起興”?!对娊?jīng)》上說:“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宾馒F鳥“關(guān)關(guān)”的叫聲,引發(fā)君子求得配偶的情意,就是“興”的作用。但宇宙間不只草木鳥獸等種種物象能引發(fā)我們的感動,人世間種種事象也能引起我們的感動?!对娊?jīng)》“靡室靡家,獫狁之故。不遑啟居,獫狁之故”,是寫對時代動蕩不安的感慨,這也是引起人感動的一種重要的因素。
    “興”的作用,不但作者有之,讀者亦有之。只要你在讀李白、杜甫的詩歌時也能產(chǎn)生與他們同樣的感動,那么你也就有了與李白、杜甫同樣的詩心。不過,詩在使人感動方面有很多不同的層次。第一層次是一對一的感動,就是聞一知一,不產(chǎn)生更多的聯(lián)想。陸放翁和他的妻子分離之后又在沈園相遇,他寫了一首《釵頭鳳》,千百年之后,我們?nèi)匀粸殛懛盼痰谋瘎『退母星樗袆?,這就是一對一的感動。
          可孔子說“詩可以興”的感動則不僅是一對一的感動,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無窮的感動。有一次,子貢問孔子:“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孔子回答:“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于是子貢就說:“《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詩經(jīng)》里所說的是璞玉的切磋琢磨,與做人本不相干,可子貢卻從中悟到做人的道理,這正是“詩可以興”的感發(fā)。由此可見,詩的作用不僅是使作者有一顆不死的心,而且也使讀者有一顆不死的心;不僅有一對一的感動,而且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無窮的“興”的感發(fā)。
          同樣,西方文學(xué)理論中也有類似“興”的說法。接受美學(xué)一個很重要的理論就是“讀者反應(yīng)論”,認(rèn)為讀者的興發(fā)感動是十分重要的。他們認(rèn)為讀者可分成不同的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普通的讀者;讀明月就是明月,讀清風(fēng)就是清風(fēng),只從表面去理解。第二個層次是能深入一步的讀者;他們能夠從藝術(shù)的表達、文字的組織、形象的使用等各方面去欣賞作品。第三個層次是“背離作者原意”的讀者:他們對作品的解釋可以不必是作者本來的意思,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無窮的引發(fā)。只有這第三個層次的讀者,才是最能感悟生命的讀者。
    南唐中主的詞“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fēng)愁起綠波間”,王國維從中看到了什么?看到一種“眾芳蕪穢,美人遲暮”的悲哀和感慨。晏殊的詞“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蝶戀花》)寫的是相思愛情,王國維說這是成大事業(yè)大學(xué)問的第一種境界!王國維的這種感發(fā)正是中國詩歌中讓人心不死的“興”的作用。
    (摘編自葉嘉瑩《什么是好詩》)(1)下列關(guān)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就作者方面而言,“興”的作用既包括見物起興又涵蓋因事象而引起感動。
    B.就讀者方面而言,“興”的作用表現(xiàn)在讀者對作者及其詩歌作品產(chǎn)生感動。
    C.子貢從切磋琢磨句中悟出做人的道理,無疑當(dāng)在最能感悟生命的讀者之列。
    D.王國維“為學(xué)”境界的讀詩感發(fā),證明了中國詩歌中的“興”的重要作用。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guān)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段與段之間銜接十分緊密,如中間四段的段首句都既承接上文又引出下文。
    B.文章既援引古代經(jīng)典中的言論,又以《詩經(jīng)》及唐宋詩詞為例,論證方式靈活。
    C.文章論述“興”的作用,主要從作者和讀者兩個方面展開,并且重點論述后者。
    D.文章通過對東西方文學(xué)理論的對比論證,突出了閱讀中讀者興發(fā)感動的重要性。
    (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A.對作品的理解越背離作者本來的意思,就越能體現(xiàn)讀者具有生命感悟能力。
    B.讀明月即懂明月,讀清風(fēng)即懂清風(fēng),從表面理解作品,都是第一層次的讀者。
    C.孔子的“詩可以興”不是說詩僅僅能夠感動一位讀者,而是能感動無數(shù)讀者。
    D.陸游的《釵頭鳳》和晏殊的《蝶戀花》,這都是能夠使讀者產(chǎn)生感動的好詞。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15引用:4難度:0.6
  • 263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林沖見差撥
