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章節(jié)挑題
請展開查看知識點列表
>
更多>>
![]() |
三輪復習
專項突破
強化訓練
瀏覽次數(shù):822
更新:2025年03月27日
|
![]() |
熱點預測
中考復習
難題搶練
瀏覽次數(shù):553
更新:2025年03月20日
|
2711.閱讀下面文段,完成各題。
(一)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表椡踉唬骸按伺婀笏抉R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范增數(shù)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范增起,出,召項莊,謂曰:“君王為人不忍。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于坐,殺之。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莊則入為壽。壽畢,曰:“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表椡踉唬骸爸Z?!表椙f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
(二)“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肮峰槭橙耸扯恢獧z,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呛萎愑诖倘硕鴼⒅?,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br />(1)下列加點字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令將軍與臣有郤:同“隙”,嫌隙。
B.范增數(shù)目項王:以目示意。
C.谷不可勝食也:盡。
D.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發(fā)布通告。
(2)下列句中加點虛詞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請以劍舞 斧斤以時入山林 B.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 王道之始也 C.得復見將軍于此 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 D.而謀動干戈于邦內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
A.大王來何操。
B.樹之以桑。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沛公安在。
(4)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5引用:1難度:0.7271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論述性文章。
費孝通先生認為,具有空間阻隔和時間阻隔特點的鄉(xiāng)土中國的社會結構是差序格局,是以“己”為中心的,在這樣的社會里,“克己就成了社會生活中最重要的德性”。他還認為,鄉(xiāng)土社會是禮治的社會,不是法治的社會,“克己復禮”是人最高的行為準則。而當下的中國,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科技日新月異,信息互聯(lián)互通,法治深入人心。于是,有些青年人就認為,只要不違犯法律,自己就可以率性而為,無需“克己”。
對此你有什么看法?請聯(lián)系生活實際,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論述性文章。
要求:①議論有針對性,說理方式多樣,語言有特色;②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13引用:5難度:0.62713.下圖是廣州市“綠箱子廢舊手機回收平臺”流程的示意圖。請你根據(jù)此圖向廣大市民介紹廢舊手機回收的整個流程,并號召廣大市民積極參加這一環(huán)保公益活動。(不超過90字)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62引用:13難度:0.72714.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題目。
宣德間,宮中尚促織之戲,歲征民間。此物故非西產(chǎn);有華陰令欲媚上官,以一頭進,試使斗而才,因責常供。令以責之里正。市中游俠兒得佳者籠養(yǎng)之,昂其直,居為奇貨。里胥猾黠,假此科斂丁口,每責一頭,輒傾數(shù)家之產(chǎn)。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業(yè),久不售。為人迂訥,遂為猾胥報充里正役,百計營謀不能脫。不終歲,薄產(chǎn)累盡。會征促織,成不敢斂戶口,而又無所賠償,憂悶欲死。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覓,冀有萬一之得。”成然之。早出暮歸,提竹筒絲籠,于敗堵叢草處,探古發(fā)穴,靡計不施,迄無濟。即捕得三兩頭,又劣弱不中于款。宰嚴限追比,旬余,杖至百,兩服間膿血流離,并蟲亦不能行捉矣。轉側床頭,惟思自盡。
時村中來一駝背巫,能以神卜。成妻具資詣問。見紅女白婆,填塞門戶。入其舍,則密室垂簾,簾外設香幾。問者爇香于鼎,再拜。巫從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詞。各各竦立以聽。少間,簾內擲一紙出,即道人意中事,無毫發(fā)爽。成妻納錢案上,焚拜如前人。食頃,簾動,片紙拋落。拾視之,非字而畫:中繪殿閣,類蘭若;后小山下,怪石亂臥,針針叢荊,青麻頭伏焉;旁一蟆,若將躍舞。展玩不可曉。然睹促織,隱中胸懷。折藏之,歸以示成。
成反復自念,得無教我獵蟲所耶?細瞻景狀,與村東大佛閣逼似。乃強起扶杖,執(zhí)圖詣寺后,有古陵蔚起。循陵而走,見蹲石鱗鱗,儼然類畫。遂于蒿萊中側聽徐行,似尋針芥。而心目耳力俱窮,絕無蹤響。冥搜未已,一癩頭蟆猝然躍去。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間。躡跡披求,見有蟲伏棘根。遂撲之,入石穴中。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狀極俊健。逐而得之。審視,巨身修尾,青頂金翅。大喜,籠歸,舉家慶賀,雖連城拱璧不啻也。上于盆而養(yǎng)之,蟹白栗黃,備極護愛,留待限期,以塞官責。
成有子九歲,窺父不在,竊發(fā)盆。蟲躍擲徑出,迅不可捉。及撲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須就斃。兒懼,啼告母。母聞之,面色灰死,大驚曰:“業(yè)根,死期至矣!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兒涕而去。
未幾,成歸,聞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兒,兒渺然不知所往。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為悲,搶呼欲絕。夫妻向隅,茅舍無煙,相對默然,不復聊賴。日將暮,取兒藁葬。近撫之,氣息惙然。喜置榻上,半夜復蘇。夫妻心稍慰,但兒神氣癡木,奄奄思睡。成顧蟋蟀籠虛,則氣斷聲吞,亦不復以兒為念,自昏達曙,目不交睫。東曦既駕,僵臥長愁。忽聞門外蟲鳴,驚起覘視,蟲宛然尚在。喜而捕之,一鳴輒躍去,行且速。復之以掌,虛若無物;手裁舉,則又超忽而躍。急趨之,折過墻隅,迷其所在。徘徊四顧見蟲伏壁上審諦之短小,黑赤色頓非前物成以其小劣之惟徬徨瞻顧,尋所逐者。壁上小蟲忽躍落襟袖間,視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長脛,意似良。喜而收之。將獻公堂,惴惴恐不當意,思試之斗以覘之。
村中少年好事者,馴養(yǎng)一蟲,自名“蟹殼青”,日與子弟角,無不勝。欲居之以為利,而高其直,亦無售者。徑造廬訪成,視成所蓄,掩口胡盧而笑。因出己蟲,納比籠中。成視之,籠然修偉,自增愧怍,不敢與較。少年固強之。顧念蓄劣物終無所用,不如拼搏一笑,因合納斗盆。小蟲伏不動,蠢若木雞。少年又大笑。試以豬鬣毛撩撥蟲須,仍不動。少年又笑。屢撩之,蟲暴怒,直奔,遂相騰擊,振奮作聲。俄見小蟲躍起,張尾伸須,直龁敵領。少年大駭,急解令休止。蟲翹然矜鳴,似報主知。成大喜。方共瞻玩,一雞瞥來,徑進以啄。成駭立愕呼,幸啄不中,蟲躍去尺有咫。雞健進,逐逼之,蟲已在爪下矣。成倉猝莫知所救,頓足失色。旋見雞伸頸擺撲,臨視,則蟲集冠上,力叮不釋。成益驚喜,掇置籠中。