          只說公人將林沖送到滄州牢城營內(nèi)來,營內(nèi)收管林沖,發(fā)在單身房里,聽候點視。卻有那一 般的罪人,都來看覷他,對林沖說道:“此間管營、差撥,都十分害人,只是要詐人錢物。若有人 情錢物送與他時,便覷的你好;若是無錢,將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若得了人情,入門便不打你一百殺威棒,只說有病,把來寄下;若不得人情時,這一百棒打得個七死八活。”林 沖道:“眾兄長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錢,把多少與他?”眾人道:“若要使得好時,管營把五兩銀子 與他,差撥也得五兩銀子送他,十分好了。”
          林沖與眾人正說之間,只見差撥過來問道:“那個是新來的配軍?”林沖見問,向前答應(yīng)道:“小 人便是。”那差撥不見他把錢出來,變了面皮,指著林沖便罵道:“你這個賊配軍,見我如何不下 拜?卻來唱喏!你這廝可知在東京做出事來,見我還是大剌剌的。我看這賊配軍滿臉都是餓紋,一世也不發(fā)跡!打不死,拷不殺的頑囚!你這把賊骨頭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少間叫 你便見功效!”把林沖罵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頭應(yīng)答。眾人見罵,各自散了。
          林沖等他發(fā)作過了,去取五兩銀子,陪著笑臉,告道:“差撥哥哥,些小薄禮,休言輕微?!辈顡芸戳?,道:“你教我送與管營和俺的,都在里面?”林沖道:“只是送與差撥哥哥的;另有十兩 銀子,就煩差撥哥哥送與管營?!?br />      差撥見了,看著林沖笑道:“林教頭,我也聞你的好名字。端的是個好男子!想是高太尉陷害 你了。雖然目下暫時受苦,久后必然發(fā)跡。據(jù)你的大名,這表人物,必不是等閑之人,久后必做 大官!”林沖笑道:“總賴照顧?!辈顡艿溃骸澳阒还芊判??!庇秩〕霾翊蠊偃说臅Y,說道:“相煩老 哥將這兩封書下一下?!辈顡艿溃骸凹扔胁翊蠊偃说臅?,煩惱做甚?這一封書值一錠金子。我一面 與你下書。少間管營來點你,要打一百殺威棒時,你便只說你一路有病,未曾痊可,我自來與你 支吾,要瞞生人的眼目?!绷譀_道:“多謝指教?!辈顡苣昧算y子并書,離了單身房,自去了。林沖 嘆口氣道:“‘有錢可以通神’,此語不差!端的有這般的苦處!”
          原來差撥落了五兩銀子,只將五兩銀子并書來見管營,備說林沖是個好漢,柴大官人有書相
    薦,在此呈上,本是高太尉陷害配他到此,又無十分大事。管營道:“況是柴大官人有書,必須要 看顧他。”便教喚林沖來見。
          且說林沖正在單身房里悶坐,只見牌頭叫道:“管營在廳上叫喚新到罪人林沖來點名?!绷譀_ 聽得叫喚,來到廳前。管營道:“你是新到犯人,太祖武德皇帝留下舊制:新入配軍,須吃一百殺 威棒。左右與我馱起來!”林沖告道:“小人于路感冒風(fēng)寒,未曾痊可,告寄打?!迸祁^道:“這人 見今有病,乞賜憐恕?!惫軤I道:“果是這人癥候在身,權(quán)且寄下,待病痊可卻打。”差撥道:“見 今天王堂看守的多時滿了,可教林沖去替換他?!本蛷d上押了帖文,差撥領(lǐng)了林沖,單身房里取了 行李,來天王堂交替。差撥道:“林教頭,我十分周全你。教看天王堂時,這是營中第一樣省氣力 的勾當(dāng),早晚只燒香掃地便了。你看別的囚徒,從早直做到晚,尚不饒他;還有一等無人情的,撥他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林沖道:“謝得照顧?!?br />(選自《水滸傳會評本》第八回,有刪節(jié))
    (1)下列對小說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寫了林沖發(fā)配滄州、初入牢營的一段情節(jié),作者將筆墨集中在對林沖見差撥的細(xì)節(jié)描 寫上。
    B.小說通過對管營、差撥、牌頭等人相互勾結(jié)欺壓犯人的具體描寫,形象地反映了牢營的黑 暗現(xiàn)實。
    C.小說借“有錢可以通神”這句話,揭示了當(dāng)時社會的世態(tài)人情,也表達了林沖的感慨和無奈。
    D.差撥一見林沖就破口大罵,是因為林沖只是唱喏,沒有及早把柴大官人給管營等的書禮拿 出來。
    (2)選文表現(xiàn)了林沖怎樣的性格特征?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分析。
    (3)選文第一段中,林沖初到牢營,就有犯人介紹牢營的情況,這樣寫有什么作用?請結(jié)合文本簡 要分析。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22引用:3難度:0.6
  • 2633.根據(jù)要求,回答問題。
    《紅樓夢》的情節(jié)設(shè)計獨具匠心,情節(jié)之間多前后勾連、相互呼應(yīng)。請依據(jù)原著,概括兩處前后勾連、相互呼應(yīng)的情節(jié),并簡要闡釋這兩處情節(jié)之間的關(guān)系。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18引用:4難度:0.7
  • 2634.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表現(xiàn)孔子不以長者自居,采用循循善誘的教學(xué)方法,使弟子毫無顧慮地說出各自的志向的句子是“
     
    ,
     
    ”。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冉有認(rèn)為自己能治理小國,使百姓富足,但他又用“
     
    ,
     
    ”來表明自己還不能以禮樂教化百姓。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子路表示對于一個夾在大國之間又“
     

     
    ”的“千乘之國”,自己只要三年就可以使百姓變得勇敢并懂得合乎禮義的行事準(zhǔn)則。
    (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面對孔子的詢問,四個弟子分別回答了自己的志向,引發(fā)了孔子不同的評價,其中“
     
    ,
     
    ”兩句交代了子路的回答讓孔子“哂之”的緣由。
    (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面對孔子的詢問,公西華認(rèn)為自己仍需要學(xué)習(xí),他的志向是“
     
    ,
     
    ”。
    (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曾皙的志向是暮春時節(jié),換上春天的衣服,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個少年“
     
    ,
     
    ”,然后唱著歌回來。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18引用:1難度:0.9
  • 2635.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子路、曾皙(xī)、冉有、公西華侍坐。
          子曰:“①以吾一日長(zhǎnɡ)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②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shènɡ)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    1  )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br />      夫子哂(shěn)之。
    “求!爾何如?”
          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赤!爾何如?”
          對曰:“非曰能之,愿學(xué)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焉?!?br />“點!爾何如?”
          鼓瑟希,鏗(kēnɡ)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br />      子曰:③“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bdo>
          曰:“莫(mù)春者,春服既成,冠(ɡuàn)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風(fēng)乎舞雩(yú),詠而歸?!?br />      夫子喟(kuì)然嘆曰:“吾與點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br />“唯求則非邦也與?”
    “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則非邦也與?”
    “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選自《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1)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侍坐”是在尊長近旁陪坐?!笆獭弊职芽鬃雍偷茏又g的身份、地位全交代清楚了。
    B.先從自己談起,把自己擺在了與學(xué)生平等的地位,打消學(xué)生的顧慮,為下面的提問做鋪墊。
    C.孔子一出場,就給人態(tài)度和藹、思想明智、胸襟開闊的印象,體現(xiàn)出孔子因材施教的教風(fēng)。
    D.孔子針對弟子平時愛發(fā)“不吾知也”牢騷的話,提出“如或知爾,則何以哉”的問題。
    (2)下列對相關(guān)人物言行的評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冉有先說“六七十”,轉(zhuǎn)而改口“五六十”——優(yōu)柔寡斷,缺乏果決。
    B.冉有說“禮樂”大事“以俟君子”——謙虛謹(jǐn)慎,敦厚禮讓。
    C.公西華在孔子的催促下說“非曰能之,愿學(xué)焉”——忍讓謙恭,隱藏鋒芒。
    D.曾皙“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放達灑脫,從容自得。
    (3)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宗廟之事:宗廟,是古代天子或諸侯祭祀祖先的場所;宗廟之事,指諸侯祭祀祖先的事。