翼日進宰,宰見其小,怒呵成。成述其異,宰不信。試與他蟲斗,蟲盡靡。又試之雞,果如成言。乃賞成,獻諸撫軍。撫軍大悅,以金籠進上,細疏其能。既入宮中,舉天下所貢蝴蝶、螳螂、油利撻、青絲額一切異狀遍試之,無出其右者。每聞琴瑟之聲,則應節(jié)而舞。益奇之。上大嘉悅,詔賜撫臣名馬衣緞。撫臣不忘所自,無何,宰以卓異聞。宰悅,免成役。又囑學使俾入邑庠。后歲余,成子精神復舊,自言身化促織,輕捷善斗,今始蘇耳。撫軍亦厚賚成。不數(shù)年,田百頃,樓閣萬椽,牛羊蹄躈各千計;一出門,裘馬過世家焉。
異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過此已忘;而奉行者即為定例。加以官貪吏虐,民日貼婦賣兒,更無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關民命,不可忽也。獨是成氏子以蠹貧,以促織富,裘馬揚揚。當其為里正,受撲責時,豈意其至此哉!天將以酬長厚者,遂使撫臣、令尹,并受促織恩蔭。聞之:一人飛升,仙及雞犬。信夫!”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徘徊四顧/見蟲伏壁上/審諦之/短小黑/赤色/頓非前物/成以其小劣之/惟徬徨瞻顧/尋所逐者
B.徘徊四顧見/蟲伏壁上/審諦之/短小黑/赤色/頓非前物/成以其小/劣之/惟徬徨瞻顧/尋所逐者
C.徘徊四顧/見蟲伏壁上/審諦之/短小/黑赤色/頓非前物/成以其小/劣之/惟徬徨瞻顧/尋所逐者
D.徘徊四顧見/蟲伏壁上/審諦之/短小/黑赤色/頓非前物/成以其小劣之/惟徬徨瞻顧/尋所逐者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宣德:宣德為明朝第五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的年號。唐太宗即位后首創(chuàng)年號,此后形成制度;一個皇帝所用年號少則一個,多則十幾個,但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個年號。
B.童子:童子本意是未成年人,科舉考試通過院試的童生都被稱為“生員”,俗稱“秀才”,凡沒有取得秀才資格的人不分年齡統(tǒng)稱童子或童生。
C.蘭若:可指蘭草與杜若,皆香草。也指寺院,梵語“阿蘭若”的省稱,意為寂凈無苦惱煩亂之處。杜甫《謁真諦寺禪師》詩云:“蘭若山高處,煙霞嶂幾重。”文中指后者。
D.連城拱璧:戰(zhàn)國時,趙國得和氏璧,秦國愿以十五城交換,故稱和氏璧為“連城璧”,謂其價值連城。拱壁,大壁。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情節(jié)曲折,故事完整。文章以“促織”為線索,征蟲——覓蟲——求蟲——得蟲——失蟲——斗蟲——化蟲——獻蟲,敘述清晰,曲折動人。
B.語言精煉,生動形象。用詞精煉主要表現(xiàn)在對動詞的運用,十分恰當,而且經(jīng)濟,但在形象處卻又潑墨如水,細致入微,生動感人。
C.神態(tài)描寫細致入微,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不但主人公形象刻畫得很成功,次要人物也塑造得栩栩如生,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D.刺貪刺虐,入木三分。小說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統(tǒng)治者“宮廷”的驕奢淫逸,以及各級官吏的媚上責下“假此科斂丁口”等等罪責,同時提示了封建社會制度本身的黑暗和腐朽性。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覓,冀有萬一之得?!背扇恢?br />②少年固強之。顧念蓄劣物終無所用,不如拼搏一笑,因合納斗盆。
(5)“異史氏曰”的一段文字是蒲松齡對故事所作的評論,這段評論主要表達了作者哪些觀點?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22引用:3難度:0.62715.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李滿秀的發(fā)家史
蘆葦 李滿秀的娘家在高家山,人們說李滿秀好命,能嫁到我們莊上,畢竟我們離縣城近一些。李滿秀自己說她的命不好,她上當了。人們說:“上啥當了?那就是命,別不信!”