    B.會同:古代諸侯朝見天子的通稱。會,諸侯在規(guī)定時間朝見天子。同,諸侯一起朝見天子。
    C.端章甫:端,古代的一種禮服。章甫,古代的一種禮帽。在這里都用作動詞,穿著禮服,戴著禮帽。
    D.小相:相,儐相的謙稱。小相,古代諸侯祭祀、會盟或朝見天子時,主持贊禮的司儀官。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
    ②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③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
    (5)從子路、冉有、公西華的言談中可以看出他們各有什么性格特點?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5引用:2難度:0.6
  • 2636.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①一生中能有這樣兩個發(fā)現(xiàn),該是很夠了。即使只能作出一個這樣的發(fā)現(xiàn),也已經(jīng)是幸福的了。但是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個領(lǐng)域,甚至在數(shù)學(xué)領(lǐng)域都有獨到的發(fā)現(xiàn),這樣的領(lǐng)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個領(lǐng)域他都不是淺嘗輒止。
          ②他作為科學(xué)家就是這樣。但是在他身上遠(yuǎn)不是主要的。在馬克思看來,科學(xué)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門理論科學(xué)中的每一個新發(fā)現(xiàn)--它的實際應(yīng)用也許還根本無法預(yù)見--都使馬克思感到衷心喜悅,而當(dāng)他看到那種對工業(yè)、對一般歷史發(fā)展立即產(chǎn)生革命性影響的發(fā)現(xiàn)的時候,他的喜悅就非同尋常了。例如,他曾經(jīng)密切地注視電學(xué)方面各種發(fā)現(xiàn)的進展情況,不久以前,他還密切注視馬賽爾?德普勒的發(fā)現(xiàn)。
          ③因為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他畢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這種或那種方式參加推翻資本主義社會及其所建立的國家設(shè)施的事業(yè),參加現(xiàn)代無產(chǎn)階級的解放事業(yè),正是他第一次使現(xiàn)代無產(chǎn)階級意識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識到自身解放的條件。斗爭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樣滿腔熱情、堅韌不拔和卓越有成效地進行斗爭。最早的《萊茵報》(1842年),巴黎的《前進報》(1844年),《德意志-布魯塞爾報》(1847年),《新萊茵報》(1848-1849年),《紐約每日論壇報》(1852-1861年),以及許多富有戰(zhàn)斗性的小冊子,在巴黎、布魯塞爾和倫敦各組織中的工作,最后,作為全部活動的頂峰,創(chuàng)立偉大的國際工人協(xié)會,--老實說,協(xié)會的這位創(chuàng)始人即使沒有別的什么建樹,單憑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
          ④正因為這樣,所以馬克思是當(dāng)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誣蔑的人。各國政府--無論專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驅(qū)逐他;資產(chǎn)者--無論保守派或極端民主派,都競相誹謗他,詛咒他。他對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們當(dāng)作蛛絲一樣輕輕拂去,只是在萬不得已時才給以回敬。現(xiàn)在他逝世了,在整個歐洲和美洲,從西伯利亞礦井到加利福尼亞,千百萬革命戰(zhàn)友無不對他表示尊敬、愛戴和悼念,而我可以大膽地說:他可能有過許多敵人,但未必有一個私敵。

    (1)“他作為科學(xué)家就是這樣,但是在他身上遠(yuǎn)不是主要的。”對加點詞語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這樣”和“這”指代的是同一內(nèi)容。
    B.“這樣”指代他的兩個發(fā)現(xiàn)以及在許多領(lǐng)域的深刻研究。“這”指代“他作為科學(xué)家就是這樣?!?br />C.“這樣”指代上段中馬克思在許多領(lǐng)域都有深刻的研究?!斑@”指代“他作為科學(xué)家”。
    D.“這樣”指代上段中馬克思在許多領(lǐng)域都有深刻的研究?!斑@”指代“他作為科學(xué)家就是這樣”。
    (2)“感到衷心喜悅”與“他的喜悅,就非同尋常了”,兩種喜悅程度是不同的,對這種差別說明正確的一項是
     

    A.理論科學(xué)和應(yīng)用科學(xué)相比,馬克思更看重應(yīng)用科學(xué)。
    B.馬克思主要從人類社會的進步,從革命的角度注視科學(xué)的發(fā)展。
    C.馬克思認(rèn)為應(yīng)用科學(xué)是立竿見影的,只有應(yīng)用科學(xué)才是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D.馬克思認(rèn)為理論必須與實際相結(jié)合,才能發(fā)揮作用。
    (3)①概括第①段的段意。(不超過15個字)
    ②“把它們當(dāng)作蛛絲一樣輕輕拂去”中“拂去”一詞,有的版本譯為“抹去”,你認(rèn)為這兩種翻譯哪一種更好?請說明理由。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22引用:3難度:0.5
  • 2637.針對下面材料中相關(guān)方面所謂“保護性拆除”的說法予以駁斥,不超過80個字。
          1957年?!胺从摇边\動正如火如荼,而雄偉壯麗的北京城墻也正在被熱火朝天地拆除著。有一天,梁思成進城去瞅了瞅,發(fā)現(xiàn)地安門已經(jīng)沒有了,廣安門也消失了,聽說正拆廣渠門,急忙趕去,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只剩下一個城臺和一個門洞?!安鸬舯本┑囊蛔菢?,就像割掉我的一塊肉;扒掉北京的一段城墻,就像割掉我的一層皮”他說。
          近期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維修性拆除”余音未了,網(wǎng)友又爆料重慶蔣介石行營被“保護性拆除”。針對公眾的質(zhì)疑,相關(guān)方面的回應(yīng)稱,正在進行的拆除性施工,是文物保護項目的一部分,是對舊址的“保護性拆除”。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8引用:3難度:0.7
  • 2638.仿照下面杜牧《阿房宮賦》中的句子,用現(xiàn)代漢語描繪出一幅圖景。要求:①圍繞一個中心,造六個句子;②運用比喻、排比的修辭手法。
    例句: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云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3引用:1難度:0.7
  • 2639.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題。
          馬援字文淵,扶風(fēng)茂陵人,十二而孤,少有大志。后為郡督郵,送囚至司命府,囚有重罪,援哀而縱之,遂亡命北地。遇赦,因留牧畜,賓客多歸附者。轉(zhuǎn)游隴漢間,常謂賓客曰:“丈夫為志,窮當(dāng)益堅,老當(dāng)益壯?!币蛱幪锬?,至有牛馬羊數(shù)千頭,谷數(shù)萬。既而嘆曰:“凡殖貨財產(chǎn),貴其能施賑也,否則守錢虜耳。”乃盡散以班昆弟故舊。世祖即位,公孫述稱帝于蜀。援素與述同里闬,相善,以為既至當(dāng)握手歡如平生,而述盛陳陛衛(wèi),以延援入,交拜禮畢,使出就館,更為援制都布單衣,會百官于宗廟中,立舊交之位,禮饗官屬甚盛,欲授援以封侯大將軍位。賓客皆樂留援曉之曰天下雄雌未定公孫不吐哺走迎國士與圖成敗反修飾邊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因辭歸。建武四年冬,援至洛陽。見世祖曰:“天下反覆,盜名字者不可勝數(shù)。今見陛下,恢廓大度,同符高祖,乃知帝王自有真也?!钡凵鯄阎?。十一年,朝臣以金城破羌之西,涂遠(yuǎn)多寇,議欲棄之。援上言,破羌以西城多完牢,易可依固;其田土肥壤,灌溉流通。如令羌在湟中,則為害不休,不可棄也。帝然之,于是詔武威太守,令悉還金城客民,歸者三千余口。援奏為置長吏,繕城郭,開導(dǎo)水田,勸以耕牧,郡中樂業(yè)。二十四年,武威將軍劉尚擊武陵五溪蠻夷,軍沒,援因復(fù)請行。時年六十二,帝愍其老,未許之。援據(jù)鞍顧眄,以示可用。遣援率中郎將馬武等,將十二郡募士及弛刑四萬余人征五溪。明年春,軍至臨鄉(xiāng),遇賊攻縣,援迎擊,破之,斬獲二千余人。
    (選自《后漢書?卷五十四》,有刪改)(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賓客皆樂留援/曉之曰/天下雄雄未定/公孫不吐哺走迎/國士與圖成敗/反修飾邊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
    B.賓客皆樂留援/曉之曰/天下雄雌未定/公孫不吐哺走迎國士/與圖成敗/反修飾邊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
    C.賓客皆樂留/援曉之曰/天下雄雌未定/公孫不吐哺走迎國士/與圖成敗/反修飾邊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
    D.賓客皆樂留/援曉之曰/天下雄雌未定/公孫不吐哺走迎/國士與圖成敗/反修飾邊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賓客,貴族官僚所養(yǎng)的勇士謀臣等門客,亦指依附于世家大族的農(nóng)民。文中指后者。
    B.斛,一種量具,與“升、斗”同用來計量糧食的體積,三者之中“斛”的容積最小。
    C.長吏,指地位較高的縣級官吏。文中指馬援奏請設(shè)在金城用于安民的高級官員。
    D.弛刑,即弛刑徒,指解除枷鎖的刑徒。除從事各種勞役外,多被迫從軍、戍邊。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馬援年少有志,慷慨大方。他自小就擁有大志向,后來在隴漢間游牧的時候,顯示出大丈夫氣節(jié),與人為善,盡散錢財。
    B.馬援理性冷靜,善于識人。公孫述稱帝后,隆重接待曾為同鄉(xiāng)的馬援,以示熱誠友好之意,馬援卻認(rèn)為此人不值得信任。
    C.馬援慮事周全,富有遠(yuǎn)見。當(dāng)朝臣議論放棄金城時,馬援認(rèn)為金城城池牢固,土地肥沃,理應(yīng)堅守不棄,得到皇帝認(rèn)可。