李滿秀是我家鄰居,我還是信她的話。要不是她當年想著能嫁到縣城,又怎么能跟著那個叫蘭子的表姐從高家山過來,草草地嫁給胡愛成呢?后來想想算了,雖然李滿秀高中畢業(yè)當了民辦教師,但畢竟胡愛成還做點生意,倒騰蓬灰呢。啥叫蓬灰?就是把蓬草拔下曬得半干的時候,點火焚燒,煉成了一塊塊石頭疙瘩。嘿!這石頭疙瘩里有堿類。熬成水加在和面的水里,做出的牛肉面又筋道又韌性,還有股草香。李滿秀就是跟著胡愛成每年秋天把蓬草燒灰呢。李滿秀說從那時候起,她知道,自己的命不好。
到了90年代,先是蓬灰忽然賣不出去了。有一種叫拉面劑的東西充斥市場。胡愛成賠了幾次,心里不服,就讓李滿秀把蓬灰熬成水,叫做灰水,裝在塑料桶里,拉到城里賣,沒想到還是賣不出去。最后,塑料桶腐蝕透了,灰水全部撒了,胡愛成一下子變成了窮光蛋。
李滿秀倒能看得開,她說不成就養(yǎng)豬吧。就像她當年從高家山過來的時候,把自己民辦老師的工作辭了一樣毫不猶豫。李滿秀已經(jīng)生過兩個小孩,長得人高馬大。力氣和奶水一樣,用也用不完。胡愛成和李滿秀就商量把山坡挖挖,再掏幾口窯當豬圈。眼看著就可以開始養(yǎng)豬了,胡愛成偏偏就出事了,一塊大土塊毫無征兆地砸下來。胡愛成像一堵墻一樣倒了,他的腰被浮土一下子埋了,李滿秀大呼小叫地把胡愛成刨出來的時候,胡愛成已經(jīng)走了。李滿秀大哭:“老天爺呀,我咋這么命苦?!本鸵幌伦踊枇诉^去。身邊兩個不懂事的娃,翻開李滿秀的衣服,開始吃奶。全村的人都說,這寡婦的命,比杏仁苦。
李滿秀不讓豬圈閑著,一養(yǎng)就到了90年代末。人們經(jīng)??粗顫M秀,她用背簍裝著剛滿月的豬娃,用自行車推著到處賣;人們看不見李滿秀捉豬娃的時候,她摔倒在豬圈里。渾身衣服,下面喝了豬尿,上面泡了豬屎。人們還看不見的是李滿秀把別人不要的秸稈拉回來粉碎了拌豬飼料。
三年以后,李滿秀把房子翻修了一下。一排五間大瓦房,雪亮雪亮的。屋檐下的燕子一住就是三窩,趕都趕不走。人們說:“燕子到了,運氣來了?!崩顫M秀無心照顧燕子,還是操心她的豬圈。她的窯洞豬圈里已經(jīng)有上百頭豬,院子旁邊安了一口電磨和一臺粉碎機,專門粉碎豬飼料,另有一間安了半圓門的窯洞里面全是藥盒子,那是李滿秀的豬醫(yī)院。李滿秀要給豬打針,那可是馬虎不得的事情。
李滿秀的兒子要去外面打工。年底,李滿秀和兒子算賬,兒子竟然差了她很多,李滿秀說:“我這命真苦,靠老子靠不上,靠兒子也靠不上。”兒子說:“媽,你可別靠誰啦。”
這話說得可真準,又過了幾年,已經(jīng)是千禧之年,李滿秀的兒子結婚了。李滿秀當了奶奶。人們說李滿秀終于苦盡甘來。李滿秀把現(xiàn)代化喂養(yǎng)的豬們交給兒媳婦,她開始哄孫子。可是李滿秀又該埋怨命了:李滿秀的兒子在那一年的四月,毫無征兆地走了。據(jù)說是被人打死的——李滿秀的兒媳婦長得太美了。李滿秀這一次把埋怨卡在喉嚨里,半個字都沒有吐,就又開始接管豬圈。
忽然有一天記者就來了,問了李滿秀許多問題,李滿秀就上了電視。又過了一些日子,李滿秀出席了縣里的人代會。介紹李滿秀的鎮(zhèn)長跟人們說李滿秀是養(yǎng)殖大戶。李滿秀回村的時候,書記開了會,號召人們向李滿秀學習。大家說李滿秀好命,鎮(zhèn)長書記都看得起她,李滿秀,現(xiàn)在該講講話了。李滿秀憋了半天說:“還是我的命好,咱村沒有別的養(yǎng)殖戶,我貸款的時候沒人競爭,我有好幾次困難都是國家?guī)椭业?。這一下。我可是靠了共產(chǎn)黨了。吃了40年的苦沒白吃,我現(xiàn)在啊,是發(fā)了!”有人說:“為啥你發(fā)啦,怎么不給大家發(fā)紅包?”李滿秀說:“我給大家發(fā)個豬娃,我們一起搞養(yǎng)殖好不好?”大家說:“好!”有人說:“嗨!成嫂的命還真的好?!?br /> 李滿秀走在回去的路上,可沒有時間想命好不好。她在想聯(lián)合開養(yǎng)殖場的事情,那些小豬崽的命,才是她的命根子??墒?,沒有那些貸款,命根子也沒有啊!還是好命!
(有刪改)(1)下列選項中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村里人看不到李滿秀摔倒在豬圈里,看不見她把別人的秸稈拉回來做豬飼料,不是人情冷漠,而是李滿秀具有農村勞動婦女低調踏實、任勞任怨的品格。
B.李滿秀多次抱怨自己命不好,又說“靠老子靠不上,靠兒子也靠不上”,流露出她希望依賴丈夫、兒子的好逸惡勞的思想。
C.李滿秀的兒子被殺,她把埋怨卡在喉嚨,半個字都沒有吐,接管豬圈。這雖然沒有太多細節(jié)描述,但更好地凸顯了人物形象。
D.村民們讓李滿秀講話,李滿秀的話句句平淡,但是句句貼心,她愿意帶著大家一起勞動,共同富裕,更有力地表現(xiàn)出把握命運的主題。
(2)下列選項中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題目“李滿秀的發(fā)家史”,看似充滿富足和喜悅,卻與主人公的悲劇命運和這命運給人帶來的沉重感形成了巨大反差。
B.小說以時間為序,敘述的故事都是平常事,但是作者寫得有波瀾,如準備養(yǎng)豬丈夫被土塊砸死,抱了孫子準備安享晚年兒子被殺,情節(jié)一波三折,扣人心弦。
C.作者通過語言、動作、外貌、心理、社會環(huán)境等細節(jié)描寫,生動形象地刻畫了一個生活在農村性格鮮明的婦女形象。
D.小說構思精巧,立意深遠,通過寫農村婦女李滿秀的發(fā)家史,贊頌了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以及黨和政府對人民脫貧做出的努力。
(3)李滿秀雖是一名普通的農婦,但她身上凝結著中國勞動婦女的美好品質。請簡要概括女主人公的性格特點。
(4)小說中村民說李滿秀“好命”,她卻說自己“命不好”。她在遭遇中年喪夫晚年喪子之后,村民說她的“命比杏仁苦”,但文章最后她自己卻又說自己“好命”。你認為李滿秀到底是“好命”還是“命不好”呢?請結合文本情節(jié),做出具體分析。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8引用:5難度:0.52716.請對下面這段新聞報道的文字進行壓縮。要求保留關鍵信息,句子簡潔流暢,不超過30個字。
截至目前,普通話在全國范圍內普及率接近80%,識字人口使用規(guī)范漢字的比例超過95%,文盲率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的80%以上下降至4%以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推廣普及,極大地促進了國家經(jīng)濟建設和教育、科技、文化等社會事業(yè)發(fā)展,為維護國家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提高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37引用:15難度:0.72717.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我國戲劇中的“丑角”,①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33引用:21難度:0.3271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在燕妮?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恩格斯
朋友們:
我們現(xiàn)在安葬的這位品德崇高的女性,在1814年出生于薩爾茨維德爾,她的父親馮?威斯特華倫男爵在特利爾城時和馬克思一家很親近;兩家的孩子在一塊兒長大。當馬克思進大學的時候,他和自己未來的妻子已經(jīng)知道他們的生命將永遠連在一起了。
1842年,在馬克思第一次走上社會舞臺擔任舊《萊茵報》的主編,以及該報被普魯士政府查封以后,他們就結婚了。從此以后,她不僅和丈夫共患難、同辛勞、同斗爭,而且以高度的自覺和熾烈的熱情積極投身其中。
這對新婚夫婦動身前往巴黎,自愿的出境很快變成了被迫的出境。甚至在巴黎,馬克思也受到普魯士政府的迫害。我必須遺憾地指出,像亞?洪堡這樣的人竟卑鄙到和普魯士政府合作,慫恿路易?菲利浦政府把馬克思逐出了法國。馬克思到了布魯塞爾。二月革命爆發(fā)了,布魯塞爾也隨之動蕩不安,比利時警察局不僅逮捕了馬克思,而且毫無理由地把他的妻子也監(jiān)禁起來。