    D.馬援忠貞愛國,老當(dāng)益壯。武威將軍劉尚攻打蠻夷失敗,馬援主動請兵,以老邁之軀率軍出征五溪,第二年春大破賊兵。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送囚至司命府,囚有重罪,援哀而縱之,遂亡命北地。
    ②帝愍其老,未許之。援據(jù)鞍顧眄,以示可用。
    (5)古語云:“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闭埡喴f明馬援辭絕公孫述、歸附漢世祖的原因。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14引用:2難度:0.4
  • 2640.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齊宣王問曰:“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
          孟子對曰:“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無以,則王乎?”
          曰:“德何如則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br />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聞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鐘?!踉唬骸嶂?!吾不忍其觳觫(hú sù),若無罪而就死地。’對曰:‘然則廢釁鐘與?’
          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蛔R有諸?”
          曰:“有之?!?br />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誠有百姓者。齊國雖褊小,吾何愛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br />      曰:“王無異于百姓之 以王為愛也。以小易大,彼惡知之?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
          王笑曰:“是誠何心哉?我非愛其財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br />      曰:“無傷也,是乃仁術(shù)也,見牛未見羊也。君子之于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yuǎn)庖廚也?!?br />      王說,曰:“《詩》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蜃又^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復(fù)于王者曰:‘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瘎t王許之乎?”
          曰:“否?!?br />“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然則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輿薪之不見,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為也,非不能也?!?br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若無罪而死地 就:走向
    B.以小易大,彼知之 惡:怎么、哪里
    C.百姓皆以王為 愛:愛惜
    D.不有諸 識:知道
    (2)下列對選文中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齊桓、晉文之事:齊桓公、晉文公都是春秋時期的霸主,他們的行事不是靠仁政,而是憑武力。
    B.寡人,寡德之人。比“孤”復(fù)雜些,古代君主自稱的謙辭。
    C.“《詩》云”中的“詩”是指《詩經(jīng)》?!对娊?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詩歌,共305首。
    D.鈞,古代的重量單位,三十斤是一鈞。
    (3)下列對上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齊宣王問“桓文之事”的目的在于和孟子探討稱霸天下的辦法,孟子巧妙地回避了這個問題,把行霸道之事撇開而轉(zhuǎn)入了談?wù)撔型醯乐隆?br />B.孟子利用“以羊易?!边@件小事來大做文章,說這種“不忍之心”也就是仁愛的表現(xiàn),博得了對方的歡心,大大縮短了彼此的思想距離。
    C.孟子用啟發(fā)式解決了宣王心理上的疑難和矛盾,宣王對孟子說的“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表示衷心悅服,可見其內(nèi)心有所觸動。
    D.孟子以精彩的比喻說明了“不為”與“不能”的根本區(qū)別,指出齊宣王沒施行仁政,并非“不能”,而是“不為”。這些比喻十分精當(dāng)生動。
    (4)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②我非愛其財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
    ③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
    (5)孟子并非真的不知道“桓文之事”,在《論語》的其他篇目中對此事都有所評價,那么他為什么說“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臣未之聞也”呢?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4引用:2難度:0.6
login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wù)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