1848年的革命高潮,到第二年就低落了。又一次驅逐開始了,起初到了巴黎,后來由于法國政府的干涉,便搬到倫敦。這次驅逐歷盡了重重困難。盡管這次驅逐使她的三個孩子(其中兩個是男孩)死亡,她還是決心忍受被驅逐者通常遭到的一切苦難。但是看到一切政黨,不管是執(zhí)政的還是在野的(封建派、自由派、所謂民主派),都聯(lián)合起來反對她丈夫,對他進行最卑鄙下流的誣蔑,看到所有報刊都不登載他的文章,他在敵人面前陷于孤立無援和手無寸鐵的境地,他們兩人用來對付敵人的就是蔑視--這一切對她卻是莫大的痛苦。而這種情況持續(xù)了很長時間。
但這不是沒有盡頭的。歐洲的工人階級逐漸處于稍微可能進行活動的政治條件下了。國際工人協(xié)會成立了。它使文明國家相繼參加斗爭,在這個斗爭中最先參加戰(zhàn)斗的是她的丈夫,開始補償她所經(jīng)受的種種苦難的時刻終于來到了。她生前終于看到,曾經(jīng)落在她丈夫身上的各種誣蔑完全煙消云散;她生前終于聽到,各國反動派曾經(jīng)企圖扼殺的她丈夫的學說在各個文明國家用各種優(yōu)美的語言公開地、勝利地傳播了;她生前終于看到,充滿勝利信心的無產(chǎn)階級的革命運動席卷了從俄羅斯到美洲的一個又一個國家。最后使她感到欣慰的一件事就是,她在臨死前得知德國工人階級不顧一切鎮(zhèn)壓法令,在最近一次選舉中光輝地顯示了它的不可遏止的生命力。
她的一生表現(xiàn)出了極其卓越的政治才干,充沛的精力,偉大的忘我精神;她這一生為革命運動所做的事情,是公眾看不到的,在報刊上也沒有記載。她所做的一切只有和她在一起生活的人才了解。但是有一點我知道:我們將不止一次地為再也聽不到她的大膽而合理的意見(大膽而不吹噓、合理而不失尊嚴的意見)而感到遺憾。
我用不著說她的個人品德了。這是她的朋友們都知道而且永遠不會忘記的。如果有一位女性把使別人幸福視為自己的幸福,那么這位女性就是她。 (有刪改)
(1)文章開頭一段有什么作用?
(2)分析畫線句子中“他們的生命將永遠連在一起了”的含意。
(3)通讀全文,請說說燕妮承受了哪些苦難。
(4)在燕妮生前,她得到了怎樣的“補償”?請概括作答。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9引用:6難度:0.72719.補寫出下列各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2)西當太白有鳥道,
(3)
(4)今之眾人,
(5)不應有恨,
(6)不過數(shù)仞而下,
(7)前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8)如欲平天下,當今之世,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4引用:1難度:0.52720.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列各題。
奉陪鄭駙馬韋曲(其一) ①
杜甫
韋曲花無賴,家家惱煞人。
綠樽須盡日,白發(fā)好禁②春。
石角鉤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時占叢竹,頭戴小烏巾。【注釋】①鄭駙馬,玄宗女兒臨晉公主丈夫。韋曲,旅游勝地,在西安城南,多貴族園亭、侯門別墅。杜甫求仕于長安而未得一官,陪鄭駙馬在此游玩,寫下該詩。②禁:消受,享受。
(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句與辛棄疾的“最喜小兒無賴”一樣,用一“無賴”,靈動全出,表達了作者對春花的喜愛之情。
B.第二句與王安石“春色惱人眠不得”一樣,著一“惱”字反語用之,表達春色惹人心動到了極點。
C.前四句描繪韋曲幽雅美景,寫惜花之情;而以顧不得石角鉤衣的賞春熱望,反勢一轉,寫尋幽寄慨之意。
D.詩家常借“韋曲”寄寓興亡盛衰之感,本詩即通過對眼前景物的描繪,而抒寫物是人非卻毫無建樹之感。
(2)前人曾引《南史》注釋“小烏巾”:劉巖隱逸不仕,常著緇衣小烏巾。結合全詩,簡要分析尾聯(lián)表達的復雜感情。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34引用:3難度:0.6
